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越来越爱撒娇了怎么破!我是不是应该教育他男孩子要硬气点,不能随便撒娇?在线等,有点急QAQ
他们回去的时候,并没有坐普通的麻瓜飞机,而是直接使用了华夏在英国的传送阵法。这类距离较远的传送阵法在阵法中是极难掌握的一类,同时也是成本极高的一类,好在孔家不缺那点材料费,孔颜的阵法也学得相当出色,不过几分钟的时候,他们就完成了空间上的转换。
暑假的日子悠闲又漫长,刚回家的孔云先是见过了父亲母亲,和家族的兄弟姐妹,然后才是从小到大的玩伴。对于他在英国的经历,大多也只是关心的问了几句,就移开了话题,并未多谈。
学业上问题更不必说,他回家的第二天,就受到了自家二哥严厉的学业考察——不过这个也难不倒他。轻松通过二哥的检测,整个暑假剩下的,就是大把的休闲时光了。
说休闲,其实也不尽然。
当初家中人给他办理的,是“交换生手续”,而不是“转学手续”,换句话说,孔云迟早得回到封神学堂学习的,这样一来,他错过的封神学堂一年级知识,也就必须在自己空余的时间里,一一补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开始学习《淮南子》。
和霍格沃兹一样,封神学堂分为四个学院,不同的是,封神学堂的分院标准,是以学生的天赋和喜好来分,而不是以性格区分。所谓的分院测试,也是实实在在的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是否有资格在封神学堂就读,以及在哪一个学院学习。
四个学院分别是:玄道宫,灵剑宫,以治疗为主的神木宫,以及招生条件极其玄乎的惊海宫。
按照孔家的惯例,孔云怎么都应该是玄道宫的学生,但考虑他二哥孔颜就是莫名其妙进了惊海宫,孔云还是老老实实将分院测试的卷子做了一遍,最后的结果也不算意外——他被分到了玄道宫。
确定了分院结果,孔云开始老老实实的根据玄道宫的课程一一自学,有二哥给他辅导功课,也不会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困难,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墨榕也会兴致勃勃的给他分享一些有趣的八卦:
“……我上个星期约张子谦出来玩,他跟我说,好像是因为高丽人坚称张仲景先生*是他们国家的人,他老爹最近心情一直不太好。听说他们之前还说太白先生也是他们国家的,真不知道太白先生听到这个,会怎么想……”
“他们还说孔圣也是高丽人呢,”孔云不以为然:“我也没见过父亲为这个生过气啊。”
“也对,”墨榕耸了耸肩,“毕竟诸子百家,也只有你们孔家最……”似乎意识到再往下说,就是什么不该谈到的事情,他顿了一下,转移了话题:“对了,还有一件事情,你肯定不知道。”
他说完这句,故意顿了好一会儿,俨然就等孔云主动问他,奈何后者并不配合——孔云若无其事的翻开手中书籍的下一面,继续往下看去,就是不看他一眼。
“……这个可是关系到你二哥的重磅消息!”他是若无其事从容不迫,墨榕反倒心痒难耐更想说了:“你真的不想知道吗?”
孔云不理他。
“好吧好吧,我不跟你卖关子了。”墨榕摸了摸鼻子,到底还是八卦的心理占据了上风,意简言赅的道:“就在一个月以前,吕洞宾先生提出,想要收孔颜哥为徒——不过他拒绝了。”
嗯?
孔云惊讶的抬起头,像是要确定墨榕是不是在开玩笑逗他玩,但后者这会儿脸上虽然挂着笑意,表情却是郑重其事,完全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
作为道家八仙之一的“纯阳子”,吕洞宾无论是在剑术,还是道学上的造诣,都非同小可,当初,作为校长的姜子牙也犹豫了好久,才让他担任了灵剑宫院长一职。而吕洞宾所谓的“收徒”,也绝非封神学堂普通的师生关系,而是真正意识上的师徒关系。
二哥竟然拒绝了?
