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安才是立即往后蹦了一步,指着朱红又笑了起来,“一家人都是猪,你大哥叫朱胜(猪肾),你三哥叫朱水(猪下水),你叫朱红(猪红)。”
朱红听到这话气得又要往案几上拔菜刀子。
马安才从小在县城里长大,与这朱红从小就不对付,自从记忆中他就拿这名字取笑她,而今更甚。
朱红作势上前要打人,忽然看到一袭长衫,身姿俊伟的方伟,脸颊刷的一下红了起来,目光盯着方伟移不开眼。
沈文忠瞧见了,拍了拍马安才的肩,“看看,猪红看上方兄了。”
马安才原本还想稀落两句的,这会儿看到方伟窘迫通红的脸,大笑起来,“方兄,你被猪红给看上了,不如方兄娶了这小妮子得了,反正男未婚女未嫁,而且娶了这小妮子,你就可以来县城,由朱家人供你上学,将来考上了举人老爷,同喜同贺,多好。”
马安才这么说着,笑容却是不怀好意,方伟听到他的话,只觉得心里一阵翻涌,若不是注意自己读书人的形象,恐怕当面给吐了出来。
朱红被马安才一说,脸色不好意思起来,忙垂下头去,那泼辣劲也没了,粗壮的胳膊背在身后,一副少女家的羞涩,这模样又看得几位秀才郎一片想吐的冲动。
朱红若不是老被马安才取笑,封了这些难听的外号,别人看到她也不至于这个样子,可是自从大家知道她这个封号后,她所有女孩子家的举动都成了几人的笑谈。
方伟推了马安才一下,只想离开了事。
眼瞅着人要走了,朱红一个使劲,猛的从案几上拔出菜刀,把几个秀才郎吓得又退了好几步,方伟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眼神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朱红手起刀落,麻利的从案上割下一大块肥肉来,刀法灵活的往肉的一端里弄出一个小孔,用稻草穿过去打了结,迅速的提着大团肥肉来到方伟的面前,伸手往他怀里一塞,转身就走。
这下马安才几人再也控制不住,笑个不停。
方伟从来没有觉得这肥肉这么让人刺眼,肥肉被人丢入怀中,他一向宝贝的衣裳染上了油渍,心痛得要命,这会儿拿了肉就往地上一丢。
朱红见了,眼眶有了泪痕。
沈文忠唯恐天下不乱,从地上把肉捡起来交到方伟手中,“人家看上你了你就接住,算你们的定亲之物了。”
听到这儿,方伟再也控制不住,伏在一旁恶吐起来,手中的肉又被丢在了地上。
朱红猛的把菜刀钉入案几上,三两步来到方伟身边,从地上捡起肉塞到方伟手中,大刺刺的说道:“给你的就没有收回去的道理,你别听他们说的什么定情之物,我只不过想给你一块肉而已,是个男人就别婆婆妈妈,收着就是。”
马安才被朱红那气势吓着,也不笑了,与几个同窗转眼向方伟告辞,这小妮子马安才特别了解她,她虽然比他小几岁,但在他小时候就因为叫她猪红,有一次被她拿菜刀从街头砍到街尾,吓得他好几个月都绕着东街走。
转眼人不见了,朱红也收拾了肉摊准备担着担子回去。方伟看着手中的肉,又往一旁吐了两口,再回过头来时,肉摊上也没有人了。
方伟把两斤多重的大肥肉带回了方家。
这下把方家一群人给乐坏了,梁氏等人都进了厨房,她来到东屋,见门开着,方伟伏在案上读书。
“四儿啊,今日这肉花了多少银子?”梁氏害怕方伟乱花钱给家里人买肉,反正那几个儿子粗糙着,不吃肉也是行的,可读书郎的这些钱都是要用到刀刃上的,不可浪费半分。
方伟想起今天的事就觉得想吐,没好气的说道:“别人送的,并不是我买的。”
梁氏这下放心了,又问了几声可缺银子花之类的话,方伟手中有银子,今日去了县学,一时半会也不会再去,下次去的时候再从梁氏手中拿也不迟的。
一块大肥肉,没有半点瘦肉,这可是庄稼人最喜欢肉,即便是自己上街买肉,那肉摊老板也会肥瘦相接,搭着卖出去的,否则瘦肉谁爱卖,没有半点油荤。庄稼人买肉吃不就是买油荤么。
所以肥肉和板油是庄稼人最受欢迎的。
这次是梁氏亲自掌厨,她怕两个媳妇儿私自落下一星半点的。两斤多的肥肉能吃好几顿了,可不能一口气吃完,吃完就没了。
于是梁氏把肉分成了五份,一份约四两左右,打算做五顿来吃,一旁硬站在厨房里帮方芳一起加柴的元南花看梁氏切成五份,脸色就不好了,一份那么少,一家人哪够吃,何况大部分得给读书郎,落在口中的又有多少,一人一块就不错了。
