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挂着蓝色格子的布,把小客厅分成了两间。这样外头看电视,里头还能学习。
“还行吗?”陈琴尽最大能力给孩子制造好环境,俩儿子差3岁,正好赶上一个中考一个高考,“里头那边给你复习用。”
她知道小运的性子,随他们爸爸,不好接触。况且前阵子一直唠叨,说睡房多一个人他没法复习了,无奈之下才给大儿子在客厅里支桌子。
“谢谢妈,弄这个挺费劲的吧?”苏晓原无所谓,弟弟屋里小,就一张写字台,两个人确实没办法用。他很心疼妈妈,家里的条件不能说不好,可自己回来,小运的生活质量就下降了,弟弟的心情他理解。
“这样儿真挺好的,小运在屋里,我在外头,刚好啊。”苏晓原拉了一下帘子,里头有一张折叠桌,一个办公椅。还有妈妈准备好的靠垫,真的是能想到的,都替自己想到了。
“妈,吃饭吧,菜一会儿该凉了。”苏运从厨房里出来,往餐桌上摆米饭。苏晓原回头一瞧,两副筷子,两个碗,两张凳子,没有自己那份。
作者有话要说:咱们苏宝宝的感情已经启蒙啦,对从前的同桌季重阳有朦胧感觉,知道自己喜欢男生。张狗还处于感情中的二逼状态呢。
张钊:我不幼稚,我就想让他只跟我玩儿。
第8章死对头
苏运刚过15周岁,个头儿却蹿过了180。瞳仁也好像特别深,但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得厉害。他完全和亲哥一样,有一双笑眼,但骨相真真随了父亲,一声不吭,感觉特别冷,是个自私到笑意都不给别人的男孩子。
陈琴扫了一眼桌子,不太高兴:“你怎么不给哥哥拿个碗啊,算了,妈给你俩盛饭去……”
“妈,我去吧。”苏运却拦着她,像是真不小心才忘了,“你上班累,咱家又一直俩人吃饭,习惯了,一下没反应过来。过两天我就记着家里多一个人了。”
苏晓原,这个多出来的一个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明明是自己的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张椅子。
“什么多一个人,你这孩子都快中考了还不会好好说话。”陈琴把他拦下,自己去盛饭。想着大儿子中午没吃好,手里的饭勺特意重重地压了几下,绿豆饭在碗里压得很瓷实。
苏运从屋里搬了凳子出来:“哥,坐下吃饭吧,你腿不好。”
听到那个腿字,苏晓原的右脚往后挪了半步:“也没不好,这些年在大姨家好多了,也治,理疗管用。”
“咱们一家人你还骗谁啊。”苏运亲热地叫他过来坐,不同于哥哥的蓝白校服,他的是墨绿色,“你去大姨家那年走路还瘸着呢,妈不帮你,你就只能地上坐着。别以为我当时还小就不记事儿啊,坐,坐啊,回家了站着干嘛。”
苏晓原像被人扯掉了遮羞布,光着屁股似的,一步步地挪过来。爸妈离婚那年自己7岁,小运4岁了,怎么可能不记事。不过,他倒是希望弟弟不记事呢,好把父亲留给他们的痛苦回忆忘记。
“这些年你照顾着妈,辛苦了。”苏晓原的脸微微红,右脚不自觉地往后面躲。桌上的饭菜全是自己爱吃的,可见陈琴偏爱。
“还行吧,妈把你送走那年我还小,大姨他们挺好的吧?”苏运心里也不舒服,就因为哥哥有一条瘸腿,家里所有人都宠他,凭什么啊。
苏晓原把面前的碗筷推给他,这次回来之前,兄弟俩好久没见过。妈妈怕自己行动不便,都是去南京探望,可小运没有一次跟着来过。
“大姨他们都挺好的,每年都问你怎么不来呢。”苏晓原还当他是真心想问,说得无比认真。他很少运动,手腕子和脖子都细细的,聊天也笨笨的:“大姨说了,后年她就办退休,这样时间多了还能出来走走,来北京看咱们。大姨夫说他明年先退休,他单位……”
“行了,我就简单问问,你告诉我这么多也没用。我又不是他家里养大的孩子,管那么多干嘛,是吧?”苏运坐下比哥哥高出半头,校服短袖不羁地箍着肩头,又故意问,“你回来他俩特舍不得吧?没嘱咐你高考往南京考啊?”
苏晓原懵了,这是小运第一回问他南京的生活,问大姨家的状况,他还以为是真想知道呢。“啊?噢……没嘱咐,他们说我想考哪儿就考哪儿,要是能考回去也不错,他们……”
“打住,我随便问,别讲这么详细。”叛逆期的孩子不会给人留面子,苏运喷亲哥就和喷同学一样自然,“不过也是,你成绩好,考哪儿都行。大姨家条件比咱家好,先凑合凑合吧,明年考完你就解脱了。赶紧回去,省得人家想你。”
“你……”苏晓原想说你胡说,这是他口头禅,别人笑话这三个字女里女气,他改不了,“我没嫌咱家条件不好,你是我弟弟,咱们……”他又想说咱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又怕叫小运喷回来,脸皮薄得像纸,只好把面前的碗筷一推再推,“你先吃,我等咱妈盛饭来。晚上你跟你屋,我跟外屋,睡觉的时候我再进去。”
苏运不买账,自己家里,还用得着他赏饭?“我当然吃啊,这本来就是我的碗,我的筷子,我不吃等着给谁啊。”
“小运你别这样儿,咱俩是兄弟。”苏晓原说不过他,“我……”
“我还记得你以前,扶着墙自己都爬不起来。妈出去上班,家里就咱俩和奶奶,爸回来就打人,你愣是坐床上尿了裤子都没人管。”苏运夹了一块嫩豆腐,一看就是妈妈给哥哥特意做的,他从不吃这种软不邋遢的玩意儿,“是吧,就那么坐尿里,一坐坐一天,屋里都是你的味儿……”
“小运!”苏晓原受不了听这些,他都好了,只要努把力,谁也看不出来,“你别这样儿,咱俩好歹是亲兄弟,别提这些……我都好了。”
“嗯,好了,上学别叫人看出来啊。”苏运把嫩豆腐都扒拉开,正巧对上陈琴,也心疼妈妈做了一桌子菜,“妈你坐,忙一晚上累了吧?”
陈琴没听见俩儿子说什么,还以为孩子们关系挺好。丈夫家暴,所有人都劝她为了孩子忍吧,俩儿子好歹还有个爸爸。可她偏偏要离,性格刚得很。她才不听别人那套,维持一个虚假的婚姻空壳只会对孩子伤害更大,只是为了争取两个儿子的抚养权几乎放弃一切,是净身出户。
事实证明她对了,丈夫再婚,仍旧没改掉家暴的毛病。
“不累,你哥哥刚回来,妈怕他吃不习惯,最近吃饭先紧着他做。等过两天妈再给你做卤鸡蛋。”
“嘿,谢谢妈!”苏运笑开了不难看,但只对着陈琴才像个活泼的孩子,很客气地给苏晓原夹了一筷子豆腐,“哥你也吃,你多吃些兴许还能长个儿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