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没有人想回城?是人都染病死完了吧?
流民棚边是施粥施药的棚子。叶思睿几步走过去看。施粥的大桶里还余下小半桶,稠稠的粥,半点杂质都没有。“怎么还剩下这么多?”掌勺的衙役说:“回大人,粥的分量是按照原先的每户人数定的,现在死的人越来越多,剩的粥就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不把多出来的分给其他人?”叶思睿难以置信地问。地上躺的灾民一看就是饿了许久了,怎么会不愿意多喝一碗粥?
那衙役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孔泰平说:“你怎么办事的!剩下的粥岂不是浪费了?从明日起将多出来的按例分配下去。”
衙役连忙应了。叶思睿又挪到一旁的棚子,这里的大桶里是一种乌黑的药汤,苦涩的药香和恶臭混在一起,更让人难受。他用木勺挖了一大勺提起来看,药汤浑浊,还有残余的药渣。他不懂药材,还是问:“这是什么方子?”
施药的棚子下面有衙役,也有请来值守的大夫。大夫说:“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治宜疏利、解秽、清中、攻下等法……”
他滔滔不绝说起来,叶思睿只是皱着眉问:“这药的方子有没有?拿一份给本官开开眼界。”
大夫犹疑地看向孔泰平,孔泰平点点头,大夫才将挥笔写就的方子交到叶思睿手上。叶思睿拿起来看:“人参6钱,麦冬6分,石斛1钱半,木瓜3钱,生甘草8分,莲子6分,生谷芽两分。”尽管看不懂,他还是煞有介事地一字一字读完,收入袖中。看起来倒是有模有样,只是不知道药效如何。他有些后悔没有带上夏天舒,以夏天舒的本事,应当能看出方剂是否对症。只是一来叶思睿不愿他来历险,二来,找账目的事非他不可。
大夫说:“大人,老夫奉劝一句,时疫凶险,此地不宜多留。”
叶思睿按捺着火,对包围他的卫兵说:“都散开!本官有话要问灾民。”
孔泰平说:“不可!”连施子玉都来劝:“大人若想看,看看就是了,接近灾民就太冒险了。”
叶思睿心里正压着火呢,“你们怕冒险,本官可不怕,让开!”
第72章 长江水患(九)
这次衙役们四散开来, 但都谨慎地与遍地灾民保持着距离。那些或躺或坐的人对于这些突然出城的大人物似乎毫不感兴趣。叶思睿走到一个斜躺在地上的老人和靠着他坐着的男子身边:“你们是父子两个?”老人看上去年纪很大,头发花白,年轻的那个身上太脏, 看不出具体年纪, 披散的黑发沾满尘土泥巴结成一绺一绺。
老人神情木然,那个男子也像是听不懂话, 毫无反应。
施子玉和孔泰平都远远站着,跟随叶思睿的衙役用剑鞘往那个年轻男子的身上用力一捅。“大人问你话呢!听到没有!”
“住手!”尽管出城门时他的卫兵也是这么对待看门的衙役的, 但是此刻叶思睿看不下去了。那个年轻人像是被那一捅惊醒了, 胡乱点点头, 也看不出是恐惧还是麻木了。
“你爹患病了?”叶思睿又问。
年轻人又点头。
“你呢?你染病没有?想不想回城?”叶思睿尽量把每个字都说得很慢很清楚,但那个年轻人却像是被他这平和的问话吓到了,连连摇头。叶思睿心中的谜团越来越大。“你会说话吗?能写字吗?”
衙役说:“叶大人, 这人八成是个哑巴,跟他废话那么多做什么?”
“都死了。”那个年轻人突然开口。他的声音太过嘶哑,像是许多天没喝过水,说过话, 叶思睿一开始根本没听出来那是说话的声音。年轻人一遍遍重复那句话:“都死了,都死了,都死了……”
“谁都死了?”叶思睿立刻问。
年轻人像是没听到他的话, 还在喃喃自语:“都死了,都死了……”
“叶大人,我们走吧?”衙役催促着。
叶思睿哪里会听他的话。“你先退下。”他命令道。衙役巴不得如此,立刻往后退了几步。叶思睿看着那个状似痴~呆的年轻人, 和他身边像已经失去知觉的老人,又耐心地缓慢地问:“谁都死了,你的家人么?”
他并没有抱什么指望,但这次,年轻人做出了回答:“都死了,都死了,都死了,所有人都死了……” 叶思睿立刻后退了几步,对施子玉和孔泰平说:“交代他们好好照顾这个人,别叫他病死了,我还有话问他。”直觉告诉他这个人并没有疯。他原本想把这人带回县衙保护起来,至少让他洗个澡吃顿饱饭。但他这么一说。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跟他说了什么。那么不管是施子玉还是孔泰平都可以以“这个人或许染了病不能轻易进城”的理由来拒绝他。
施子玉作为县令应下。
叶思睿又最后看了一眼那泥泞中的父子俩,和他们俩一起转身离开。其他地方的灾民和那对父子没什么区别。还有一些孩子,也毫无生机,小一些的倚在母亲怀里,年龄大的就和其他人一样或坐或躺。没有玩闹的,交谈的也很少,最多是自顾自喃喃低语。叶思睿看走不了多久就已经人员稀少了,就问孔泰平:“这里原本有多少人,死了多少人?”
