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现在还有时间,他们还能好好合计合计到长安之后如何瓦解那所谓的联盟,毕竟他的兵马大多还停留在陇西,到了哪儿,即便来上双倍的联盟军他也不怕。
有才之人抱负不得施展,小皇帝被董卓捏在手心里,朝中诏令皆是董卓所拟,因此,就算知道诏书后面的人并不是天子,百官也一样不能反抗,只得穿了朝服按时上殿。
如今外面强敌环伺,多少人都想到打进洛阳,想想外面的众多人马,再看看京中的虎狼之师,百官也不知道究竟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了。
皇帝年幼不懂朝政,就算没有董卓也一样会有和董卓一样把持朝政之人出现,到时会是什么样一副情形……难说啊!
李儒跟在董卓身边,极为淡定的扫了一眼摆在案几上的明黄色诏书拱手道,“如今陛下对太师言听计从,以现在的局势,只要那些乌合之众散掉,太师便可挟天子以令诸臣,进而谋取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或许在正事上没有多少能耐,但是在看人脸色之上,李儒绝对是个中翘楚,至少在研究现任主公董卓的心思之上他没少下功夫。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在外面说出来一旦被有心人捅出去那就是诛九族的大罪,但是在董卓这里李儒却一点也不担心。
他这主公的心思好猜的很,虽然现在没有明说要皇帝退位让贤,但是心里明显就是这个意思了。
李儒猜的不错,他话刚一说完,身旁的董卓便大笑出声,“先生真乃吾之智囊啊!”
“为太师效力,儒三生有幸。”挥袖行礼,李儒做足了一番姿态之后才在董卓的朗声大笑之中起身。
看看时间,也该去上朝了。
未央宫正殿宣室之中,百官早已到齐,只等着太师和小皇帝出场。
今日本非大朝之日,但是为了正式宣布迁都一事,董卓还是直接召集了三公九卿,因为昨日已经和部下透了口风,所以,朝中大臣对迁都一事也并不是真正的一无所知。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同意这个想法的,洛阳为都多年,岂是说迁就迁的?
朝堂之上,脸上挂着笑的荀爽看着脸色黑沉的同僚,整理了一下衣袖建议他们待会儿克制一下脾气,毕竟董卓犯起狠来可不管什么尊老,直接拖出去斩了也是常有的事情。
“慈明以为,董仲颖真会犯天下之大不韪提起迁都一事?”冷眼看着大殿门口,司徒杨彪杨文先黑着脸收回视线,“洛阳为都几百年,商贾百姓皆各得其所,一旦迁都势必震动朝野扰乱人心,他董仲颖真以为自己有盘庚之才?”
之前历朝历代迁都之事并非没有,但是能让人记在心上的也就那么几次。
商王迁都乃是迫于天灾无可奈何,他董卓能和盘庚相比吗?
再说了,迁都要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如今天下正乱,百姓连自身都顾不上,哪儿来的精力迁都?
只是这些还不足以让杨彪如此反感迁都,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士人对迁都一事都不会赞同,甚至可以说是谈迁都色变。
商朝之后,周平王也迁过都城,但是迁都之前,周朝政令皆出自周天子之手,迁都之后,话语权大多数被诸侯拿捏在了手中,从此天子旁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更迭而起。
平王迁都虽然延续了周王朝的生命,但是却让天家威严遗失殆尽,现在皇室已经这般,若是再依了董卓的意迁都到他的大本营长安,这天下可就要明着改姓了。
杨彪之前在颍川待过几年,和荀爽也算得上是旧交了,现在的朝堂一片混乱,能说得上话的也就那么几人因此,荀爽来洛阳这么多天又和杨司徒捡起了之前的交情。
“文先息怒,如今形势已然这般,吾等暂且看着。”几十年的隐居生活,荀爽身上的儒雅气息更为浓重,丝毫没有被杨彪的不耐所影响,依旧悠哉的荀司空只慢悠悠的吐出几个字,“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皱了皱眉头,杨彪看着神神在在的荀爽,脑海中灵光一闪也意识到了什么,“不知慈明今日下朝可有空?”
“自是有的。”听着外面传来的喧嚣,站在最前方的两人各自站直了身体,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不像荀爽从旮旯里被挖出来没几天就成了司空,杨彪这个司徒是几十年来一步步升上来的,有些事情自然不需要明说便能理解。
不多时,配剑着履的董太师便大刺刺的来到了朝堂之上,随后小皇帝出来,今日的朝会算是正式开始了。
忍着不耐听完下面一群文臣文绉绉的说辞,董卓给小皇帝使了个眼色,趁下面没人说话的空隙便将迁都的提议说了出来。
没想到董仲颖真这么大胆,杨彪捏紧了拳头直接看着他,“迁都一事万万不可,昔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晓天下之民,现无甚要紧之灾,无故移都,恐百姓惊动,麋沸蚁聚为乱,更恐如周天子一般劳民伤财损害自身啊!”
杨司徒站出来说了一大串,但是并非原装的董卓只能听出来这是个反对意见,至于其中什么“作三篇以晓天下之民”则是一脸懵逼。
一脸不耐的示意李儒出来挡着司徒大人,董卓眉头皱的死紧,他提的是迁都,怎么就和商朝周朝扯上关系了?
第25章
司徒大人一开口,整个殿中的气氛便紧张了起来,所有人都绷直了后背生怕战火引到自己身上。
同意迁都?
不行。
不能助长董卓气焰,迁都乃是国家大计,他们乃大汉忠臣,岂能屈服于董贼淫威?
不同意迁都?
也不行。
他董仲颖日日铁甲军开道,横行街市,百姓们避之犹如恶鬼,闹得京城内外惶恐不安,董太师脾气一上来,万一来个血洗未央宫可如何是好?
如今殿中着履配剑的只有他董卓一人,到时就算喊了外面的禁卫,谁有敢拦着权倾朝野的董太师?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要说话。
李儒撇了一眼不敢言语的百官,嗤笑一声撩了袖子上前一步,“司徒大人此言差矣,迁都是个好计,昔年高祖以长安为京师,天下繁荣不比如今差,如今不过将都城迁回去,怎就不能为之了?”
冷笑一声,杨彪看着浑然不在乎百姓生死的李儒,心中暗骂了一句为虎作伥,无视站出来的李文优,杨司徒依旧看着董卓,“洛阳为都百年,太师可曾想过迁都之后百姓该如何生活,列强流寇趁迁都聚众作乱该如何是好?”
“昔秦得以兵吞天下全赖关中肥饶,若我能迁往西京,关东豪强敢有动者太师自有强兵可御之,乌合之众不足为惧。”知道在磨嘴皮子之上董卓绝对不是朝中之人的对手,因此,李儒非常自觉的再次挡在了前面。
听完李儒的话,荀爽的脸色有些怪异,但是看着司徒大人的脸色,荀司空嘴角抽了抽还是拱手道,“迁都是国家大计,是以杨司徒才正义直言,还请太师恕罪。”
秦得以兵吞天下全赖关东肥饶?这李文优这么多年的圣贤书也不知道读哪儿去了,竟然能说出这种话来。
昔年秦国一统天下经历了几百年,其中又有多少能人呕心沥血,只一句关东肥饶便抹了他们的功劳,真不怕人家晚上托梦将他骂个狗血喷头吗?
再说了,就算去关中,他董仲颖有始皇帝那般雄才大略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