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一日两餐,吃得还是难以下咽的豆饭。
梁氏向老大方亮使了个眼色,方亮在媳妇儿齐惠的目光下装作没看见。梁氏更加气上心头,接着把目光放到了老三方平身上,方平最听话,此时虽然觉得二嫂有些魔怔,但那豆饭还得保着,他可不想饿肚子睡觉。
于是方平三步并做两步的往厨房里走,谁知才到厨房门口,苏小月就出来了。几双骨碌碌的眼睛在苏小月身上上下打量,见她没有拿走豆饭,几人才松了口气。
一夜就在闹哄哄中过去,到睡觉的时候梁氏还在咒骂不停。
天亮了,苏小月从草席上醒来,旁边是一个软团团的小身躯,小手臂抱住她的手臂一夜未放,苏小月怔了怔。
苏小月穿越过来继承了前身的记忆,前身是苏家独苗,住在苏家村,上有父母疼爱,从小没吃过苦,没下过田,长得白白胖胖的,原本父母等着她今年及笄就寻户好人家嫁了,谁知其父苏阿吉一次上山的时候撞上了老虎,差点送命时被同是上山的方家二儿子方河给救了。
方河一人之力打死了老虎,成了永丰镇的英雄,上面还嘉许了方家,整个方家村都一荣俱荣,见着人都要夸一夸方家村出了个勇士。
可是谁也没在意,那日打死老虎的方河却被老虎咬了一口,伤了大腿,一躺就不起了。当时一同受伤的还有苏阿吉,他是脚拐了,后来成了瘸子。
眼见着方家村出了这么个值得骄傲的勇士马上就要没了,里正连忙号召大家有钱的捐钱,有粮的捐粮,想去永丰镇里请一位大夫。
好不容易弄到了钱,把方河弄回了镇上,看了几日,钱用完了人没好,人又弄了回来。
眼见着是不会再好,苏小月的父亲觉得愧疚,就二话不说把自己疼爱的独生闺女儿给嫁进了方家冲喜。
前身嫁进来还是方家老四方伟抱着公鸡代他二哥拜的堂,前身一入洞房,看到床上上气不接下气的丈夫,还有一个四岁的拖油瓶,第二天天没亮就偷偷跑了回去,被苏阿吉给打了回来。
谁知没呆半月,白白胖胖的前身嫁到方家却饿成了皮包骨,前身再也呆不住了,再一次偷偷地跑了回去。
苏阿吉是疼自己的女儿,但他不能不仁不义,只能闭着眼睛忍下心来,把前身又打了回来。
经过两次,前身也算看清了,这婚事满意也好,不满意也好,她都是方家的人了,她再也不是那个爹娘疼爱,待自闺中,啥事也不干的姑娘家。
于是在嫁进一个月的时候,前身华丽丽的给饿死了,苏月接了盘,说起来两人名字差不了多少,自己前世叫苏月,前身叫苏小月,多了一个字而已。
苏小月的肚子又咕噜噜的叫了起来,不过比昨天有力气多了。她轻轻起身,想在孩子醒来前去厨房里寻点吃的。
可刚把胳膊从小孩臂中抽出来时,小家伙就醒了,睡眼朦胧的看着苏小月,见她起身,身子是下意识的也跟着起身,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她,生怕她一个不好又走了。
看着这样的孩子,苏小月也舍不得撒手不管,何况才刚来到这世上,什么也不懂,还得留在方家村了解一下才行。
