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水开了,她没有急着下面条,而是上山头看方河他们收工了没有,没想走到井边,方河和苏阿吉正从山上下来。
两人回到屋里净了手和脸,苏小月进厨房里把面条下锅。
方河肚子唱空城计,往桌上一看,看到那紫苏炒小鱼干,立即来了食欲,其他的菜也是极有味口。
一家人坐好,小嫣嫣也有专门的一张高椅子,是在赵里家特意打造给小孩子用的。
苏小月跟袁氏把面条端出来,一家人坐桌头吃得满足。
吃完饭后,方河把四张躺椅放到棚子下,决定在这儿歇晌,屋里头有点闷,在棚子下没有太阳,还有清风拂面。
家里去年从山上移栽过来的皂荚树叶长得密密的,使院子里阴凉了不少。
歇了晌后,两人又上山头去了,苏小月跟袁氏把扯来的新布裁剪出来,准备给家里人多备两套夏衣。
日子就这样慢悠悠过去,等到收完麦子移了棉苗,已是一个多月以后。
苏小月陪方河上东边山头去瞧的时候,只见地里的秧苗已经扎了根,风吹着微微动了动,看长势都不错。
苏阿吉是老手,早就留了些秧苗,怕这一月里头有些死掉的,就可以补插.进去。
在梯田之间还有小块小块的旱地,都在田埂的半腰上,水田田埂上也种了一排高粱,这么望过去,绿油油一片,好奇死村里人。
帮忙的村里人每每问起,苏阿吉只道自己也是初次种植,若是收成好了,到时告诉村里人一起种。
那敢情好,大家的心安下了。
苏家那边的地也是这边请的人过去种的,苏家村里的人看到这么一大帮人进村,都好奇的过来打听,后来才知道苏阿吉的女婿家里买了田,田地多了,还有余钱请人了,原本还对苏阿吉只生了一个女儿不放在眼里的人,一下子被打了脸,偷偷的躲屋里不出来,免得丢人。
有村人感叹:“果真袁氏说的好,女儿儿子都一样的,重要的是孝顺,这不,袁氏一生只生下一个女儿,什么宝贝的东西都给了女儿,女儿也孝顺,现在还有钱请工了,就不知道他们现在手中有多少田地?请了这么多人?”
有人说道:“你们不知道吗?方家村的山头地开垦出水田了,咱们村的山头地族老们说暂时不给卖,要商量一下地价才卖呢?以前山头地大家都不当回事,这会儿成了精贵的,早知道就该买些下来的。”
苏家村的人本来就要富有一些,水田多的村里,大多都有些余钱,稻米值钱,卖给县里的富户,就是现钱。对于买地的热衷只要是庄户人家都会想的。
两天不到就把苏家村的地收拾完,苏阿吉面光红润的带着人出了村,又被村里人好一阵围观,也有不少人问那高粱是什么?绿油油的长的快一人高了,什么时候才能收拾?苏阿吉也是同样的口吻。
☆、第82章 .
