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忙背过身去,双手下意识的抚着胸。方河可不放过这美景,上前把她的人板正,伸手摸了摸,一脸的不解,他决定不去脱这件奇怪的衣裳,欺身上前把苏小月压在身下。
方河一本正经的问:“你的胸还涨奶么?让不让我帮你。”
先前两人也是这样做的,可是今日却让苏小月出不了声来,他这低哑诱惑的声音,又那染上情动的眼神儿,还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还说得这么一本正经。
从树林里出来时,羊都不知跑哪儿去了,苏小月坐在石板上吹风,方河往坡上赶羊。
“大河,我发现只要跟你在一起就干不了正事儿,这样放羊还不如为儿勤快。”
方河可不在意,侧首瞅了小媳妇儿一眼,没放心上。
酱和酱油都做成了,苏小月挑了个好日子起酱缸,一家人围着,一脸好奇。
“月儿,你说这酱都是这样做成的吗?感觉好像也不难。”方河望着酱缸问道。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但我做的这些铁定好吃。”苏小月打了一勺子酱油放方河鼻下,“闻闻,是不是有一股很醇的豆香味儿。”
挨过闻了一遍,忍不住赞了声好。
今天出了酱,苏小月下厨。她能说她上一世从小到大都在酱缸里长大的么,小时候爷爷奶奶忙农活,她跟弟妹们放学回来饿得狂,就寻到剩饭倒些爷爷自制的酱油一拌,吃起了酱油拌饭也能吃个两三碗,正好那时长身体,吃得又多。
酱就用途更广了,涮饼子吃,炒菜用,简直味道都要提高一个档次。
所以苏小月今日做的是薄面饼,涮上酱,往中间放一点黄瓜丝一卷,就是一张酱饼子。接着又做了一个葱油捞面下酱油搅拌,菜只从坛子里取了一些酸萝卜下酱一撸,成了酱萝卜。
往桌上一放,一家人看得比平时的菜色要黄一些的吃食,闻着那酱香味儿,味蕾都勾了出来。
几人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葱油捞面一碗,转眼吃了个底朝天,家里荤食没有少,特别是苏小月要奶孩子,吃不完的肉食就留家里人炒菜吃,吃得大家都油腻了。
而今吃个酱香酸萝卜,吃一碗简单的拌面,再拿着一张酱饼子,这生活真是有滋味儿。
“如何?”苏小月眯眼问大家。
方河一口气吃完碗中的食物停了停,说道:“月儿,你恐怕是不知道,咱们永丰县最出名的是什么?”
这么一提点,苏阿吉不淡定了,他放下碗,说道:“酱,永丰县的酱销往全国,还有不少船队做这笔生意。”
“酱?”苏小月愣住,永丰县的酱她也曾买来吃过,只是味道太差了,不知是不是她花钱的少买的是劣质品么?“大河,咱们家里先前吃得那酱油是不是最差的?”
方河笑了,“永丰县的酱汁不只味道好,还有价格实惠,咱们买的酱就是好酱了,到了外地这酱就翻倍的卖入富户家中。”
“这就是好酱了?”苏小月无语。
这下方河也觉得自己说错了,“不,若是咱们没有尝到这味道,定然是觉得那酱是最好的酱,而今尝到味儿,那酱就不想入口了,我常年在外奔波,吃过各地小吃,唯有永丰县的酱最出名,越往北,酱汁更贵,一般酒楼吃不到永丰县的酱。”
苏阿吉附和:“月儿这酱的配方可要藏好的,有了这个还怕挣不了钱,在咱们村里能买酱的没有几家,月儿还会做出这么美味的酱来,哪需愁那销路。”
苏小月被两人说得心里欢喜,她当初尝到永丰县的酱时就有这感触,如今又经见多识广的方河认可,能不高兴么,她现在眼里只有银子,有了银子就可以买白米饭吃了。
吃完一顿饭,苏小月把人集结到棚下,在四口大酱缸里各挠出一勺酱油分别给几人品尝。
“你们尝尝,这四口缸用了方家村的四口泉,看哪个味道更好,我们就知道哪口泉是最好的,到时想法子把山泉给买下来垄断。”
几人没太听明白,但品尝是毫不犹豫,一人尝了一口,方河和苏阿吉指着其中一口缸,只有袁氏指着另一口缸。
苏小月先让方河说出看法。
“这口的味道更醇。”
苏阿吉点头,“味道更香。”
苏小月看向袁氏。袁氏说:“我的这一口缸的确没有那口的香,但这口的略带甜味儿,我想女子更喜欢这温和的味道。”
袁氏说得对,这口缸的味道略甜,更加偏向永丰县人的味觉,而另一口缸的味道却是大众化的,很香很醇,是一口难得的山泉。
