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所言甚是,大朝会【1】不过三日之后,到时再商议如何?”微笑着接着黄琬的话,荀爽劝住又要说什么的杨彪,然后恭维了董卓一番,朝会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回到太师府中的李儒看着明显心有不快的董卓,略显奸诈的摸了摸唇边的胡子劝道,“太师不必不必计较司徒太尉所言,只要陛下不反对,迁都一事最终不还是由太师决定。”
脸色略微好转,想来也是这个道理,董卓冷笑一声,转身召集手下人准备先安排着迁都的事情,至于那些不同意的官员,走的时候由不得他们不同意。
司徒府中,荀爽没有任何遮掩的直接递了拜帖过去,以他这些天的观察,董仲颖根本注意不到这些事情,那人只会一昧的耍狠逞能,却不知道动一点儿脑子。
有时候他都怀疑,这样一个人是如何在西凉那种地方混的风生水起,凉州虽然民风彪悍,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真是奇了怪了。
将人引到对面坐下,杨司徒看着神态自若的荀爽,还是忍不住先开了口,“慈明以为迁都一事还有商议的余地?”
“劳民伤财之举,不可取。”荀爽摇摇头,也不做遮掩,直接将来意说明,“今盟军已成,董仲颖迁都无外乎两个想法,一为滞留在关中的凉州骑兵,一为关外蛮族的武力牵制。”
将仆从都赶到了外面,杨彪皱着眉头只是听着,并没有要打断的意思。
董卓在长安的兵力确实比洛阳多,万一真让那老贼迁都到长安,凭他强大的兵力关东联军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人心不齐是关东联军最大的弱点,即便不迁都,如果董卓真想和他们打,逐个击破也不是没有可能,就是不知道董仲颖这一心想要撤退的样子是要做给谁看?
是怕了来犯的军队还是只做戏一场?
到底知道以董卓现在用的那几个人的才智无论如何也做不出瞒天过海的打算,荀爽看出了杨彪眼中的忧虑,打消了他的疑虑之后问道,“文先可知如今董仲颖手下能派上用场的究竟有多少人?”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皆是跟随他从凉州而来,只看领将者,董仲颖手下能用之人不在少数。”叹了一口气,杨彪对反抗董卓也不报什么希望了,“京中禁军皆由陛下调度,如今陛下唯董仲颖是从,若联军还是那般面和心不和,想要打过来,难啊!”
“近百年来,凡在朝中掌大权者,诸如窦宪、邓骘、闫显、陈蕃,以至新近被十常侍所杀之大将军何进,这些独揽大权之人未有一人不遭横死暴亡,董仲颖如今固然权倾朝野威慑当时,但是也把自己至于众矢之的。”对杨司徒的担忧报之一笑,荀爽挑了挑眉头,“何况面和心不和的并非只有关东军,他董仲颖麾下也并非表面那般一条心。”
“此话怎讲?”这些天一直忙于朝中由董卓而起的各种乱子,并没有真正分析过董卓军中详细情况的杨彪端坐了身姿,催促着荀爽接着说下去。
历来领兵打仗最忌讳将领不和,因为董卓带来洛阳的皆是亲信,所以杨彪一时也没想到这上面。
“文先可知,当年董仲颖再凉州之时是怎样一个人?”并没有直接回答杨彪,荀爽扣了一下桌子,反而又问了杨彪一个问题。
“若不论私德,董仲颖与羌族大小百余战,倒也是身先士卒,称得上是悍将了。”对董卓打仗的本领杨彪不否认,但是这人德行太差,若真让这人长久把持朝政,天下不乱才怪。
“可如今吾等见到的董仲颖却是个胆小怕事的懦夫,关东军尚未出兵便已经考虑迁都避难,文先以为这样的董卓镇得住手底下的兵马?”
司徒大人瞪大了眼睛,身体微微前倾想要确认一般看着荀爽,“慈明是说……”
“文先心里有底即可。”淡定的点了点头,荀爽起身准备离去,“董太师想干什么就让他去干,最先着急的肯定不是我们,维持朝中安稳就够了,其他的,荀爽年纪大了,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武将们的心思最简单不过了,当年愿意跟着董卓便是因为跟着他能建功立业,现在董仲颖连面都不敢露,还能说什么带兵打仗建功立业?
说到底,荀大司空心里对董卓强行将他召至洛阳为官一事很是不爽,当年为官之时就已经看出了世道不行,现在在他小日子过的好好的时候又把他拎出来,想干什么?