这边方家村里人农忙季节干得风风火火,那边方鸿运却在几个月前离开方家村,回到了莫家,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过的,对莫小琴依旧那么好,莫小琴也不再提起那事,夫妻间“相敬如宾”,表面上似乎什么都没变。
方万派人上镇上叫方鸿运回家里帮忙,农忙过后,家里想把先前买下的山头开垦成水田,自从知道能开垦成水田,方万一家高兴坏了,这一百一十两买的值了,算起来应该能开垦成九十多亩水田,四十多亩旱地,想想就心里高兴。
可方鸿运看到方家的人,他脸色都没有动一下,只说了一段话让三弟传回去给方万听,他在镇上忙着做生意,那地里开荒的事就由家里几兄弟处理便是,但家里人别忘了,山头的地他出大头,有什么大事得他做主,小事也要告诉他。
方天运岔岔不平的走了,回家把原话一说,方万动了怒,可是也不能把大儿子怎么样,如今他又是莫家的上门女婿,没有人敢得罪,方万也只是在家里发发脾气,真到要动起工来时,还是派老三上镇上向大儿子报备。
这日莫明裕交代方鸿运一件事,让他上渡口负责监工一批货上船。
听到莫明裕的交代,莫小琴高兴坏了,抱住他道:“你的机会终于来了,爹爹要用上你,以后你不必再守着这个小铺子。”
方鸿运笑了笑没有什么感觉,却配合着她露出激动。
他当即就去了渡口。
莫家船队正在搬运,老掌事按着往常的一贯作风,吩咐苦力们搬运,没想一转头就看到穿着一身松花色长衫的方鸿运从岸上下来,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莫非家主派了此人过来监工不成?往日都是莫家大公子办的事,不过大公子不喜欢呆在这闷热的渡口,多半把事交待给他便走了,事后他再报备给大公子,由大公子报备给家主。
方鸿运来到船头前,跟老掌事聊了一会,了解了一下情况,见老掌事那戒备心思,他佯装没有看出来,就这样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苦力搬运,看老掌事记数。
装船快接近尾声,方鸿运站的时间有点久,正百无聊赖的时候,他往渡口四处看了一眼,忽然在一艘渔船上停住了目光,他的目光瞬也不瞬的盯着那艘渔船,只见那上面有一个婀娜的身姿,虽然穿了男人的粗布衣裳遮住,虽然只得一个背景,可方鸿运还是看出了她的身份。
他往老掌事看了一眼,见他正吩咐苦力工把最后几件货小心的搬上船去,于是,方鸿运悄悄地走开,飞快的往渔船方向走去。
他压下心中怦怦跳动的心,终于来到渔船边上,他二话不说跳上船,冷声吩咐道:“船家,开船,我去河中央撒网打鱼去。”
船东家“诶”了一声,而船篷里娇小的身影却全身一震,坐在那儿像下了定魂术。
渔船开了,方鸿运往老掌事的方向瞥了一眼,见他没有注意这边,接着弯身进了船篷。
“四娘?”方鸿运不确定的喊了一声,却引来前面船东家回头一望。方鸿运沉了脸,从袖口拿出一两银子丢到东家脚下,命令道:“把船驶远一点,越远越好。”
那人看到银子,当即就捡了起来收好,高兴的“诶”了一声,使劲的摇桨。
渔船很快离开了渡口,转眼到了河的下游,方鸿运见这处望不着大船上的人了,他才开口让东家摇慢些。
方鸿运无后顾之忧,于是上前一把抱住娇小的身影,闻到久违了的女人香气,微微眯了眼,眼角忍不住落下泪来,“是你吗?四娘,是你吗?”
虞氏再也控制不住回身抱住方鸿运,两人紧紧的抱在了一起。
无须解释,仅这个举动他就知道了,虞氏回来了,不知她受了多少苦,居然回来了,想到这儿,方鸿运下意识的抚上她的小腹,怀中娇躯身子一僵,哭道:“对不起,我没能留住孩子。那日我被人蒙晕,醒来的时候在一艘船上,下船就要把我交给牙婆,我又惧又惊,后来乘着夜里停船的时候,我跳下水去,孩子就那样的没了,最后是一艘渔船救下了我,就是这位东家,把我救到渔船上,偷偷的回了永丰县,我帮东家晒网打鱼,不敢回去。”
“为何不悄悄地来找我?”方鸿运心里突突的跳,他恨莫家,他恨莫小琴。垂首望着怀里的人,眼见她又要落泪,方鸿运心痛的为她拭去泪迹,把人搂得更紧。
夜里,方鸿运让渔船回了码头,给了东家五两银子,叫他离开永丰县,接着带着虞氏回了县城里。
他没有把人带回镇上去,上次就因为住在镇上而被莫小琴派人盯了梢,这次他更加的小心,把人直接安置在县城里。