“你们知道么,为什么永丰县的酱在全国出名,因为永丰县的水好,我不知道那些个做酱的老手知不知道水源的重要?就算不知道,也是歪打正着的遇上永丰县的水源好。”
永丰县山多,气候四季分明,不比北方冬季漫长,南方夏季炎热,四季分明的地方,山水都要灵秀,特别是原始森林,不经污染,水源又从山上而来,用的是天水。
他们不懂得这些大道理,但刚才方河和苏阿吉品尝的那口酱缸里用的水源就连着山坡,属方家村的东面。
他们先前买了山坡,这会儿要买水源,也太过惹人眼了。
开荒地倒不说,村里人都这样做的,但买水源要如何买?难不成山是大家的,水却成了私人的,这不引起公愤么?可是如果不把水源给占了,一但走漏风声,永丰县的几大酿酱家族难免会先下手为强,人家有钱有势,他们这些庄稼人哪能对付得了。
“这水源的事得好好合计合计,其他几处水源较普通,咱们暂且不说,东边的这口源是一定要得到手的,至于北边的这口泉,做出的酱料妇人家较喜欢,若能得到固然好,不能得到只能弃之。”
一家人坐一起商量水源的事,苏小月担忧的说道。
苏阿吉望着山坡忽然灵机一动,“我倒有一个法子,咱们按开荒地的价格购买下东边山头,待农忙过后咱们就开荒,慢慢来,这么大座山,能开很久,重点是让村里人都知道我们是要开荒地的,接着咱们偷偷把山泉水引到这边山坡下,这样咱们屋里的用水也有了着落,又能在屋前做酱,没有人知道缘由。”
苏小月大赞,苏阿吉这个法子好,方河与袁氏也点头,这点子儿好,专卖山泉何其突兀,弄不好这酱的事又会被传出去,他们现在是势单力薄,不能与几大做酱的家族相比。
酱开了缸,苏小月把最香醇的那口酱缸单独留了出来,其他几处的分别装了一些给方河送给村里几个好的村人尝鲜。
方大业和方虎家各两瓶,族老中只有三爷家里送了五瓶,还有刘夫子家和赵里家各送了两瓶。
这些人都是好人,家里做的四口酱缸如果是家里几人吃,不知要吃几年去。
至于那口香醇的,苏小月让方河把酱送去张府,也给张太太尝尝鲜,看县学这边有没有些要求,这样在不得罪永丰县的几大作酱家族外,又能在夹缝里求得生意,再说张府势大,就算这几大作酱家族知道他们也不敢拿苏小月怎么样。
方河送菜的日子顺带就把酱缸给搬上了牛车,上面用东西捂实了,旁人看不到里面是什么东西,再说方河功夫了得,谁又能靠近牛车。
一路上有村人瞧到了牛车多了一个缸,但没有人敢来问。
这次苏小月也跟着去,到了镇上张府,方河扛起酱缸进了厨房,苏小月从酱缸里挠出酱油来用碗盛好。
厨房里的老厨师闻到这酱香味儿猛然转身围了过来,望着里面颜色深红的酱汁,忍不住用指尖沾了一点往嘴里抿了抿,眼睛一亮,便吩咐下人准备把酱汁乘给主子们尝尝。
这时有下人把喜姑叫了来,喜姑穿着一身兰花禙子,下裙白净,她眉目含笑,看到苏小月,打趣:“终于出得自由了,看你这模样,哪像生个孩子的,倒像是个未出阁的姑子。”说完往愣头青方河看了一眼,“你们夫妻俩就是感情深厚,那几次大河送菜过来,总是来去匆匆,我们看着都替他着急,这下好了,他不用再这般着急了。”
喜姑一边说一边过来拉着苏小月的手,“你今个儿不要这么快就走,你刚生完孩子,身上尽是喜气,太太会有封红。”
张太太一向慷慨,苏小月也不急着走。
这边的下人端着酱汁进去,苏小月才跟喜姑说了两句,那边穿褐色褙子的婆子过来唤人,喜姑跟着一起进去。
两进的门,打帘的婆子早候于一旁,张太太从屋里雍容的出来,身后是随侍的丫鬟嬷嬷。
苏小月生完孩子后身形就恢复过来,与先前倒没有什么两样,毕竟只得十六岁,怀孕也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张太太瞧见苏小月,道:“年轻真是好,这么快就恢复了过来,怎么瞧着还似个孩子,没想却是孩子他娘。”
自苏小月怀孕后,来张府的次数少了,自上次家里迎来祁大人后,张太太对她的态度忽然变了,变得异常的亲切,以至于苏小月不由得怀疑祁大人会不会跟这张府的张大人有什么关系,或说过什么话,比如照顾方河之类的话,张太太变得也明显,而方河每次来,下人们对他也恭敬,若不是这府里的人有交代哪会变化这么大。
张太太见苏小月面上含笑却站得有些远,于是向苏小月招了招手,“你且过来。”向一旁的嬷嬷使了个眼色。
在荷叶托首的交椅边上放了一张绣凳,让苏小月坐下说话。
“我尝了你刚才送来的酱汁,那味道真的是好,我这辈子跟着他走南闯北的,什么没有见过,就见没有尝过你这美味的酱汁,你做出这美味的酱汁可有什么想法?”
