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依山傍水坐落在郊外,只走了一会儿便看到了学院标志性的雪白围墙。
屋宇方正,青砖砌就,正对着的大屋上有雕花瓦当,屋内中央却是一个大大的香案,后面按规矩悬着孔夫子的画像。
黄铜香炉中的香永远不会燃尽,袅袅香烟缓缓上升而后慢慢散开,祥和的气息充斥在整个书院之中,仿佛外面所有的战乱都不会降临到这里。
东汉末年大放异彩的谋士,有半数都出自这小小的一方土地之中。
荀彧和荀攸并没有进去,里面矮几上满满的都是书卷,尚有些爱学的学子专心苦读,进去反而会打扰到他们。
绕着小路来到书院后面,几间小屋坐落在那里,虽然和华贵沾不上边,但是凑近观看却别有一番心情。
“大兄这里还是这般雅致,也难怪不想出去。”笑着说了一句,让守在院子前的仆从进去通报,荀彧和荀攸就近些年书院的情况谈论了起来。
原本只是家学所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颍川乃至豫州文人们的避世之所,颍川书院这小小一片地方,倒也称得上是聚集了天下俊杰,无愧人杰地灵之称。
不一会儿,刚才进去传话的仆从便回来了,荀攸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看着面色淡然的小叔只得跟着一起进去。
书房里,恬雅俊美的男子执笔而书,因为这些年一直在,身上带着浓浓书卷气的荀悦看上去只比荀彧大了三四岁而已。
规规矩矩的行了礼,荀彧和荀攸各自找了位子坐下,荀悦看着面前两人,无可奈何的揉了揉太阳穴,“羌胡已乱,此时奉诏入京并非幸事,六叔尚且未有回应,文若何必一定要去?”
六叔荀爽自从党锢之祸后便隐居海上,后来十多年更是南下到汉滨避难,数月前黄巾爆发灵帝被迫解除党禁,五府皆有征召之意,但是他们六叔却一个也没有答应。
端坐于下方,荀彧示意大侄子先不要说话,他自己能搞定。
“公达一人在朝中到底艰难,彧已至出仕之时,一直推辞恐落人口实,大兄也知羌胡已乱,若有一日贼子攻入三辅,中原也无法独善其身,再者,何人会将心思放在彧一小小士子身上,大兄多虑了。”
这时的大汉天下不只黄巾初显,边关同样也不安定,胡人北宫伯玉与先零羌联合起兵反汉,数万人马来势汹汹比之全由农民组成的黄巾军更为可怕。
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北宫伯玉因为军中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先礼后兵直接将边章韩遂二人绑至军中,熟料此二人本就有反叛之心,几人不谋而合之下连连攻克边城,若是无人抑制,不多时这大队人马便能打到京都来。
荀悦虽然隐居在颍川书院,但也不是对外面丝毫不关注,所以即便知道朝廷不会放任边张韩遂几人肆无忌惮的攻城略地,他也不敢将京中形势想的太好。
世家大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彻底离开朝堂,荀氏一族前些年在洛阳的族人不少,就算近些年也都渐渐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洛阳一定会有族人留下。
朝堂是世族赖以生存的地方,各个家族皆有自己的打算,他们荀氏即便不会将人撤离完也不会留下太多,显然,在大哥的想法之中,其中并不包括刚及冠的荀彧。
荀悦放下手中的竹简低声叹了一口气,荀氏没有耽于玩乐不求上进的子弟,文若心思在朝堂之上,若是只一心将人拦下才是不明智的决定。
谁都有年少轻狂想要一己之力肃清朝政的想法,但是想法是好却毕竟不现实,他们荀氏上一辈有“荀氏八龙”,哪一个最初不是信誓旦旦想要保一方太平,可是现在,连能力最强的六叔父也只能躲避在外,何况这些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小辈?
“若意已决那便罢了,切记一切以自身安全为先,万不可逞能。”
作者有话要说: 荀悦(心塞):自家大白菜还是送出去完了……
第6章
精致典雅的书房之中,荀悦忧心忡忡的看着荀彧,想要将外面的艰难一下子全部告知,但是对上那笑意盈盈的眉眼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这人既然站在自己面前,那就意味着所有他能想到的这人都能想到,文若天资不知比自己高了多少,在政事上的敏感度更是家中翘楚……
眸中闪过一抹担忧,却又带着些许期待,荀悦定定的看着荀彧,既然文若要主动前往洛阳,现在天下形势或许和他想的有些不同。
“大兄放心,四兄公达皆在洛阳,断然不会让彧出事。”看荀悦的态度已经松动,荀彧更是微笑着只挑能让人安心的说。
和大侄子一起将大哥哄开心了,直至傍晚走出书院,荀彧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指尖下意识的在琴首处磨了几下来平复心情,看着怀中从不离身的七弦琴,荀彧眼中柔和更甚。
家里几个兄长乃至于父亲他都能轻易说服,唯独这个异常通透的大哥让他如此小心翼翼的对待。
若不是确定荀悦不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荀彧几乎以为这人同自己一样也是带着前世的记忆出生了,可惜几次试探之后他可以确定这个大自己十几岁的兄长真的只是土生土长的东汉人而已。
他们俩太像了,准确的说,荀悦和历史上的荀彧太过相似,相似到一旦触及汉室相关,荀彧就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虽然已经远离了朝堂,但是荀彧知道,他们家大兄还是对汉室还是有着期待的,他的理想就是挽救日益衰微的东汉王朝,复兴汉室。
正因如此,大兄在着述中极力美化汉王朝,可惜这么多年下来,再多的热情也都被事实打击的所剩无几了。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当初想要为之奋斗的汉室逐渐垂危,这等心情,大概也只有让他眼睁睁的看着大唐被取而代之才能相比了。
还好,在他转世到此之时,大唐依旧是盛世风流。
书院外早有马车候在那儿,和荀攸越好了明日启程的时间,荀彧自己上车前往城中戏志才的府邸。
清清爽爽的马车早被从内到外熏了香气,微风吹过路上行人皆侧目而过,试图看到车架中那清隽俊美如同天上仙人一般的荀家文若。
颍川名士众多,但是出行仍带着沁人心脾香气的只有那荀彧荀文若一人。
荀彧是个爱香之人,虽然没有夸张到“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但是身上确实是时时带着香气的。
只不过他平日里并不经常出门,所以外人能见他的机会不多,也因为如此,每次出门之时外面看到的人都会驻足不前。
戏志才府上,因为郭嘉的通知早早有人在门口候着,门口仆从看见那熟悉的车架后便分出一人进去通知,剩下的则慌忙迎了上来。
戏家虽然不是荀氏那般的世家大族,家中上几辈中也都是做官的,只不过这些年没落了而已,到了戏志才这一辈更是只有他一人撑着家业了。
然而,就算是这样也没人敢小瞧戏志才,先不说先祖攒下来的人脉,就只戏志才这个人便足以让多方争抢,尤其是在天下乱象已经显露的时候。
听到荀彧已经到了门外,戏志才脸上表情有些怪异,原地转了两圈才勉强回到了平日的状态,酒后之事当不得真,文若大人有大量,定然不会计较这些。
不绝如缕的绵绵幽香渐渐飘了进来,戏志才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笑着起身迎出门外,“多日不来,忠还以为文若找不到路了。”
白了戏志才一眼,荀彧自顾自绕过房间主人直接走进屋子,“彧找不到路,志才还不能去寻?”
在外面高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荀文若在好友面前卸下了防备,眉眼间不自觉的带上笑意,让戏志才不由自主的再次想到之前没有说完的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