他寻了个去处,租了个小院子,把人安置进去。这处左右邻居都是祖辈都住这儿的人,院子虽有些老旧,却是安静,左邻右舍手里多有余钱,不会特意的去打听别人家的事。
方鸿运当夜还得回去,虞氏害怕一个人住小院中,方鸿运安慰了几句便匆匆出了院门,他回头望了一眼,心里头就这样填的满满的,先前的苦闷转眼之间没有了,他决定下次过来时,给虞氏买个丫头陪着她说说话也好。
方鸿运连夜回了镇上,莫小琴一直坐立难安的在屋里等着,见人回来,忙迎了上去,问了今日渡口的事,方鸿运随意答了,莫小琴很想问他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但方鸿运却是一脸疲惫的样子,不想再多说。
两人睡下,方鸿运想了想,说道:“昨日我爹派我四弟过来叫我回村里帮忙去,家里买了一点地,一时间忙不过来,我原本想不回去,可是想想家里两位弟弟,有些放心不下。”
莫小琴听了,犹豫了一下,接着同意了,“你早去早回,也别太过劳累了,铺子里有我呢。”
“嗯。”方鸿运心里忽然轻松了。
第二天未亮,方鸿运起身,告别了莫小琴,直接往方家村而去。
农忙刚过,有的人家收不完的,还在地里劳作,方河一家却早早收齐了。开始把东边山头开荒的事摆上了日程。
方大业和方虎两家特意过来,开始准备给方河家开荒。
大家齐齐坐在院内的老树下,苏阿吉问两家南边山头的情况,方大业和方虎裂嘴笑了起来,“这事儿还真的多亏大河媳妇,若不是当初你那个提议,我们两家哪有这运气。如今买了地,家里即便苦一点,两三年后就能缓过神来了。”
的确是的,现在方虎一家基本在吃豆饭了,方大业一家的疙瘩汤也少了,就算是刚入门的新妇齐朵朵,也没有多余的给她养身体。
不过一家人看到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水田,再苦都值了。
接着又谈到了东边山头和北边山头开荒的事,方大业和方虎两人是种田老手,开荒的时候,方河打算请村里的帮工,在秋收前把地都开垦出来,但苏阿吉一个人恐怕照看不到,还得两位老手像先前一样的帮忙,苏阿吉才提出来,两人立即就同意,还说让家里的儿子们都来帮忙,方河几番拒绝,却拒绝不了,最后只好同意。
私下里,方河决定把几人的工都记住,到时开完荒了,再把钱送过去。
聊完开荒的事,大家伙又聊起了村里族老们规定下来的地价,先前是八百文一亩的,现在是四两银子一亩,平原上的水田是十两银子一亩,还买不到,真买得到的时候,往往都会提价,十两银子往上,那价格就说不定了。
四两银子一亩若能开垦成水田,有余钱的也会去买的,可先前是八百文一亩的,这么一比较,村里人就觉得划不来了,心里暗恨当初没能买下,许多人开始反对起来,不希望三爷提价。
可这个价不提,恐怕村里人个个都要买地,到时僧多粥少,卖给谁不卖给谁,弄不好打破头,闹出人命案来。
现在四两银子却使很多人止了步。
三家人都庆幸当初买下了那么多的地,买的还是泉水边上的,到时放起水来也不用愁。
就在三爷把地价公布出来的时候,方家本族人沸腾了,外姓人没他们什么事,村里的地除了方家族人能买,外姓人是别想买的,除非村里人都不要了,才轮到外姓人,所以外姓人看着心痒难耐,也最多等别人买到手了,再从方家族人手里再买,但既然买得起地的,怎么可能会舍得转手又卖了呢。
方鸿运回到村里的时候,正好遇上村里人谈论此事,进了方家院子,方万看到大儿子忽然又回来了,先前听着那话气个半死的,这会儿也不说话,转身进屋里去了。
方福运迎他进了屋,谈起了西边山头开荒的事,说起了方河家里开垦出来了水田,家里人也准备有样学样的做成水田来规划,这么一算,九十几亩水田跑不掉,转眼间,一家人都成小地主,到时农忙还得请工人,想想一家人就睡不着了。
其实方万一家总想把方鸿运从镇上叫回来,还有另一层目的,那就是家里几个人开荒山头,这么几人怎么开得完,现在大家都想买地争分夺秒,怎么说希望方鸿运再给点银子来请人开荒。
刚回来那晚,一家人好生招待,也不提开荒要银两的事,第二日,家里派了老二进了方鸿运的屋里,他把开荒地需要的时间和工钱大致说了一遍,约摸着恐怕要拿出二十几两银子出来才能整得完。
方鸿运一听到二十两银子,他侧首望向口沫横飞的二弟,许久没有说话,方福运说了好半晌,发现他半句话也没有接,忽然沉默下来,试探的问道:“大哥,你看如何?”
