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玻璃吗?”沈惊春问道。
她没先说桃树什么的,反倒是说起了玻璃。
姜莹莹虽然奇怪她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老老实实的点头道:“当然。”
沈惊春继续道:“茶山顶上,我建一座玻璃花房,外面种上月季或是紫藤什么的,你觉得怎么样?”
当代玻璃工艺并不成熟,制作出来的玻璃也是各式各样,厚度大概能控制,但是颜色总是会有细微的差别,好的玻璃制品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光华璀璨,可问题在于,玻璃制品大多都是器皿,京城这样的地方,连用玻璃糊窗户的都比别的地方少,用玻璃制作一个花房?
姜莹莹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爬藤月季或者紫藤都是很好看的,但是玻璃花房我想不到什么样。”
巴掌大的玻璃,镶嵌在小格子里,建成一个花房,那能好看吗?
“这样啊……”沈惊春再次叹了口气。
如果她是这个时代的土着,估计也想象不到玻璃花房是个什么样的。
更何况,她老哥能不能成功制造出玻璃都还未可知。
“那说说种植问题吧,我那些田之前买山的时候我就问过了,因为是不用纳税的,随便我种什么都可以,我打算其中一百亩拿来种植各类辣椒,余下的再有五十亩留着种粮食,三十亩种点各类蔬菜,二十亩待定,剩下的田地我也打算用来种果树。”
姜莹莹点了点头,她对种植上的事情可以说的上一无所知,自然沈惊春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很好啊,全部的地都有用处。”
沈惊春道:“现在我就在想,山上是否全都种桃树。”
这个时代的桃树种类不算多,尤其是京城这一块,能买到的桃树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时间开花,差不多的时间挂果,差不多的时间成熟。
如果要搞一个农家乐采摘的话,未免有些单调了些。
姜莹莹想了想道:“那不如各种果树都种上一些吧,全部都种桃树的话,确实到时候也比较难卖的。”
毕竟京城这么大的地方,果园本来就多。
权贵们在外面的庄园里,也不乏栽种了果树的。
“梨树杏树桃树,这些开花的时候都挺好看的,我觉得都可以种上一些,还有梅花虽然只能用来观赏,但是京城这边的人尤其喜爱赏梅,就高静姝他们家在城外有个庄子,种了不少梅花,一到开花的季节,总有许多人借他们家的庄子宴请宾客,每年靠这个也能赚不少钱呢。”
二人在车上一路聊到了沈家院子外,姜莹莹对种植上面虽然没有什么心得,但是在游玩赏花上面倒是颇有见解,沈惊春跟她聊了一路,也是受益良多。
马车在院子门口停下,姜莹莹也没下车,直接打了个招呼,车夫就调转马头走了。
到了初七,年前招的几个木匠回来上工。
他们各有所长,或单独完工或分工合作,都是在这一行干了多年的老木匠,沈惊春与他们相比,多的也就是一些偏现代的构想,偶尔提点几句,都能让这些木匠灵光乍现,茶桌也并不需要雕刻多少精美绝伦的花样,沈惊春便将余下的订单完全交了出去。
她自己则开始构思隔断屏风。
这个当初在平山村就闪现出来过的构思,在初六到高家做客之后,再次出现在沈惊春的脑中。
去高家做客的时候,她被高静姝领着到处逛过,高家这样的家世,家里摆设自然不差,其他东西暂且不说,但各类屏风她看到不少,但大多都是木板刷漆之后彩绘,又或是纸制,绢缎绣花,几乎看不到雕镂屏风和浮雕屏风。
只是雕刻是个费时费力的事情,若只是桌屏这样的小件,可能还好一些,不费什么精力,可如果是围屏,那要投入的精力人力可不是一点半点了。
这样一来四个木匠带着三个学徒,大概到时候就真的跟不上进度了。
想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人力还需要后台。
首先自家这院子就有点跟不上了,一个好的家具店,展示品是必不可少的,前面作为店面的屋子是打通的,但也并没有大到哪里去,后面的院子又是做仓库又是住了人,地方实在有限。
或许应该另外再找个地方,将家具制作和售卖分开?