于是顺手抱起小家伙,小家伙落入苏小月的怀抱中,立即笑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五官都挤一块儿,这孩子让人心痛。摊上一个这样的奶,遇上一个病殃殃的爹,后来好不容易有个后娘,谁知后娘也不要他,他哪来的安全感呢。
苏小月今天是打算要在村里面转一圈的,想探探地形。于是跟小家伙柔声的解释了一遍,直到小家伙点头,苏小月才起来出屋倒水洗脸。
小家伙不睡了,苏小月也给他洗了一把脸。这孩子她刚穿过来的时候,全身黑乎乎的像个黑娃,直到昨天夜里苏小月给他洗了澡换了衣裳才像模像样。
这时代的孩子基本跟他都一样,这方家院子其他几个孩子,大人都不怎么管的,衣服也不知道几天没换了,洗澡就更不用说。
两人洗漱好,苏小月使着小家伙回屋里去,她就来了厨房。
厨房里只有五妹方芳,看到苏小月,不冷不热的唤了一声二嫂,目光颇为戒备的看着她。许是昨天她的彪悍样把几人吓怕了,这会儿生怕她又来捞点什么东西。
苏小月是来捞东西吃的,疙瘩汤没有了,弄的是豆饭,方芳给灶上添柴,弄了个野菜汤准备伴着豆饭吃的,免得太过干硬。
一大清早方家的人都下地干活了,这会儿快到早饭时分。苏小月在厨房里转了一圈,麦粉不知藏到了哪儿去还是根本就没有,没有寻到半点,只好从锅里装了一碗豆子。
在方芳恐慌的目光中,苏小月大摇大摆的回了房。
先给小家伙就着凉水吃下一些裹腹,自己再把剩下的吃了。没滋没味的至少填饱肚子,苏小月是从来也想不到自己会有这一天,前一世临死前还是个小地婆来着,真是一言难尽。
出了方家的门,往小道上看去,只见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上尽是挥汗如雨的农民。
现在是麦子抢割的季节,弄回来的麦子还要晒干,所以大大小小的院子里、院门口尽是麦穗,沉甸甸的、金黄黄的。
方家村后面有一片山脉,深山老林,穿连了好几个村落,苏家村本来跟方家村不远,都在这山脉相连当中,若走山路,只是半个时辰的事情,有嗓门大的,从山的这头往那头喊还能听到对面人回话。
方家村很大,不用出村就可以上山。
一路上有人驻足停留打量苏小月,估计是她嫁进来时日不长,又成日呆在那个破房子里没有出来过,所以见着她的人不多,他们打量她是觉得她面生,不是本村人,又是个姑娘家,猜测着是哪家的新妇。
后面有村民指点,“这不是方二福家大河的媳妇儿么?怎么瘦成这样了?那日吃喜酒时看着白白胖胖的,不像庄稼人,才嫁进过来多久啊,都成这样了啊?”
有妇人窃窃低语:“这方二福家今年过成这样了么?把新妇都饿成这番模样了,那家里还有个老四要念书,明年秋试,恐怕要花不少银子吧。”
苏小月听到这个,脚步停下,回头看了那妇人一眼,这人嘴唇右边有一颗醒目的黑痣,黑痣上一根黑而粗的毛,着实看得人不舒服,见苏小月看过来,笑道:“你是大河的媳妇呢?”
几位村居见她问起也跟着看来。
苏小月点了点头,没说话。
“胆子这么小,大河是个好的,可惜身上有病。”旁边有妇人感叹,接着关切的问:“大河媳妇,你这是要进山不成?”
