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三年前,自己也是怀着这样忐忑不安的心情,从小小的唐家村走到宣州念高中。
她独自一人走过陌生的街道,繁华大城市的一切都让她目不暇接,她当时不知道自己在宣州实验中学会遇到什么人,有着怎样的遭遇,又会经过怎么一段时光。
她又想起今早离开唐家村,和外婆道别时的情形。外婆和之前的每一次一样,安静地站在村口,目送她乘坐的车远去,对着她遥遥挥手。
车子开出了一段距离之后,她慢慢回过头——虽然距离很远,但她还是能从泪光中分辨出,那是个老人的身影,老人穿着灰扑扑的衣服,有些佝偻,像一棵大树一样,目送她远行。
这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就像是人生片段的写照,自某点而起,到某点而终。
终点之外,什么都无法预知。
这条铁轨的尽头,是她的下一段人生。
大学生活随着唐宓跨入大学校园而开始。
她如同这数年来进入京大的每一位新生,跟着“新生指导”开始了新生生活。
大学宿舍比之高中条件相差无几,每个宿舍四个人。宿舍在二楼,有一个阳台,她是本宿舍最后一个到学校报到的,因此分到了仅剩的靠门的那一张床。
宿舍里四个人同学院同专业,除了她之外,都是北方人。和唐宓对床的是东北女孩赵幸丹,为人开朗热情、性格洒脱,第一天见面时她还主动帮唐宓整理行李。赵幸丹身量很高,唐宓一米六八的身高在南方女生中已经不算矮,但在赵幸丹面前还是不够看。
赵幸丹笑着说:“我高中是篮球队的!”
唐宓恍然大悟。
唐宓临床的女生名叫韩羽露,外表娇小柔弱,性格温婉,和赵幸丹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她家家境似乎不错,开学的时候,她家整个家族齐齐出动送她到学校,据说开了好几辆车过来。她高中时就交了男友,男友也非常优秀,在隔壁学校念电子专业,两个人一起吃饭上自习,羡煞了不少人,按赵幸丹的说法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剩下一个女孩冯娅则是本市人,唐宓在开学典礼的当天才见到她,班会结束后她就消失了,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冯娅是土生土长的燕京人,她家离学校也不远,因此她虽然申请了宿舍,但短期内根本不打算住校。
赵幸丹最早来宿舍报到,性格热情得犹如一团火,朋友也广,所以对本宿舍甚至隔壁的宿舍情况了如指掌,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严晓冬。唐宓知道,以自己的性格,大学想交朋友也挺难的,因此对自己在宿舍的人缘完全没抱什么指望,也做好了“大学没朋友”的心理准备,但赵幸丹完全不介意她的沉默寡言,倒是让她有些意外之喜。
尤其是当唐宓在学院办理贫困生证明被她撞见之后,她对唐宓的热情就更上了一层楼。
她行事颇有侠客之风,当时就跟唐宓说:“我保证不会告诉别人的!”
唐宓说:“谢谢你。”
赵幸丹笑着拍拍她的肩膀。
“别客气。”
只要有可能,她会叫上唐宓一起去吃饭,一起去学院开会上课,仿佛认识了很久的朋友。唐宓大约知道赵幸丹和很多善良的人一样,是因为同情对她特别友好,但她并不介意。
只要感情是真挚的,哪怕是些微的同情,也值得感谢。
按照京大的惯例,新生报到之后,接下来就是为期两周的入学教育,新生见面会、体检、学校和学院的开学典礼、各种讲座等,而她还有各种学费助学金申请等手续要办,比别人更忙碌一些。
唐宓也渐渐熟悉起自己的班级。她所在的金融系有六十人,分为两个班,男女生各半,囊括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开初次班会的时候,辅导员的概述之后就轮到了自我介绍。
全系六十人按照学号一一进行着自我介绍,唐宓看着一张张聪明的脸从眼前划过,猜想着他们中学时代是当地何等了得的强人。
显然大家都有同感,赵幸丹就跟唐宓说:“我妈跟我说,别拿倒数第一就可以了。”
韩羽露点头:“我妈妈说,毕业就可以啦。”
唐宓说:谢谢你。°
唐宓吃惊。她倒是没想到这两人要求这么低,她们可都是全省最优秀的学生。
赵幸丹说:“高中优秀有什么用,问题是,咱们系也总要有一个倒数第一啊。”
唐宓同意这个结论。大家都是聪明的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时代会遭遇何等竞争都有着心理准备。从现在开始,无论高中时代多么优秀,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学号按照姓氏字母排列,班会上众人自我介绍过半后,轮到了她。唐宓速来寡言,只说了自己的姓名和毕业学校,然后就试图回到座位。
她的简短发言引发了群众不满,连辅导员兼本学院的研究生小张老师都说:“不再多说点儿?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没有。”她说,也是一贯的面无表情。
后排有个男生笑问:“你的身高体重是多少?”
此言一出,全班男生都笑起来。
那一瞬间唐宓不知道这是班会,还是新闻发布会。她目光冷冷扫过那名问她身高体重的男生,她记得男生名叫陈卓航。
她能理解对方的问话没有恶意,问话也只是玩笑,但她还是不觉得自己有必要回答这种无聊的问题。
她终究一句话没说,径直回到座位,留下了些微冷场的气氛。
“真是开不起玩笑啊······”
有人小小抱怨了一声,声音虽然不大,但基本上每个人都听清楚了。
辅导员顿了一顿,有些尴尬,拍了拍手:“下一位下一位。”
唐宓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赵幸丹忍不住咂舌:“明白,你确实不爱说话。”
唐宓面无表情,她想,自己为什么要回答这类问题呢?对方有时间的话,不如多去看看书怎么样?
她也算琢磨出来了,自己大学四年的开端并不算好。
然而,她很快忘了这糟糕的开场白,更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京大的入学教学丰富多彩,接下来有许多讲座和谈话活动。在这些师兄师姐举办的谈话活动中,她很快也听说了经管学院每一届都有人跟不上基至退学的事情——她顿时觉得火烧眉毛,时间太紧迫了。她人生头一次因为学习而焦灼,开学的两天甚至都不太能睡好觉,她基至开始想,自己是不是选错专业了。她和其他人不一样,她的人生没有第二次机会,她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同时,在大学中太多的新鲜事物需要学习,她觉得眼花缭乱。让她感到棘手的,首先是交通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