把四团肉用泉水冰着,砧板上的四两肉,梁氏切得很碎,快成肉沫沫了。切了一半剩下一半却切成大块大块的,元南花瞧这架势就知道梁氏是准备把这几块大肥肉留给读书郎了。
元南花紧紧的盯着梁氏掌厨,那眼馋的模样就是隔着一个灶台的梁氏也察觉到了,梁氏皱了皱眉,责骂道:“怎么,瞅着肉就能瞅出油来不成,给我滚出厨房去。”
元南花当作没听到,死皮赖脸的呆在方芳旁边帮着烧火,平时一人烧火做饭都行的,这会儿两人烧火,一人做饭,元南花简直就是多余的,但她不管梁氏怎么咒骂也不出厨房,梁氏看着手中的肉也不想再多费口舌。
肉沫是直接倒入野菜汤里煮的,下了一锅的水和野菜,上面飘着几团肉沫沫,但滚了几滚,整锅汤都有了肉味儿,上面还飘着一层猪油,直看得人流口水。
把野菜汤按着平时一样分出几份。而砧板上的大块肉,梁氏就放在锅里煸炒了一下,加了盐就盛了出来,白花花的放在碗中,看得元南花脸红脖子粗。
梁氏见着了,冷哼一声,夹了一块大肥肉,“方芳,你过来。”
方芳听到梁氏叫自己,面上一喜,忙上前接住梁氏给的肉,咬在嘴里,满嘴的油荤味儿,直吞得她把舌头都要吞下去似的。
元南花见方芳吃了一块,也跟着起来,来到梁氏面前,盯着碗中的肉看着,梁氏把碗一捂,扫了元南花一眼,把肉和疙瘩汤端出了厨房,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进了东屋。
元南花脸色一暗,看向意犹未尽的方芳,只见她嘴角边还有油汁流出来,直看得她饥肠辘辘,于是上前就捧起了野菜汤碗想偷吃一口,谁知被方芳拦下。
一个小姑子的眼神也是狠的,跟梁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三嫂,你若敢喝一口,我就告诉娘,不要又像上次一样,连一口汤都捞不到。”
元南花泄气,放下汤碗,气得出了厨房。
方家人终于吃到了久违的肉汤,那狼吞虎咽的模样,那喝肉汤的嗖嗖声,只怕连院子外的人都能吃到。
一碗肉汤下了肚,再吃豆饭就觉得没滋没味的,聪明点的把豆饭下到肉汤中,一起喝汤吃豆饭,哗哗哗几下一碗就见底。
方家人终于吃饱了,方伟换了衣裳从东屋出来,一入眼便是苏小月忙碌的身影,只见她正在烧水,每到这个时候,方伟就能看到苏小月烧水,有时她会加一些金银花进水里去,有时会加一些艾草进去,花样挺多的。
方伟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望着苏小月加了柴火起身,那娇小的身材,看着就让人怜惜。方伟想着,自己将来要找的妻子必定要像二嫂这样的姑娘,可看着苏小月时,脑里忽然浮现出朱红那粗壮的身躯,还有她拿菜刀砍肉的彪悍模样,方伟打了个寒颤,最后看了苏小月的背影一眼后,走向主屋去。
一家人心满意足的齐聚主屋。
方二福与方伟坐上首,梁氏坐方二福身后不上桌。
几个男人围着桌子,先是给方伟道谢,没想到秀才郎在县学里还有这样的朋友的,送肉送得这么豪爽,尽是肥肉,半点瘦的都没有。
方伟此时吃下人家的东西,再想起朱红,还是皱了皱眉,倒是没有吐了,刚吃下的好东西,他舍不得吐出来了。
言归正传,方伟把这次在县学里的所见所闻说了出来,方家人到这时才真正知道二房是做了什么生意。
方伟说三道菜就二两银子,听得是目瞪口呆,不知道二房要赚多少银子去,居然背地里赚了这么多钱两,难怪敢开口说要建新房,要搬出方家去住的。
☆、第37章 狼群袭击
方家人又开始为三房这赚钱的门道研究了半晚,越想就越气愤,越想就越眼红,这要赚多少钱去,要是二房没有分家……
不分家二房也不可能把方子拿出来,方家人左思右想,不得要领,大多有对方河的惧怕,一言不合就是一箭,谁受得住。
齐惠的目光闪了闪,她坐在方亮的身后,不能像男人一样坐在桌子旁谈正事,这会儿她想起上次与二房的泥鳅事件,心里还痛惜着那十二文钱,这会儿也顾不得方家男人的想法了,直接插话出声,“二弟身手这么好,我们别想在他们身上落下好处,不如直接叫三爷过来评理,毕竟这赚钱的法子在没分家的时候二弟妹就已经在使了,而且还赚了不少,这么好的赚钱门路哪有不交还给方家的道理?”