这方圆的村民往年都会进山挖野菜,自年初大河凭一人之力打死了老虎,大家才知道那山里的危险,个个都吓得不敢进山了,如今挖野菜都在山脚下,不敢深.入。
见苏小月不说话,个个以为新妇胆子小,劝道:“你这么瘦弱,别进山了,免得出意外。”
苏小月摇了摇头就走了。
大家见她不领情,也就不再劝了。
苏小月来到一处开满荷花的沼泽地,上面已经结了莲蓬,肯怕过不了多久莲蓬就要熟了。她上前摘了一片荷叶放在竹篮子里垫底。
上了山,一路上可以看到村民采摘的痕迹,特别是山脚,但凡能吃的野菜都挖光了,如非往上走。
苏小月身子有点飘,扶着树杆站了一会儿,在边上寻了个木棍子,在长极半腰的草从里探过去,见里面没有东西,才放心走进去。
没有走多久,她看到翠绿的草丛里长了一片的空心菜,心中大喜,挎着篮子走了过去,摘了嫩叶,转眼就摘满了一篮子,直起腰,往山下望了一眼,除了远处干农活的村民外,山上山下没有一个人影,静得只有知了的声音,一声赛过一声,燥热升起,太阳正当空。
苏小月抹了一把汗,心里还是有些失望的,就这空心菜根本不能饱肚子,本想出来寻个野芋头之类的也没有。
正在她准备下山时,眼角瞥到一片甜高粱地,她目光一怔,真的是甜高粱,前一世可是农村人种给小孩吃的‘甘蔗’,她兴奋的走了过去。
甜高粱上红得发紫的穗子,看得苏小月流口水,今晚裹腹的东西有着落了,这里并不是深山,却也没什么人上来,那长极腰身的草还有零散的老树,把这一片给遮住了。
折了几根甜高粱,一截一截的放入篮子中,上面用野草盖住,挎着篮子高兴的下了山。
昨夜跟他们这么一闹,这些人心里有数了,下次可没这么简单,包括今天早上的饭也是,呆会回到家里还不知道要有好一通闹的。
太阳正当空,田里的人都回来了,这季节正是棉花和大豆出苗的时候,按理麦子该收完了,该是稻苗下田的时候,可方二福家的人今年抢收麦子还是晚了一些,收完麦子马上又要下稻苗,再晚就不好了。
所以方二福家最是忙碌,即便是大中午也恨不能去田里抢收。
苏小月进来时,就听到梁氏站在院子里大骂:“杀千刀的,一个两个要人养,还以为是没成亲以前,娇生惯养的,把人给养废了,我二儿要是去了,我要你陪命。”
就在梁氏不远处有几个小孩围着中间一个大打出手,嘴中骂道:“野孩子,有人生没人养,去死吧。”
☆、第3章 饿得慌了
梁氏一回头,看到苏小月从外面走进来,当下脸就绿了,嘴里也不骂了,反而看向那群孩子。
苏小月刚开始是注意方家几个大男人的动向,听到梁氏骂人,冷笑一声,盯了一眼,这时见她慌张的看向旁边打骂的小孩们,苏小月方反应过来,三步并做两步走了过去,一把推开几个小毛孩,只见方为瘦小的身子爬在地上一动不动。
苏小月心中大骇,把竹篮放下,一把把小家伙抱起来,扳过小孩的脸一看,又青又肿,还好人还清醒。
苏小月把孩子抱起,挎上竹篮进了屋,把小家伙放在凉席上,又把竹篮子放在小家伙身边,小家伙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泪水在眼眶里滚来滚去,真是看得让人心痛,才四岁的孩子,受了委屈还忍着不哭。
苏小月起身,手被小家伙拉住。
“娘,为儿不痛,为儿不痛。”
看到这样的他,苏小月终是不忍心,蹲下身来与他平视,捧着他的小脸,柔声安慰:“为儿真乖,娘出屋看一下,到底是谁打你的,以后他们不会再打你了。”
安慰好了小家伙,苏小月立即起身出了屋。
院子里站着梁氏,身后是一群小毛孩,一副老鹰护小鸡的模样盯着苏小月。那群小毛孩全身上下脏乎乎的,黑不溜秋,只有眼睛眨巴眨巴,看到那眼白,眼珠子灵动。
苏小月知道方家的男人们都下田了,这大正午的阳光也不怕中暑。
“刚才是谁打了我家孩子。”苏小月沉声问,目光盯着院中几人,看得人害怕。
梁氏是知道她狠的,一眼就瞥到了厨房,转道一想,还好今天听了当家的话,做完饭就把菜刀给藏了起来,这会儿她不怕了,扯着嗓子问:“什么意思呢?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你还要打回去不成?”
