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对两人说道:“今天这锅蛇肉汤,我是一定要计较的,你们既然说没有分家,那以后吃饭的时候,我二房也必须分得一份,呆会爹和娘回来,我就说出来,希望你们俩个支持我。”
方平还以来苏小月会气愤的把人打一顿,没想只是要他们帮着说一说话而以,这倒也没什么,二哥也是家里的一份子,自然是要有一份。想起刚才那一锅美味的蛇肉汤,心里就决定呆会多说两句好话。
元南花却抬起头来,望着苏小月什么也没说。
东屋里,老四方伟静静地听着隔壁房里的吵闹,他无动于衷的端起汤碗,慢慢的品尝了起来,这架势就跟举人老爷没有两样,只差身边没有伺候的丫鬟和书僮。优雅的动作,修长的手指,一口一口的喝下时,还是有些狼吞虎咽。
一碗下肚,心下有些后悔了起来,如此美味的汤他当时就不该说出来,应该自己先把锅藏起来慢慢享用,究竟还是少了些,下次不知要几时才能喝到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喝到的汤。
他这么想着,沉思着要不要跟梁氏说说,二嫂既然能捉一条蛇,自然就能捉第二条,以后要不要她专门为他准备一些蛇肉汤来喝。
苏小月这边跟老三方平谈妥,可没想到对面已经有人打她主意,她回到自己屋里,望着整洁的室内,再辛苦也觉得有了意义。
床上的人还是闭着眼睛,长长的睫长一动不动,只有那铿锵有力的心跳声和起伏的胸口才证明他还活着。
刚才喂他蛇肉汤的时候,喝得挺欢的,突起的喉结上下不停的颤动,恨不能把碗都给吃下去似的。
小家伙喝下美味的蛇汤,这会儿爬在男人的身边安静的望着床上的人。
苏小月这么望着,总觉得这孩子跟床上的男人带着一股陌生感似的,还没有跟她那么亲。一种挺奇怪的感觉,也不知男人以前是不是长年不在家的缘故还是什么。
方家下田的人回来了,院子里闹哄哄的,肉汤早喝完了,这么久风一吹倒也没有留下什么味道儿,要不然这群饿狠了的劳动力肯怕又要闹起来。
苏小月拿木棍做拐仗似的从屋里出来,站在廊下看着院子里的人说道:“我是大河的新妇,自然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家里有吃的也不能少了我二房一份,如今大河还躺在床上昏迷不醒,方为还这么小,所以疙瘩汤也不能少了他俩一份。”
苏小月的口气不商量,而是陈述。
方平从屋里出来,元南花没有出来。
方平待苏小月说完,跟着在后面附和了一句,老大方亮是看到苏小月挑过蛇的,如今看到她心里就发怵,自然没有说话反驳。
方二福可不干了,梁氏更加,直接骂了起来,什么好吃懒做的、杀千刀的……
吵得院里闹哄哄的不能入耳。
梁氏这边骂人,方二福那边指着苏小月,横蛮劲上来,颇有一种气势压人的模样,“你说什么呢,你敢再说一次。”
再说一次又怎么了,苏小月手中的木棍不离手,把刚才的话又重复的说了一遍。
方二福气得是火冒三丈,作势就要上前打人了。
苏小月眼瞧着屋外围满了从田里回来的村民,大喊:“公公要打新妇,公公还是打死我这个新妇得了,反正大河都快要死了,你们巴不得我们一家三口死在一起,没死的也要打死的,反正都是死。”
那些村民一听,吓得不轻,腾的把手里的担子放下,站在围墙外看了起来,方二福年青的时候做了不少事惹下不少旧怨,这会儿听到苏小月的话,个个起了哄。
方二福本要下的手这下下不了手了,拿着扁担进退不得,怒瞪苏小月。
外面村民不知谁见势不对,把方家村的里正请了过来,
里正叫方大善,辈份挺高的,本家人都称他为三爷,外来户也跟着一起称他三爷。
“三爷来了,大家让开点。”谁在人群里这么一嚷,人群让开一条道来。
苏小月故意又把刚才那话重复一遍,这下三爷听了个全,刚才还有人传话,他将信将疑,这会儿亲耳听到,心往下一沉,脚步快了几分。
进了院子,见方二福拿着扁担在手,就知道他横蛮劲儿上来了,立即派两个年青力壮的儿子上前把方二福的扁担给夺走。
方大善方头大耳,生得福相,家境也不错,又是村里最公平公正的一人,在方姓中辈份又高,三爷之称实至名归。
他看了苏小月一眼,见没有什么伤痕,才松了口气。
梁氏见三爷过来,早怂了,站在老大身后,屁都不敢放一个。
方二福却气得憋红着一张脸。
三爷发话:“吵什么呢,一家人有什么吵的,没分家要团结在一起,家里还有读书郎,自己不要脸,可别坏了读书郎的名声。”
提起读书郎那可是方家人的心病,方二福尤其是,立即晃过神来。还好刚才没有当着这么多村民的面打老二媳妇,否则这虐待新媳妇的罪名就安上了。这新妇入门就瘦成皮包骨的大家都看到了,若再下手,肯怕百口难辨。
三爷见人反应过来了,也不再多说什么,都一大把年纪的人,得留点脸面。
事情平息,三爷肯怕是要走了,苏小月立即一个箭步来到三爷面前,说道:“三爷,您要为我做主啊,我来方家也有一月有余,方家人不给我们二房半点粮食,是要活活饿死我们啊。”苏小月说得声情并茂,听者心痛。
方二福却气了个半死,指着苏小月,四下寻了寻,在找他的扁担。
三爷看到方二福这模样哪会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当初村里人捐钱捐粮给大河去镇上看病,最后人没看好就把人给弄了回来,别人不知道内情他是猜到了一些的,此时见方二福明目张胆的要把人给饿死,这可不行,方家村可不能留下这样忘恩负义的人。
三爷脸色一沉,发话道:“二福啊,大河媳妇说的可是真的?”
