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孙两军会和之后,朝廷封赏接连而至,即便皇帝不在,诛董卓这般大功也足以提前封赏,不过这些封赏却只是表面光鲜, 实质上的好处几乎没有。
知晓朝中如今是什么情况,曹操孙坚也不做强求, 如果小皇帝在郭汜等人手中还好,若是自己跑了出去,恐怕真的是凶多吉少了。
不知道刘辨究竟如何,大汉又不可一日无帝, 找不到皇帝的踪影,朝中终于没了威胁生命存在的大臣们终于再次提起了笔杆子,重立皇帝的折子如雪花般飘向了三公的府邸。
就连早早离开皇宫的陈留王刘协也被大臣们挖了出来整日不得安生,毕竟灵帝血脉除了刘辨就只剩下如今的陈留王了。
在朝中又要乱起来的时候, 长安那边终于传来消息,郭汜带着小皇帝正式进入长安城旧宫殿之中。
绕过一路的盘查, 郭汜等人最终带着小皇帝逃出了生天。
虽然对此很是愤怒,但是一些一直安静不语的朝臣们到底还是松了一口气,原本想着立新帝的想法也都慢慢沉了下去。
连董卓都不敢碰的弑君之罪,郭汜就更不敢触及了,就算小皇帝什么都不敢做, 他也只能好吃好喝的供着,如若不然便是全天下的唾骂。
虽然如今黄巾未消,但是天子威严在天下人心中依旧是不可触及的一个地方。
陇西的兵马只凭郭汜还掌控不完,若真的给了他们理由造反,那些早就按捺不住的家伙只会庆幸他的愚蠢。
因此,郭汜不敢对小皇帝做些什么,朝中百官也有足够的机会去将小皇帝要回来,洛阳长安,东都西都,对小皇帝来说绝对是洛阳更安全。
只可惜,派去长安和郭汜谈条件的官员不等进入长安城便被赶了回来,甚至还带着威胁说长安会成为新的都城。
董卓身亡,郭汜虽然没什么悲伤的意思,但是却继承了他的遗志——迁都!
皇帝在就意味着朝廷在,即便现在百官还留在洛阳,他们也依旧能重新选拔出官员,长安附近皆是他们的地盘,就是再来一个酸枣联盟他们也不惧。
还没有意识到先前董卓麾下留在凉州的兵马大多都起了叛心,郭汜只想着能不能直接将那些兵马接受,然后让小皇帝封他一个大将军,先前太师那种风光日子可就是他的了。
长安那边情况未定,兖州混乱又起。
黄巾余党死灰复燃,兖州刺史刘岱被临阵斩杀,一时间天下哗然,而没了守将的兖州更是危在旦夕。
意识到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荀彧和戏志才都想到了一起,他们如今的缺点非常明显,兵马不足,粮草不丰,若是能趁机拿下兖州,这众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黄巾以救世之名行乱国之事,用心歹毒,虽然那些都是百姓,但是天下更多的还是为了活下去就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憨实农民。
刘岱死后,兖州能主事的就只剩下鲍信几个,从青州打过来的黄巾气势汹汹,若是再没有军队镇压,偌大一个兖州可能就直接落入黄巾手中。
朝中兵马和郭汜对峙,无法分出精力对付黄巾,先前酸枣联盟时个个喊着口号“忠君爱国”的诸侯们现在也忙着勾心斗角,就算能分出兵马,看到如今黄巾军如此凶悍也都悄悄退了出兵的念头。
曹操和鲍信一向交好,两方私下派人接触之后,不多时,鲍信便派人将兖州牧的印绶送至曹营。
而在冀州,袁绍放任曹操进入兖州,一心只想着如何尽快将冀州拿到手,后来,看着曹操凭借兖州做大,他才后悔当初没有直接将敌人扼杀在襁褓之中。
但是为时已晚矣!
韩馥为颍川人士,虽然身边谋士多为豫州人,但是兵马却是冀州本地的,地方掾吏也多是附近
豪族,但是冀州本地世族对他却并没有多少推崇之意。
冀州本地也是豪族林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韩馥身边得他信任的更多还是来自豫州之人。
冀州强大充实,他只想守好这儿就够了,但是现在看来,连这个目标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成。
乱世之中弱肉强食,地盘便是实力的一部分,韩馥本身性子怯懦,但是偏偏拥有冀州这天下十三州排的上前几的富庶之地,无异于幼儿怀赤金行于闹市,就差明摆着贴个条子:此处有钱,速抢勿迟。
如果他的官职是大汉天子的任命或许旁人的觊觎之心或许还能收敛一些,但是偏偏不然,韩文节这冀州牧乃是董卓为了巩固人心才拿到手的。
因为韩馥胆小怕事是个老实人,所以董卓才放心家国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冀州交到他手上,反正这人没什么能耐,就算给他个冀州牧也动摇不了人心。
只可惜,董卓只想到了韩馥胆小怕事带来的好处,却忘了在周围人都接连起兵讨伐之时,他这个占据一州之人就算再胆小也不可能无所表示。
如今董卓伏诛,天下人认不认这个冀州牧还难说。
显然,怕什么来什么,韩馥整日战战兢兢生怕旁边虎视眈眈的人兵临城下,袁绍公孙瓒也没让他失望,他们打的就是要韩馥交出冀州的主意。
天子孱弱,如果没有自己的地盘根本就没办法站稳脚跟,酸枣联盟时袁绍虽为盟主,但是真正比起来却不如他那兄弟袁术。
如今袁公路割据淮南兵强马壮,而他离开京城之初却只能寄人篱下,如此差距让一向心高气傲的袁本初更加难以接受。
离开京城之初在冀州被韩馥当成大敌一度派人监视,袁绍对韩馥早就心怀怨恨,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放在手边,他会放过才是奇了怪了。
虽然现在的他粮草是韩馥提供,兵马也比不过冀州,但是他有名声,硬的不行来阴谋不就行了吗?
韩文节自己尚且还是他们袁氏门生,在这方面又怎么可能比得过他!
在和公孙瓒达成交易的同时,袁本初片刻未停便派人悄悄将韩文节手底下的谋士拜访了一个遍儿,他乃四世三公袁氏子弟,先前又是联军盟主,而韩文节只是个懦弱文人,该投向哪一方岂不显而易见?
再说了,就算你们现在顽固抵抗,公孙瓒的兵马也不是吃素的,内外交困之下他韩文节有那个本事守住冀州吗?
以他袁本初的才能,这冀州迟早还是他的囊中之物。
收到来自袁绍的招揽之后,辛评郭图等人无一例外全都心动了,若是能直接让韩文节将冀州拱手相让,袁本初不费一兵一卒便将冀州拿到手,他们以后的地位岂不是更稳固?
虽然他们跟在韩文节身边也算是被重视,但是冀州本地的世族不少,他们这些外来人在某些事情之上到底是吃亏。
韩文节懦弱,但是袁本初不一样,若是冀州换了主子,冀州当地豪族还能如此肆无忌惮的打压他们这些来自豫州的文人吗?
想到这一点之后,二人便直接去找了荀谌,只他们在韩馥耳旁扇风还不够,真想将事情做成功,没有荀友若是万万不行的。
同为颍川氏族,韩氏和荀氏交往颇深,比之他们这些人,明显荀谌在韩馥心中的地位更重。
然而,看着眼前几位“一心”为着颍川世族着想的同僚,荀谌冷冷的勾起唇角,并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袁绍当盟主之时便利用权利为己谋私,若真的成为冀州牧,恐怕又是一个董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