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月苦了脸。
第二日请客,村里上游的村人都跑来蹭热闹,一家人带着老小都过来了,方河本来只请了帮工的人,没想这些人听到了方河猎了三头野猪的消息,都赶着过来。下游的村人虽没有全部托家带口,却也来了好些人,不过这些人一家派一个代表,倒还说得过去。
原本算上十桌的,最后弄下来有二十桌。
以前方河被老虎咬伤的时候,村里人有钱的捐钱,没钱的捐粮,个个都出了一点力,所以方河也不好拒绝人,请客也就这一次,也就不计较了。
就是苦了苏小月,二十桌的菜量,简直不敢想。
还好方大业和方虎一家的女眷都赶了过来,再加上村里几个做个席面的人也过来帮手,苏小月只弄了几道主要的菜,其它的菜就由她们掌厨。
苏小月弄的是一个蒸饺、油炸里脊肉、粉蒸肉、红烧肉、还有一个水煮肉片,水煮肉片里加了豆芽菜。
其他的一道下饭菜、青菜炒肉、炒鸡蛋、还有骨头汤等由他们掌厨。
好在蒸肉的家伙苏小月早几日前就在赵里那儿定做,昨天夜里又把要用的肉都腌制好,今天赶席面只要装笼子里蒸就成。
新房子里的厨房宽敞明亮,左右两口大锅,上面放了蒸笼,一边蒸饺子,一边蒸肉。还有一口锅就拿来炒菜。
锅也大,灶也宽,苏小月还弄了烟窗,烟窗的结构让几位妇人瞠目结舌,没想到烟窗还可以这样做。
灶台上是方河从山上寻回来的石板,安进去后,台上但凡有点油渍,一块抹布就可以抹干净,再也不会像方家厨房里的那一口锅,上面尽是灰尘,也不能打湿,上面都是脱了的土屑。
“这个石板寻得好,不大不小刚刚好。”有妇人赞叹。
方大业的妻子花氏花秋菊笑道:“大河不怕上山,从山上寻来了,倒是废了不少功夫。”
说起大河,几个妇人就忍不住赞一口,三头野猪一个人就扛了下来,这力气抵几个人了,果然那传言是真的,说方河胃口大,力气也不小,听说从小就拥有神力,十岁的时候,就能抵一个正常人的力气,当时还帮方二福干农活,像大人似的能挑起一百多斤的重量。只是那时人没有现在高,挑起担子不方便,于是就往肩膀上扛,也一样能行的。
说起灶上的石板,几位妇人又打量了厨房的地板,家家户户都是土彻成,谁还费这功夫去山上寻石头,以前敢上山的时候也没有这力气和时间,没想方河家里的厨房地上也是铺的石板。
“大河媳妇,这地上铺的石板也是大河一个人扛回来的?”方虎的妻子钱氏钱土梅一脸的不敢置信。
苏小月往地上瞧了一眼,这家中地上铺什么,早在两人商量着盖房子的时候,苏小月就说了,后来方河老来工地她没有注意,没想这些日子他除了干农活还有上山寻石头,别人不敢进山他敢,他不但进山了,还进了深山老林,这四周都是山的地上,石头多的是,方河又有力气,不免来回几趟就弄回来了。
于是苏小月点了头,又收到几位妇人的啧啧声。
甚至有妇人还借此跑到正屋里瞧了一眼,出来时一脸的羡艳,“家里地上全铺了石板,方河这房子,怕是镇上的房子也没有这么好的,地上干干净净的,将来收拾起来也容易。”
相对于农家没有铺地板砖的概念,所以苏小月家里铺了石板成了稀奇。
这个时代的人还不懂得用沙土混合,就算不能制成水泥的那种,也好过直接挖出的土要硬得多。沙土混合的地踩结实了,将来一样可以在上面清洁卫生,只是没有石板铺的好。
苏小月手没停,听几位妇人不停的打量,哪里又添了新颖的家具,比如屋侧边乘凉的棚子下放置的三个摇椅,有人好奇的坐下,没想还会前后摇动,忒舒服,像个老太爷似的。
苏小月自认为,他们这一家三口最最喜欢在屋外看星星和月亮,所以在屋侧建了个棚子,也免得把椅子搬来搬去的麻烦,夏天那处正当风,最好乘凉,虽然现在用不着,但没几月,夏季又会来临的。
新颖的家具还不只这些,就在厨房也让几人好一声叹的,比如放置刀具的架子,庄稼人家里谁会把刀还弄个刀具的架子,上面插有大菜刀、砍肉刀、还有小巧的尖刀子,甚至上面还有一把厚实的剪刀。
有人拿起与做衣裳不同的略显大点的剪刀看了半晌,不知苏小月打算拿来做什么用。见大家好奇,苏小月拿起剪刀对着猪肠子一刀子剪下去,把众人愣了一响,大家忍不住大赞,“用得妙。”
有时候剪刀比刀子好用。
其实这铺地板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洗浴室,她单独劈了二间出来,不与厕所相连,在正房后面的一间耳室里,里面做了一个由石头彻成的可以躺卧洗澡的浴缸,浴缸用过的水可以直接流出去,这一项才是苏小月重点之重。
她爱洗澡,以前拿一个木桶半浇半擦的洗完,不爽落,现在建了新屋子,规划全由自己来,又有一个免费的大劳力在,什么事儿由着他去做就成了。
有妇人羡慕厨房里的石板,问道:“不知哪里寻到这么多石头的?”
