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望了多久,总算是看到自家两辆骡车出现在了几人视线之中,那跟在车边走着的正是去接人的沈惊春和芒种。
方氏视力不太行,夏至和李婶的势力却很好,伸手往那边一指就说是县君接人回来了,方氏眯眼一瞧,喜滋滋的就小跑着迎了上去。
先朝沈延东夫妻打了两个招呼,随即视线就落在了周氏怀里抱着的孩子身上,喜道:“哎呀,冬冬都长这么大了。”
去年她们来京城的时候,小孩子连路都走不利索,几个月不见,更是长的虎头虎脑的可爱的紧。
小孩子也不怕人,加上路上过来的时候周氏有教,一看见方氏就脆生生的喊了声奶奶。
喜的方氏恨不得立刻搂着他亲香亲香。
“娘,这都到家门口了,咱回去再说吧。”
沈惊春看的好笑,这就是远香近臭了,对着自家孙子孙女,方氏都不见得这么热情,现在看到沈志辉的儿子,倒是爱的不行。
方氏应了一声,忙招呼了李婶回去热菜。
两辆骡车拖着这么多东西进了巷子,又在沈家院子门前停了下来,引得邻里纷纷探头出来张望问是不是有亲戚来了。
方氏热情的介绍了两句,就推脱家里人一路奔波,先进去休息休息吃个饭,后面再介绍大家认识。
李婶手脚很快,灶膛里的火又一直都焖着没灭,饭菜的香味一下就飘了出来。
这院子不大,按照沈惊春的打算,沈延东他们来了肯定是要去茶山那边的,骡车上面的家当便也没有卸下来:“只拿换洗衣物下来吧,这两天先在城里逛逛,东西一会吃完饭,我叫芒种他们先把东西送到四哥那边去。”
不提沈志清还好,这一提他,吴氏就有点待不下去了:“也不用逛了吧!现在咱家举家迁过来,以后总有机会逛的,现在也三月了正是春耕的时候,还是先干正事要紧。”
她说着又笑道:“这几个月没见过二郎,倒还真是有点想他。”
沈志津也道:“是啊,二哥走了之后,我玩什么都觉得没意思。”
见他们坚持,沈惊春便只好作罢,最近天好,当初户部那边从家里拿走的棉种,如今也开始晒种了,沈延东几人来的正是时候,正巧赶上了种棉花。
她打算等棉种晒好之后,自己跟着看两天,后面的事情就顺手交给沈延东去办了,她也好专门忙其他的。
吴氏这边挂念着二儿子,连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都吃的无甚滋味,一顿饭吃完,略休息了一会,就表示可以出发了。
到茶山的距离可不是东水门码头可比,沈惊春再想省钱,这个钱也省不了,总不能真的让一家人人走过去,路程远就算了,关键吃完饭时间也不早了,真要走过去,说不得还没到地方天就黑了。
倒是沈延东猜到沈惊春要叫马车,忙叫了沈志辉跟了过去,抢在沈惊春前面付了车钱。
一路晃晃悠悠的到了茶山,那边晚饭刚吃完,车直接赶到后门口,门敲响之后可巧来开门的就是在院里消食的沈志清,瞧见沈惊春的脸,还没来得及问她这么晚过来干啥,就被后面冒出来的沈志津等人给惊呆了。
使劲揉了揉眼睛,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大喊了一声娘啊,就迎了上去。
没看到沈志清之前,吴氏那是日思夜想,等到看到儿子好手好脚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吴氏又觉得没那么想了,想到大儿子回家时说的话,心思早就飞了出去,眼见二儿子迎了上来,吴氏只借着灯笼投下的灯光看了一眼,就忍不住往他身后看去,嘴里还轻声问道:“豆芽呢?”
在平山村那边,除去读书人,一般像沈志清这样大的人,孩子都能走了,唯有沈志清一直高不成低不就,家里偷偷给他相看了几个姑娘,他都说没看中。
谁知道来京城一趟,倒是跟沈惊春身边那个小丫头看对眼了。
沈志清老脸一红,下意识转头看了看,才小声道:“娘你干嘛啊。”
沈惊春当时说这亲事能不能成全看豆芽的意思,后来沈志清就托方氏悄悄问了,人豆芽也是愿意的,但豆芽虽然现在没有血亲在身边,沈志清却还将这事看的很重,打算等爹娘进京之后,正经托媒人来提亲的。
吴氏一张老脸直接笑开了花,见儿子这么护着未来儿媳妇也不生气:“行了行了,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没提亲之前,我不会乱说话的。”
话是这么说,可等院子里其他人听到动静,跑过来帮忙卸行礼,吴氏的眼神就黏在豆芽身上下不来了。
第132章
吴氏对豆芽的印象可以说的上是很好。
当初沈惊春被赶出京城, 外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族长却是知道的,自然也知道那种情况下, 豆芽还愿意跟着沈惊春来平山村, 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这小丫头虽然看着瘦小,但很重情义,而且勤快不多事。
之前还没来京城的时候, 这小丫头就开始长个了, 现在几个月没见, 她不仅个子长高了,身体也开始发育,养了几个月没有下地干活, 肤色也变白了不少, 更显得眉清目秀。
等到东西卸完,一家人的住处安顿好, 吴氏就悄悄的摸到了沈惊春的房里:“惊春啊, 你看啊, 我们老两口现在也到京城了, 你四哥呢他年纪也不小了, 你看他跟豆芽的事情是不是也应该开始操办起来了?”
