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富到了那个程度,倒是可以叫这个家伙带着她四国都走一走,反正他会功夫,出门在外两人也不吃亏,她也不用害怕,没有比他更加全心全意的保镖了,这么一想,苏小月居然非常的心动起来。
“那我们还是生女儿吧,不要儿子,生了儿子将来娶媳妇,我还得给管着孙子,木有自由的,生女儿好,女婿任由调戏,敢对岳母不好试试看。”
然而方河的嘴角抽了抽,怎么感觉小媳妇生孩子就像揉面团似的,想一出是一出。
方大业的孙女洗三的时候,村里来了不少人,如今家有余粮又有田地,有不少原就富些的下游村人都赶着上来了。
继方金满后又得一孙,怎么说方大业一家都是欢喜的,再加上村里人热情,不得不大办一场。正好家里忙得七七八八,只剩下些收尾的。
于是三家都歇一日,吃了宴面再说。
苏小月没能帮忙,袁氏和方河去帮忙了,请了做席面的师傅,袁氏只不过去帮着招呼一下,方河却是帮着去搬桌搬凳抬碗筷。
同族族人,家家户户要干红白喜事时,都从族里把碗筷借走,那是大家伙一起出钱买的,用完就还回去,有破的损的就补添进去。
下午开宴的时候,苏小月和苏阿吉都跟着去,苏小月来到方大业的院子,被齐有玉截住,李全秀也在,两人把她拉到一边,说道:“月儿心思细腻会讲话,不如呆会回屋里头看齐氏时说几句好的安慰一下,她们两个粗枝大叶,怕伤着人。”
苏小月也知道两人的意思,这两家伙第一胎生的都是儿子,说什么齐朵朵都会拿来比较,唯苏小月第一胎生的是女儿,生下女儿不但没有半点不高兴,连方河都把孩子宠到了心坎里。
看来齐朵朵这几日闹情绪挺大的,要不然这两人这么慌张。
三人结伴进了内室,袁氏和钱土梅两长辈刚刚劝完,见年轻人来了,于是让出位置,去厨房帮忙去。
苏小月三人进来,在床边凳子上坐下,齐朵朵望着几人,眼有些红,床里边睡得正香的女娃娃居然穿的是蓝色的衣裳,不用想也知道当时齐朵朵做衣裳的时候就认定要生个儿子的。
这还真不好劝了,苏小月在内心一叹,说道:“看来孩子挺听话的,睡得多香,这两日朵朵休息可好?”
几人在一起一向叫闺中名字,显得亲切。
齐朵朵捂了脸,她没有答话,反而说道:“稳婆说我生的时候伤了身子,恐要将养两年,而今我又生的是女娃娃,心里头不好受。”
原来还有这事,三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劝了。
“两年并不长,正好乘着孩子大点你才好全心全意的照顾小的。再说你年纪这么轻,不要着急的。”苏小月拉着她的手说道。
齐有玉和李全秀在一边附和。
齐朵朵眼红的更厉害了,苏小月忙道:“我娘说了,月子里不能太过忧郁,对身子不好,对孩子也不好。你奶水足吗?我家里倒是有一头母羊正是下奶的时候。”
说起这事,齐有玉最有感触,第一次生孩子啥也不懂,那时奶水不足,自个儿不知吃了多少苦。
然而在这方面,齐朵朵却是挺自信的,她红了脸,说道:“奶水是足的,孩子吃得少,涨得不舒服。”
这边齐有玉脸色有些不好,想了想向苏小月说道:“月儿,你们家养的奶羊将来能否给我一些羊奶。”
