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丁原的来信看完,荀彧将信好好收好,然后拿出一份竹简来准备给他们家大哥写信,丁建阳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等兖州的人过去之后他就能离开了。
那人一心奔着颍川而去,为了避免吓到他们家大哥,他还是提前先给人通个信为好。
处理起事情来从来没有时间概念,荀彧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就很难被转移开,正是因为这样,他手边的竹简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但是比起送来的速度还是有些不够看。
郭嘉看着手边高高摞起的竹简,再看看埋头处理公文的荀彧,活动了一下筋骨而后悄悄绕开准备出去透透气。
这人静心专注的本事他这辈子也就只能想想了。
因为不能直接回府,荀彧这些天一直待在荀攸府上,正好这里平日里经常有郭嘉过来转悠,现在经常往这儿跑也没人感到意外。
倒是戏志才,好不容易说开了,原以为荀彧知道他的心思之后好歹会有什么反应,不管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至少能让他有个底。
只是没想到这人回来便一头扎进了公务堆里,转眼便将那事儿抛之脑后了。
每日看公文的时间都不够,如果不是身边人看的严,这人只怕能看到半夜也不肯去休息,哪儿有精力去思考儿女情长?
不敢主动到荀彧跟前晃悠,又不能将那人从一堆公文中拎出来再将之前的事情说一遍,戏志才每日看着眼前的竹简只感觉憋屈的不行。
眼睁睁事情变成这种情况,原本还担心这俩人的关系至此僵化的郭嘉乐的不行,他想了无数后续情况,唯独没有想到荀彧紧接着就沉迷公务将之前那边变故忘的一干二净。
如此可怜的志才,真不知道究竟是该庆幸还是该同情了。
刚走了没两步,荀攸和崔琰便相伴而来,看着那如出一辙的严肃表情,郭嘉抖了抖,然后下意识的转身回书房。
荀公达崔季珪只一人便足以让人怵得慌,俩人走在一起更是让郭嘉忍不住想躲着走,不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冲突,而是那面无表情的脸实在让他有些撑不住。
之前还好,现在知道荀彧和戏志才之间的纠葛,想想以后荀攸知道之后的反应,郭嘉这个知情人更是不想直接面对这人了。
万一荀公达以后将火气撒到他身上可怎么办,他可是有儿子要养的人。
听到外面的动静,荀彧揉了揉额头放下手中的东西抬头扫了一眼,看郭嘉神色有些不对劲后便直接朝着他背后看去,不出所料,后面还跟着其他人。
将方才写好的信挑出来,荀彧安排人将东西尽送到颍川,然后才转身看着又坐回自己位置上的郭嘉,“怎么,又出什么事儿了?”
看着对他的态度和以往没有半点不同的荀彧,郭奉孝张了张嘴,最终只憋出来了一句“没事”。
这样就好,不管志才怎么心塞,好歹他不用担心以后怎么相处。
很快将注意力从郭嘉身上收回来,荀彧让人将桌上的东西收拾了,荀攸进来后率先朝着荀彧行了一礼,而后才和崔琰各自坐定将今日的来意说明。
因为兖州的变故,曹操没办法再洛阳多做停留,过两日便会回到昌邑主持大局,夏侯惇那边已经传来消息,兖徐两州边界处兵马越来越多,不出意外,陶谦接下来第一个要打的就是济北。
去年黄巾来犯时济北已是经历了一场大战,如果紧接着就再次开展,当地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的农耕必将毁之一旦。
撑着脸想了一下,荀彧看着大侄子深沉的眼神,而后拿出地图思索了起来,“陶恭祖来犯必将选择对兖州压力最大的地方开战,但若是让他分身乏术无力关注济北呢?”
凑过来的郭嘉看着荀彧点出来的两个地方,眼睛一亮心中依然有了想法。
“陶恭祖和公孙伯圭现在依旧关系非常,袁本初和袁公路也该沉不住气了。”眯起眼睛想了想淮南的情况,郭嘉忍不住将地图移到自己跟前,“袁公路这手煽风点火真是恰到好处。”
这兄弟二人哪一个不是天下人眼中的英雄豪杰,若是齐心合力当初哪儿有董仲颖什么事儿,可惜一个两个都心高气傲,愣是将局面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夸”上两句啊!
作者有话要说: 嘉嘉:你们接着搞事儿,接不住算我输~
第70章
煽风点火?
自然, 袁公路煽的是公孙伯圭的风,点的是袁本初的火, 这两方实力相当,一旦纠缠起来,那可不是一两年间能解决的了的。
淮南一带只要袁术不主动出击,没人敢在这个时候给他来什么不痛快,当然, 袁绍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除外。
为了避免这个同胞兄弟给自己捅什么乱子,袁术在公孙瓒身上下的心思不少, 幽州半数的粮草皆是从淮南运过去,若不是刘虞在背后防的严实,他恨不得直接将幽州收入囊中。
只可惜刘虞公孙瓒现在还没有什么决裂的架势,幽州距淮南又太过遥远, 就算拿下也不好治理,袁术也只得先将其放置一旁解决眼前的事情了。
公孙瓒和袁术的关系天下皆知,如此重要的一个“帮手”,郭奉孝怎么会弃之不用?
“文若可还记得赵子龙?”眨了眨眼睛, 郭嘉笑眯眯的看着荀彧,随手将手中的地图放到了荀攸面前, “嘉听闻子龙将军前几日归乡,如今正在常山郡中。”
“赵子龙勇武非常是真,但此时却并非招揽人手的最好时机。”荀彧摇了摇头,就算知道以赵云的战斗力现在到他们这儿来能帮得上大忙,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将人弄过来。
赵云乃忠义之人, 初到一地必定不敢放开手脚,他们现在却不是什么能特意分出心思来让他熟悉军营的时候,一个不妥反而会误了大事。
再说了,那人刚从公孙瓒处离开,他们也没有心大到就这么放权到一个刚从敌方归来的年轻人手中。
和荀彧想的差不多,荀攸也不赞同这个时候到常山郡去找一个小将,他们现在虽然看上去处于劣势,但却不是撑不下来。
“奉先元让子孝子廉,文远伏义伯安公泰,军中大将足以让陶恭祖有去无回,奉孝还是想想如何解决张孟卓等人带来的麻烦吧。”
比起武将,陶恭祖比起他们来确实差了一大截,荀攸不担心他们打不过,他只担心后方张邈还能捅出什么篓子。
荀氏的影响力集中在天下士子之上,但是这不代表荀攸不知道权势在世族眼里有多重要,在这方面就连荀彧也没有资格对他说半点不是。
荀攸崔琰皆是正经的世家子弟,张邈叛变的理由只一瞬间便猜了出来,但是他们现在只能尽快将人打压,至于以后曹操对待世族的态度只能以后再说。
寒门士子中有才之人不在少数,世族独大掌控了为官的所有命脉是否真的有所不妥不是他们现在可以评判的。
他们没有资格在这件事情上说三道四。
他们跟随的主公是个有大志向的人,最后能走到哪一步没人能说得准,如果可能,他们亦是非常希望能看到那人成就大业。
但是现在说这些还太早,内忧外患解决不了,便是有天大的志向也没有半分用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