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的李启已经换上铠甲,叫守卫在保和殿外围成了一圈,他自个进殿,雄赳赳气昂昂地穿过人群,径直走到皇帝面前,“臣李启为陛下护驾!”
“爱卿辛苦了——”皇帝话音未落,便见面前人动作利索地出手,只见一道银光闪过。
第122章 121
叮当一声清脆的响, 迅速被淹没在喧嚣的大殿当中。
外围乱哄哄的大臣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听见冯公公尖叫一声:“快护驾!陛下遇刺了!”才回过神来,可仍是一头雾水。遇刺?怎么会遇刺?在这保和殿里?众人包围之中?敌人不是还在宫外么?
皇帝在看到银光闪现时便骤然闭上双眼, 但是预料中的疼痛却迟迟没有到来。他睁开眼, 方才还跟在冯公公身边的小太监已经跟李启缠斗起来。冯公公也死死挡在他身前护着他后退离开那两人打斗的范围。
打扮成太监的周毅也是一身冷汗。李启被皇帝视作心腹,忠心耿耿, 之前皇帝交给他的那份可以信赖的官员名单中,李启就排在靠前的位置。谁都没想到他会突然行刺。就连自己, 若非身体先于头脑本能地做出了反应, 顺手抄起一只酒杯丢了过去, 恐怕也来不及挡掉那袖箭。
李启有暗器,还有光明正大穿在身上的铠甲。而周毅只有赤手空拳。两人缠斗起来,周毅根本占不到便宜。离得近的官员拼命退后, 外层的官员看到他们跑,自己跑得更快,逃命时动作难免粗鲁,有绊倒了的, 也有推推搡搡,骂骂咧咧的。有些胆小的官员,还有那些在殿内伺候的小太监, 直接扯着袖子捂脸哭嚎起来。不知情的人听到人哭喊,又加上冯公公那句话,一时以为陛下驾崩了,跟着也哭喊起来:“陛下!陛下!陛下驾崩了!”一嗓子喊过去, 更多人跟着哭喊。
万纶走了,北党的其他人还在,听到冯公公喊陛下遇刺也都想冲进去护驾。然而这些世袭的侯伯虽然做的是武官的营生,却早已不下场比试,武力也可想而知了,空有一腔孤勇,一时半会竟推不开人群,挤也挤不进去。
想进的进不去,想出的出不来,又伴随着尖叫哭嚎,咒骂哀求,保和殿一时乱成一锅粥。
“都安分些!乱糟糟的成什么体统!”眼看着走投无路,一声极富穿透力的怒吼硬是把这混乱撕开一个口子。大家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声音的来源。是姚奕,他目光轻蔑扫过那些吓得屁滚尿流的大臣,“亏你们也是朝廷大臣,陛下尚且安好,哭哭闹闹成什么样子!?若想走,门就在那边,自己走便是!若留下,就都拿出些勇气来,我便当你们都是愿意为君分忧,舍生取义的好男儿!”姚奕一个文官负手而立,毫无惧色。冯公公护着的皇帝就站在他身后,果然毫发无伤。
这番话下来,又加上看到陛下安然无恙,不少大臣面露愧色,或是对着皇帝请罪,或是自责喃喃,或是想将功折罪,挤上去护驾。却也有不少趁着混乱偷偷摸摸朝着出口挪去。小太监们更是一窝蜂地往外挤,气的冯公公直跳脚。姚俞面色复杂的同李昌琪、许昱等人一起站在姚奕身侧。
“还愣着做什么!快掩护陛下离开!”安顺侯何权年龄大了,方才被困在人群里,听到姚奕的声音才辨别了方向,拨开人流费劲地挤过来。
“慢着!今天谁都别想走!”正与周毅打斗的李启突然出声。
周毅已经满头大汗,借来的一身宦官服依旧湿透了。不过李启也没占到便宜,周毅凭着灵活的身手与他周转,李启到底穿着沉重的盔甲,体力消耗要大得多。他俩一时半刻都奈何不了对方。
李启一声令下,守在门外的金吾卫和虎贲卫的卫兵果然亮出兵器,挡在大殿门口,方才落荒而逃的官员被他们粗鲁地推到了外面,皇帝却无论如何,脱不了身了。
不过走了一半的人,剩下的挡在皇帝身前身侧,刚刚混乱的场面又安定下来。
“李启,朕待你也不薄了,你究竟是为何?”皇帝被挡在后头,突然发问。李启不答,只是冷笑。
“祝阁老何在?”何权又问。
大家听到这一声,突然被点醒,对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见祝江临的身影?人走了大半,一眼望去心里更加没底了,不止是祝江临,南党大半的高官都不见踪影。
“这是要反了!”这五个字是从皇帝牙关挤出来的。
门外传来一阵大笑声。“陛下,你如今才知道吗?”