苏小月看向她,她是知道以前齐有玉为了奶水不足的事没少操心,笑道:“咱们都怀着孩子,家里奶羊不只一头,到时你们若有需要可以跟我讲的。”
便是李全秀,苏小月也是考虑进去了。
李全秀也红了脸,“月儿,真是多亏你了,我生金满的时候奶水不足,心里着急,还是当初婆母给我悄悄留了些谷米煮了汤水喂给金满喝,小家伙也算是能搓磨。”
没想李全秀和齐有玉的话使齐朵朵好受多了,脸色居然也好看些了。苏小月看到齐朵朵舒展的眉眼,笑了笑。
好事是连着连着来,方大业家生下孙女,洗三过后办满月,这边方虎家中唯一的女儿要出嫁了。
先前说方家晴跟着钱氏上镇上打银饰,与银铺少东家看上了眼,对方托了媒人过来提亲,于是亲事就这么成了。
两家孩子都到了成婚的年纪,自然亲事不宜托至年底,于是就选了好日子,在这六月的夏季办了。
娶亲那日,对方居然派了马车过来接,把钱土梅给高兴坏了,想着女儿出嫁后,儿子又要迎娶,想起水田里金黄垂地的谷穗,心里头那个高兴。
村里的人都过来瞧马车,多难得,人家少东家还有马车呢。有牛车对村里人来说已属不易,马车那都精少可数。
倒是让苏小月见着了那位少东家,面色虽普通,却是言笑晏晏,个子不高,却是精明能干,见着村里人也没有半分嫌弃之意,待人接物也是豪爽,方家晴嫁给这样的人也是一份天注定的好姻缘。
拿花秋菊的话说,方家晴的命最好,嫁过去便是做奶奶的命,底下说不得还得有人伺候着,人家银铺子里,少东家又是个有头脑的,还要去县里开分铺,家里请个下人什么那必然是了。
这话说得钱土梅那个高兴,这女婿看着就是十万个满意。
☆、第109章 .
苏小月没有上前蹭热闹,在家里带着小嫣嫣,如今肚子显怀了,身子有些犯懒,家里好吃好喝的,越发是,最多在家里研究一下小零嘴,与小嫣嫣一起争着抢着吃,日子倒是好混。
方河依然是去帮忙了,地里的活少,他这几日怕她营养跟不上,还时不时上山狩猎,昨日大清早的又从渡口扛了一袋子小鱼,苏小月嘴馋,炸了两盘金黄撒让芝麻放在几上当零嘴似的时不时吃一条。
小嫣嫣也学她这样,乘着娘亲不注意也顺带的捞一条,被方为瞧见了,看着妹妹有些无奈。
袁氏不在家里,苏小月做饭,方河向来都是吃完宴就回来再吃一顿,于是苏小月煮了米粥,炒了几个小菜。
晌午回来休息,方河看到苏小月躺在躺椅里睡着了,旁边也放着一张小躺椅,上面睡的是小家伙,两人一模一样的仰头睡着,睡得正香。
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看着母女俩,方河就忍不住扬起唇。
他转身进了厨房,里面饭菜都温在锅里头,方河敞开肚皮吃了起来。
今年夏季的阳光倒是充足,有一个多月不见雨了,正是做酱的好季节,方河寻了时间从镇上租了牛车把酱缸子拉了回来,往东边山脚那儿一放,何其壮观。
一家人站坡上就看到底下摆的酱缸,苏小月忍不住捏了一把汗,刚过小暑天还没有这么热呢,可这么多酱缸,今年做酱有得忙活了。
家里就几人,苏小月看着头痛,于是看向方河,说道:“不如还是寻些村人帮忙如何?”
