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仗比当初在庆阳的院试要热闹了十几倍,宽阔的街道两边挤满了来送考和看热闹的人,路边马车一辆挨着一辆。
沈家众人将陈淮护在中间,几乎是顶着前面的人在往前走。
好不容易挤到了排队处,几乎所有人都出了一身汗。
方氏第一次送考,感觉有说不完的话要对陈淮嘱咐。
沈惊春站在旁边默默的听了一会,竟是些车轱辘话来回说,偏陈淮也不觉得烦,始终面带微笑的认真聆听,直到贡院门口梆的一声响,才叫送考的人安静了下来。
“肃静肃静……考生们过来排队,送考的往后退,让出地方来……”
一名礼部的小吏拿着面锣一面走一面敲,梆梆梆的声音不断响起震耳欲聋,后面跟着的小吏们就手持长棍将送考人员往后压。
很快,贡院门口就清出了一大片空地出来。
之前到场的考生们也很自觉的按照规矩分成了两队。
“瞧,我说的没错吧,周渭川真的来了。”
沈惊秋伸手往前一指。
听他这么说,沈惊春下意识的伸长脖子去看,只看到黑压压的人头,听说参加这次会试的考生数量,是历届之最足有万人之多。
“不用看了,他排在第一个,已经搜身进场。”
陈淮微微俯身,在沈惊春耳边道。
“真的来参加会试了?这小伙子真不打算要他的腿了吗?”
谁下的手谁知道,当初那一段噼里啪啦打断骨头,可不是闹着玩的,她那一脚下去,海碗粗的木头都得断,周渭川那小胳膊小腿伤绝对不轻。
“拄着拐呢,以周侍郎的能耐,在不影响科考的情况下,让礼部的人稍微照顾一下周公子,想来也并非什么难事。”
陈淮接过寒露手里的考篮,转身朝方氏等人道:“那我就去排队了,这里人多也不太安全,你们就先回去吧,出场也不用来接,我自己回去即可。”
陈淮还在的时候,那是陈淮最大,现在人家已经去排队了,方氏才想起自家好大儿腿脚刚好。
方氏还真怕这人多了要是再发生点什么意外,又给沈惊秋的腿给弄折了。
等到陈淮的身影消失在人海,方氏一挥手就准备打道回府。
众人逆流而出,到了稍微宽敞点的地方歇了歇才继续往家走。
等到了家门口,夏至一指前方惊讶道:“前面不是姜小姐身边的雨集吗?”
姜莹莹身边两个大婢女,雨集相比起乘霞而言,性格更为开朗一些,平日里有什么事,姜莹莹也喜欢叫她出来办,与沈家的人见过多次也算熟识。
方氏等人朝前一看,也都咦了一声:“真是雨集啊。”
一行人到了近前,雨集才回过神来,先是朝方氏几人行礼问了好,才朝沈惊春道:“我家小姐想请县君一聚说说话,让奴婢来问问县君今日可否得空。”
以往每次来,雨集脸上都带着得体的笑容,今日也是一样,但沈惊春一眼就看出来她的笑容很是勉强。
闺女跟其他世家千金相交,方氏从不插手,因此打过招呼就直接领着人开门进了院子。
姜家的马车就停在附近,雨集伸手一招,车夫便将马车赶了过来,沈惊春一上车,马车就动了起来。
马车一路往前过了蔡河直接从保康门入了内城,最后停在了相国寺外。
二人下了车,雨集也不如平时话多,只一路沉默的在前面带路,很快,几人就穿过大半个寺院,到了一处花木繁盛的禅房外。
姜莹莹身边的另一名婢女乘霞就守在门前,远远瞧见二人过来,就打开了禅房的门,等人到了近前也是行了一礼,多的话一句没有。
她们搞的这么严肃,倒是叫沈惊春诧异万分。
禅房里,姜莹莹正红着眼睛抄写经文,一瞧见沈惊春进门,手上的笔还没放下来,眼泪倒是先吧嗒吧嗒直接掉了下来。
“怎么了?”沈惊春两步上前握住了姜莹莹的手道:“发生什么事了?你可别吓我?有什么事说出来大家商量商量啊?”
姜莹莹抹了把眼泪,哽咽着道:“我祖母不大好了,请了御医会诊,说是就这几个月的事了。”
姜家家风还算清正,姜老夫人也不是那等重男轻女的人,而且因为姜家男孩多女孩少,姜莹莹这个长房嫡女一向很得老夫人的欢心,祖孙两个的感情非常好。
沈惊春微微一怔,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实在不是那等口舌伶俐的人。
想了想,才有些干巴巴的道:“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千万不要跟我客气,我手里还有支百年老参,你看有需要的话随时找我拿,我也不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安慰你,倒是老夫人一定希望你们都好好的,你也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当中,要先把自己照顾好,才能去照顾老夫人,世上也没有绝对的事情,你看我哥,当时在庆阳,我爹带他看了多少医生,都说治不好了,结果现在还不是好了吗?”