反倒是晚上洗漱过后回房睡觉,陈淮在知道了她这些想法之后劝了几句。
“可以先规划一下,提前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书出来。”他说道。
规划、计划书什么的,都是从沈惊春嘴里听来的,原先还觉得奇奇怪怪,但沈惊春说了几次之后,他就开始觉得这些陌生的词汇形容的都很贴切。
“三月就要会试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落榜的可能性非常小,等到开春,户部那边应该就会有人来接洽棉花种植事宜,先有牛痘在前,后有棉花在后,我殿试名次不可能会在一甲之外,到时再做安排就要妥帖的多。”
陆昀教过的人很多,但正式收为弟子的却没有几个,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几乎都走上了仕途,当老师的很看好这个关门弟子,陈淮对自己也很有信心。
但任何事情都可能会有意外发生,一山更比一山高,谁也不能确定这一届到底有多少有才之人,可有沈惊春做出的这些贡献就不一样了。
大周朝有过女帝,女权也曾辉煌过,但现任皇帝是个男的,恐怕也并不希望女子过多干政,所以哪怕沈惊春做出再大的贡献,给她的也只会是女性的爵位,绝无可能封侯拜相,而作为她的夫君,得到的好处就会多很多,沈惊春本人拿不到的那些东西,很大可能性会补偿到她的家人身上。
陈淮说这话的时候心态很坦然,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媳妇能力过强,他只觉得与有荣焉。
“你说得对,还是先好好做计划才是,我这就是从来没干过大事,没啥经验心得,这不就有点抓瞎么。”
她顿了顿,又道:“要不再另外租个房子给你备考?家具店开工之后,院子里一天到晚都吵的很,恐怕你也无法安心看书吧?”
陈淮一阵无语:“也不用了吧,过了上元之后,国子监也就复学了,老师也会正式走马上任担任祭酒一职,我如今还在那边挂了号,到会试之前,我白天都去那边与姜二公子他们一起读书,姜家是书香世家,与他们一道读书对我而言也多有裨益。”
“这样最好。”沈惊春也很同意的道。
没过几天,上元节还没到,反倒是一张意料之外的请帖递到了沈惊春的手里。
与家具店初七开工不同,很多行业都要过了十五才复工,因此茶山那边到现在还歇着,沈惊春也就省了两头跑的功夫,专心待在城里研究木质屏风。
院门被敲响的时候,她在跟陈淮窝在书房里研究线稿,要做屏风,画画是肯定绕不过去的,总不能一直麻烦陈淮帮忙画稿,沈惊春自己有些绘画基础,干脆也就趁着国子监还没开学陈淮还在家的时候临时抱佛脚。
帖子用团花笺制作而成,看上去十分华贵,远非沈惊春日常能接触到的纸张可比,送帖子的人态度也十分恭敬,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倨傲。
但沈惊春看着这名自称平阳长公主府的下人,却有点转不过神来。
杏林春背后的东家,当今皇帝的长姐,在整个大周朝可以算的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为什么会给她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妇人下帖子?
高家请她去看堂会,那是有之前在祁县救了高静姝的原因在内。
就目前而言,沈家跟长公主之间,那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啊。
更何况,长公主已经多年未曾弄过什么赏花宴了,怎么会忽然想到这个?
那管事模样的人并未多说什么,将帖子送到,连冬至偷偷塞过去的银子也没收,就又坐了马车走了。
帖子就放在桌上,屋里只有夫妻二人,冬至和其他下人也都出去了。
沈惊春盯着那张帖子好半天才道:“这事不太正常。”
“这事当然不正常。”陈淮也盯着那张帖子看了半天,迟疑道:“别说我们了,就是连老师也是很多年没有见过平阳长公主了。”
与皇帝一母同胞,据说这位平阳长公主的个人能力甚至远在皇帝之上,当初的皇位之争,如果没有平阳长公主给皇帝保驾护航,他未必能够登上大位。
最关键的是,在朝局稳定之后,平阳长公主就卸了兵权再不问朝政,身边只留了几百亲卫,也正是因为如此,皇帝对这位长姐不仅十分信任,甚至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
百官如何评论他,皇帝不在乎,但如果有人造谣平阳长公主,那轻则羁押流放,重则抄家砍头。
现如今虽然已经立了太子,可所有人都在猜想,如果有哪位皇子入了平阳长公主的眼,皇帝也会毫不犹豫的废太子。
但自从三十多年前长公主的儿子重病不治之后,她就很少出现在人前了,就连除夕皇族吃团年饭,她都不一定会去。
“我找姜莹莹问问,姜家家大业大,说不定她们家知道些什么。”
她并未亲自跑姜家,只是叫夏至带了一封信过去,姜莹莹也并未来沈家,同样写了一封信叫夏至带了回来。
信里说,这次长公主设宴赏花,是皇帝拜托的,因为宫里好几位皇子都到了适婚的年纪,但因为皇子们平日里管教很严,鲜少有玩乐的时间,也不认识什么贵女,所以皇帝拜托长公主办了这个赏花宴,邀请了京城很多未婚男女赴宴,希望能有贵女看上他儿子。
这个说法沈惊春能够理解。
大周朝没有指婚这个传统项目,一些老牌的书香世家也并不想将家里的姑娘嫁到皇家,像崔氏的妹妹淑妃以及高静姝的大姨母德妃这样的情况,在大周是很少见的。
皇帝既希望儿子们能找个才貌俱全的好媳妇,又不希望以势压人,所以才搞出来这个赏花宴。
但这个事情跟她有一毛钱关系吗?