这事本来就是真的,方家众人都垂下头去。方平在这时说话:“三爷,大河是我二哥,以后我们一家不会再这样了。”
不用方平承认,三爷也看出来,于是借着方平的话,责备道:“大河可是咱们村的打虎英雄,若没有大河,老虎什么时候下了山,还有咱们活路。二福啊,大河这一房你可不能有任何苛待。”
方二福什么话也没说,只把目光横向苏小月。
苏小月知道只要三爷一走,方二福又会像以前那样对她,于是乘着三爷没走,她直接说道:“三爷,大河如今躺在床上,我也不求别的,只求爹娘给我一些吃食,我会好好照顾大河的,直到他病好如初。”
病好如初谈何容易,连镇上的大夫都看不好了,还有活路,真是可怜的孩子,年纪轻轻就要守寡了。
听到苏小月的话,众村民显然是向着苏小月的,于是有人附和,要方家拿出粮食出来给二房。
这下三爷有些为难了,这又不是分家的,要方二福分出粮食出来,的确不好分也不好说。
苏小月见僵持下来,说道:“真是耽误了三爷的功夫,家里有读书郎,按理应该叫四弟出来评评理的。”
对啊,方家老四可是个秀才郎,遇上这种事,除了里正,他也是可以的。
老四方伟可是方二福的逆鳞,立即就炸毛了,毫不耐烦的甩了甩手道:“分,老大,给二房分食物,把这几月的食物分给她,再有的得等下半年有了收成才能给。”
说完就领先进了屋,梁氏跟在后面也匆匆进了屋。
老大方亮得到指示,于是拉着自己媳妇进了厨房。
现在方二福说要分的,方大善也就暂时留下来,顺带做个公正人。
☆、第11章 日子要熬
方亮转眼从厨房里拿出了一麻袋豆子,苏小月看也没看便说道:“如今方为太小,大河又躺床上要吃流食,肯怕豆饭这两人都吃不下。”
站在土坯墙外的村民点头,也是这个理,家里年青人吃豆饭填肚子就算了,小的、病的可经受不住的,面疙瘩汤总要有。
方亮刚要转身进厨房,齐惠却没有动,一双眸子盯着苏小月,似才认识她似的。
方亮把粗面粉拿了两升出来,还特意报了数量,目的是让屋里的方二福与梁氏听到。
三爷望着那堪堪满的两升粗面粉,心里叹了口气,方二福家里穷成这样了么?为了养一个读书郎,却苦了这一大家子,下面还有这么多小的,要熬到几时?
份量是少了些,总比没有好,苏小月见目的达成,就把豆子与面粉收到屋里去了。
里正走了,屋外围着的村民也跟着走了。
方二福夫妇两人出来,方二福在廊下使劲的踢了几下木盆,木盆从东滚到西,又从西滚到东。他没头没脑的吼道:“敢横到老子头上去了,小心老子哪天弄死他。”
梁氏在廊下指桑骂槐,“吃了要去死,杀千刀的,没眼力见的……”
苏小月把东西放好,从屋里走出来,手里除了一根木棍,又多了把剪刀。
与两个老东西一个照面,方二福嘴中一哽没再说了,梁氏看到苏小月手中的剪刀,目光闪了闪,也收了声。
总算安静下来了,苏小月回了屋。斗了一个早上,她自己反而没有吃下任何东西。
苏小月待厨房空了下来,拿了豆子准备进厨房,梁氏就堵在了门口,嚷道:“干什么呢,吃食都分了,跑我厨房里做什么,来偷粮食的么?”
