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人识字的不多,识字都是有钱人的能力,再说庄稼人就算想养个读书郎也养不起,喜姑是从来没有见过庄稼人识字的,何况还是个女娃。
苏小月忙装着摇了摇头,她是穿越来的这一点不能告诉任何人,谁知道这古代人会不会信鬼神,若是被发觉,还不知道怎么死的。
喜姑见她不知,也没在意,接过她手中的篮子说道:“你等着,我把竹篮子还你。”
没多久一个小丫鬟就出来了,手中拿着空竹篮,还有三十文钱一并送到了苏小月的手中,苏小月道了声谢退出巷子。
看这家的匾额,肯怕是个读书的大户人家,不知道张府是什么身份?是举人老爷?
重新回到东市,苏小月刚才蹲守的时候就注意到茶庄不远就有一家仁和医馆,昨日问过村里人了,先前方河就在这仁和医馆里冶过病的。
苏小月身上的衣裳有补丁,可却洗得干干净净,进了这门庭高的医馆,也不见半点胆怯。
此时医馆大夫坐在堂上开药方,前面是一位看疹的病人,苏小月匆容的来到病人身后不远站着排队。
大夫眼皮掀开瞥了一眼,见是张生面孔,不由怔了怔,瞧着这模样好好的,恐怕是来抓药的,于是往一旁的小徒弟使了个眼色。
小徒弟没有因为苏小月庄稼人模样瞧不起人,依然露出习惯性的笑容问道:“这客人是来抓药的么?”
苏小月把方河的情况说了一遍,这方家村方河打死了老虎的事迹是传遍了永丰县的,何况这位英雄还在他们医馆里看过病,自然记忆深刻。
不过小徒弟听到方家的人后,眼神就有些古怪了,说道:“你们方家也真是奇皅,当初大夫要他们再治过三五日就可抬回家养着的,可是你们当家的说银两不够了,二话不说就把人给抬了回去。怎么这一个月都过去了,又跑来抓药,人还受得住?”
小徒弟说得很实在,没有半点耻笑人的意思,苏小月没有反驳,只是问了药的价钱,才知道药有多贵,十文一副的草药还是普通种类的,有点用的五十文一副,也就是说喝了这十文一副只能拖延一下时间而已,若要治好,五十文一副的药,要连吃一到二个月,因为先前三五天就能治好的用的是上乘的药,一两银子一副,四五两银子的样子。
一两银子是一千文,五十文一副的药便宜了。何况拖了一个月后才治,人没死都是奇迹,是他求生意识强。
苏小月又问:“那吃两个月后就一定能好起来么?”
小徒弟摇了摇头,“现在就算你把人抬回来,我们也不敢保证,拖了这么久,病情恶化了。”
她没有办法,她现在不但没钱,连吃都吃不饱,她不能喂饱床上的人,更别提喝药冶好人了。
苏小月失望的出了医馆,在东市街头站了一会儿,望着人来人往的大街,最后往肉摊走去。
花了五文削了半斤猪肉,师傅用草绳打了结,她放回竹篮子里,上面用干草盖住。
接着去杂货铺里买了剪刀和针线。
出了杂货铺,经过一家包子店,苏小月的脚步停了下来,想起家中小孩,又掏了三文钱买了六个肉包子,放回篮中进了粮铺。
在粮铺里转了一圈,她居然没有看到高粱米,莫非这儿不生产这些,可山上有甜高粱,或许以后找找或能找到红高粱的种子。
果然米价最贵,买不起小米,她肉痛的花了八文买了一升细面,苏小月准备做些疙瘩汤给床上的人补身子,自己跟小孩吃些野菜和甜高粱也就算了。
若不是她饿的慌,说实话,那甜高梁的籽粗糙的让人吃不下。
出了粮铺还剩下十二文钱,她没有犹豫把剩下的银钱买了三两盐,盐价贼贵,但人不能不吃盐。
挎着篮子往回走,一路上心事沉沉。
回到方家村,苏小月没有急着回方家,而是去了村里大夫方青家,在外站着敲了敲门,半天没有人应声。
于是苏小月把竹篮子放下,在墙角下蹲下身来。
等到太阳都快落山了,在田道尽头方青背着医药箱子走了过来。
远远的见到自家门外蹲着的苏小月,脚步一顿,走路都慢了。
终于等到万青回来,苏小月立即起身,笑脸相迎。
万青脸色不好,看着苏小月也不开门了,恶声恶气的说道:“找我也没有用的,你公公那横脾气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我可受不起。”
苏小月也不恼,直接从竹篮子时拿了半斤猪内,提着草绳放方青手中一塞,说道:“多谢青叔之前为大河看病,我也没有什么道谢的,这肉是今天在镇上买的,新鲜着,青叔尽管收着。”
说完,苏小月挎着篮子作势要走,这下把万青给难住了,这孩子等了一个下午就只为了送块肉给他,鬼才相信,方家村的人不比苏家村,穷得很,饭都吃不饱,还有闲钱买肉呢。
眼见着苏小月就要走了,苏青垮下脸来,叹了口气说道:“大河娶了你也是福气,我这儿有个土方子,你去田里寻只鼹鼠,剥了皮,烤一半口服,留一半烧灰研末调敷伤口处,可解沉疴、蚀疮、烂疮,小孩吃了可杀蛔虫,只是那东西相当灵活难捉,捉不捉得到就看你的了。”
苏小月上一世虽干过农活,可不认识鼹鼠长什么样,于是折回来,带着笑容问道:“那这鼹鼠长什么模样呢?哪儿有得捉?”