沈惊春一愣,倒是没想到他们一来, 首先操心的就是沈志清的终身大事。
吴氏见她面露难色, 心就往下沉了沉。
豆芽这小丫头当初于沈惊春是有救命之恩的, 沈惊春也一直把她当妹妹看, 后来还叫方氏认了豆芽做干闺女。
沈惊春被封为县君的事情, 沈志辉回家也说了,这也是他们一家会下定决心来京城的原因之一, 莫非这干姐姐得了大造化,便看不上平头老百姓的堂哥了不成?
沈惊春眼见着吴氏脸上的笑容变的勉强起来,心知自己这一迟疑叫她误会了,便干脆解释道:“咱们都是一家人,我就跟大伯娘明说了,豆芽我是当成亲妹妹的,她年纪还小,之前跟着我在徐家的时候,领的也是粗使丫头的差事,身体亏空的厉害,我是想着再养她一两年的,您也知道这女人生孩子本就是在鬼门关走一遭,更何况这身子骨瘦弱的更是如此的……”
吴氏听她这样一说就狠狠的松了口气:“我还当什么呢,这好说,先叫他们成亲不同房便是了。”
说着不等沈惊春回答,又摇头道:“还是算了,毛头小子年轻气盛难免冲动,还是先将亲事定下来吧,等这两天稳定下来,我就去找媒人上门同你娘商量这个事。”
吴氏能这么想自然是再好不过,沈惊春将人送走,又叫了豆芽来,将吴氏的话转述了一遍。
惯来有些没心没肺的小姑娘也羞红了脸,丢下一句全凭干娘和姐姐做主就火烧屁股的跑了。
看的沈惊春连连摇头。
到了第二日,拿到了棉种的钟员外果然带着人直奔茶山这边。
这一片棉花试验田于大周而言,至关重要,虽然包括皇帝在内,所有知情人都相信了沈惊春关于种植棉花的经验之谈,但朝廷还是显的很郑重。
户部的人每天来回跑是肯定不现实的,是以便在棉田附近新建了一些房子。
等人一来,沈惊春便将大堂哥沈志辉又介绍了一遍。
这是前一晚与沈延东一家商量好的。
沈延东四十多岁,正常来说还是壮年,可古代环境差,尤其是农村人,能活过六十岁都算高龄,跟朝廷打交道看看能不能混上一个公职这种事,还不如交给沈志辉去办。
钟员外显然对沈志辉的印象很好,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沈志辉跟着种棉花的事情:“这很好呀,前几日听了县君的吩咐,我们正打算多招几个人来跟着一起种棉花呢,到时候也就能如县君说的那般,早点将棉花在全国普及,让所有人过上穿得暖的日子,届时还望沈公子多多指点他们才是。”
沈志辉有了上一次来京城的经历,现在再碰到钟员外这种往常碰不到的官员,心态也稳了很多,笑着就朝人见了礼,谦虚的表示一定会竭尽所能。
沈惊春的地跟朝廷的棉花试验田紧挨着,钟员外倒也不要求沈惊春每天跟在后面忙前忙后,只叫她隔三差五的过来看看这边种棉花的进度,哪里需要改进。
而户部的人也能够比较两边的棉花生长进度,从而找出他们在种棉花一事上的不足。
棉花种植业进行的如火如荼,辣椒种植业也进入了正轨,京城这边比祁县要冷,气候的原因,一样的东西在两个地方播种的时间便不太一样,前后约相差了一个月左右。
沈延东等人的到来,大大的缓解了沈惊春手上人手不足的情况。
加之张大柱等人如今也算立起来了,沈家各处产业几乎都有自家人管事,没过几天就到了谷雨。
茶山那批茶树,大多都是移栽过的,如今要用到异能的地方太多,根本无法像之前在平山村种植玉米一般,现在只能将异能兑水,分批次进行灌溉。
可即便有异能水浇灌,清明的时候,那批茶叶也没能缓过劲来,茶叶并不多,拢共也只炒出十斤,两斤送进宫里,两斤送到长公主府,自家留了两斤待客余下的四斤全都送了出去。
谷雨前几场春雨一下,移栽的茶树全部存活,茶叶倒是开始疯长。
沈惊春百忙之中抽了空,在附近村子招了些十来岁的少女开始采茶。
京城这边哪怕是乡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是富养女儿的,十来岁的少女待字闺中一般很少会下地干活,多是在家做些家务绣花,采茶这事都是手上的事,附近几个村子一走,很轻松便招了二十名采茶女。
豆芽炒茶虽不行,但经过去年两次采茶,如今也算是老手,领着人采茶的事便交给了她负责。