苏小月听方河说过地方,不仅要上山,还要深入丛林,有一片石头山,那儿石头极多,长年累月经风雨打磨,很多石板拿回来就能直接用了,问题是村里人不能入山,山里危险,再说入了山还得把石头抬回来,费功夫,累人。
于是苏小月简要的说了一下情况,几位妇人只能羡慕的份了,也没了这心思。妇人家就是这样,一个是厨房,一个是寝房,特别的在意。
说话当中,第一笼的饺子和粉蒸肉做好,接着来第二笼,二十桌蒸三次差不多了。
这边锅里做了红烧肉和水煮肉片,能用到的调料,苏小月早就储备好,还磨成了粉,随时都能用,看得几个做席面的人心里痒痒的,拿着她的调料闻,甚至把今日苏小月做的几款菜都记在了心里,就等着回去试试,成了也能赚个额外钱。
菜吃的丰富,饭也不差,不像别的村人建房子请客半面粉半豆饭,今个儿苏小月全买了粗面粉,只要不是大河那样的胃口,肯定是够吃的。
坐席的时候,方家院子里的大大小小都来了,梁氏和元南花直接带来了碗,准备菜上桌的时候往自己碗里扣,哪怕是桌上没吃上,拿回家里也是好的。
没想是由方家昌三兄弟安排座位,首座上方河陪着的三爷以及族里的几个辈份大的人物,而方家院子的人直接安排在一桌,人多了坐不下也不管,还安排到了最末一桌子上。
若不是把三爷几人按排在上首座,这最末一桌也没什么区别,可有了三爷一行人,这最末一桌子有点地位低下的感觉。
就连苏阿吉两个老人也坐在了首座的下一桌,虽然跟村里人坐一起,也比他们几人坐末席的好。
方二福不高兴了,他认为吃自家儿子的席面,做为亲爹铁定是坐首席的,陪三爷的事应该是他来才是。
于是从席上起身往首座走去。
梁氏与元南花原本两人是想插在各桌上,好方便捞菜,没想被方家昌给安在了一起,安在一起那还有什么好捞菜的,一桌子菜反正都是他们一家人吃,吃不完再带回去,可是一家人没怎么开浑又怎么会吃不完呢。
元南花更不想跟梁氏坐一桌,一但有梁氏在,她这一房别想吃饱,定然不准她吃,然后倒碗中带回去给读书郎吃,于是理怨的看向方平。
方平今个儿高兴,有吃有喝没啥想法,收到媳妇的一抹哀怨,在桌上捏了捏媳妇儿的小手就当安慰了,反而看向前头,看自家爹有没有捞到首席上的位置,他想着爹爹去了,呆会读书郎去,读书郎去了,到时他也跟着去,反正坐一个也是坐,多他一个不算多。
只有方家大房的人没有来。方家昌寻到屋后忙碌的方河,把自己的安排说了,方河拍了拍他的肩膀,觉得这兄弟处理的不错,他出面反而容易闹起来。
至于大房没有来,方河转身进屋里,通知苏小月留下一点菜,到时送过去,那一家人虽然不喜欢,可怜那几个孩子,如今力儿去了,方天成了家里唯一的男丁,别苦着他了,但愿齐惠能想明白,没有二儿,还有一个大儿子,好好养着将来成才。
方二福来到首席,刚要坐下,三爷就发话了,“那是五爷的位置。”
嗯,五爷是簇中有份量的人物,方二福不敢得罪,于是在旁边坐下时,三爷又道:“那是六爷的位置。”
……
坐了一圈,坐到了三爷的身边,三爷说:“这是大河的位置。”
是大河的位置就对了,方二福坐着就不起来,三爷睥了一眼,“我不喜欢你坐我旁边,你还是按着族里的安排吧,大河把这席面的安排一手交给了方家昌三兄弟,你就得听安排,你不听安排,别引起村里人的公愤。”
方二福没想三爷说话这么直接,什么叫不喜欢他坐他旁边,心里躁了起来,一副发怒的样子,可看到三爷那严肃的脸,心里有些虚,要是一个不小心三爷把他赶出了村里就麻烦,最后还是退开来,在旁边站了一会儿,见人都来齐了,只有一个五爷的位置空着,不由得一喜,刚要坐上去时,三爷又瞪了他一眼,“五爷不在,这位置也得给他老人家留着。”
