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行掌柜是个利落的人,听了沈惊春的要求,很快就让店里的伙计领了人过来供沈惊春挑选。
一回生二回熟,买的人多了,再做这个事就简单了很多,她事先已经将要求说明,带过来的人本身就已经过了第一轮的筛选,后面再多问几句,就将人选给定了下来。
原本冬至是买来给陈淮跑腿的,但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他做事十分细致稳妥,沈惊春就想将来培养他当管事,所以给另给陈淮和沈惊秋各选了两个跑腿的小厮,又给家里的沈明榆也选了一个大两岁的小书童。
再考虑到她自己偶尔也需要人跑腿,干脆又买了个小厮。
几个大的包括烧饭婆子在内都是二十两一个,连那个八岁的小的也要十两,七个人一共花了一百三十两,过红契的费用由牙行出。
沈惊春揣着七张卖身契领着人出了门,京城这么大,牙行也不在少数,她去的这家离高桥这边也很近,一行人走了没一会就到了家。
后面一进院子沿街的房子一进做了铺面,左右两边的厢房,有一边做了库房,能住人的只有一边。
新买的人到底还相处时间不长,沈惊春便叫小寒和小满搬到了前面院子大寒和新来的五个住在后面的厢房,三人一间。
家里的规矩冬至已经全都懂了,这来的几人依旧先跟着他熟悉熟悉,等过了年再另外分派活计。
没过两天到了腊月二十三,沈家虽然都是南方人,但现在到了北方也算是入乡随俗,也就在这一天准备过小年。
等早上李婶子问起来今天要不要将饭菜做的丰盛一些的时候,沈惊春才想起来,自己似乎还没有派人去跟方氏说沈惊秋出事以及恢复的事情。
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哪怕在没有曹操的时空里,似乎也依然很有道理,早上才想起来方氏,中午不到,方氏和沈志清等人就乘车来了。
他们家具店是按照做六休一的制度来的,重要的节日店里也会放假,过年是从年三十那天一直放到正月初六,正月初七开始上工。
沈惊春不想将手里的订单积压到明年,今年就按照大概的进度接的单,一行人闷头赶活交货。
前院的院门是关着的,所有人都在后院里待着,方氏等人先去了前院见门从里面关着,干脆就全都到了铺面里,一见到满院子的人先是惊了一下。
沈惊春简单的介绍了一遍,才响起来后面沈惊秋还在院子里晒太阳,刚想叫住方氏等人,但已经晚了,几人已经掀开帘子往院子里去了。
“这……”方氏迟疑道:“难道也是一种治病的方法?”
沈惊秋身上虽然缠了很多纱布,看着伤势很重的样子,但精神还算好,方氏根本没往其他方面想。
沈惊春忙道:“是呀是呀,这是杨大夫他们想出来的办法呢,我哥脑子现在已经好了,只不过因为当初傻的时间太长了,所以还没有彻底恢复,现在很多事情都记不太清,娘你最近也不要一直提以前的事,会影响他治病。”
跟沈惊春穿越得到了原主的全部记忆不同,沈惊秋只有他穿越过来之后的所见所闻,之前的记忆是一点没有。
原本她还在想怎么解释她哥变成这样的事,现在到好,方氏直接给她找好了理由。
其余众人也是一脸惊讶的看着沈惊秋。
“哥,你真好了?能认出来我是谁不?”沈志清满怀期待的上前问道。
沈惊秋虽然没有得到记忆,但沈惊春已经将家里人的情况给他详细的说了,再加上原主没傻之前沈志清也时常跟在原主屁股后面转,沈惊秋自然是认识他的。
因此瞥了他一眼道:“不认识。”
说着视线就落在了两个孩子身上。
他在现代的时候虽然没有结婚,但不妨碍他是个女儿奴,每次看到亲朋好友家可爱的小女孩,他就忍不住想要抱抱人家捏捏人家的小脸,一直到被丧尸咬死,最大的愿意都是想要个自己的女儿,给她买好看的衣服,有求必应做个二十四孝好老爸。
原先听沈惊春介绍的时候就忍不住在想自家闺女长啥样,现在看到真人哪还忍得住,当即就叫了沈蔓过来说话,要不是胳膊也摔的不轻,那真是恨不得好好亲亲抱抱举高高。
方氏虽然被冷落了,但她心里一样高兴的不行。
一个人傻不傻从他说话做事就能看出来,病好的沈惊秋虽然跟以前有些许不同,但有沈惊春提前打了招呼,方氏现在只觉得开心。
小小的院子里一时间全是欢声笑语。
陈淮回来时,家里的女人们已经开始做饭。
这次来城里过小年,除了自家人方氏就只带了一个冬至,张大柱一家子和其他人全都留在了城外的宅子里。