方河摇头,“村里人正好奇我怎么拉了这么多缸子回来,不知什么用处,先前我们又做了酱坊,四面围得结实,越发使人好奇,叫他们来恐会添乱,不如我同大业叔和虎叔说说,这两日闲着便帮我们做酱好了。”
做酱头,调配酱汁的法子掌握在苏小月的手中,请人帮忙干其他杂活是没问题的,这样苏小月一家会清闲不少。
有了两家帮忙,二百一十四个大酱缸,十二亩晒场,终于在农忙前弄好。这次苏小月只在方河身边指点,她倒是没怎么做事。
做酱头那几天,方河上山上的石屋里守了几夜。
天上还是没下雨,苏小月一家看着倒没有什么,太阳越好,家里的酱汁晒得越香,可是苏阿吉却有些隐忧。
一家人吃了饭后坐在一起,苏阿吉说起这天色来,“咱们东边山头只有我们一家,且水田只有百多亩,北边山头这一年多开垦不少水田,个个都想着水田种谷米,再这样暴晒下去,为那水源恐怕会生事,
但愿今年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天灾是最可怕的东西。
就在这炎炎夏日,永丰县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百年老家莫家居然分家了,分家还不说,居然一家族人闹到了公堂,着实令沈县令头痛,左右逢源的结果便是审不了案子,审了好几日收了莫明裕不少贿赂的银子,终于拍了板,莫氏一家分家了。
话说永丰县三大家族,莫家、李家、孟家,三大家族是永丰县的地主富绅,三家都是酿酱起的家,却数莫家为大,若论味道上莫家或剩一筹,重点是莫家有更厉害的推销能力,最强的后盾。
莫家祖辈最喜欢纳妾,因此子嗣繁荣,百年世家已是一个旁大的大家族。莫氏原本从莫家村起的家,如今莫家村反而成了旁支,酿酱起家的那位莫家始祖自称一脉,且世代子孙不准分家,这是祖训,每代会选一位压得住场子的族长来管理。
慢慢地经过时间的推移与沉淀,莫家分为两支蓬勃发展,一支管内,专以酿酱为生,一支管外,专管船运与推销。
原本这位始祖的相法是极好的,两支区分来也是自家两儿子吧,然而儿子再生儿子,一直绵延下去的已经不是亲情了,而是共同的利益。
莫明裕便是拥有酿酱生意的这一支,他是这一支里的老大,算是族长下一人,他如今掌管着千多位族人的生计,而千多位族人下又有旁支,有妻有妾,将来还有子孙,算都是归于他名下的。
所以不管做什么决定,他也算是一支里的小族长,开完大族会回来还会开小族会,然而最近几次把族里人集结在一起却是勤了些,因为莫明裕想做一个大决定。
上次因为族侄杀□□女的事差点东窗事发,连累到这支来,想想就觉后怕,还好后来找人顶了罪散了银两,算是平了事情,但因那件事后,莫明裕开始警惕。
也或许是年事已高,开始瞻前顾后,再加上霍家与他达成了运送酱汁往四国贩卖的事,要知道莫家那支虽然跑船运,有门路,那也只不过是在南国上下打点,却是没有人敢往他国而去,一是没有有力的靠山,二是莫家还没有这个能力做得这么大。
至于霍家,莫明裕与之合作前却也是非常小心的,派了亲信费了银子,耗费半载时间,把霍东家的家底摸了个透,方发觉人家哪是池中之物,那生意不仅遍布四国,且每国都扎稳了脚跟。
旁的不说,便说霍家自个印出来的银讫纸币,宛如朝中便钱会子,比那朝中的会子还要管用,人家霍家涉及的生意,贩粮算是其中一部分,别的就有百姓所有涉及到的生活与生计,钱庄酒楼杂货店种子铺粮铺等等,但凡见着霍家的银讫纸币,就犹如拿了钱币,直接可以拿来买粮买种,或是买日常需要。
每个郡都会有不少各行各业的铺子,餐馆酒楼就更加多了,比那会子钱还要流通。
如此世家,他莫明裕终于放下心来,于是开始思忖着怎么脱离莫氏家族这个大窟窿,他管着这一支族脉倒是不成问题,由得他作主,敢有半分造事,他有权私下处置,是死是活仅在他一句话,如此倒是轻松不少。
寻个由头倒是简单,那边做船运的开铺子的,一年往来多是记账,半年一结,后来拖于年底一结,到年底族会基本就是族老们分红的时候,分到了银两好过年。
白花花的银两被那些成日无事的族老给分走也是莫明裕的一大痛处,但缘由不能从这儿着手,那便从那帐上着手,大家都是生意人,谁不留一手,你来我往,心知肚明,在族里人面前也不敢闹翻。