她说着就伸手将姜莹莹揽了过来,让她伏在自己的肩头,轻轻拍着她的后背给予无声的安慰。
太医院那群太医的医术可能不是这个世界最厉害的,但绝对也是大周数一数二的,以太医院那群说话只说一半的性格,这次能说出只有几个月好活的话来,想必姜老夫人是真的只有几个月能活了。
沈惊春的肩头很快就被泪湿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的腿都要麻了,姜莹莹才不好意思的坐直了身体。
她的一双眼睛已经哭的肿了起来,说话还带着点哭音:“我祖母说她最后的愿望就是能在闭眼前看着我成家,昨日我爹亲自上门去张家说了这个事,两家商议之后,说是等殿试结束之后就把事情办了。”
三月十二开始会试,四月十二发榜,四月二十六殿试,五月初一传胪,两家商议的这个殿试之后举行婚礼指的肯定就是传胪之后。
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个半月罢了,张家当初说是上元之后上门提亲,可实际后面因为皇帝遇刺的事情又拖了好些天,到五月这短短时日里,正常情况下,只怕连六礼都没走完,稍微讲究一些的人家,只怕都不会干这个事,张家能同意将婚期提前,说明是真的很看重姜莹莹。
姜莹莹话一出口就又想哭:“我祖母这个样子,我却还因为婚期提前而有些窃喜。”
她顿了顿继续道:“我觉得我这样子很卑劣,没有良心。”
“你怎么会这么想?”沈惊春诧异道:“有一个词叫做悲喜交加,张龄棠是你喜欢的人,能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是吗?而老夫人是你的亲人,你为了她的事流眼泪,悲伤难当也是很正常的事,但这两件正常的事放在一起,并不冲突啊,你如果真的没有良心,你的眼睛就不会肿成这样了。”
第131章
沈惊春在相国寺一直待到天黑, 安慰好了姜莹莹,她干脆也要了一份笔墨开始抄佛经祈福。
她不是医生,没办法治好姜老夫人的病, 作为姜莹莹的好朋友, 她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尽一份力。
天黑之后,姜莹莹的大哥才匆匆来相国寺接他。
今天是会试入场的日子,家里人一半围着姜清洲转, 一半人围着老夫人转, 姜莹莹实在是懒得看三房那副猫哭耗子的虚假嘴脸, 这才来了相国寺为祖母抄经书祈福。
姜清洲与姜莹莹年纪就差两岁,沈惊春与他很熟,但与姜莹莹的大哥姜清溆只能算认识。
对方看到她语气倒是出乎意料的温和客气:“今日多谢县君一直陪着舍妹了, 我在状元楼订了一间包房, 如今天色也不早了,不如请县君移步, 吃过晚饭之后再送县君回去吧。”
状元楼确实离相国寺很近。
但姜家现在多事之秋, 姜清溆作为姜家嫡长孙, 身上事情肯定也很多, 沈惊春便客气道:“不用了, 我回家吃饭就行,我跟莹莹的关系也实在不必如此。”
她两句话一客套, 姜清溆便也不再勉强。
沈惊春坐着姜家的马车回了家, 方氏倒是问了一句, 沈惊春便将姜老夫人不太好的事情说了一下, 又说姜莹莹原本定在年底的婚期提前了, 方氏听了倒是好一顿感慨,这张家倒是个很不错的人家, 姜侯爷为闺女选夫婿的眼光是真的好。
到了第二日一早,沈家就有人上了门,却是东水门外货运码头的掮客来送消息,说是她大伯一家午时就能到,带了不少家当,叫他们去接一下。
沈志辉回家有段时间了,沈惊春算了算时间,差不多是他回家没几天,他们一家人就动身往经常来了。
沈志辉是知道沈家地址的,却还要家里去人接,只能说明他们家的家当是真的多,怕不是沈延东真的彻底放弃了平山村那边,一门心思想要来京城了。
方氏听了倒是高兴的很。
沈家进京这么久,虽说有陆家程家照应,可这几家都不是正经亲戚,哪怕如今沈惊春跟她明说了,沈延平是长公主遗落在外的儿子,可方氏还是觉得沈延东这样的相处了几十年的亲戚更为亲近一些。
长公主这样的身份,又没有正式认亲,方氏甚至连长公主什么样都不知道,这三个字对于方氏而言,远的就像是天上月一般。
一家人吃了饭没多久,就叫芒种几个套了车,怕两辆骡车不够用,又叫沈惊春到了地方看情况再叫一辆马车帮忙拉东西。