荀氏走出来之人个个君子风范,但是君子也不是任人欺负的,尤其是这名满天下在士子之中有独特地位的君子,惹急了真干出什么事情谁也说不准。
士兵造反还能凭借军队压制下去,一旦天下文人大规模有了不满,除非合了他们的心意,武力镇压只能让那些硬骨头的读书人反抗的更厉害。
文人,从来不是能小瞧的对象。
董卓手下人心本就不稳,现在更是除了李儒等几个抱紧大腿不松手的之外,剩下大部分皆被司空大人以仁义礼智信为由好好说教了一顿。
而后,神情恍惚的众位文人想想在太师手下的待遇,想着好歹给自己留个后路,一咬牙全部一股脑儿的去司徒手底下报到,随便谋个差事便开始办差。
得知他们家六叔要在董卓身边人身上下手的时候荀彧还有些担心,毕竟以史上董卓残暴的性子,出了岔子他们六叔那孱弱的身体可扛不住。
但是在董卓提前提出了迁都,荀彧心中唯一一点儿担忧也不见了,史上的董卓确实是迁都了,除了给洛阳带来灭顶之灾之外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好处,但是,那也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意见,有些事情从来不是生搬硬套就能直接用的。
武将那边荀爽也不报什么希望,都是从西凉过来的武将,就算是内乱也不会对京都有什么好处,只是没想到公达只是和中郎将徐荣见了一面便使这个董卓麾下大将对主公彻底失望,这倒真是出乎意料。
想起荀彧之前特意写信让他注意的贾诩贾文和,荀爽摇了摇手中的羽扇,上了马车直接朝司空府而去。
若不是文若特意让他留意,他还注意不到这在董卓身边完全没有存在感的中年文人也是个人才,只可惜董仲颖没有识人之明,空有人才却用不了啊!
没有直接将自己对贾诩的关注表现出来,荀爽也没想这个时候将他单独拎出来,这贾文和太过狡猾,他年纪大了,怕是玩不过这些年轻人。
只要这人不在这个时候出什么乱子,便让他安安静静的在角落里当个透明人也没什么。
一直想着告老还乡的荀司空对挖掘人才并不感兴趣,这都是年轻人的事情,他这个年纪就应该如同二哥一般颐养天年,而不是在这里劳心费力。
酸枣,十八路诸侯为匡扶汉室,歃血为盟,公推袁绍为盟主,共同起兵讨伐董卓,不等朝中大朝会开始,先锋军孙坚便已经率大军直奔汜水关而来。
整个联盟之中,真正一心向着汉室驱除董贼的除了曹操丁原,也就只有孙坚一人了,一门心思心无旁骛朝着汜水关而去,气势汹汹的大军带来的压力丝毫不必董卓那西凉精兵差。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身为臣子定当齐心协力,共赴国难!
消息传到洛阳,董卓气的推翻了一桌子的竹简,现在正是准备迁都的关键时期,孙坚小儿实在欺人太甚。
但是气也没有办法,压下心里的烦躁,将手下将领都召集到身边,董卓还是要思考退敌之策,毕竟如今洛阳的守军都掌握在他手上。
关东军联盟众多人马集结在一起,再怎么不懂排兵布阵也不会真像演义中一样将所有人马都安排在一个地方,然后打擂一般玩单挑。
可是即便如此,董卓也丝毫没有将他们放在眼中,他记得清楚,不过几个月,这些因为一张檄文而聚集在一起的家伙们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粮草耗尽各回各家了。
“十八路诸侯【2】,乌合之众而已。”董卓一脸不屑的看着呈上来的战报,讽刺了一句之后才扫了一圈下方的武将,“如今孙坚带兵攻向汜水关,不知哪位将军可领兵出战?”
沉默了好一会儿,在董卓以为他手底下没有可用之人的时候,华雄抱拳而出,“末将愿带兵前往,定止孙坚于汜水关口。”
管他到底是十几路,不做缩头乌龟就行!
作者有话要说: 【1】:这里的大朝会不是一年一次的诸侯来朝,而是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朝会。
【2】:演义中可能是为了好听,所以直接报出的便是十八路诸侯,但是史上记载的却没有这么多,文中写的加上丁原也才十四路,所以,董卓同学直接说出十八路诸侯,手下人emmmmm
PS.小可爱们,咱们后天也就是2lt;bgt;<a href=<a href="http:///" target="_blank">http:///</a> target=_blank><a href="http:///</a>" target="_blank">http:///</a></a> 文字首发无弹窗lt;/bgt;,因为作者渣手速,所以明天停更存稿,后天掉落万字大章,希望小天使们多多支持,比心心~
——by要被榨干了的洛小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