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盯着图瞧了一会儿,说道:“六百文一个缸,你看如何?”
六百文略有些贵了,方河沉吟了一会儿,问道:“我买四个缸付你二两银子如何?”
窑主不由感概,看来这人也是行家,懂得这陶瓷的价格,于是点头应了。
方河付了定金,半个月后过来取。
方河回来把这事儿跟苏小月说了,苏小月高兴的很,没想这么快就找到了土窑,五百文一口缸,也不便宜了,应该算是上等货。
四口缸的量,家里的麦子和豆子都是有的,苏小月也不着急,等缸回来,就只等收麦子。
麦穗弯了,有些开始变黄。
这日歇晌过后,方为四个孩子去村里玩,方天年纪是几人中最大的,他没有再像以前在方家院子里头时那样,带着弟妹们去田里捉泥鳅,而是走到了村下游去了,那儿有一个私塾,里面是外来姓的夫子,私塾虽在方家村里,却是这附近村庄唯一的私塾。
四孩子来到这儿时,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方天爬在窗子上,露出小半个脑袋,往里瞧。
方天年龄大一点,人也长得高些,而另外三个的年纪差不多,掂着脚尖也看不到里面的情况。方为侧头,看方天盯得仔细,似乎把他们都忘记了。
☆、第55章 齐惠使计
方为来了兴致,他往屋檐下看了一眼,看到路边有石头,于是指挥金满,两人一起把石头一块一块的搬上来,三人一人垫了两块石头,再站上面露出半个脑袋,可以看到里面严肃的夫子。
四个小萝卜头目光一瞬不瞬的盯着里面瞧,只觉得里面能上学的孩子都是家有余钱的,庄稼人哪有那么多余钱,不是家里兄弟多一同供一个聪明点儿的,要不就是家里田地多,请了长工做事,卖了粮有了余钱。
对于眼下四个孩子来说,读书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儿。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方天听得认真,看到刘夫子不拘言笑的脸,眼神在室内扫了一眼,意外的扫到窗户这边来时,方天吓得猛的蹲下,见几个小萝卜头还爬着看,忙把人一个一个拉下,躲在墙角根处。
方为侧头看向方天说道:“天哥哥,夫子好凶。”
方天脸颊微红,想起刚才刘夫子那意外看过来的目光,心里头既害怕又渴望,他知道家里不可能送他入学,还好二叔准他学习功夫,将来能赚了钱给家里的弟弟们读书也是好的。
想起弟弟,方天想起了方力,胸口上一痛,眼前是娘亲那悲愤的脸。以后他还会有弟弟的,只要娘亲露出笑脸,他怎么样都行。
这边方金满看着方为笑了起来,“为儿怕了。”
方为虽比方金满小一岁,但他在方金满面前一向以哥哥自居,两孩子玩的时候,方金满多以方为为主导,喜欢听他的。
这会儿方为被方金满笑话,方为翘起了嘴,双手抱胸,看着方金满说道:“才不怕呢,哼,读书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刚才读的我也背得出来。”
方为话落,方天一脸惊奇的看着他,方金满不信,“那你倒是背一背。”
方为的目光从三人脸上扫过,方巧是个女孩子,平时安安静静地特别乖巧,方为也特别照顾她,这会儿靠近方巧一点,闭着眼睛听屋里的读书声,过了一会儿,他张口背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屋里的声音朗朗传出,屋外方为稚嫩的声音跟着屋里的声音越追越近,到最后,屋里念一段,他也跟着背一段,一字不漏,一字不差,他甚至还可以从头开始背,也不会忘记。
三个小萝卜头看向方为,一脸懵逼。
方为抬起下巴,一脸得意。
屋内不知几时读书声停了下来,而屋外方为的声音却没有停。
方家村的夫子刘秀才刘文生听到那稚嫩的声音一字不漏的背下去,他微微一怔,抬手示意屋内的孩子不准出声,他站在堂前静静地听着。
直到方为的声音停了下来,屋外响起三个孩子的欢呼声,接着又静了下来,这时刘文生才从刚才的震撼中惊醒,忙转身出了屋,往屋檐下一看,却不见了四个孩子的身影,刘文生顿觉可惜,刚才那孩子也不知是谁家里的,是个好苗子啊,在永丰镇里寻不出第二个,记忆力如此之好,将来不可估量。
方天带着几个孩子回了屋。
苏小月正在躺椅里休息,看到几个孩子,召了召手。
孩子们像脱缰的野马,齐刷刷的跑了过来。
苏小月从篮子里抓了一把糖,一人给二颗。
方河去镇上的时候买了一把糖回来,苏小月最近嘴巴没味道,那日提了一下,方河便记在了心里。
几孩子中除了金满和方为过年的时候吃过糖之外,方天两兄妹是连糖都没有见过。两人捧在手心里,一时间舍不得剥开。
方天年纪大些,也懂事些,拿到手中道了声谢,其他几个孩子跟着他有模有样的道谢。
方巧是唯一的女孩子,苏小月把人拉到身边,揉了揉她的垂髻,轻声问道:“今个儿跟哥哥们去哪儿玩了?”
