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乐然见李慕白不语,以为她是默认了,便对峙道:“怎么样,你狡辩不了了吧!本小姐告诉你,你离我爹爹远些,不然我百药门的独家秘药把你毒成个□□花,六亲认不得,天下第一丑,没人要你……”
李慕白见那包子脸还在叽叽咕咕唠叨着,白了她一眼,问道:“包子脸,这是谁画的?”
“我爹爹说这是从宫里拿来……”诸乐然反应过来,又骂道:“谁是包子脸!本小姐这是婴儿肥,本小姐还年轻,过些时日就褪去了……本小姐叫诸乐然!不是包子脸!混蛋!”
宫里拿来?李慕白自然知晓这画上的并不是自己,可此人与自己的模样如此相似,还是从宫里出来的……回想起东方说黑木崖周围有东厂的人监视,揉了揉额角,莫名觉得自己的卷入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里。
眯着眼瞧着这个还在叽里呱啦的包子脸,嫌弃道:“包子,你一口一个混蛋,还叽叽喳喳跟麻雀似的,也不知道以后谁能受得了你。”
包子脸顿时住口,一双大眼瞪着李慕白,似要将她活活瞪出几个洞来。
二蛋子见不得大小姐落了下风,站出一步来,挡着包子脸,说道:“二蛋子就受得了我家小姐!”
包子脸闻言推了一把二蛋子,气道:“谁让你多话!”
二蛋子撇撇嘴,道:“大小姐……”
李慕白看这一对奇怪的主仆,暗自摇头,觉得还是赶紧回黑木崖与东方商议。
诸乐然正教训一脸委屈的二蛋子,看到那个迷惑勾引爹爹的女人要逃走,拽着二蛋子要朝着李慕白追去。
李慕白见身后一直坠着那两个家伙,运了轻功快走,转眼便将二人甩得不见。
“混蛋!你给我停下!”
心中笑道:就是不停!
……
那日上元节,东方不败在宫中看见的那一副画卷让她印象深刻,刻在心里,像根刺似的,拔不掉。
清楚知晓画上的人并不是自家小白,也知那人是宫中皇帝老儿的姐姐,倘若此人还活着的话,东方不败却难掩思虑。
因小白从未提及她从前的事情,也不过是隐约知晓她有一个格外宠人的奶奶,与爹娘并不亲厚,除此之外,并一无所知。
东方不败是一个喜爱刨根究底的人,对于可疑人事自然要探听清楚,从前不是未曾查过,一无所知罢了,再而又生出那件误会,再多的不解也就埋入心底,时间久了,淡忘了。
可那一幅画卷,画上的人,再一次将这个闹心的问题拉扯到台面上。
东方不败曾不止一次地想过,小白许是哪家走丢的大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连生火造饭都不会,可对着周遭世界好奇不已,就算是深闺小姐,也不当如此……没有见识。
又曾想过,小白她当真就是秘境里走出来的仙子,只是,也不过是模样像仙子罢了。
晃晃思绪,东方不败不得其解,加此画卷一事,已脑洞出小白许是那画中人的后人,公主是皇帝小时被贼人掳去,被人糟蹋,诞下儿女。
许是生产完死了,或者没死,从贼窝里逃了出来,去了四川。
也许途中遭人追捕,在四川隐姓埋名,结婚生子,繁衍生息,小白得了机缘,拜独孤师父与逍遥子为师。
……
东方不败脑补出不下十数种那常宁长公主的悲惨血泪史,又想起自己童年不幸,更加觉着小白必有一段可怜的身世,思及深处,还抹了抹眼角的泪花。
若是李慕白知晓,定然觉得自家媳妇颇有编剧天赋,假若将来家道落魄了,还可以写话本为生,或许还能得一“天下第一写手”的美名。
虽然自己杜撰出十几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来,可毕竟作不得真,还是得问小白。
思及小白,东方不败又免不了涌出思念,思念她的心,她的身,她的观感、手感、口感……
李慕白不在她身边的时候,东方不败时有想入非非的时候,也在此时,书房外的人影打断了她的臆想。
来人是暗卫,递上密蜡封好的卷筒,展开一看,心中一凉:副教主与嵩山、泰山、衡山精锐被埋思过崖……
纸条捏皱成一团,胸中的滔天怒火还未发起,门外又是一人启禀,亦是一支卷筒:副教主带恒山派弟子北上,岳不群身死,令狐冲接任掌门,蓝凤凰……
心中郁结陡然一疏,暗叹一口气,心道:那人当真是一刻离不得身边。
东方不败内心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依旧冷着脸,好不容易放下心来,想着等小白回来了,要好好的,狠狠的,肆无忌惮的惩罚她,让自己这么为她担心,好不过分。
“报!”
又是一人,看卷筒上的烫金,是河北总舵的消息,展开一看,美眉一挑,继而绽出一个冷笑,惊得地下三个暗卫好不身寒。
“……百药门……绣球嫁女……卖·身葬父……劫财劫色……劫色……”
东方不败淡淡地看着跪在地下的暗卫,开口道:“既然百药门门主‘毒不死人’诸某已经改道,成了出家人,自然就不必让他做什么出家人不该做的事情。”
暗卫还等着教主发令,要如何惩处百药门,便听教主道:“出家人该守的戒律一个都别落下!”
诸某受皇帝老儿封号,炼些一时半会儿毒不死,也是慢慢涂毒的“仙丹”讨好皇帝。东方不败讨厌皇帝,倒是暂时留得那假道士一条命,只不过一个“出家人”也就没必要与房中的小妾们夜夜笙歌了,再努力也生不出儿子,女儿也没教好,不举,就可……
暗卫得令,心下恶寒,菊花一紧,领命离开。
东方不败看着檀木桌上三张消息,敲了敲桌面,喃喃笑道:“本座的小仙子究竟从何而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甜一甜,腻一腻,然后,虐一虐,虐身还是虐个心哩~
第111章 小皮鞭
前两日江南天灾,十座堤坝毁了九座,几万亩良田一夜之间被毁。
藏在京师严府里的探子传来消息,竟是小阁老严世蕃出的“毁堤淹田”的主意,原来天灾,竟是人祸。
向来富足的江浙一带,饿殍遍地,流民四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