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花菊花卖出去大半都是要参加斗菊的,是以多数都是单支,便是花蕾也只有一个,很少能瞧见两支以上的。
沈惊春混在人群中,这盆闻闻那盆看看,木系异能便在此刻派上了用场。
虽这些盆栽菊花个头都差不多,外形看上去也没什么区别,但若用木系异能探一探,便能知道哪盆菊花健康。
很快,她便挑了四盆出来。
有生意头脑的显然不止花农,考虑到盆栽搬运不便,市场旁边便有小妇人在卖布袋子。
这些布袋都是用碎布头拼起来的,做起来费些时间,却不费多少银钱,巴掌大的碎布头在布庄都是按斤称的,十分便宜,拼起来外形虽不美观,但却非常实用,拿来装这些盆栽实在是再好不过。
“没想到小姑娘年纪轻轻,也是个爱菊之人,一买便是四盆。”
卖布袋的小妇人手脚麻利的拿了袋子帮着沈惊春将菊花往里装。
这种专门培育出来卖去斗菊的菊花售价三百文,价格不算便宜,买花的人多是一盆两盆的买,一次买四盆的不是没有,但沈惊春这么年轻的却少见。
沈惊春心道,你别看我买的多,但这么菊花再过一个多月,那都是要变成钱的,只这事不太好解释,便只道:“祁县少有人不爱菊花,这四盆也不全是我的。”
“这倒是真的,等这些布袋卖完我也去挑一盆。”
东西装好,沈惊春付了钱,便提着四盆菊花往外走,这里人太多,若是不小心摔了,那不得心疼死她。
只是她再如何小心,菊花还是摔了两盆,撞了人的老人却还无知无觉的抱着一盆花往外走,连句道歉都没有。
沈惊春一时火大,也没去管那两盆摔落在地的菊花,一个箭步蹿上去,单手就将人揪住了:“撞了我的菊花一句道歉都没有就想跑?”
她的力气实在太大,捏的陆昀肩膀生疼,整个人也清醒过来,转头一看,果见地上摔烂了两盆菊花。
“实在对不住,刚才没注意撞坏你了的菊花,我这就赔你。”
陆昀小心翼翼的将怀里的菊花放在了地上,从钱袋里拿了个小银锭子出来:“你再去买两盆吧。”
他眼眶微红,显然是才哭过。
沈惊春的视线扫过地上那盆病恹恹的菊花,有些惊讶。
这老头不会是为这盆菊花哭的吧?
她伸手接过银子对陆昀道:“烦请老伯在此稍等一会,我再去买两盆菊花就来。”
将地上摔烂的菊花一把拎起,沈惊春转身又进了市场,挑了两盆菊花小跑着又出来了。
“这是剩下的钱,给你吧。”
沈惊春紧接着又道:“老伯这盆菊花似乎是生了病?”
陆昀收了钱无精打采的点了点头,抱起菊花不想多说。
沈惊春见他要走,连忙叫住他:“老伯若是不忙,不如借一步说话?”
这盆菊花已经被花农判了死刑,若是一家花店的人这么说,陆昀还觉得有些希望,可整个花鸟市场的花店都说这盆花救不活,那便是真的救不活了。
想着回去也没什么事,便随意的点了点头。
沈惊春拎着几盆花领着陆昀往外走,等走出人流最多的地段,便在路边随意找了个茶摊,要了壶茶:“老伯这花应该是名贵品种吧?”
她对菊花的印象就是可以泡茶,其他方面辟如种类什么的,就没多少了解了,但陆昀因为一盆菊花便这样失魂落魄,这菊花显然很不一般。
“不错。”陆昀点点头爱怜的摸了摸叶子:“此菊名为绿牡丹。”
饶是沈惊春再没见识,但绿牡丹的大名,她还是知道的。
菊花分单色和多色,若单以颜色来论,绿菊比较名贵,而绿菊里面最名贵的当属绿牡丹。
它的花型与芍药相似,尤其是开花的时候,花色碧绿如玉晶莹欲滴十分灿烂夺目。
沈惊春以前听人说过,这种菊花培植十分不易,若真病死了,也是可惜。
“老伯这菊花原本也是要去参加斗菊的吧?可询问了花农,花还有救吗?”
