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袁绍能游说,他们也不是没有能言善辩之人,诸侯之间的联盟向来脆弱,稍稍运作一番便破裂了。
先前酸枣联盟声势如此浩大,最后不也是草草收场吗?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众武将带兵赶回来去劝,但是现在的韩文节什么也听不进去,将人打发走了之后转头便将印绶送出去了。
差点儿一口血喷出来的武将们一看这发展,面面相觑之下只得退回守地,州牧自己没有守的心思,他们总不能直接反了吧?
韩馥交出印绶就意味着将身边所有的人手一起交出去,而他手下的谋士原本就被袁绍招揽了大半,武将们有命令在也不敢轻举妄动,可以说袁绍直接接手了一个全盛的冀州。
对此早有预料的荀谌只是看着这些事情发生,身为一州别驾的他在这件事上一言不发,如此态度轻易便能让人看出不对劲。
但是现在要么忙着迎接袁绍,要么急着争权夺利,一时间也没多少人仔细思考荀谌究竟想干什么。
或许是跟在韩馥身边这么多年不想接着折腾了,在袁绍进城之前,荀谌便直接向韩馥表明了意向,离家多日,他想回颍川看看。
以为荀谌对他忠心耿耿一时接受不了袁绍做主冀州,韩文节感动的热泪盈眶,恨不得将心里藏着的各种念头拉着人说个遍,他并非不想守住冀州,实在是他没那个本事啊!
但是荀谌已经收拾好行装,他也不好意思再拉着人不走,只得泪眼婆娑的告了别,然后将人送到城门口才算作罢。
对于州牧大人……很快就是前任冀州牧……的关心,荀谌只是面色如常的收着,至于韩文节心中究竟想了些什么,他只是个凡人,还做不到对别人的心思了如指掌。
“袁本初即将入主冀州,四兄回来也好。”低声叹了一句,荀彧对此并没有多余想法。
至于直接写信让荀谌到兖州来……他现在还不想直接得罪袁本初和韩文节。
“友若近期不想再掺和进这些事情之中,回到颍川之后可能会去书院和大兄作伴。”对荀谌的选择没什么意见,荀衍如今不过是和荀彧说一下而已。
可关键是荀友若这回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沮授沮公与近日无事,也随友若一起要到颍川。”颇为无奈的看着荀彧,荀衍揉了揉脸,也不知道荀谌沮授究竟要干什么。
友若归家他还能接受,但是将骑都尉也一同带来就有些过分了,不是说他们对沮授有什么不好的印象,而是现在冀州正是易主的时候,底下官员调度还未出来,这一走就直接意味着接下来不会跟在袁绍身边了。
荀谌身为一州别驾,在冀州的地位之高不必多言,如若不跟随袁绍,别驾一职无论如何不会再留在他身上,这也是韩馥特意派人将他护送至颍川的原因。
荀友若待他如此诚心,他又怎能让其陷入危险之中,万一袁绍暗地里做些什么,他是打还是不打?
为了避免这个难题,他还是多派些人马将人平安送至颍川吧!
而沮授和荀谌不同,他是冀州人氏,如果袁绍注意不到他还好,一旦注意到了,留在冀州的家眷可就不怎么安全了。
而以沮授的能力,袁绍注意不到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沮授!
听到沮授的名字之后,荀彧的眼睛立马就亮了,“三兄可知沮公与意图何在?”
四兄要避嫌,但是沮公与可不用,既然不想待在袁绍那里,那要不要考虑一下兖州,他们主公对待人才好的没的说。
对于这个曹操抓了也不舍得杀,最后无奈之下杀了还留了一句“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的沮公与,荀彧实在没办法放着不管。
可以这么说,如果沮授没有跟着袁绍而是跟着曹操,后半生绝不可能寂寂无闻,而是风光无限建功立业彪炳千秋。
曹孟德对手下人的心意是挑不出毛病的,如果有他在身后撑腰,就算想对沮授族人做些什么袁绍也要好好掂量掂量。
再说了,他袁本初对待手下人的宗旨一向是等人来投靠,强抢谋士什么的,他还做不出那么不要脸面的事情。
沮授待主忠诚,三国之中那么多主公失败的谋士,但是一心赴死的却没有几个,只可以一个人才选错了主子。
如若袁绍不那么准确的次次将正确建议排除在外,他也不会在官渡之战时大败落得个仓皇而逃的下场。
不说事事听从,袁本初就是选择性的听取沮授的建议,官渡之战也轮不到曹孟德得胜。
可惜,在能够分出胜败的每个节点之上沮授都能及时提醒并试图将歪掉的路线掰回来,但是袁绍似乎刻意和他过不去一般一个也不采纳,坚定的朝着覆灭的方向撒丫子狂奔。
主公如此,沮授就是有天纵之才也绝无辅佐成功的可能。
这位性子刚烈眼里容不得沙子的谋才若不是明珠暗投一生不得其主,也不至于最后身死他乡,既然现在他们家四哥将人带回家了,不尝试将人挖过来简直对不起他以前背的那些书。
“三兄,沮公与可是孤身一人跟随四兄到颍川?”
“暂且不知,他们如今还在途中,以你四兄那性子,就算有什么打算也不会直接说出来。”拍了拍手,荀衍站起身道,“吾今日过来只是来看看,若有必要可修书一封,三兄回去之后自会带到。”
身为兄长,荀衍从来没有在荀谌身上享受过一点身为兄长的感觉,一旦有什么事情还会被嘲笑,有先例在前,再看着乖巧听话的小弟,荀衍想不偏心都难。
现在荀彧在曹操身边,荀谌离开冀州便直接到兖州有些不合适,留在颍川书院正好,他们颍川人才多,且看看之后会是什么情况吧。
“有劳兄长。”眉眼弯弯带荀衍下去休息,荀彧大概也能猜到沮授的用意是什么。
乱世之中,若想护住宗族老小,除却族中人争气之外,找个踏实的靠山也是必不可少的。
若是太平盛世,不管是什么人,一心报效朝廷总不会有坏处,但是现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皇室还不如有能耐的诸侯来的安稳。
史上沮授宁死也不肯投降曹操,担忧的应该就是尚在袁绍管辖之下的族人,他降了之后固然能得到重用,但是要全族的性命去换,无论如何他也做不出这种事情。
将荀衍安排好,荀彧转身又回了书房,三兄有官职在身,并不能离开颍川太久,若是要招揽沮授还是要赶紧做准备。
如今韩馥虽然交出了印绶,但是公孙瓒却没有即刻退兵,他率领兵马出来可不是为了给袁本初当靶子的。
公孙伯圭手下人不少,如今虽然没有轻举妄动,但也派遣刘备屯于高唐、单经屯平原,他们的盟友陶谦屯发干以威胁占据冀州的袁绍。
如今陶谦的军队驻扎在东郡的辖地之内,而平原与高唐也与济北国相邻,因此,凭着和袁绍之前的交情,曹操便与袁绍一起进行了南北夹击。
袁绍如今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自然不会拒绝曹操发来的结盟讯号。
而早知道袁绍一心要拿到冀州,公孙瓒又怎么会什么准备都没有呢,在和袁绍结交的同时,他也没有断了和淮南袁术的联系,兵马可是要耗费粮草的。
这兄弟俩人势同水火,到时候坐享渔翁之利岂不快哉?
将如今的形势尽收眼底,荀彧想了一下,而后拿起刀笔便开始写些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