吃过午饭之后,沈惊春就放了半天假,将几个大师傅打发回家去了,如今院子里里里外外全是沈家自家人。
陆家的下人将陈淮直接送到了院子外。
国子监已经开始放假,陆昀也要等到年后各个衙门开始工作,才会正式接过祭酒之职,那之后他的时间就不多了,干脆就趁着年前这点时间带着陈淮这个得意门生多见见人,替他铺好路。
他一进门看到院子里的人也是愣了一下,坐在门口帮忙摘菜的两小的是最先看到他的,沈明榆如今对这个姑父的敬爱更胜于他亲爹,几乎是陈淮一进门,他就放下了手里扒拉着的芹菜起身跑了过去喊了声姑父。
陈淮摸了摸他的脑袋,边往里走边随口问了两句。
厨房里忙活的人听到外面的动静,也都探头出来看,方氏见是自家女婿回来了,忙把闺女往外推。
沈惊春顺手在围裙上面擦了擦手,就迎了上去。
虽然只出去了短短四天不到,但陈淮看上去还是显得风尘仆仆,尤其是今天小年,不止是他,连陆昀都有点急着归家,他们是一路紧赶慢赶回来的。
冬至已经十分有眼色的将他的行礼接了过去。
沈惊春见他衣服还算干净,也就没有催他去换衣服,顺手拿过一边放着的鸡毛掸子就给他拍了拍身上的灰。
“啊,对了,我哥病好了。”
拍完身上的灰,又打了热水给他洗了脸,沈惊春才想起来陈淮还不知道她哥已经好了的事情。
话音一落,陈淮果然露出又惊又喜的表情来:“发生什么事了?”
他是注定要走科举这条路的,家里的事情他能帮到自家媳妇的很少,全家上下,目前也只有沈志清这个堂哥能够帮沈惊春分担一些,要不是有他跟来京城,沈惊春必不可能整天窝在城里做家具,爵田那边的事情就够她忙的脚不沾地了。
如果大舅哥的病真的好了,她们兄妹两个是亲密无间的手足关系,也就能帮他媳妇分担很多事情了。
但他跟着老师离家去拜访大儒之前,大舅哥的病还没什么多大的起色,现在这么快就好了,中间必定有什么事情。
沈惊春看着他倒了水,将脸盆放回原处才道:“这事说来话长,等吃过晚饭回房跟你细说,现在你还是先去见见你大舅子吧,对于你娶了他的宝贝妹妹一事,他可是很不爽的。”
第112章
沈惊秋比沈惊春大几岁, 都说长兄如父,这句话放在他们兄妹两个身上是真的很合适。
沈家虽然小有资产,但沈爸还是每天为了家具厂忙的脚不沾地, 沈妈也有自己的事业要干, 在给女儿断奶之后就又出去拼搏了,家里虽然有请保姆,可这个保姆也只是负责家里的家务, 沈惊春这个妹妹算是当哥哥的一手带大的。
兄妹两个长相不俗又家境优渥, 从小身边就不缺追随者, 沈惊春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当哥哥的就教育她少跟那些男孩子玩,一定不可以早恋, 要不然就凭她那个小脑瓜, 长大了是考不上大学的。
可等大学之后沈惊春的发小都找了对象,有的甚至换了几波, 唯有自家妹妹还单着, 沈惊秋又开始操心妹妹啥时候能找到对象, 一边操着这样的心一边又挑剔的筛选她身边的男性, 觉得没人能配得上自家大白菜。
陈淮一进门, 沈惊秋就用一种老丈人看女婿的眼神将他上下打量了个遍。
身高腿长细腰,长相俊美气质出众, 的确是他家老妹的审美。
沈惊秋挑了挑眉。
陈淮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 当初乡试过后鹿鸣宴上面对那么多地方官员, 他都没觉得怎么样, 现在单单是大舅子一个挑眉, 陈淮就觉得压力山大。
他硬着头皮上前喊了声大哥。
沈惊秋嗯了一声,态度说不上多热络, 一抬下巴往炕上一点道:“坐吧。”
他虽然不太喜欢拱了他家白菜的猪,但现在的情况是,白菜已经被拱了,而且看自家大白菜的样子,似乎还挺满意的,他做大哥的总不能当这个恶人,硬要给她们拆散。
门外,沈惊春看他们相处的还算融洽,就放下心来重新回到了厨房。
家里人多力量大,晚饭很快就做好了,沈惊秋躺在床上起不来,但这样的小年夜肯定是要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沈惊春就干脆叫人把桌子抬进了沈惊秋的房里,也没叫下面的人在旁边伺候,另起了一桌叫他们在外面去吃了。
炕烧的很热,屋里温度也还算适宜,饭桌就摆在炕边,沈惊秋两条腿伤的很重,但上半身伤势还行,背后垫的很高靠在上面等人喂饭,气氛很有几分温馨。
吃过饭,就是小年夜的固定项目祭灶,去年还在平山村时,是沈惊春负责这个事,但今年她没有自己去,而是由陈淮带着沈明榆去祭灶的。