一直干脆利落的孔泰平却支吾起来,叶思睿心里就有了分辨,冷笑起来。孔泰平大约是想起那个砸碎的酒杯,还有在叶思睿面前说的那些话,果断回道:“受灾的广一些,迁到这里的灾民约莫两三千人,已经死了有一半了。”
“怎么死得这么多?”叶思睿心中震惊,并县人口并不多,受灾两三千人,几乎是十中有一了。
孔泰平低眉回答:“时疫大肆传播,难以预料……”
“都是病死的?”叶思睿却不信,尤其是听了那个灾民的话之后。好一个大家交口称赞的赈灾,只不过是没有把疫病带进城中,没有让人死在自己眼前罢了。只是他们以为派人封锁南城门,把灾民都关在城门外,就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死人都在哪里?带我去看。”
孔泰平在前头带路,施子玉殿后。他们这么在人堆里走来走去,竟连个抬头看他们的灾民都没有。他们一直走到远离流民棚的地方,地面上高高低低许多土包,孔泰平说:“病死的尸体不能长留,火烧成灰用坛子葬在这里,立个木牌,若还有亲故在,可以改迁他处,造坟立碑。”
叶思睿心里暗暗数着,却觉得这土包的数目远远不够。他算着时间差不多了,便说:“来日时疫治愈,还要来这里凭吊,今日先回去吧。”他终于愿意离开这里,施子玉和孔泰平都松了口气,护卫立刻围拢他们返回城门,士兵严加看守。叶思睿上轿之后掀起帷布看那城门,门外不知锁了多少冤魂。
回时动作又比来时快了一些。叶思睿心里憋着一口气,轿子停在院子里,他没要施子玉搀扶就自己下来了。孔泰平低声说:“大人,下官请了大夫来衙中。大人曾与灾民说过话,还是请大夫把脉为妙。”
叶思睿也不想冒险,跟他们去正堂。大夫为叶思睿把了脉,又问症,叶思睿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还是被大夫逼着灌了一大碗黑漆漆的药汁。施子玉和孔泰平同理。
服药后叶思睿借口回房休息,回屋找夏天舒。夏天舒端坐看天,手上不紧不慢擦着剑。茶茗一见他就龇牙咧嘴抱着胳膊。叶思睿顾不上责问他的无礼,问夏天舒:“怎么样?”夏天舒指指案几。桌案上丢着两卷纸。叶思睿欣喜若狂抓起来看,却见墨迹新鲜,字迹凌~乱,“这是谁抄的?”
茶茗终于盼到说话的机会,连忙回道:“老爷,小的抄了大半天了!”
夏天舒不通笔墨,所以偷来账簿叫茶茗抄好,又放了回去。叶思睿满意地点点头,自动忽略哀怨的茶茗,把袖中笼的纸掏出来给夏天舒,“你看看这是不是治时疫的方剂。”
夏天舒接过纸。叶思睿则抓起那隐秘的账簿,仔细翻看起来。
“这是参麦茯神汤,主治湿热证,曾开泄下夺,恶候皆平,独神思不清,倦语不思食,溺数,唇齿干,胃气不输,肺气不布,元神大亏。”他叽里呱啦说了一堆,看叶思睿的表情只好又说:“治疗时疫是对症的。你哪里来的药方?”他边说边放下~药方,把他视若珍宝的剑收入鞘中。
“我今日不是去看灾民么?这是义诊的大夫给他们煎的药。”叶思睿放下心,随口一答。谁料夏天舒一听就停了动作,“义诊的方剂?怪哉,怪哉。”
“有什么不对的?”叶思睿刚放下的心又悬起来,抛开账簿看着夏天舒。夏天舒说:“当然不对,这方子里有人参,有石斛。”
他像是解释完了,停了下来,叶思睿却没听明白,“这又如何?”
“人参要六钱,石斛也要一钱半,而这还是每日发放的汤剂,我问你,这得消耗多少药材?”叶思睿一听就暗自皱眉。夏天舒说:“你未必知道,寻常人家看病至多用参须参片,已经是极为奢侈的了。石斛就更不用说了。这药每煎一次都要去滓,灾民还要每日服用,只怕是官衙也拿不出那么多药材来。况且人参本是大补,一方药用六钱,每日服用难免过剩。依你之言,用避疫汤即可,苍术、川穹、甘葛、甘草,都是常见的药材,解表辟秽效果也很好。”
这么一说,叶思睿就冷笑起来,“好一场大戏,他们倒不亏待我,如此盛情。”心中虽气,他却提醒自己,这出戏未必是谁唱的呢,于是继续研读账目,一会,又对茶茗说:“你去告诉施子玉,就说我吩咐的,给灾民每日煎服避疫汤,原先的方剂先停了吧。”他又扭头问夏天舒:“你方才说的避疫汤的药方,能否再说一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