方鸿运苦笑一声,望着方福运问道:“你觉得呢?我手里头哪来这么多银子,当初一口气拿出九十两,那是我全部的家当,你大嫂还不知道的,要是知道,这地也别想买了,现在家里人一张口就是二十几两,我的钱从哪儿来?去偷去抢来的吗?我跟你大嫂在镇上只开了一间小铺子,管着温饱,略有些余钱,我这么多年才捞到那些银两,现在转眼才过去几月,我哪来的有?”
昨日一口气就给了那船家六两银子堵了嘴,把人给打发了,后来在县里又给虞氏租了半年的院子,一口气又耗去了二两银子,他现在基本手中没有分文。
家里酱汁是赚钱,可庄户人家买的少,他一下子捞到手九两银子,其中有三两银子还挂在账上的,他还得想法子把那三两银子给填上,否则被莫小琴发现,还不知道会怎么闹去。
老二听到他这话,当即起身,脸色变了,比翻书还快,他问道:“大哥,你说句实诚的,你手上还有多少银两?现在咱们家里是半文都没有了的,我们现在连口疙瘩汤都少吃了,多是豆饭充饥。”
“没有,一文都没有。”方鸿运说得干脆。
方福运转身出了屋。
没多久,方万在正屋里破口大骂,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他骂的这么大声,方鸿运坐在屋里听了个全,这还需要言明吗?家里人都是这样的,以为他在镇上就是在捡银子,想捡就捡。
方鸿运只觉回到家里也是没有半点温暖,还是回虞氏那儿去,只有那儿才是温柔乡,只有那儿自己才会感觉到活着的一点喜悦。
于是起身,早饭也没有吃,就出了院子。
他从村里出来后,步子越迈越大,他心急着想回县里去,他决定不走大路,走山里头的小路,这大白日的,自己也是个高大壮实的男人,应该不会有问题,这样也免得被人发现他已经去了县里。
到了县里时已是黄昏,他今日绕了些路程,所以比较费时。
来到老旧院子前,他站在门前望着院门,心里只觉得一股暖意,他敲了三声门,院里响起了脚步声,虞氏没有开门,只怯怯的问道:“谁?”
“四娘,是我。”
听到方鸿运的声音,虞氏猛的打开院门,方鸿运含笑跨入门内,进了门,虞氏没有急着关门,而是伸长了脑袋往巷子口瞧,没有看到异常的人才转身把门关了,没想却迎上方鸿运那意味深长的眼。
门刚刚关好,方鸿运就迫不急待的把人压在了门板上。
昨天夜里匆匆忙忙,两人连拥吻都来不及,今夜他却有大把的时间折腾女人。他已经等不得到天黑,两人站在门边上,他撩起自己长衣,褪下裤头,不管不顾往女人身上一噌。
虞氏“啊”的一声,一双耦臂攀上了方鸿运的肩头,掠夺的吻密密的袭来,两人一直人门口慢慢转到内室,转到床上。
注定是一个缠绵夜。
方鸿运不知不觉在小院子里停留了五日,两人旁的都不干,除了虞氏乔装上街买一大袋包子回屋里,两人基本呆在床上,无尽的缠绵,似乎要把失去的弥补回来。
然而方家村方万一家在大儿子忽然离去后,正愁眉不展之际,迎来了一位稀客,那就是老大媳妇莫小琴。
莫小琴行头齐全,身穿葱绿色褙子,一套金饰头面,手中拿着洁白的绢子,往院里一站,向李冬花喊了一声,“娘。”
听到这贵气的一声呼唤,方万带着两个儿子从屋里出来,莫小琴先前来过两次,人是认识的,何况家里的两位弟弟时不时也去铺子里坐一会儿。
莫小琴看到方万喊了声“爹。”
接着是:“二弟,二弟媳,三弟。”
看着这样一身行头的莫小琴,一家人忽然拘紧了起来,李冬花下意识的把**的双手往裤头上一擦,上前把人请进屋里。
莫小琴往凳子上望了一眼,手中绢子轻轻一拂,便端正的坐下了。
李冬花下意识的看向莫小琴头上的金钗,那一支不知值多少银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