祝江临大笑着从殿外走进,卫兵默默放行。祝江临脚步轻快,完全看不出是白天播种都气喘吁吁的六旬老人。祝江临身后跟着南党的几位骨干,而周毅完全没有注意到那些人,他只看到了叶思睿。
穿着华丽,面无表情的叶思睿。
叶思睿穿着十分正式,像是某种礼服,大红的上衣、下裳、蔽膝,花纹繁复,绯白大带,还挂着玉圭,走起路来叮叮当当。叫不上名字的帽子上缀满了采玉。
从前叶思睿总是不喜欢太过华丽的衣饰,衣服也只偏爱青蓝两色,所以周毅认识的永远是那个穿着青袍,至多腰上挂着扇套,笑起来脸色有些苍白的读书人。所以周毅不认识面前这个衣着精美,面无表情的男子。
若是李启愿意,完全可以趁周毅的失神夺去他的性命,因为他那一刻毫无还手之力。只不过李启选择迅速后退,挡在祝江临身前。两派对峙,中间是楚河汉界。
“祝先生,您这是唱哪一出啊?”皇帝不顾反对,拨开挡在他面前的人往外走,最后仅仅余下周毅。
“老夫妄为太傅,却没有教陛下最重要的一课,陛下,斩草需除根呐。”祝江临摇头晃脑,笑吟吟地说,“如今老夫只好亲力亲为,给陛下补上这一课了。”
“你大胆!”皇帝身后的北党官员已经气急败坏。皇帝与周毅相反,看都不看叶思睿一眼,只注视着祝江临。“太傅,朕方才问李启的问题再问你一遍,你如今是内阁首辅,一品太傅,可谓位极人臣,即便造反,也不可能更进一步了,那你铤而走险,究竟是为了什么?”他语气平静自然,仿佛真的是在向太傅请教问题。
听到这问题,祝江临又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戛然而止,精瘦的脸上表情有些可怖。“为了读书人的名誉。”他傲然回答。
“名誉?”皇帝重复着这耐人寻味的两个字。
“不错。”祝江临又笑着说:“子奇,你来给陛下解释吧。”
被点名的叶思睿脸色看起来比平日还要煞白几分,他声音细如游丝,“请阁老体谅,子奇不愿同他说话。”
“哦?”祝江临还是笑得和蔼可亲的样子,“既然子奇不想说,成林,你来吧。”赵榕由于过度激动,面色异常潮红。“祝大人,何必与他白费口舌?早些把事情办完,有多少时间可以解释!”
“你们到底想做什么?”何权质问道。
“安顺侯爷,你当初既然决定不偏不倚,今日就不该来趟这摊浑水!”祝江临冷淡地说。“成林,你说的有道理,把诏书拿出来给陛下签上吧。”
赵榕从袖子中那出诏书,向皇帝掷去。冯公公哆嗦着腿一路小跑过去捡了起来,双手呈给皇帝。皇帝只看了一眼便说:“果然是要朕退位。”
“是啊,陛下快签吧,御宝我们也帮您取来了,若是不签,您今日可就迈不出保和殿了。”
“你们去了后宫?”皇帝脸色乍变,“你们把朕的嫔妃怎么了?”
“陛下这可是冤枉我们了,我们还没有无耻到对一群手无寸铁的女子下手。何况还是一帮不会下蛋的母鸡。”祝江临依旧轻蔑地说。然而皇帝的妃嫔大多是北党官员的女儿妹妹,闻言气的双目赤红,恨不得将眼前这群人生剥活啖。
但是他们身后就站着陛下亲卫中最骁勇善战的虎贲卫和金吾卫。北党武将即便自视甚高,也知道以卵击石的道理。
场面一时僵持。祝江临有些不耐烦地催促:“陛下还想拖延时间么?还是免了吧,不妨告诉您,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已经自身难保了,再拖延也无用,陛下还不如早早签了圣旨,臣保证看在师生多年的情面上封你做个安乐侯,保你一世荣华富贵。”
这话语已经无礼到极点,远山侯姚俞一咬牙就要冲上去和他拼命,还是何权在后面死死拽住了他。群臣激愤,皇帝却仍然镇定自若,像是在想些什么。
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又能想出什么神机妙策呢?
所有的对话,周毅全都没听,所有的冲突,对他不过是过眼云烟。他只盯着那个人,死死地,不肯移开眼,而那个人却从走进大殿起,就没有看过他一眼。
他突然觉得这一幕荒谬无比,好像算命人口中荒谬的预言。他和叶思睿当真站在了战场的两边,中间隔着的却不止那段不算长的距离。
外面突然隐隐传来兵戈交接、士兵呐喊的声音。祝江临和赵榕交换了一个眼神。小皇帝终于露出了一个胜券在握的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