于是莫明裕偷偷派人从族老那儿偷出了账本,又请了几位算账的先生,历经两月,终于把两支族人的生意往来算了个通透。
往年莫明裕会在酱汁的份量上做些手脚,他也知道那边会在赚回来的银两上做手脚,他觉得两两相抵,大抵自己是不吃亏的,没想这么一算,他居然输人一着,差了十多万两银子被人私吞不说,人家除了卖他的酱汁还做了不少旁的生意,走船运最是赚钱,南北相通,一年往来几趟水路不知赚几多。
最关键的人家的本钱用的还是他酱汁卖出的银两,难怪从半年一结拖到年尾变成一年一结,也难怪族老们会同意,人家私下里不知给族长和族老们多少分红,所以这事儿除了他莫明裕不知道外,其他族人基本是全明白的。
他们为了大家的利益,极力瞒着莫明裕,若不是这一次这么一查,他到死都不会知道,弄不好将来子孙也任由他们摆布。
先前还犹豫着分家的事,这次查到这么大笔银两,再也不淡定了的,族会开之前,他直接一纸状书告衙门里去了。
案子交上去前,他先后两次见了沈县令,说出了那十多万两银子的事,庙时案子结了,银子到手了,两人一人一半,如今沈县令心跳如鼓的把案子给交了,心思完全偏着莫明裕去了。
撇去那十多万两银子不说,他们别的生意赚到了银两该分到莫明裕手中的那数目更加的大,想分出那银两是不可能了,倒是可以拿那事儿压压他们,能尽快的分家。
果然如莫明裕所料,那边为了保住那些银两,欣然同意莫明裕分出去,至于帐上少去的十四万两银子只好如数奉上,莫明裕与沈县令各得一半。
沈县令得了这银子,当即就把银两存到霍家钱庄去,放哪儿都不放心,唯放在霍家钱庄最最放心。
朝庭的会子还担心随时生变,反观霍家却成了贪官污吏的安心之所。
至于莫明裕得到这笔钱后,首先想到是扩建酱坊,今年打算大量做酱汁借霍家之力销往四国,按霍东家所说的,以前那规模也只不过是一国之量,销往四国得翻上四倍之多。
这话把莫明裕高兴得一连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了,闭上眼睛脑中尽是金山银山,坐拥美妾良田。
莫家船队不能拉自家族人的酱汁去卖,一时间永丰县这一支船队空置下来,而在船上做工的方亮不得不领了工钱回方家村。
方亮回来的这天,烈日炎炎,下地干活的村人都没法在地里呆了,早上早早起来干一会儿乘着太阳刚升空之际,之后就在屋里头休息,等到太阳偏西之际。
方亮就是在这日头正盛的晌午时分回的村。
他孤身一人,手中除了刚拿到手的银两便没有剩下几多,以前的银两他全数交给齐惠,后来屋里没人了,他也曾四处翻找个,没有半分银两,眼下手中只有两个月的工钱二两银子,还有一两银子的遣散费。
一共三两银子,好好省着花,倒也能花一段时间。
在村里发焦的土路上走,时不时吃一嘴的灰尘,不知不觉经过自家水田,只见里面空长了一丘田的水草,再望向麦地上面也尽是野草逢生,没有半点农作物。
他停下脚步望了许久,心里头失落至极,忽然生出一种何去何从的茫然感。没想不知不觉来到了方河的院子外。
他站在门外沉思,手抬起又放下,这时屋里传来脚步声,刚要转身避让,方河已经打开了门,看到门外的方亮,方河眼露惊讶,他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家大哥还会再回村里来。
于是上前拉住方亮的手,直接把人请进了屋里头。
屋里苏小月大着肚子带着两孩子正在啃西瓜。
今个刘夫子上县学,方为休息,苏小月又嘴馋,于是去地里摘了两个西瓜回来放去地窑冰着,再拿出来,凉爽的不得了。
苏小月看到方亮,放下手中的瓜,起了身。身边的方为也是极有礼貌的起身行礼。倒是小嫣嫣却瞪大着圆圆的眼睛看着方亮,嘴里啃着瓜舍不得放下,那瓜汁从脖子一路往下打湿了胸前,就连脸腮鼻子上都染上了瓜汁,看得人直想笑。
方亮看到这样可爱的娃娃忍不住笑了笑,先前的茫然与郁气一扫而空,跟着方河一同坐下。
还有一个西瓜在地窑里,苏小月起身,与袁氏向山坡底下的地窑走去。
☆、第110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