陆昀神色一动:“斗不斗菊倒是其次,只是这花是我最爱的一盆,小姑娘莫非有救花的法子?”
一次买四盆花,显见也是爱花之人,他给了一两银子叫她买花,原本没指望还有余钱,但这小姑娘却将这些余钱又给回他了,之后又说聊聊,很可能是有救花的法子。
沈惊春微微笑道:“可以一试。”
陆昀有些迟疑,多少经年的老花农都没办法,眼前这小姑娘这么年轻,又能有什么办法?
沈惊春见他不信,也不生气:“我观老伯神情,应当是已经在几家花店问遍了也没找到救治办法吧,既然如此,何不让我试试?我若将花治好,自然皆大欢喜,若是治不好,你也没有损失,是不是?”
理是这么个理,但陆昀心中总觉得怪怪的,见小丫头笑意盈盈,便问道:“那不知这诊费多少?”
“这花治好了,肯定是要参加斗菊的吧?”
陆昀点了点头。
说的夸张一点,对于爱菊的人来说,心爱的菊花就相当于自己的孩子,辛苦将孩子养大,自然要让别人知道自家孩子有多优秀。
沈惊春心中满意万分,仿佛已经看到了银子在朝她招手:“我不要多,不论最后这盆花最后名次如何,我只要赏金的一半。”
一百两的一半,那就是五十两,可以买五亩良田了,对目前的沈惊春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了。
陆昀听她这么说,心里反倒升起了几分希望来,能养这么名贵的菊花,他自然是不缺这点钱的,当即便说:“若能救活,赏金全给你,我只要花。”
作者有话要说:
既然看到这里了~不如点个收藏叭(づ ̄ 3 ̄)づ
第15章
陈淮一直在县学待到中午才出来,等他赶到东城门,沈惊春已经等候多时。
“买这么多菊花,惊春妹妹莫非是要去菊展参加斗菊?怎么还有一盆病恹恹的?”
那两盆摔烂的菊花换成其他人,是肯定种不活了,可沈惊春有异能在手,却是不难,便又买了两个空花盆,将菊花移栽了过去。
此刻七盆菊花摆在牛车上,委实占地不小。
沈惊春见他的视线落在那盆绿牡丹上,便将在花市发生的事情简单的叙述了一遍,又道:“简直天降横财,搬了新家可花了不少钱了,我还想着怎么才能多挣点钱呢,这手上没钱,心里总慌慌的,结果跑了一趟县城,钱就来了。”
她越说越高兴,哈哈笑了几声,看着那盆绿菊的眼神要多温柔就多温柔。
陈淮听了却皱了皱眉:“可有契约凭证?虽然事先说好了治不好也不怪你,但毕竟人心难测,绿牡丹价格昂贵,难保对方不会迁怒你。”
沈惊春压根儿就没想过还有治不好这回事。
有木系异能在手,要是她想,立刻便能让这株菊花生机焕发开出花来,之所以要将这花带回去,只不过是不想叫人发现异常罢了。
此刻听陈淮这么说,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治不好是不可能的,最多一个月,我就能让这花重新活过来。”
陈淮瞧着沈惊春满不在乎的表情,心知多说无益,可心里还是不放心便又问了些其他的细节。
“这花好好的才叫名贵,现在这样子,丢在路边估计都没人要,他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将家里的地址说给他了,约好了一个月后,他来家里取花,到时我再叫他立下契约便是,若是他赖账不肯,我自然有办法叫他后悔。”
两人又随便聊了几句,车上的人便来的差不多了,倒有一半人手上都捧着菊花。
等下午,方氏从地里回来,看到家里多了这么多菊花也很惊讶,沈惊春便又将说给陈淮听的那番话又说了一遍:“娘,不说这个了,咱家那五亩荒地,也收拾的差不多了吧,今日我去县里买种子,碰见了一些稀罕种子,我瞧着也不算贵,便买了回来,咱这地要不就先种这个吧?”