万青瞪了她一眼,推门进去了,苏小月也不急,站在门口边等着,直到他从里面拿出一本药书出来,指着上面的图片给苏小月看,叮嘱她看仔细了,还交代他先前在村头东边田地里有捉到过,当时留了里面的幼崽,这会儿早已经长大了,不知道繁殖了多少出来,若是运气不错应该是能寻到的,这家伙不喜欢阳光,得半夜三更打着火折子寻。
苏小月一一记下了,听到这药这么厉害,当下就来劲了,心中的郁闷一扫而空,道了声谢往方家走去。
回到方家时,下地干活的人没有回来。
厨房里只有方芳在忙,连梁氏都下地抢收去了,元南花也不在。
苏小月进了屋把篮子放下,小家伙爬在床上男人的身边躺着,听到有人推开门,是下意识警惕的回过头来,见是苏小月,立即从床上下来,扑到她怀中。
“娘亲给你买了肉包子。”苏小月小声说。
肉包子?小家伙抬起粉嫩的小脸,可惜那尖瘦的下巴看得人心疼。
苏小月点了点头,把肉包子递给小家伙,小家伙却不吃,非要跟苏小月一人一口的吃,苏小月无赖,吃了几口便说饱了。
因为厨房里有人,苏小月没有急着进厨房,便从柴草房里拖了一堆稻草,准备为晚上扑鼠的事做装备。
做了几个火把子,又把火折子收拾,接着出屋把早上丢在墙角下的木棒子收起来,这半夜出门,夏季来临,肯怕有蛇,得小心才行。
苏小月这边准备好,陪着孩子说了一会儿话,交代了晚上的事,听到厨房没有了声音,就拿着篮子走了出来。
厨房里果然没有人了,只有一大碗豆饭和一大碗面疙瘩汤放在灶上,冒着热气。铁锅周围不知几时没有乘上的菜叶子、烂叶子,这会儿贴在上面都有一股酸味了儿。
苏小月把锅刷了一遍,又把灶台扫干净才开始做饭。
见左右没有找到菜刀,肯怕是藏了起来,于是往锅里下了大锅水,把洗净的野菜放在水里煮,盖上锅盖,蹲身就着火星子加柴。
等水滚了,苏小月揭开锅盖,放了一小点盐进去,汤水变了盐味儿,味道就好了不少。
这时方芳闻到香味儿从房里出来,进了厨房,见苏小月小碗中的盐,脸色都变了,立即往米缸后面查看,见自家藏着的盐没少,松了口,再次看苏小月的眼神就像她吃什么独食被人抓住似的。
不过也是吃独食。
苏小月脾了一眼,道:“你二哥还在床上躺着,我今天进镇子里问过仁和医馆的大夫,只要好生养养就能醒过来。如今他吃不下硬食,我煮了菜汤放些盐,也不能把病人给熬住了。”
左右苏小月的小碗中就一小勺子盐,还没有把三两盐都拿出来,方芳见了已经眼冒精光,见苏小月要走,说道:“二哥可没分家呢?二嫂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钱?还有余钱买盐了,前两日还抢了家里食物,这样做可不对。”
苏小月以为方芳是个明事理的,特意解释了两句,这会儿听她这么一说也就不客气了,“没分家是吧?读书郎都有面疙瘩汤喝,你二哥都躺着了,连碗豆饭都不给,而今我只不过买了一点盐就要平分了?也行,要平分,这灶上的疙瘩汤也有我家的份,还有这豆饭。”
方芳听到她打面疙瘩汤的注意立即就上前抱住护住,生怕她又强抢了去,苏小月冷冷的瞥了一眼,转身回了屋。
苏小月进了屋,乘了菜汤掰了一个肉包子给床上的人灌了下去,剩下小半碗跟着小家伙喝下去,果然有了些盐味的菜汤也是美味无比,一股热流涌入腹部,立即来了劲。
堪堪吃完饭,院子里就传来了声音。
☆、第8章 寻药遇险
今天终于割完麦子,一家人都松了口气,回来的时候就听到方二福对老三方平破口大骂,“只知道好吃懒作,手脚也不麻利,速度没有你大哥一半快,还把棉苗割掉不少,咱们家就靠这棉花卖些银子,今年收成不好,看样子棉花价格也会上涨,到时若是数量不够,今年冬天你就回镇上赚足了钱之前别回来。”
方平低垂着脑袋,一声不吭。
这边梁氏见方芳的目光看着老二的屋子,皱了皱眉问:“老三媳妇呢?又去哪儿偷懒去了,是不是又去窜门去了?”