方巧脸腮红了,有些害羞,眼底却染上了笑意,“去了学堂,我们看到了夫子。”
夫子?苏小月微愕,没想到这些孩子会去私塾里玩,苏小月看向方天,这孩子把手中的两颗糖给收了起来,然后默默地的站在方为身后。
这时方金满上前来邀功,“为儿会背字,为儿会背字。”
苏小月微愕,这几个孩子才去了一趟私塾居然还学了字。
方为听到金满的话来到苏小月身前,嘴里含着糖,眉眼弯弯,说道:“娘,我会背。”
“那为儿背来听听。”苏小月也不抱希望,只是觉得孩子似乎对识字有了兴趣,倒是提醒了她,今年方为有五岁半了,应该也可以开蒙了吧。
“人之初……”
方为背得琅琅上口,听得苏小月和袁氏目瞪口呆,苏小月于是问方天他们是不是第一次去学堂。
方天的脸红了,方为一听就会背,他自愧不如,于是把今日去学堂的场景说了一下。
这下苏小月和袁氏都不说话,方为的遗传基因这么强大,他父亲听说是个读书人,没想生下的孩子也是如此了得。
方河回来的时候,苏小月把几个孩子去学堂里偷听,方为一字不差的背起了《三字经》,方河若有所思,他想起了方为的父亲,走的时候那般绝决,他是有抱负的,非要干一番功业不可。
“大河,不如明日去问问夫子,五岁半的孩子若收,不如把为儿送去学堂识字。”苏小月建议。
方河回身捏了捏苏小月的手,“听你的,我明日去问问。”
一般村里人送个读书郎,怕的不是夫子的束脩和那一两银子,而是读书郎要买笔墨纸砚,这些才是长期要耗费银子的。
苏小月现在手中有余钱,送方为读书不成问题,只担心孩子太小,这么小就送去学堂拘着,这个时候该是他尽情玩的时候。
方天手中揣着糖,乘方为和方金满两人玩耍去了,他带着方巧去了工地。
工地上,方亮跟村里人一起建房子,干得热火冲天。
自从三爷答应方亮派村里的年青人帮他建房子后,方亮眉间的阴霾一扫而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虽然自家媳妇自从力儿去了后,时不时疯一阵,不疯的时候沉默寡言,倒也正常,只要再过一阵子,家里有了房子,他再出去赚多一些现钱,相信自家媳妇会慢慢想开的。
方天来到方亮面前,看着自己忙碌的爹爹,他上前拿出一颗糖乘方亮张口说话时,塞到他嘴中。方亮含笑刚要交代方天在二叔家里听话乖,没想嘴里尝到甜味,他舔了舔,眼底笑意更浓了,“天儿,这糖哪儿来的,真好吃,你跟妹妹吃就好了,爹爹可以不吃的。”
可惜已经被孩子塞到了嘴中,方亮心疼孩子们,跟着他受苦了。
方天把剩下的一颗糖拿在手心里,对方亮笑着说:“爹爹,天儿还有呢,天儿拿给娘吃去。”
方巧站在一旁,她刚才贪嘴吃了一颗,现在手中还有一颗,听到哥哥的话,也把藏着的糖拿出来,要交给方亮。
两孩子是懂事的,看得方亮眼眶都热了,招呼着两孩子把糖收起来,再三吩咐两人在二叔家里听话,然而打发两人去看他们的娘,他接着干活,身上越发的有劲。
方天来到村里的祖屋,齐惠正在做饭。村里人帮忙各回各家吃,方亮回自家里吃饭,家里没有什么食粮,吃的是豆饭,齐惠正在烧火煮豆。
看到孩子们,齐惠愣了愣,站在火旁没有动。直到方天来到她的身边,把手中的糖珍惜的放到齐惠手中。
齐惠垂首看着手中的糖,看到糖她想起了苏小月,这都是她给孩子们吃的吧,没想还有余钱买糖,再想起大河建的那房子,地面上铺的都是石板,踩在上面结实又干净,偌大的房子外是又高又大的围墙,院子里有树遮阴,有摇椅舒服,远处是菜地,又有羊群。
好的尽归她得了。
齐惠把方天给的糖含在嘴里,拉着方巧单独出了屋,留下方天在灶边守着。
屋外,齐惠蹲身,上前抱了抱方巧。
以前方力在时,齐惠甚少抱方巧,方巧是女孩,村里人都有点重男轻女,所以方巧从没想过娘抱她是什么感觉,这会儿被齐惠抱入怀中,有些受宠若惊,这几日的思念化为深深的依念。
母女俩抱了一会儿,齐惠才放开方巧,抬手捧起小家伙的脸,指腹在脸上轻轻擦了擦,笑道:“巧儿真爱干净,娘很高兴,巧儿这几日在二叔二婶家好玩吗?”