小年一过,年味就越发浓烈了起来,到处都开始张灯结彩,附近乡镇进城买年货的也多了起来。
爵田那边的活已经提前结束,方氏等人进城之后也就在这边待了下来,小小的两进院子住了近二十个人,虽然显得有些拥挤,但也整天洋溢着欢声笑语。
正月二十八这天,家具店的订单也彻底告一段落,沈惊春给几位师傅结算了工钱,又额外给每人多结了一个月的基本工资,用她的话来说,她们家具店也是良心店,跟现代很多公司一样都是十三薪,除了这额外的二两银子,又给每个人发了些年货。
家里干活的其他员工,也是如此不仅提前发放了这个月的月钱,还都额外多给了一个月的月钱,又给每个人在成衣铺子里买了套新衣服。
沈惊春给出的诚意很足,卖身到沈家的每个人也都觉得很满足。
沈家人从上到下都很好相处,只要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就不会有其他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冬至夏至这两个从其他府里发卖出来的人而言,在沈家永远不需要担心会被呼来喝去。
二十八号所有的事情都搞完了,沈惊春就打算带着人回城外宅子那边了。
这两进的宅子看着挺大,但能住人的屋子不多,人一多就显得逼仄,且她心中已有计划,并不把这边当做自己的家,过年么,还是在自己家里最好的。
沈惊秋伤的虽然重,但他有异能在身,虽不能让身上的伤提前治愈,但能在上了马车走动之时用异能包住伤处,这样就不会加重伤势。
沈惊春保密工作做的好,方氏等人在京城的宅子里住了几天,还只当沈惊秋是在治病,根本没往其他方面想,所以在沈惊春提出一家人去城外的宅子过年的时候,也就没有任何异议的答应了下来。
全家上下将近二十口人,自家两辆骡车一匹马,又另外从车马行雇了四辆马车马车载着家里的人和置办的年货直奔城外。
城外建房子的地都是自家的,三进院子建的很开阔,远不像城里的院子那么逼仄,东西厢房也由寻常的两间改为三间,哪怕多了后面买回来的几个人,住起来也还是很舒适。
之前从奉持县带回来的玉荷也早在沈惊春闯入侯府回来之后,就叫人领着丢回侯府门口去了,如今宅子里里外外全是自己人。
二十九在自家宅子里歇了一晚,年三十这天沈惊春也没歇着,一大早就包裹的严严实实上了山。
沈志清和张大柱都是干实事的,三进的院子建的很好用料很足,山上的活也没落下,小山岗上那些多余的灌木已经被全部清除,剁成了柴火堆在沈家的后院里。
茶树当初夹杂在其他灌木丛中的时候看着还挺多,但现在被单独拎了出来,感觉就不剩下多少了,整座小山岗看起来有点光秃秃的。
年前这几天雪已经停了,大太阳晒了几天山岗上的雪也早就消融,上山的路还算好走。
一行五人很快就上到了最高处。
这最上面沈惊春早就做了打算,沈志清也按照沈惊春的要求将上面铲平了。
“等到开春,移栽十八棵茶树上来。”
她指着一个角落道。
茶叶这种东西虽然很招人喜爱,但在还没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就在京城权贵圈子里闯出偌大的名头,靠的就是皇帝无意间的一句话。
她这十八棵茶树效仿的就是现代杭州龙井村那十八棵御茶。
以后她山上这十八棵茶树产出的茶,都只会专供皇帝,这个事陈淮已经跟陆昀说过。
若是其他行业想要呈上贡品,不知要费多少力气,但茶叶不同,这种才出现在大周的物品,一出现就吸引了很多权贵的主意,陆昀已经透露,皇城那边答应了茶山上贡的事,只等开春便会有上谕传下。
沈志清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这边的建设,鲜少有跟沈惊春交流的时间,此时听到移栽十八棵茶树的事,还没觉得怎么样,但马上就听陈淮说道:“十八棵茶树作为贡品会不会少了一些?”
在东翠山采茶他虽然没跟着去,但家里采回来的茶叶他是有数的,十八棵茶树的茶叶炒制完成之后,只怕根本就没有多少。
沈惊春道:“物以稀为贵嘛,越少的东西就越珍贵。”
龙井村那十八棵树每年大约能有六七两的茶。
这个数量很少,她这十八棵树也要控制在一斤左右,只有数量少了,皇帝才会省着喝,才能体现出这茶叶的珍贵之处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