张太太问得诚恳,就是一副长辈关心晚辈的模样。
苏小月是有些想法的,她先前向方河打听过,这永丰县有三大作酱家族,一个是莫家,一个是李家,一个是孟家。
这三家在永丰县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其地位不是一般人能动摇,可是市场需要不是看家族的力量和历史,而是做出的东西吸不吸引人,苏小月这酱铁定是吸引人的,只要一上市,必然引起轩然大波。
在苏小月还没有十足把握之前,至少山泉还没有弄到手之前,她不能把自己的酱推广出去,免得引来纠纷,他们承受不住。
张太太见苏小月沉思着未答,她倒先说了:“我看这酱汁的生意不是一朝一夕的,你暂且少做些送县学里销货,过两年时机成熟了再出售出去,不管是你们自己组建一支船队或是与他家船队合作,都是一个好出处。”
苏小月也是这么想的,卖给永丰县的百姓就是与这几大家族抢生意,要是三天两天与人发生纠纷,这生意也别想做了,若是直接销往外地,那就另当别论,反正各做各的生意,各走各的前程。
苏小月点头,张太太拍了拍她的手,“是个灵犀的孩子,一点就通了。”
接着从嬷嬷手中拿了个封红塞苏小月手中,“看着你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如今家庭和睦,又生了孩子,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这是我的一点心思,你且收着,改日等孩儿大了,你把孩子抱来瞧瞧,我也跟着沾沾喜气儿。”
苏小月不好意思收下,手却被张太太按下,“你且收好,以后你若得空,送菜的时候跟着一块儿来,我一个人处在深闺中,连个说贴心话的人都没有。”
苏小月也高兴,不想与张太太成了忘年之交,与她一起又聊了大半个下午,直到前院方河派人过来寻人,苏小月才起身而去。
张太太叹了口气,向一旁的嬷嬷说道:“这孩子我看着她一步一步走来的,先前来的时候身穿补丁衣裳,瘦成皮包骨,看得人心痛,现在她终于苦尽甘来,身材也壮了些,人也长得圆润了,看她眉眼间的笑容,日子过得是舒心。”
嬷嬷望着走出去的苏小月,“这孩子也心灵手巧,这酱汁在京城里都没有,若是被人发现,恐怕是祸而不是福。”
作者有话要说:
☆、第62章 生意露馅
张太太就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她才强行把这酱汁的销路给按下了,只能缓两年,两年时间也够祈家想法子的。
“大人这会儿在哪儿?”
嬷嬷回禀,“大人在前院,夫人可是让人去叫?”
“不了,我们去前院,前院可有客?”
“倒没有,大人在书房里练大字。”
张太太忍不住笑了,“他倒是有这闲心。”
嬷嬷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大人说要题一副字给夫人挂屋里去,免得夫人老觉得无事可做。”
“题字?又是字迷?”张太太笑不起来了,若不是这年纪不适合做小女子家的动作,她真想撇嘴,于是拿巾子掩了嘴,巾子下撇嘴,有些不服气,上次夫君写的那道字迷害她想了两三个月才猜出来,同时也让张太太与自家夫君拗了好半月的气才准他回后院,这次又来字迷,若是太难的她可不干。
主仆两人这么说着,不知不觉到了前院,整个张府的下人也不多,都是从京城里带来的,到了这边只往前院里添置了几个。
当初想选几个皮相好看些的丫鬟接待客人时用,没想张大人不高兴了,对着张太太怒吼,“在京城里我小心堤防,迎人喜好也就算了,到了这穷山僻壤之地,我还依着他人喜好作甚,你明知道我不喜欢美婢近身,着实不行找几个皮相好的少年做书僮守在县学时去。”
这说的什么话,当即就把张太太气得脸都红了,找皮相好的少年做书僮,把县学里当成什么了,于是夫妻两一个说要找美婢,一个说要找少年,最后一合计,干脆找几个忠厚的下人端茶倒水得了。
这下张大人高兴,“早就应该这样的,院子里就你一朵花就行了,其余的都不能入我的眼。”
这下张太太也高兴,都老夫老妻的,还一朵花呢,也不羞死个人。
随着张太太的思绪,转眼进了书房。
书房内张自在正落笔题字,听到声响,头也没有抬便交代,“忠叔,我跟你说,别来劝我,就算我夫人来了也不准她进来,要不然这字迷就不成了,我这一次不难她一个三五月,我就不姓张。”
“你说什么呢?”张太太接了口,把张自在吓了一跳,抬首一瞧,好巧不巧的,自家夫人就站在眼前,他忙伸手捂住字谜,费了劲想出来的,不能功亏一篑。
张太太往桌案上一瞥,抬起下巴,有些不屑,“你要难我三五个月,我为何要去接,我倒是想清了,以后你写的字谜,我不接了。”
“不接,那不成。”张自在急了,他想了大半个月,啥事也没干,专想这字谜去了,她一句话不接就不接,那他这大半个月的时间不白费。
“什么不成,我就是不接了。”
哟,自家夫人还耍赖皮了,张自在想用激将法,“你不接那你就认输,敢不敢。”
张太太眼皮都没有抬一下,直接说了:“我认输就认输,成日没事在我一个妇道人家身上逼着人家认输,你有多无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