她已经结婚了啊。
陈淮拿过信封看了看,从里面拿出了另外一张信纸来:“这还有一张。”
摊开一看,后面一张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因为皇帝怕大家都不想把姑娘嫁到他们家,所以也就想让自己的意图不那么明显,这次赏花宴不仅请了贵女们,还请了各家贵妇夫人们,以及京城的青年才俊。
“额……这……”沈惊春还是觉得无语:“无论是哪一项好像都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吧?”
这要是陈淮已经考中了状元,或是她身上有爵位在身,那勉强还能说得过去。
可这……
偏偏这又是大长公主下的帖子,这要是不去,被皇帝知道了,可能就要治她个大不敬之罪了。
沈惊春一连想了几天,也没想明白这个事情。
到了正月十四这天,姜家的马车更是按照约好的时间来接她。
沈惊春的穿戴比上次去周家还要低调,这种低调当然不是指用料上,而是指衣服的花色,要多朴素就有多朴素,可偏偏做衣服的料子又是值钱的料子。
姜莹莹穿的也比平时低调的多,要不是怕皇帝记仇给姜侯爷穿小鞋,她甚至也想打扮的跟沈惊春这样了。
赏花宴设在长公主城外的别院里,与沈惊春的茶山隔了二十来里路,不算多远。
既然是赏花宴,那自然要有花可赏,这庄子与高家的庄子一样,同样以梅花出名,甚至梅林的规格也要比高家的庄子大的多。
沈惊春根本不想去看什么梅林,对她而言,什么梅林桃林的,哪有赚钱重要,要不是长公主的邀请实在推脱不得,她根本都不会来。
姜莹莹也是这个意思。
上次她听了沈惊春的话,回去将自己的心思告知了她爹,姜侯爷虽然诧异,但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只说找时间去探探张家的口风,若是张龄棠有意结这门亲,他们两家就先将亲事定下来。
初六借着高家唱堂会的机会,姜夫人同张龄棠的娘略一提,对方就明白了姜家的意思,没两天就给了答复,说是过了上元之后就请媒人上门提亲。
她们两人来此纯粹就是凑个数罢了。
第115章
平阳长公主在江南出生。
又或者说她的老爹, 也就是先皇,没有当上皇帝之前,是在江南那边的封地上的, 包括当今圣上在内, 他们差不多年纪的兄弟姐妹,都是在江南出生的。
所以哪怕后来他们的父亲当上了皇帝,一家人从封地到了京城, 平阳长公主还是很想念当初在江南时候无忧无虑的日子。
她这个宅子便是很正宗的江南园林, 占地面积便有近百亩, 若是没有人带路,走在其中很容易迷路。
京城这边这种风格的园林基本没有,沈惊春虽然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园林, 但表现的还算淡定, 可姜莹莹就不一样了。
京城靠北,园林风格更偏向于现代人所说的皇家园林, 几乎一进门, 她就被这种从未见过的园林风格给吸引住了。
给她们领路的是个十来岁的丫鬟, 大约本来就是这个庄子里伺候的人, 对立面的弯弯绕绕的路显得很熟悉, 口才也不错,碰到好看的稀奇的地方也会视情况介绍几句。
一路游玩下来, 让姜莹莹大受震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