沈惊春忙不迭的答应,只觉得她老娘年纪还不算很大,话是越来越多了,什么事情都能反复唠叨。
因这趟主要就是接人,家里银子又不是很趁手,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想法,芒种赶了一辆车,沈惊春自己赶了另外一辆车,两个人就赶着车往码头去了。
东水门外的运河码头依旧如同他们去年来时那般热闹,人来人往川流不行,不停有船只靠岸离开。
沈志辉他们坐的那条船来的很快,午时没到船就靠岸了。
沈家的男人身高都不算低,沈志辉虽然没有沈志清和沈惊秋个头高,但也将近一米八,站在甲板上十分的引人注目,船还没靠岸,沈惊春就已经看到他了。
户部派去取棉种的两人也在这趟船上,对着公门中人,商队的管事显的十分客气,直接吩咐手下,先将户部和沈家的东西先卸下去,再卸他们自己的东西。
骡车已经赶到了岸边,沈延东父子扛着大件东西往下搬,沈延东的媳妇吴氏和小儿子也搬着小件东西下船,再有船上的船工帮忙,东西很快就卸完了。
沈惊春只来得及打个招呼,就不得不将骡车往前赶,这边人太多,实在不是说话的地方。
等走出一段路,骡车的速度才慢了下来。
沈延东这次确实是下了决心了,两辆不算很大的骡车被各种家当塞的满满的,根本坐不下人。
沈惊春张嘴就喊芒种再去叫车,沈延东忙道:“不必了不必了,咱们乡下人也没这么多讲究,听大郎说家里离这边也不算远,我们就走着进去好了,正好也见识见识京城。”
沈志辉回家的确是按照他们之前商量的来说的,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他老爹并未多考虑,就同意了举家搬来京城,并且在短短时间里,就将家里的田地全都卖了出去,连自家住的房子都以一个极其低廉的价格,算是半卖半送的卖给了二叔家。
这实在不符合他的性格,可任凭沈志辉怎么问,他老爹都始终不肯透露风声。
这回进京,乘船的费用就不少,且他老爹来的路上就特意嘱咐过一家人,这回来京城虽是来投靠沈惊春这个侄女的,对方却没有义务养活他们这一家人。
沈惊春赶了两辆骡车来接人,若是再叫马车,作为东道主,这个钱是肯定不会要他们一家来给,沈延东心里十分过意不去。
他这番话也算在沈惊春意料之中,话音一落,沈惊春便笑嘻嘻的道:“那行,都是一家人,我可就当真了,那大家就走着进城吧,这一路上的风景确实挺好的。”
她将马车往路边一停,将家伙事用力往里推了推,挤出一个可供人坐的地方朝沈志辉的媳妇周氏道:“虽说离家不算远,但也不近的,大嫂抱着冬冬坐上去吧。”
沈志辉的儿子一岁多,这个年纪的小孩已经有了点重量,一直抱着确实有点遭不住,周氏抿嘴笑了笑,也没推辞,直接抱着儿子就爬上了车。
沈惊春又看向沈志津:“三郎要不要坐车?”
沈志津忙摇了摇头。
“行,那你跟着走一会吧,等会要是累了就叫你芒种哥哥抱你上车。”
一行人重新出发,车上东西太多,沈惊春和芒种直接牵着骡车往前走,前进的速度不算快,也方便第一次进京的沈延东等人看路边的景色。
正月过后,运河两边的柳树就开始断断续续的发芽,如今已经长的郁郁葱葱,众人就沿着河道边的大路往前,时不时还能看到河里有小船画舫过去,周围人穿的衣服,妇人人头上戴的饰物都新奇的很,远非祁县那边可比。
就连小孩子瞧着都比祁县的孩子精神几分。
沈志津身上衣服虽然没有补丁,但用料并不算好,衣服也是旧衣,却根本没时间不好意思,被周围的景色晃的目不暇接,只恨自己只长了一双眼,时不时发出一声惊叹声。
路人瞧见了都友善一笑,并未有任何看清。
到了东水门外,查验过了路引,一行人顺利进了城,别说沈志津了,就连沈延东夫妇都觉得一双眼睛看不过来。
沈惊春一共也没来过这边几回,对这边的认知也仅限于几个比较有名的道观寺庙园子,但即使这样,沈延东等人也听的津津有味,连举家迁到京城的那点难过都被盖了过去。
边走边看,到家时已经快未时末。
方氏早已经急的不行,原先人家来报信的就说了午时就能到,从沈惊春出门这都四个时辰过去了,这个时间都够来回三趟还有多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