苏小月盯着她道:“娘若怕我偷东西,不如就站在一旁等我做好饭再走也不迟。”
“你——”梁氏冷哼一声,“家里的柴不要人去弄哪来的有,你有本事让里正分粮食,那就有本事自己上山捡柴,以后家里的柴火和水都得你自己弄。”
看梁氏这架势是不会让的了,苏小月如今拿了粮食也不想再闹下去,说道:“那好,我自己捡柴也行,但家里的小锅得给我。”
反正那小锅用处也不大,也放了好些年了,梁氏狠狠的剜了苏小月一眼,回身进厨房把小锅拿了出来。
苏小月抱着小锅回了屋。
跟小家伙交代了几声,再把小家伙抱到床上陪着男人,自己出了门,准备上山捡些柴回来。
现在正逢夏季,柴火旺盛。这一点还是难不住她的。至于井水的话,挑起来有些远,略困难一些。
上了山,苏小月没多久就捡了一堆柴,她用稻草捆紧,背着柴火就回来了。把柴火放下,拿了方家的桶去挑水。
方家村村后有一条长溪泉,大家都在那儿挑水喝,苏小月第一次来,遇上村民,许多人都认出了她来,见她亲自过来挑水,又窃窃私语了起来。
苏小月力小,身子瘦,脚有些飘,一次挑的水只有半桶,多跑了两趟,小小的米缸暂时成了她的水缸,把担子放下,往水缸上盖了一块布挡灰尘。
今早用石头搭的灶还在那儿,没想到这个小灶以后就成了她做饭菜的地方。还好当时搭这个灶的时候离开了屋檐下,在屋的后面,也不影响屋里的日常生活,也不会遇上那些站在院里如狼似虎的大人和孩子。
烧了火煮了一小碗豆子,又煮了一些野菜汤,就着汤水与黄豆吃下去,只觉得难以吞咽。小口小口的总算把东西吃下去了。
这样可不行,以后她基本就吃这个了,得想个办法才行。
吃饱了饭,苏小月带着小家伙往方家村的祖屋去,她想过去看看,听说那里有石磨,她想着有了豆子,以后要不要早上起来磨些豆浆,豆渣再炒来吃也总比直接吃豆子好吃。
经过几户本家人就来到祖屋。祖屋里人的还挺多的,不过大家都围着石辗,正是碾麦穗的时候。
她在祖屋里转了一圈,看到屋的正中央放着一个几百斤重的大石磨,看到这么大的石磨,苏小月就没有脾气了,家里没个男人果然是处处受挫。
还好她在角落里看到一个小石磨,不过这小石磨许久没有人用了,显然觉得石磨太小,用处不大,大家都选择用大石磨。
苏小月立即带着孩子折回方家,从麻袋里拿出一升豆子,给灶里加了火,把豆子放入锅中炒了起来了,一升豆子炒得香香的,个个金黄金黄的熟透,她把豆子装起来放进了竹篮。
竹篮底下铺得厚厚的几块大荷叶,倒也不漏豆子,呆会装大豆粉时也能用。
到了祖屋,见大家还在排队用石碾,她也没跟大家打招呼直接来到小石磨前,先倒了一点豆子放到石磨上试了试手劲,累是累了些,自己还能行,于是一点一点的把炒熟的黄豆慢慢磨成了粉。
把粉沫一点不剩的装到荷叶上,挎着篮子,拉着方为回了家。
转眼到了晚饭时分了。
苏小月直接往锅里添了水,烧了柴,等水滚了用把野菜丢入滚水中,叹了口气,觉得少了一把菜刀和一块砧板,砧板还好说,进山里弄一块就是,菜刀得上镇上去买。
等野菜熟了,往里加了些盐,接着下了研磨的豆粉,在汤中搅拌起来,直接成了糊糊才熄了火。
小家伙从没有吃过这们的东西,当苏小月乘了一碗给他时,口水都快流了出来,两人一口一口的喝着糊糊,忽然发觉这豆粉做的野菜糊糊的味道的确不错,要是能再加点油就更妙了,而且这糊糊床上躺着的人也咽得下去,不一定要喝面疙瘩汤。
大小两人呼啦啦的喝了两大碗后,摸着圆滚滚的肚皮,异常的满足。
吃饱了,苏小月把剩下的一大碗糊糊慢慢的给方河喂下,方河的胡须被苏小月剪得干干净净,这么会张开口,只觉得那口异常的大,里面洁白整齐的牙齿。一筷子糊糊进了嘴吞都不用吞就没了。
转眼一菜碗糊糊完了,那嘴还张开着,苏小月傻了眼,这些日子她不停的投喂,知道这家伙食欲旺的很,心想着今天磨的一升豆子多的是糊糊,反正野菜也还有,不够明天上山弄,于是又回到灶上下了一锅豆粉野菜糊糊。
又是一大碗喂下,某只大嘴还张开口,没有吃饱来着,这么说来,这些日子这家伙就从来没有吃饱过,甚至她平时喂下的只够他塞牙缝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