方巧点头,想起二叔家里干干净净的,二婶笑容和煦,有什么东西都会分给他们吃。
齐惠目光闪了闪,没想到才几日的时间,几颗糖就把孩子的心都给贿赂了。
“巧儿真乖,娘这次交代你一件事儿。”齐惠说完,从怀里拿出一小袋光溜溜的黄豆交到方巧的手中,“巧儿你把这豆子藏好拿回去,在你二婶经过的地方,把这豆子撒在地上……”
齐惠详细的交代了一番,直到方巧明白后点头,并承诺按着她的要求动手,她才放下心来,起身,望着方巧笑了,二弟媳也不要过得太好了,乐极生悲就是这样。
方天没有在祖屋里吃饭,齐惠也没有叫孩子们吃,她知道两孩子在苏小月那边吃得好,就算没吃,也得留着肚子回去吃好的。
方天回到屋里,手里的糖给了爹娘,自己没有尝到味道,晚上,方巧把自己剩下的那颗掰了一半给方天,两孩子含着糖睡下了。
第二日吃完早饭,方巧本想留在家里完成齐惠给的任务,但听到哥哥说要去学堂里玩,最后架不住诱惑,还是跟着兄长们一起去玩了。
方河今日送芽菜的日子,苏小月坐在躺椅中,正好方义夫的妻子李全秀过来窜门,两人聊了一会,苏小月说到方河去问夫子的事,金满比方为还大一岁,要不要一起送去学堂。
方大业家就一个孙子,家里两儿子,大儿子只有方金满一个,小儿子方义良才十八岁,没有成亲。
李全秀沉思了起来,两家关系好,孩子也跑得近,方为吃什么金满也会跟着吃,两家的经济情况也差不多,今个儿孩子在这家吃,明个儿孩子在那家吃,不太计较,如今方为要准备去上学,方金满若闲置在家里,不但没有了这个玩伴,心里可能会有些落差,读书是大事,这事儿李全秀是有心的,但这大事还得家里的几个男人同意才行。
方河回来的时候,带回了束脩要送去的六礼,苏小月把今日跟李全秀说的话说给方河听。
方河把东西放下,拉着苏小月来到躺椅中,把她按下,身子重了,看着她腿脚都肿了,他搬了张竹凳子坐在旁边帮她揉腿。
袁氏坐在那儿做针钱活儿,看到女儿女婿这恩爱的模样,心里头就觉得欣慰,女儿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
“两孩子去上学倒是挺好的,只是天儿和巧儿在家,这两孩子恐怕有些心里难受。”
苏小月觉得也对,特别是天儿,这次方天不带着弟妹们去田里玩捉泥鳅,而是带去了学堂,显然心里有些向往,他又是孩子中最大的,结果自己不能上学,而两个小的却能上学。
方河就知道苏小月有点心软,他看着小媳妇儿从刚开始的彪悍劲到现在温软的一面,自从她怀孕后越发温软。
方河转移她的注意力,“今日我去土窑瞧了一眼,下次送货就可以拿酱缸了,你打算怎么做酱?等到麦子收成的时候,你的肚子大了,做事儿不方便。”
苏小月抚着肚子,心里甜滋滋的,“反正有你啊,到时要你来弄,我只负责技术指导。”
方河无语,罢了,只要小媳妇儿高兴,他做就他做吧,就是有些笨手笨脚,到时不要被她嫌弃才好。
说起酱缸,方河又想起一事,“月儿,下次我直接买辆牛车吧,到时我自己把酱缸拉回来,以后也不用再租金贵叔家里的牛车了,咱们去镇上也方便,正好坡上养了这么多头羊,再多养头牛也不成问题。
说到牛车,苏小月来劲了,对啊,她们如今有余钱可以买条牛了,这样进镇上送菜也方便多了,于是两人商量了一下买牛后的事情,乘着这两日得闲,方河在家里修个牛棚出来,反正当初的地买得大,家里养羊养牛放山坡上,味道既不会传到屋里这边来,又方便赶山上去喂养。
今日刘文生又遇上了方为,再加上今日方河向他打了招呼,想把自家孩子送学堂里来的话,才知道这个聪明的孩子是大河家的,说起大河,在刘文生心里是方家村里不多的几个能使他另眼相看的人。
此人高大威猛,言谈举止不像村里人那般粗糙,很有章法,而且他也听说大河不只自己有本事,娶的小媳妇也是个有本事的,家里有生意赚钱,他也不用怕孩子读到一半就辍学的情况。
方为这个学生他是喜欢的,谁不喜欢聪明的学生,将来有出息了做夫子的也长脸。
今日看到方为,他直接把四个孩子叫到室里来,室内没有多余的桌椅,他把人安排在别人身边坐下跟着学习,他倒要看看方为的聪明到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今日原本是教《三字经》的,因为刘文生有心想试探一下方为的才智,于是把方为没听过的《千字文》亲自念了一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