沈惊春自己则领着新招的几个人和姜家派来学习的几个人,开始炒茶。
炒茶这事,上手不难,可想要炒出好茶远非一日之功,沈惊春自己是个半吊子,手艺不怎么样,可不论是新招的人,还是姜家送来的人悟性都很高,关键是不怕苦不怕累,俩锅茶叶炒下来,就似模似样了。
茶叶采摘的第二天,沈惊秋就带着几个人直奔茶山。
他需要的工坊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后续关于收尾之类的事情,则要他本人到场亲自指导。
兄妹两个各忙各的,一天下来,直到晚上吃饭,才算见了一面。
“这工坊建成,我先试试能不能烧出玻璃来。”
这玻璃跟大周朝已有的玻璃当然不是一样的。
之前沈惊春说的话,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烧玻璃涉及到的东西很多,以古代的条件,首先温度就直接卡死了很多的可能性。
沈惊秋之前说的信心十足,其实事实如何,他心里很清楚,想要烧出现代那种玻璃,是肯定做不到的。
沈惊春头都没抬一下:“我觉得相比起烧玻璃,你不如研究一下烧红砖,或者水泥砖,这两样东西以现在已有的条件,你努力一下还是能烧出来的,青砖的价格实在太贵了,你只要烧出红砖或是水泥砖,然后咱再找个合伙人一起办个厂,发家致富成为大周首富指日可待啊哥。”
她扒了几口饭下肚,才直视她哥道:“或者你研究研究化肥?再不然搞搞肥皂?或者钢筋?混凝土?其实我觉得以上这些都比玻璃有用。”
她穿越过来好歹还有个空间和高级木系异能呢,她哥就一个不成熟的金系异能,如今能升级,靠的还是她以前攒下来的晶核。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啥也没有,谈什么搞发明创造?玻璃烧的再好,以现在的技术也烧不出现代那种可以用在门窗上的玻璃,真还不如搞点有用的。
沈惊秋被他老妹说的有点动摇了,可现在工坊都已经造起来,完工在即了,现在说放弃,是不是有点可惜,想了想他还是道:“我先试试呗,能行最好,不能行我再改行造肥皂烧红砖。”
“哦,对了。”他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张有些皱巴巴的请帖来:“昨日有人上门,说是有位高小姐请你去赏桃花。”
院子里天色已经有点暗,灯笼还没点起来,沈惊春将碗搁在膝盖上,翻开帖子看了看。
帖子是高静姝亲自写的,内容就如沈惊秋说的一样,就是去她家别院看桃花。
她将请帖一合,随手丢在一边,端起碗又开始干饭:“不去,有什么好去的,桃花哪有有钱花随便花好看,我有这个看桃花的时间,还不如回城看看陈淮呢,算算时间,他第三场是后天出来是吧?”
沈惊秋点点头:“不错,是后天出来,前两场据说写的得心应手,第三场想来也不错,我看这小子对自己倒是信心满满,你明晚还是早点回城吧。”
沈惊春瞅了他一眼:“你不是一向都不太喜欢陈淮吗?老爱用话呛他,今天这态度咋变了?”
沈惊秋冷哼一声道:“这小子走了狗屎运娶到我宝贝妹妹,大舅子不喜欢妹夫不是很正常?我不喜欢他你还能离婚不成?”
“哥屋恩。”
“那不得了,说起来这个哥屋恩,你说我编个新华字典咋样?这要是搞出来,我不得成一代大儒,留名青史?”
“想法不错,等你玻璃搞出来,可以试试。”
……
时间一晃到了四月会试放榜。
三年一次的会试,每次都是京城顶顶重要的大事,会试放榜虽不比殿试传胪,但却同样引人注意。
沈惊春等人,包括沈延东一家,都是头一天就从茶山回了城。
全家上下都比往日起的早些,早早吃过了早饭,一大群人就往贡院那边走。
沈家人起的早,但还有比他们更早的,还没到贡院门口,眼前已经是一片人山人海。
虽然还没到盛夏,但如此多的人全部挤在街道上,味道也并未好闻到哪里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