这……
简直是欺人太甚,可看到族里几位都一脸严肃的看着他,心里慌了,于是退了下来,每座席面都坐满了人,方二福从村里人那叽笑的眼里一路走下来,走到最末席。
梁氏见方二福没能坐上首席,心里也不太高兴,想想亲家两人都坐在前面,心里埋怨起方河。
待菜上了台面,梁氏按下元南花迫不急待的筷子,方二福也横了她一眼。
元南花收了筷子,吓得不敢动手。梁氏把大块大块的粉蒸肉夹到方伟的碗中,方伟没有说话,就默默地吃。
就方平给元南花和小孩夹了一些,一桌子菜就空了。
方二福一家人吃得快,转眼一桌菜,几碗面疙瘩汤下了肚,意犹味尽的看向其他桌面,别人的村人还是有说有笑的慢慢吃着。
吃席的人散了,先前帮着做饭菜的妇人们收拾了桌上的碗筷放入大盆里浸泡去油,厨房内另布了一桌,就是后勤的几人开始吃席了。
有几个做席面的人先是吃了苏小月做的几道菜,尝了味道在心里斟酌,没多久吃饱喝足,大家把碗筷洗了,各家的碗筷分篓子装好,碗上都有家里的印记,不会混淆。
后面的妇人给每家送回碗筷,前面帮忙的男人把各家借来的桌凳还回去。
方河在前头跟三爷一起算了账,这次建房子请师父的钱给了,其余帮忙的村人按工价算,比镇上的便宜了二文,算成八文,一路算下来,村里人的人工不到二两,建房子虽然耗时长,中间农忙去了不少时间,有时候村里人只做半天,下半天又干地里的活去了,所以时间才用得长。
因为家里的石头都是方河自己搬下山的,所以家里连材料在内算满四两银子还余了三百文,与计划当中差不多了,方河一并把银子交到了三爷的手中,三爷最是公正,到时把各家当家的叫来,再把银子按工时分下去,事情就办完了。
转眼人去楼空,只有苏阿吉两位老人留下来要帮忙整理屋子,苏小月不肯,硬是把两位老人送出了门。
终于只剩下一家三口,苏小月从屋里端来饭菜交到方河手中,“快吃,你累了一天了,没吃饱吧。”
方河垂首在苏小月的头发上吻了吻,拿起碗坐在凳子上吃了起来,几碗下肚,终于吃饱,方河心里畅快,又吃了那么多的肉,身体来了劲,看小媳妇的眼神却是赤.祼.祼的情动,看得苏小月面红耳赤。
他曾说新房建好两人再洞房,不会是今日吧?
☆、第47章 蜜月之旅
没想晚上,一家人回到方家院里的小屋子里,方河倒头就睡,今个儿是累狠了吧,但凡费力的活都是方河干的,方家昌三兄弟想要插手也不让,方河闲慢。
还要过五日,苏小月想想就难受,这方家院是一刻也不想呆的,何况她看到自己建好的新房子,心里就激动,那耳房里的浴室啊,有方河这个大力士,到时提满满的一浴缸水躺里面享受,那种滋味,想想就心里跃耀。
都已入冬了,家家都没有什么事做,没想方河一大清早的又不见了。苏小月早晨起来,给小家伙穿上厚实的衣裳,这是上次扯的布做的,现在她做衣裳手法越来越灵活,苏小月有点小得意。
穿上葱青色的袄子,小家伙白净的脸上一团圆润的红,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眨巴眨巴,苏小月这么望着孩子,想像起方为的亲生父亲,基因不错,长相不似普通人。
小家伙放鸡去了,苏小月做饭,快到晌午方河才回来,苏小月忍不住问他去了哪儿,没想方河还一脸的神秘,不告诉她,害得她好奇的要死,他在背着她做什么事呢?