方芳被梁氏一吼,吓得回过神来,“没有,躺屋里呢。”
“还在屋里躺尸呢?”梁氏看了一眼老三方平。
方平听到媳妇在屋里躺着,脸色都变了,三步并做两步往房里跑,没多久,屋里传来方平的哽咽声,大家齐齐看向老三的屋子。
方平从屋里出来,来到方二福身前“砰”的一身跪下,“爹,忠儿他娘不行了,肯怕是昨日受的伤发作了,得请大夫。”
方家人一听,脸色都变了,方二福夫妇首先想到的是银两,梁氏立即翻脸,“轻轻打两下就重伤了,庄稼人没这么娇弱。”
方二福也是一脸责怪,“别大惊小怪,今天方芳在家晒麦子,她做嫂子都不帮忙就算了,躺在家里偷懒,晚饭也别想吃。”
少一张嘴,大家可以多吃一口。
老三方平跪着不起,老大看不过去了,说道:“要不请青叔过来瞧一眼,不下药的话,乡里乡亲的,青叔不收钱。”
没有人进去看,事实上人发没发烧,摸一下就知道了,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进去。
方二福听了老大的话,没有再说什么,方平立即起身出了门。
就在方二福一家人吃晚饭的时候,大夫方青被方平请了过来,进门时,方青畏惧的看了方二福一眼。
方二福连眼皮子都没有抬一下,他才松了口气,肯怕请他过来是经过他同意的。
方二福年青的时候什么事都干,以前村里有人田地里丢了东西,或者屋檐下晒的衣裳腌菜干什么的丢了,多半就是方二福干的,他干就干了,还不让村里人说,那时方二福家里穷得紧,赤脚不怕穿鞋的,一路横到底。
究竟是没有找到证据,大家伙又气又恨又拿他没办法。
十几年前天灾,方家村许多的人去外地逃荒,方二福抛下妻儿也走了,几个月回来后忽然得了一笔银子,有人传言他在外面杀了人抢来的,不过也是没有什么证据的事,从不敢当着他面说出来,但就这事却让许多村人对他又惧又怕,能少接近就少接近。
不过最近几年好多了,自从方家老四考上了秀才,方二福似变了个人似的,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名声,做起事来也勤恳,领着几个儿子下地干活,家里弄得像模像样,日子虽然紧巴,却还有余钱给老四买笔墨纸砚,考上秀才后还给县学里交了学费。
不过因为庄稼人穷,秀才郎大多呆家里,只在县学里挂个名号,偶有学识上的误区时才去寻夫子问问,这样也省下了县学那边的伙食费和其他学子的交际费。
方青跟随着方平进了屋,给元南花把了脉,细看了一眼,对方平说道:“得喝药,烧得重,今天晚上还得人守着,用毛巾沾了凉水搭在额头上。”
说起要喝药,方平就慌了,左右多问了两遍,知道不吃药不行,方平让大夫在屋里坐着等一下,他走了出来。
先是来到梁氏面前,声音细小的把元南花的情况说了一遍,方二福尖着耳朵听,不等方平讲完,就说道:“去把大夫叫出来,我倒是问问,是这么回事么?”
方青早在屋里坐不住了,听到方二福的话出了屋,望着方二福一脸横肉的脸,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看到这样的一家人,方青不想惹事,说道:“要不你们晚上用凉毛巾搭着额头先试试,明日若有事再来寻我。”
他只想赶紧走。
在屋里还说得这么严重的,出了门方二福还没有发话,青叔就转变了语气,方平难免有些怪他,只好垂头丧气的把人送出了门。
待方家的人都睡下了,苏小月给自己双腿绑了两层稻草,脚上的布鞋包得密密的一层,手臂上也缠满,把自己弄得像个稻草人。
交代了小家伙,拿着木棒悄悄出了门。
屋外满天星星,在这个寂静无比的山野田间里,只有草丛中传来各种昆虫的叫声。
苏小月点了火把,手中拿木棍探路,人被稻草绑得有些木木的,下田埂的时候有些打滑。
方青所谓东边的田并没有多远,苏小月因为害怕,路走得急,很快就到了。她在心里自己给自己打气。
来到田地里,苏小月望着前面密密的草丛,心中发怵,她拿着棍子站了一会,平息了心中的恐惧,才开始往草丛里探路,刚掀开一点草尖,就见草丛里横着一条又粗又长的蛇,她下意识的收回棍子,往回跑了好几十步才站稳,心都要跳到嗓子口了。
苏小月对蛇没有什么研究,但一般的蛇还是认识一点的,前一世小的时候时常在上学回家的路上看到过,哪些有毒哪些没毒还是能分清一些,刚才那条是乌梢蛇,没什么毒,体背棕褐色,她爷爷曾经捉来泡酒,喜欢吃蛇肉都也会捉这种蛇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