“我再问一下,是男子汉就敢做敢当,刚才谁打了我家孩儿就老老实实的站出来。”苏小月不理会梁氏,目光盯在几个小孩身上。
几个黑娃被苏小月的目光吓住,下意识的往梁氏后面躲,可怎么躲也躲不开苏小月的目光。
无人站出来,苏小月也不想废话,三步走过来,拽住个最大的是老大的大儿子方天,今年七岁了,刚才她是看到了,这孩子最大,下手最重,其他的是帮凶。
人拽过来了,二话不说把人板过来,两巴掌拍在屁股上。
“二婶,我错了,我错了,不要打了。”
这黑娃平时性子最滑溜,带着家里小的,常常跑去田里捉泥秋、斗蟋蟀,是个孩子王,刚才对上苏小月的目光,早就吓怕了。
苏小月只是打了几巴掌就把人放下,这边梁氏不知从哪儿拿了一个竹扫帚,挥舞着就要往苏小月身上打来,苏小月放下黑娃,见状,徒手去挡,打了个结实,痛得她裂嘴,目光更加狠的盯着梁氏。
梁氏被她这么一盯着,心里虚得慌。这时土坯围墙外站着一群看热闹的村民,大家都知道这方家自从打虎的大河落下病根后,这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这会儿穷得打起了新媳妇来,新媳妇才来几天喽,这不是要把人赶跑么?有这么一个人给大河擦擦身子,倒个屎.尿也是好的。
于是有村妇开始劝起了梁氏。
院子内的小孩看到方天被打,吓得哭了起来,方天也是被吓傻了,反而屁股上也不是那么痛,跌坐在地上。
“我看得把当家的给叫回来,这新媳妇才进门,梁氏这样可不好,人家白白胖胖的一个媳妇儿进了方家才一个月就弱成这样子,这一家子虐待人可不是这样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闺女也是爹娘的心头肉,哪能给你方家遭踏的。”
倒有当家人出口发话了,这大正午的不下田,刚才还在屋里午睡,听到动静,都走了出来。
但大部分却在看着方二福家里的笑话,大家都是姓方,外姓的没有几户,往前面算,都是兄弟,几代下来,穷的穷,富的富,自然就有了比较,这家长里短的,不免结下一些仇恨。
苏小月被梁氏打了两下后,乘梁氏一个不注意把竹扫帚给抢到了手,可她身子骨弱,没有梁氏干农活的有力气,两人僵持了一会儿,扫帚又被梁氏给抢了回去。
这时梁氏听到外面为苏小月打抱不平,扫帚放下了,她憋着一口气很想把昨夜苏小月拿菜刀威胁人的事给说出来,可想起老四还要考举人老爷的,不能坏了他的名声。
想起老四,梁氏慌了,她们在这院子里吵了大半天了,会不会影响老四念书了,还有这一群看热闹的,闹得人心慌。
梁氏不打苏小月了,而是拿着扫帚气势汹汹要赶这些村民,大家哧笑了一声,一轰而散。梁氏见人走了,往老四方伟的房里瞥了一眼,没有半点动静,透过半闯开的门缝,看到方伟在床上睡得正香,原来是念书念累了,于是轻手轻脚的把门掩上才走开。
苏小月转身进了屋,被打的手臂隐在袖子下,没事儿似的来到小家伙面前,小家伙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一瞬不瞬的看着她,脸上又青又肿的,还一脸关心的模样。
苏小月蹲下身子,小家伙的小手抚上了她的脸,“娘,你痛吗?”
他以为她也打在脸上了呢。
这孩子从苏小月醒来给她一种亲切感,前身的记忆刚嫁入方家一个月,是个十五岁的少女,这孩子四岁,她生不出来,可明明没有血缘的两人如今却相依为命的感情胜过母子。
苏小月一向喜欢孩子,刚才打那黑娃下手并不重,只是震慑一下。
见小家伙一脸担忧,苏小月摇了摇头,“不痛呢,为儿痛么?”
“我不痛,看到娘就不痛了。”
苏小月揉了揉他的头发,从竹篮里拿出甜高粱,一根一根的放得整齐,小家伙显然没有吃过,根本不认识,见苏小月把外面的硬皮剥了交到他手中,告诉他怎么吃。接着拿出高粱的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