太监连声的劝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这可是上好的歙砚, 摔碎了陛下您还得心疼啊!”
朱元璋瞪着太监好半天,胸膛起伏的很快, 伴随着大口喘息, 脑门很快便被逼出了一道道热汗。
“哎哟哟~陛下宽心, 陛下可别气着了, 不值当啊!悠着点悠着点,小心龙体啊!”太监从怀中取出手帕帮着朱元璋一边擦汗一边抚背顺气。
李含蕴听着声一瞬间竟看不透这是朱元璋在演戏还是真的怒火攻心, 他思量着自己该什么时候现身, 现身之后到底怎么做。
朱棣再是糊涂也明白了相邀讨论“立太子”一事只是一个由头, 撕掉这层假面具,朱元璋请他来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想跟他翻旧账,想处罚他!
朱棣低头皱眉, 他想不通一贯来胆小怕事的朱元璋怎么有胆子在这个时候朝他摊牌。并且身边就一个太监,难道说真的是皇帝做够了想找死吗?
朱元璋年轻的时候杀伐不断, 主战派,年纪大了之后反而越发念旧越发保守,从主战逐渐变成了主和。也正是因此改变,才让朱棣有机会趁虚而入,趁机发育,从而壮大自己。
朱棣到底不是朱元璋的亲儿子,他一点也不清楚他这个便宜父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与他不愿意了解有关,与他看不上朱元璋有关,与他本人的骄傲自大有关。
真正的朱棣是朱元璋诸多儿子当中最像后者的一个,加上自身的天赋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否则也不可能在为皇期间为大明征伐那么多的土地。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从不会因为他人一时的弱小就小看那人,也不会因为那人的身份卑微就当做看不见那人的才能。
否则也不会有“郑和下西洋”这一件事了。
如果用星耀来形容朱棣,那大概只有七杀将才杀星方可概括。然而历史上的朱棣虽然主战,但也能听得进去劝,至于这个穿越的……那就未必了。
朱棣不知道朱元璋到底知道些什么,打算先试探一番,“父皇,儿臣不知您是在谁人口中听到有关儿臣的谣言,但请父皇相信儿臣,儿臣绝无二心!”
朱元璋朗朗笑起来,但是看表情有点像是气急怒笑,“怎么?四儿难道对你上方的这个位置一点欲/望都没有吗?”
“这……”朱棣抬头看了一眼,复又低下,“儿臣不敢欺瞒父皇,做皇子的怎么会不奢想那个位置。儿臣也想,但儿臣只会凭自己的努力让父皇看到儿臣、赏识儿臣,儿臣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坐上那个位置。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权尽数握在父皇手中,就算父皇未看中儿臣,儿臣也绝无怨言。”
“哼!好一句凭自己的努力,好一句绝无怨言!”朱元璋大拍案桌,斥道,“所以你凭你的努力杀了你的兄长,你凭你的努力毒害你的兄长,你凭你的努力一手把控着朝廷官员,彻底架空我这个皇帝父皇吗!?”
“这就是你口中的努力?你口中的毫无怨言?”他呵呵一笑,“朱棣,你往前面一站,话一说,文武百官谁敢制止你?朕就算不想你当太子,朕也得有的选择的余地啊,可是你这样是作为臣子作为儿子的行为吗?!”
朱元璋越说越气,可能是仗着背后有人,一股脑的将这么多年碍于朱棣势力的怨言尽数吐尽,“朱棣,你是朕的儿子,朕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你想的什么鬼主意朕一眼就看得出来,你还搁朕面前演什么父子情深?”