她的背篓挺大,里面装了各色菜种,油菜的种子也有些,但大部分都是玉米种子。
这些种子据说是农科院研究出来的中晚熟品种,不仅高产,种植起来还耐密紧凑,抗倒抗病根系发达,出芽率接近百分百。
玉米种子颗颗饱满色泽鲜亮,看的方氏惊叹不已:“这是粮食?还是果子啊?”
沈惊春道:“是粮食,也可以做果子,听卖种子的人说这叫玉米,产量很高,白色的比较糯,黄色的则甜一些,现在播种,十月就能收获。”
事实上,现在播种已经晚了,但架不住沈惊春有木系异能这个大杀器在手。
十月之后已经立冬,市面上能吃的蔬果不多,玉米又是从未出现过的新品种,一旦上市必然大卖。
方氏还有些迟疑:“毕竟没人种过,咱们也不知道怎么伺候,要不还是跟旁人一样种油菜吧?”
这怎么行!有钱不挣是要天打雷劈的!
“娘,你这么想可不对。”沈惊春一把握住方氏的手,努力劝她:“你想啊,正是因为别人没种过,我们才要先种啊,物以稀为贵,若是大家都种,那自然也跟普通粮食一样卖不上价了,我听那卖种子的外地人说,可不止我一人买了,若是叫旁人抢了先机把这钱赚了,那可真是欲哭无泪了。”
话是这么说,可一辈子都循规蹈矩的方氏依旧摇摆不定。
沈惊春便道:“家里人都在,大家投票好了,哥你咋说,这个玉米种不种?”
沈惊秋可不懂这些,但妹妹说的总是没错的,他看了看方氏,坚定不移的说道:“听妹妹的,妹妹说种啥就种啥。”
沈惊春满意的点头,又看向豆芽和俩小的。
豆芽自是不用说,她历来唯小姐马首是瞻,沈惊春说啥就是啥。
俩小的也早被小姑的各种点心收买了,拼命点头表示小姑说的都对。
陈淮也在一边劝道:“荒地才开出来,三年之内免税,种不出来也没什么可惜的,但一旦将这玉米种出来了,多的不说,家里一年嚼用也尽够了。”
方氏惊讶道:“有这么多?”
这个朝代的物价不便宜,据沈惊春最近的观察来看,与历史上的宋朝很接近,也无怪乎方氏这么惊讶。
陈淮道:“婶子想想寒瓜,当初祁县刚出现寒瓜的时候,那可真的是有钱也买不到的,第二年跟着种的人多了,价格便降了一半不止,这玉米想来也是一样。”
沈惊春一时间没想起来寒瓜是啥,仔细想想才知道,就是西瓜。
历史上,西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没有具体的记载,但现在有西瓜这个外来物在前,想必等玉米种出来,大家的接受度也会高很多。
方氏彻底被说服,当即拍板地里就种玉米。
五亩地已经开出了大半,为了尽快开完荒种上玉米,第二天一家人都起的很早,匆匆吃完饭就直奔地头开荒,只留了陈淮这个身体还没好全的病人在家看家。
这地就在山脚下,碎石倒不多,但长满了根系发达的野草,其中不乏一些叶片很锋利的,开荒的过程的就是先将这些一丛一丛的野草烧掉,再用铁锹将下面粗壮的草根挖出来,余下那些零散的杂草直接连根拔掉就行。
古代烧荒又不违法,这样做既省事,烧完的草木灰又能肥田,简直一举两得
想到即将要因为玉米暴富,全家人都充满了干劲,半下午就将活干完了。
方氏又回村借了两架犁来,因没牛,只能一人在后面扶犁,一人在前面拉犁,忙到天黑才将一亩地犁完。
等一家人摸着黑到了家,饭也烧好了,昏黄的灯光从门窗照出来,透着一股暖意。
不说方氏等人,便连沈惊春看到了,也觉得心里一松,十分舒坦。
陈淮听到动静,穿着个围裙拿着锅铲从厨房探出头来:“回来了,洗洗手吧,还有个汤出锅就能吃饭了。”
那围裙是搬来新家之后,在沈惊春的强烈要求下,方氏才做的,套头的围裙穿在家里女人的身上还算宽松,可套在陈淮身上,短了一截不说还处处不合身,显的有几分滑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