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笑了笑,荀悦回头看了一眼闭上了的房门,然后也离开了这里,希望小弟没有被他们闹醒。
彧,文也,彧彧其文,馥馥其芳,文采美盛貌,他们荀家又多了一位男丁啊!
没人注意到房间内他们以为睡着的孩子已经睁开了眼睛,艰难的转头看着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他身上的肉乎乎的小手,荀玉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了。
他从未听过此等骇人听闻之事,什么样的毒蛊才能让人从青年变成婴孩?
投胎转世?
那为何没有黑白无常孟婆汤就直接变成了孩子?
他是被阎王爷忽略了吗?
略带茫然的看着头顶精致的雕花,荀玉控制不住的开始胡思乱想了,在官驿的时候四周明明没有人,他的身体也没什么致命的病症,那为何会忽然失去意识?
想到他家师弟那离奇的遭遇,再看看自己如今的处境,荀玉心中竟然慢慢安定了下来,他极有可能是遇到和师弟一样的事情了?
但是师弟从来没有说过他离开之后变成了一个孩子啊?
想要叹气,但是现在婴儿的身体做不到那种高难度的动作,最后的结果就是乖巧可爱的婴儿睁开眼睛嘴巴嘟着吐了一个泡泡。
怔愣了一瞬间,荀玉不敢相信刚才吐泡泡的孩子是自己,脸上不自觉的发烫,脸皮薄的荀师兄转过头将刚才的事情抛之脑后。
方才三人在这里待的时间太短,只三言两语就是荀玉也没办法从中找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倒是外面隐隐约约看到的仆从还能让他有些猜测。
虽然没怎么看清方才那个被唤作“大兄”的少年,但是这称呼却不像是大唐所有的,而且看那少年的衣物更像是汉制,荀玉心中大概有了点底数,若是像师弟那般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那才是真正的糟糕。
迷糊的眨了眨眼睛,确定了周围没有危险之后的荀玉打了个哈欠,就当是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历练罢了,就是不知道师父他们会不会担心。
有师弟的前车之鉴,师父他们应该不会太过于担忧,如此甚好……
婴儿嗜睡,就是想清醒也抑制不住身体的本能,不一会儿床上的呼吸声便稳定了下来,微风拂过带来阵阵幽香,婢女看了一眼里面并没有哭闹的小郎君,感叹了一声乖巧之后便也悄声退到门外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哥荀悦,“性沉静,美姿容,尤好着述”,是个爱写书爱学习的好孩子,荀彧大伯家的孩子,特点长的漂亮。
第3章
光和七年,颍川阳翟郊外,三三两两的文士趁着秋日出游,或谈论政事,或探讨文章,甚至还有及笄女子跟着家人出行游玩,端的是一片祥和之景。
空地上铺着各种席子,文士们说到兴头上便拿起身边备好的酒水,酣饮之下写诗作赋在此时最为平常不过了。
临溪的一间亭子中,因为四周阴凉所以注意到的人并不多,便是有人想要来这儿,看到亭子中备好的酒器草席也知晓这是被别人占下的地方了。
此时,亭子旁边站着的男子一袭青衫风流,墨发上并不是常见的玉冠,而是被一枝不合气节的桃花枝挽住,眉眼间带着笑意,只一眼看去便如同春风拂面般沁人心脾。
此人正是在这汉末生活了二十年的荀玉,或者说——荀彧。
当年初来之时万事不知,只知晓家里是世家大族,规矩礼仪皆是极好,“玉”与“彧”同音,他也没多想,长歌门本就是注重礼仪之地,只是成年的灵魂被拘束在小孩子的身体之中让他颇为不适应罢了。
直到后来,偶然间知晓自己名为荀彧,他才终于恍然大悟,知晓那些隐隐的熟悉感是从何而来了。
荀彧,颍川荀氏,汉末大族,对于一个从小跟随张九龄学习文治的长歌门弟子来说,他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若是被师父知道,怕是要将《后汉书》《三国志》等书放在一起抄上十几遍了。
祖父荀淑,父名绲,如此明显的信息摆在面前,他竟然还一直以为家中只是普通氏族,这实在让他一个以向来以记忆力自豪的长歌门弟子无地自容。
最初知道身份之时,荀彧的确迷茫了好久,就算他接受能力极强,也无法一下子将自己代入那个史书上惊才艳艳却悄然落场的荀令君。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最后却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
一个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之人,最后却忧郁而亡……
在大唐之时荀玉无父无母,是张九龄将他捡回长歌门并抚养长大,名字也是师父想了许久才定下的。
荀彧,荀玉,师父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一心为民之人,只是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成了那个被师父用来给他当目标的人。
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之后,荀彧对周围的关注便多了起来,即便当时还只是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在几位兄长念书的时候他也会巴巴的凑上去,只为了确认这到底是不是他熟知的那个东汉年间。
长歌门弟子心中皆有匡扶天下之心,大唐盛世的繁华看久了,陡然到了这么一个君王色令昏庸的年代,若说心中没有什么打算那是假的。
读书为了报效国家,习武为了打抱不平,长歌门弟子虽受儒家思想教导,但也不会被儒家教条所拘束,在江湖上待久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也没那么重要了。
到底是跟在张九龄身边长大的,官场中的汲汲营营荀彧再清楚不过,家中不肯让他过早接触政事,荀彧也不急,该来的总会来,过于急躁反而容易出错。
男子二十冠而字,荀彧按部就班在长辈兄长的看护之下终于在去年迎来了加冠礼,随之而来的便是与史书记载无异的黄巾之乱。
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家中长辈大多在朝堂之上,荀彧对这动荡的天下看的清,却也依旧无可奈何。
现在大乱才刚有些苗头,那些之后崭露头角的人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他不过一普通世族子弟而已,现在过于关注反而让人起疑。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已经千疮百孔的天下,岂是一两句口号便能变得大吉?
眸中笑意散了些,荀彧将脑海中的杂乱念头甩开,只是久等却不见人来,叹了一口气便摇头回到亭子中去了。
亭子中央的石桌上摆着一张碧色长琴,形制与时下大家所制之琴略有不同,但是看上去却别有一番韵味。
八音之中,弦音为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此琴名流音,和荀彧在长歌门之中用惯了的长琴一般无二。
长歌门以闻名,若宇内清平,他们可琴歌剑气笑傲山林,若恰逢大乱之世,他们亦当有心为民,力挽危亡。
也不知道人都干什么去了,独自倒了杯酒水,荀彧慢慢饮着,心思早已不知飞到了哪儿去。
他那大侄子可不是喜欢迟到的人,难道出什么事情了不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