这次方二福没有斥责齐惠的突然打断,觉得是这个理,觉得这方法可行,方家其他男人也觉得可行,只方伟的神色晦暗不明。
此时梁氏的脸色却白了白,伏在方二福耳边低低说了一声,“那五十两银子若是二儿又说了出来怎么办?”
方二福听到五十两银子的事,心里头就不好受,像一根刺钉在他的心窝里。
方二福不准大家叫三爷,可不叫三爷过来评理,方家几个男人都知道不敢再像前几次那样上前明抢了,方河的身手在那儿,经过这几次后,他们也相信方河绝对对几兄弟下得了手的。
左右都不是,方家一群人商量了大半夜都没有一个结果,子夜了,方家人散了,各自回房。
齐惠并不傻,她不比元南花,耳根子软,不记事,她是记得上次方河说的五十两银子的事的,虽然事后跟方亮又重提了一下,结果被方亮给骂了回去,再也不敢提,而今她提到三爷过来评理,方二福一开始答应了,可梁氏在他耳边说上几句就立即反了悔,她只要略想想就知道梁氏说了什么,定然是那五十两银子的事。
方家穷成这番模样,连口疙瘩汤都没得喝,父母手中却抓住五十两银子的巨款,搁在谁身上都不会相信,所以不管齐惠心里万番无奈万番恼怒也不敢发作,也不敢随便发话,就算梁氏为了堵住她的嘴,叫方亮把她给休了。
方家若有这笔银两的话,方亮再找媳妇也不是难事,所以她不敢有半点造次,只当没有听到,等待时机。
方家的人谈了一夜未果,一家人想着二房那赚钱的方法,心里就寝食难安,三道菜加茶水米饭便是二两银子,这好赚的事,本就应该交还给方家,哪有私吞的道理。
齐惠在天堪堪亮时就睡不住了,早早起床,方亮睡在外头,听到动静也跟着醒了,他一夜浅眠,也是想了许久。
“再睡会儿,你这两日不上工,就在家多休息一下。”齐惠从床尾落地。
住在隔壁小房间里的是方天兄妹三人睡在一张床上。三个小萝卜头昨夜吃得圆滚滚,这会儿特别好眠。
齐惠上前给三个孩子盖上小被,早上露水重,容易着凉,家里没有多余的银钱看病,只能处处注意着,好在三个孩子身体都算壮实,一年到头偶有小风寒,一碗姜汤水下去就行了。
方亮农忙过后就没有停歇,这会儿听妻子的话躺在床上没动,看着妻子去隔壁小房,接着又出来,望着妻子那身段,似乎瘦了些。
心想着自己在家歇两天就得去运河那边再干几日,挣点现钱才行,若是能遇上贵人,跟着一起跑船运就好了。方亮暗自想起一同跟着干活的王小四。
那日正好船上的贵人从船上掉了东西,王小四眼明手快,立即跳下水去打捞,把东西捡了起来,他那忠心劲儿入了贵人的眼,就成了东家船上的固定搬运工,随船队出发,一个月来回,还能休息两日,就能得到一两银子,且在船上也不用时候都搬运东西,还管吃管住。
想想这差事就划得来,可惜那日不是他们两兄弟遇上。
齐惠并不知道丈夫心中所想,她出了屋,院子里静悄悄的,只听到屋后有鸡的叫声,她慢步绕入屋后,就见二房做的竹篱笆内,三只小鸡正活蹦乱跳的在地上寻活食。
这是二房赚钱买的鸡,三道菜二两银子,简直不要太赚钱了。有钱买鸡,有钱买肉,而她们一家却吃着豆饭,喝的是野菜汤,成日里连油水都没有,盐都要斤斤计较。
齐惠越想越觉得不平衡,盯着三只鸡发愣时,正好苏小月来后屋喂食,两人打了一个照面,她叫了声“大嫂”,齐惠敷衍的应了一声,转身走开。
