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将荀彧递过去的竹简看完,崔琰的眉头皱的死紧,竟是直接训斥出口,“简直荒唐!”
荒唐?
确实是荒唐!
自桓灵开始,龙椅上坐着的人又有几位不荒唐的?
听到崔琰的声音,再看看旁边荀彧明显沉下来的脸色,郭嘉起身走过去将竹简看了一遍,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消息能让这两位向来喜怒不予形色之人气成这样。
看完上面写的东西,郭嘉将竹简放回案几上,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吐出了几个字,“确实够荒唐。”
竹简上的消息是洛阳传来的,三百里加急今日送至昌邑,所以上面所述之事也不过是刚刚发生。
自从回了洛阳,刘辨就一直试图不走朝臣给他安排好的道路,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年纪尚小,为了天下百姓朝廷掌权的几位也不敢真正将权利教出来。
反抗失败的小皇帝安稳了没几天,朝臣原本以为他只是闹些小性子,谁知接下来的事情却吓的他们肝胆欲裂。
心血来潮的小皇帝在上朝之时,面对朝中百官直接说了一句话。
——朕要退位!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小可爱们,这几天状态不好,正在努力调整过来,更新的太晚你们也别熬了,对不起,我尽量赶紧将状态调整回来。
第54章
中平三年灵帝驾崩, 小皇帝历经千辛万险才成功登基,不求他能处理背后多方纠缠的势力, 只要安安稳稳的坐在上面便足够了。
灵帝在位多年几乎不问政事,朝廷已是一片混乱,刘辨就是再荒唐估计也超不过他的父亲,因此,不管朝中究竟如何, 他在就好。
何太后等人计谋算尽才将陈留王排挤到失去帝位候选人,虽说到头来除了刘辨一人, 他们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等到大权在握便丢了性命,但是无疑,刘辨是知道他登上皇位是有多艰险的。
何太后乃是他的生母, 除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其他也大多不会瞒着他,只不过小皇帝过于依赖旁人,自己不肯用一点心罢了。
母后要他当皇帝, 舅父要他当皇帝,身边人都想他当皇帝, 既然那么想,为什么不自己去当偏偏将事情推到他身上?
当然,这些话刘辨也只敢在心里说,皇室不只灵帝一脉,宗族之中人数不少, 若是他敢将帝位随便交给一外姓人,恐怕接下来迎来的就是逐出宗族了。
太深的事情他不知道,但是这一点他还是懂的。
既然已经登基为帝,除非再出现之前那种皇帝被掳至长安打不得也救不得的状况,朝中人也不会轻易将另立天子的想法提出来。
说好听点那是为国为民,说难听点那就是大逆不道。
先前外戚干政,宦官乱政,如今没了那么多糟心事儿,只要等小皇帝长大并文治武功兼备,朝中大臣们也不会不放权。
这大汉,终究还是刘氏的江山。
他们不求刘辨能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只做个守成之君就足够了,然而,心思永远和他们不在一条线上的刘辨可不管朝中大臣都是什么样的想法。
那群人每天只会让他早起上朝给折子盖章罢了,其他还有什么用吗?
没有?
朝中怀有异心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大多数都是心向汉室,都是儒家出身,忠君的思想早就印到了骨子里,就算有些不大不小的毛病也掩盖不了他们是汉臣的实质。
皇帝主动要求退位,如此荒唐之事简直闻所未闻。
尧帝禅让是因为虞舜有大才,现在皇帝只一句话就想要退位,接任者为谁,朝中动荡谁来解决?
但是刘辨不管这些,他受够了这种生活,既然做皇帝不能让他自在,那他就不做这个皇帝,谁爱做谁来做好了。
一直被管束着还好,但是在长安荒唐了一段时间之后,刘辨对现在处处受制的日子越发不满,对身边人的怨气也越来越深。
他是皇帝,大汉最尊贵的人,可是他现在有半点尊贵可言吗?
那些人明面上对他恭恭敬敬,背地里指不定怎么嘲笑自己,身为皇帝却被禁锢在小小的宫室之中,从古至今哪儿有他这么窝囊的皇帝?
自己心里不舒服,刘辨也不想让旁人好过,这破皇帝他不当了!
自小被何太后宠大的刘辨不知道皇帝对他来说究竟是多重要的位置,也没有想过何太后当初为什么费尽心机也要让他登上皇位,而不是顺着他父皇的意思让刘协登基,现在的他只能看到当皇帝不好的一面。
父皇不只有他一个儿子,皇弟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快活,既然如此,那就将皇位推给他那好皇弟陈留王吧!
自己在宫中寸步难行,他却能在宫外潇洒的不行,同是灵帝之子,凭什么就一定是他来当皇帝?
后悔当初让刘协离开了皇宫,刘辨现在只想着将人找回来接替这个百害而无一利的帝位,之后他才好出去逍遥快活。
至于不是皇帝之后外人对他还是不是如今这个态度,小皇帝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他的意识之中,就算他不是皇帝,旁人对他也会想在长安时郭汜的态度一般。
既然不当皇帝也能光明正大的肆意妄为,他何必将自己束缚在这个位子上,如果他能像父皇一样天天在宫中享乐他也不至于如此抗拒。
丝毫不管他这一句话在朝堂之上引起多少波澜,将话撂下之后刘辨便退朝回了寝宫,徒留一众被震的言语不得的朝臣们站在殿中。
陛下如此心性,怎么能让天下归心?
昌邑城中,被小皇帝的举动气的不行的曹操更是不顾大雪直接召集了在城中的所有谋士。
身为大汉的天子,一言一行都要有规矩,更何况现在小皇帝明显不是在开玩笑,而是铁了心的要退位。
议事厅中静悄悄的,荀彧的住所离的近,又是亲自过来和曹操说刘辨要退位的消息,所以现在这里只有寥寥几人而已。
看着上面面色阴沉的曹操,荀彧无声叹了口气,转而试图注意力放在了案几上的其他竹简之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多事之秋啊!
三国时期所有参与到逐鹿天下的诸侯,最初也都是汉臣,不是所有人在一开始就想着将汉室取而代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