第46章 论道
孔云的心情有点微妙。
理智告诉他, 二哥既然对这件事情只字不提, 自然是有他自己的理由,但感情上来说, 孔云难免有点小心塞:明明是这么重要的事情,自己居然是从别人口中, 甚至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云仔你去哪?”
他腾的一下站起身, 晃了晃手中的《淮南子》, 随口解释:“有个地方不太理解,我去问问二哥。”想了想,又吩咐道:“团团, 看好墨榕, 别让他在我房间里乱来。”
一直对着墨榕跃跃欲试的小奶猫愉快的喵了一声,看上去对这个请求非常乐意。
不再管瞬间苦着一张脸的墨榕,孔云推门走出了房间,他问过几个家仆, 就径直去了孔颜的书房,敲过门, 得到许可的孔云很轻松的就推开了书房的大门。
出于修炼的需要和本身对书籍自然而然的喜爱, 孔家每一个人往往都有属于自己的书房,尚未成年的孔云也不例外。而对早早成年,已经开始学习帮忙着手处理家族事物的孔颜来说,他的书房只会更大, 在设施上也更加完备。
整个书房装饰极其简约, 从脚下的地板到上方的天花板都是上好的木料制成的, 书房的正中央是一张再朴素不过的木制茶几,四下环绕着几只精致的藤椅。窗户开在向阳的一侧,晴天的时候,阳光会恰如其分的从窗口里爬进来,落到书柜里整齐有序的书籍上。
就像清晨阳光照耀下的树林。
但今天的“树林”俨然不似以往沉寂。
书房的正中央,孔颜正坐在靠近茶几的藤椅上,低垂着头,沏一杯香远益清的茶,另几只藤椅也迎来了两位久违的客人。
灰袍的是位眉清目秀的青年,气质温和,带着一种说不出的书生气,却又不似古板书生那样透着股死气沉沉的,待孔云望过来时,他略一颔首,笑意温暖如明火。
白衣的那位则看上去似乎比孔云还要小,看上去似乎是鲜活顽劣的少年不假,举手投足间的从容潇洒分明横然天成。孔颜与青年交谈的时候,少年既不参合,也不在意,自顾自的撑着下巴坐在一旁,一杯接一杯,慢悠悠喝他的酒。
!
孔云心中一跳,不等他思维上反应过来,身体已然站得挺直,对着屋中的两人一躬身,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太白先生,少陵先生。”
他这会儿面上还算冷静自持,可实际心里老早就炸开了花——
人族历来寿命有限,不比那些大名鼎鼎的道家仙人,甚至不如《山海经》里存活至今的妖族,生前再如何强大,百年之后,亦不过一杯黄土。所谓的诗仙诗圣,当然也不例外。
区别在于,有的人化为黄土,永远的埋入了尘土。而有的人肉身虽死,其一身诗魂剑意和浩然正气,却渗入了笔墨,化而为灵,以灵体的形式不死不灭,存活于世。
眼前两位,正是如此。
既是本人,又早已不再是本人。
“不必拘束。”似乎注意到了他的拘谨,少陵不在意的一笑:“只是随意的聊天而已,三公子有兴趣的话,不妨也坐下听听。”
孔云微微一愣,下意识看向了孔颜,见后者微不可见的一颔首,他这才深吸一口气,规规矩矩的在另一边坐下,轻车熟路的翻开了手中的《淮南子》,工工整整的摊在了桌面上。
对于这种情景,孔云不算陌生。
无论是诗仙,还是诗圣,两位先生的“道”纵然与孔家的“道”不尽相同,但部分儒家思想上的共通性,也足够双方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如此一来,偶尔接受邀请,抑或上门拜访,一同论道,也不算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只不过,比起少陵先生,太白先生对此显然兴趣缺缺,大多时候都是随少陵先生一道来,做个陪客而已。
按理说,依照两位先生的程度,招待两位的应该是孔云的父亲,作为孔家家主的孔适才对,可不知道为什么,在孔云的记忆中,似乎是从三年前开始,负责招待两位先生的,就只有二哥孔颜一人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