齐惠出了院子,本想去山脚下寻寻有没有野菜的,没想遇到了罗二梅,齐惠平时沉默寡言,不怎么与周围邻居多说话,这会儿看到罗二梅,想了想,朝她走去。
“婶子起得这么早呢。”齐惠含笑走近。
两人一人挎一个篮子,一向不太开口的大亮媳妇,今日忽然套起近乎,着实让人奇怪。
罗二梅是个寡妇,而今下有二子一女都长大,老大娶了媳妇,老二方兰嫁下游的宋家村,老三正适龄,没娶。
带大了三孩子,成日无所事事,最喜欢打听东家长,西家短,方二福这一家在她年轻的时候受过祸害,一直怀恨在心,巴不得在方二福家周围转悠,就想着看他们这一家的丑处。
现在齐惠过来,正合了她的意,免得去打听,特别是大河媳妇做生意赚钱的事,村里有好几个妇人都来问罗二梅知不知道,她正愁没有机会呢。
罗二梅即刻含笑,“大亮媳妇啊,这是要进山呢,一起呗。”
齐惠正有此意,于是两人往山里头走。
苏小月从山上扛着柴下来,竹篮子里是最后一点甜高粱,这下她连红籽一朵一朵的摘下,打算明天开春,种自家田地里,到时想吃就吃,也不用进山里来,免得危险。
刚走到山脚,就听到前面拐角处,两人悄悄低语,其中一道声音是齐惠。
齐惠套了半晌的近乎,终于绕到她想要的话题,向罗二梅说道:“婶子,你不知道,我那二弟妹是个有本事的,上次在山上取的蜂蜜她都收着自己吃了,也没打算拿去卖钱呢。”
上次苏小月找到蜂蜜的事就是罗二梅说出去的,哪有不知道,她啧了一声,“还真会吃,那么多蜂蜜也能卖几文钱了,我说大河真是娶了一个不会持家的。”
齐惠本想引出罗二梅问二房怎么赚钱的话题,没想又歪了,若不是想借她的嘴把话传出去,她也不会跟这个蠢货耗了一个早晨,她见寻来寻去,也没有寻到半篮子野菜,有些没有耐心了,于是直接切入主题:“婶子是不知道,我那二弟妹有些能耐,不靠这点赚钱。”
这下罗二梅不淡定了,她正要打听这事来着,没想齐惠居然说到这话题上,于是乘杆子问道:“莫不是每次方金贵家送去镇上的那笔生意?啧啧啧,蜂蜜都不卖,留着自己吃,不知那生意赚了多少钱两?”
齐惠目光闪了闪,佯装左右看了看,靠近罗二梅,把昨夜秀才郎说的话简要的说了一下,特别是县学学堂里的人排队卖的场景多描绘了两句。听得罗二梅目瞪口呆,“二……二两银子?这么多?”
苏小月把两人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她直接从拐角走出来,轻轻咳了一声。齐惠吓得回过头来,见是苏小月,脸吓得煞白,还真是好巧不巧被正主儿给听了去。
人后不说人坏话,果然是应验的很。
罗二梅也没想到苏小月这么早就上了山,看她这模样,恐怕站了有一会了,那刚才那话……
罗二梅心想着你赚了这么多银子,还不让人说了,藏着掖着那模样,看了就让人不舒服,于是提着篮子作势要走。
齐惠立刻反应过来,当即拿话题来圆,“婶子,上次集市听宋家村的人说兰兰这几日就回娘家来,我们都好久没见了,兰兰回来告诉我一声。”
罗二梅也反应过来,接了她的话,“兰兰是个孝顺的,到时我知会你一声。”
苏小月就知道两人在打哈哈,想把话圆过去呢,她既然听到了,可不会装没听到的道理,于是问道:“大嫂,三道菜卖二两银子的事不知说的可是真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