冒牌的朱棣做的事尽让真正的朱棣背了黑锅,按历史走向,当初朱元璋死后皇太孙继位,朱棣回到藩地北京,原本是打算就此罢手的。可是当时的建文帝上位后,实行的第一个政策就是削藩,这朱棣就不能忍了。
建文帝被主和的朱元璋教导到大,性子软弱的很,只想着以和为贵,更是不敢想他这一削藩竟逼得朱棣直接反了。
或许是朱棣看不惯建文帝的所作所为,又或许是心有不服建文帝明明是他的侄子他却要对对方卑躬屈膝。
多种原因加在一起,他才反了。
然而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他可是一枚乖巧听话的好儿子,好王爷。至少他行军打仗,还立下了不少战功,为大明百姓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可是这一切在“朱棣”抢了他的身体之后,都没有了。
哭唧唧。
这一次乾坤逆转,朱棣的魂还在,但是身上的龙气却没有了,加倍转到了朱允炆的身上。“朱棣”身上的只是残留的龙气,随着紫微帝星的成长,已经被逐渐吞噬掉了。
因此……“朱棣”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他做任何事都没有以前那么顺了,甚至出现了难以移除的障碍。
——李含蕴。
李含蕴三人在偏殿等了又等,朱允炆都急的想要跺脚。没想到就那么几句客套话,外面的两个人竟然能说那么长时间。
受李含蕴影响的朱允炆表示:做人为什么要那么多弯弯绕绕,直里来直里去难道不好吗!?
可以想象到朱允炆继位后,官员们将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听着外面还在互相试探,朱允炆脸一板,随手解开两个副手的穴道,大步走了出去。两个副手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得儿,还是跟着皇太孙一道出去吧。
李含蕴朝着东方不败摆了摆头,无声道,“跟过去。”
东方不败眉一挑,颔首。
他们两个没离得太近,躲在了柱子与隔纱的背后,这位置朱棣不容易发现他们,但他们可以看到现场直播。
朱允炆一出场,朱棣的脚步就乱了,但可能是顾虑着朱元璋,因此尚未有所举动,连话都没说一句。
不过试想想,怎么可能是顾虑着朱元璋呢。
照李含蕴的推测,八成是朱棣的心乱了,因为眼前的一幕超出了对方的猜想,朱棣可能在想接下来该做什么。
如果他是朱棣,他就会直接撕破脸皮,在未知的背景下先将自己化被动为主动。
可他不是朱棣,他只能看着朱棣在他面前表演。
滑稽又可笑的闹剧。
朱允炆板着张小脸,端着自己皇太子的架子,走上台阶,在案桌旁站住脚,“四叔,你可认得这具骸骨的主人?”
两名副手放下散发着腐肉酸臭味的骸骨,朝着朱元璋行过跪礼之后就离开了。
“你们两个别离开太远,就在门口候着。这件事处理完了,还需你们将这骸骨处理掉。”朱允炆侧头看了眼朱元璋,见后者点头后继续说道,“皇爷爷也是这个意思,到时候听候传讯即可。”
外人都散场了,大太监作为内侍,其实是皇帝最亲密的人,自然可以留在原地。
大太监:皇家机密为什么要让我这个阉人听到,我不想听,快放我出去!!!
大太监其实并不像留在这个空气都稀薄的环境里,他多想打开门走出去,在花园中乱跳乱窜,不管怎么说他就是不想留在这里听这些个可能丧命的事儿!
太监不好当,大太监更不好当,外人瞧着以为他们侍在皇帝身边,备受龙宠,实际上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稍有不慎别人是打板子以示惩戒,他们就直接是掉脑袋。
这前朝后宫当中所有的秘密哪一项能逃得过太监内侍的耳目,有些事就是他们不想知道也被迫的知道了。到时候出了乱子他们要挡刀,消息走漏他们要背锅,这哪是随随便便什么人就能做的活啊!
大太监跟在朱元璋身边侍候几十年了,对于朱棣的武力也是深有体会,现在场上不仅有皇上,还有皇太孙,怎么着都轮不到他下场。虽然说偏殿里还有两个不知来路不知深浅的人,但谁也说不好这两人就会出手相助,更别说他还不知道那两个人有没有与朱棣有一战的能力。
大太监知道的都是皇帝允许他知道的,皇帝不愿意透露的他就算打破砂锅问到底也不可能知道,更何况以他的身份,也不可能会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情况出现。
朱棣随着朱允炆手指的方向看去,红粉骷髅,他除了能看出这具骸骨的主人是个女子之外,旁的什么也看不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