吃了早饭,方河歇了晌,下午去田里,苏小月要去,他拦住了,现在地里只有麦子苗,长势不错,要除草浇肥,这些杂事都被方河一手包办。
接连二三日,方河起的早,到了晌午才回来,苏小月又问了一次,他也不答。
第四日,方河寅时起来练了武,转身出了院门,来到新屋门口站了一会儿,脸上染满了笑意,他转身往苏家村里走去。
上次方河帮着收豆子和稻苗,苏家二老对这个不拘言笑的女婿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方河大清早的过来,原本要出门的苏阿吉把人迎进了屋。
苏阿吉的房子比较老旧,他身材高大,长手长腿的进屋了,得微垂着头,坐在凳子上,似乎整个屋子都小了。
方河接过袁氏手中的清水,喝了两口,才含笑向老人说明来意,“爹,娘,新房子建好后一直没有住进去,我先前向三爷问了日子的,开灶伙的那日是个好日子,第二个好日子是接后的第五日,也就是明天,正好十五,宜嫁宜娶,诸事顺畅,所以我想明天跟月儿在新房里拜堂成亲,村里三爷和族老们我也不想请了,就请两位老人家坐在堂上,我跟月儿奉茶,我就心满意足了。”
苏阿吉没想方河还记挂着这事儿,当初躺床上不醒人事,没能与小女真实的拜堂成亲,小女心里也是留下遗叹的吧,女婿想得这么周到,当即两位老人喜不自胜的“诶”了一声。
苏阿吉忽又想起方二福一家,他只能算是亲家,按理是坐不得首座的,如非是迎娶的时候,方河奉上茶把小女送出去,他怕自己越了规矩,有些局促。
方河一眼就看出了苏阿吉所想,说道:“爹,我爹娘我就不打算请了,甚至连村里人都不请了,就我跟月儿还有您二老就成。”
那当然是好的,只要女婿把女儿放在心上,还有什么不使父母放心的呢。
方河跟两位老人家商量好后,定了时间,到时两人过来。
商量好事,方河就起身了,袁氏留他吃饭,方河笑道:“家里月儿还等着我回去。”
袁氏听到女婿话里话外对女儿的宠溺,心里就放心了,也不留人,两位老人把方河送到村头。
方河脚程快,转眼回到了方家村,他没有直接回去,而是来了方大业家里,方河把心里所想说了出来,接下来四天的时间,他希望把方为寄放到方大业家中养,他带苏小月出趟远门。
方大业还有什么不知道的,方河大难不死,若没有这新妇养着,哪还有今日,于是欣然答应了,方河决定明日把方为这几日的吃食送上,方大业摆手,说什么也不要,一个小孩子啦,能吃多少。
方河回到方家院子里,不想遇上有媒人上门,不用想也知道是五妹的事,他转身进了屋。
方芳躲在屋里,从门缝里偷偷的看,这次媒人与上次的不同,连穿着都差了一截,头上没有珠翠发钗,只有一支素银簪子,说话倒是利落。
这次介绍的人是挨着方家村不远的下游齐家村,跟方家昌的媳妇儿是同村,所以这媒人说的话都可以向方家昌的媳妇儿打听,不会作假。
对方家里兄弟姐妹也多,特别是土地也多,听说往上说几代还是个土地主,只是一代一代下来,慢慢的就落败了。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在手的田地也比旁人多,家里没请人,弟兄多,也能忙得过来。
梁氏听到田地多,心里就放心了,只要田地,不怕没银两,收成好的年份,家里日子就过得好的,村里人就望着几亩田是根本。
方芳却在心里有些不高兴,上一家的田地少,但他们家有养猪的手艺,能赚现钱,而且上山割个草什么的倒也不累,可是田地多了,以后她得跟着下地,那么多田地,起早贪黑不知到几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