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被拉住还有些不高兴,放榜这种事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碰着的,沈志清也在一边高声道:“是啊是啊,你们又不识字,去了也看不明白啊,还是好好等着吧,等咱好消息。”
这话一出,两人那兴奋劲就消散了一半。
嘱咐了冬至等人好好守着方氏他们,沈惊春拉着陈淮就往人堆里挤。
二人十指交握,走出去没多远手心就开始冒汗,沈惊春的心砰砰直跳,越跳越快。
跟在后面的沈志清兄弟两个不如沈惊春力气大,很快就与他们拉开了距离。
还未等几人挤到前面,贡院里就有清脆的钟鼓声传了出来。
这是要开始放榜了,已经挤到前面的几乎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周围一下安静了下来,后面的虽然不停的往前挤,却也是不再出声,众人耳边只有衙役们敲锣打鼓的声音。
随着榜单一张张的被张贴出来,时不时就有激动雀跃的声音传出,大喊我中了。
沈惊春的心几乎已经跳到了嗓子眼,她与陈淮却被拦在榜单两米外再不能向前。
前后左右全都挤满了人,乌压压的全是人头,沈惊春就是想要跳起来看看都做不到。
眼见着最后一张榜单贴出,哪怕不停的在心里默念冷静冷静,她却还是无法冷静下来,正犹豫着要不要暴力拉开前面的人,一双手就攀上了她的腰。
陈淮双臂一用力,稳稳的就掐着沈惊春的腰,将她往上举了起来。
视线一下变的宽阔,忽略掉周围的惊讶声,沈惊春的视线直接落在最后面一张榜单上面。
这张榜单同前面不同,上面只誊写了前十名的名字。
几乎在沈惊春看过去的同时,内圈便有人道:“今科会元陈淮,谁是陈淮啊?”
“啊,是陈淮啊,我押了他,啊哈哈哈发财了发财了。”
“第二名徐殿元。”
“第三名何鸿清。”
唱名声此起彼伏,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沈惊春搂着陈淮的脖子,被他抱在怀中,双眼亮的吓人。
这相当于是全国高考状元了,以前虽然就知道这个男人是个学霸,但真等人考了第一名,那种心情简直激动到完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任何形容词在此时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后面沈志辉两人总算气喘吁吁的挤了过来,瞧见两人抱在一起,忍不住笑着咳了一声,再看堂妹那一脸高兴到不能自已的神色,甚至不用问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第133章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说的大概就是陈淮现在的状态。
会试第一名,最后殿试二甲是肯定没跑了, 同时也是一甲强有力的竞争者。
认识陈淮的都备了贺礼上门祝贺, 不认识陈淮的到处打听此人是谁。
附近邻里更是恨不得宣告全天下,高桥的风水就适合文化人,会试前十名, 有一半以上都住在高桥这边, 尤其是陈会元, 更是在高桥这边买了房子。
如果古代有微博,那陈淮这两个字,妥妥就是热搜第一, 词条一天之内变了几次, 什么已经连中五元,?否再中六元, 到英年早婚是个宠妻狂魔, 贡院前抱起媳妇看榜的事情也被人给扒了起来, 一时间陈淮的媳妇到成了京城所有女性羡慕的对方, 到最后众人的关注点又落在陈会元的长相上。
年纪轻轻, 长相俊美,文采斐然, 当真就是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沈惊春和陈淮本人倒还没什么, 一个借着温书备考殿试的由头, 推了所有的宴请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 在书房一待就是一天, 一个天天待在后院,研究新的木屏风隔断样式。
可方氏等人才过了两天, 就被骚扰的不胜其烦了。
刚开始一出门,所有人都夸方氏有个好女婿,这的确是令人身心愉悦的事,可每个人都这么夸,还有人不停的暗示?嫁给这样的夫婿,是沈惊春的福气。
这话方氏可就不爱听了,她还觉得?娶到她家闺女,才是陈淮这个臭小子的福气呢,没有她闺女把臭小子捡回来,还?有他今天?恐怕坟头的草都几丈高了吧。
沈家的下人更是各种被巴结,许多人妄图打听到陈淮的喜好,一些商贾人家更是想着将家中庶女送给陈淮当妾。
这事真要干出来,别说陈淮根本不会接受,只怕才起一个头,他们这些出卖主家消息的人,就直接被沈惊春打断手脚发卖了。
就连在学堂学习的两个小的,都是被各种巴结。
“尤其是附近几户本地人,以前看到我都是不屑于跟我说话的,觉得她京城户口好像就比咱外来的高一等一样,现在倒是好意思腆着张脸来跟我套近乎。”
饭桌上,方氏的语气暴躁的有几分反常,一边说着话,一边还忍不住去瞪陈淮。
虽然方氏知道陈淮对自家闺女没得说,可哪个当娘的?受得了别人诋毁自家闺女?
陈淮接收到来自丈母娘的死亡视线,下意识的挺直了背脊,身体都有点僵硬了,说实话,这眼神给他的压力可比在贡院考试还要强的多。
两个孩子在一边沉默的听着,等到将嘴里的食物咽下,沈蔓才道:“过完年我们学堂来了几个新同窗,其中一个家里有钱的很,一直看不起我跟我哥,可姑父考了第一名之后,那个同窗这两天看见我们可热情了,还说要给我哥做媳妇。”
沈惊春听的一脸无语。
古代居然还?有这么直接的小孩。
这才多大啊,就想着给人当老婆了,而且这要是陈淮生的儿子这还有讲法,子承父业,当老子的学问这么好,做儿子的肯定也差不多哪里去,可沈明榆也不过是陈淮的内侄罢了,跟他又没有血缘关系。
不过想想古代那种榜下捉婿的传统,也就不难理解了。
沈惊春想了想道:“要不这样,干脆趁着这个机会,咱们直接把家搬了吧。”
果子巷那边的宅子,有长公主府的柳枝带着人全权负责,根本用不着沈惊春操心,早在会试开始之前,那边的宅子就已经修缮完了,只不过最近沈惊春一直在茶山那边忙活,这才将搬家事宜给耽搁了下来。
“还有十来天殿试,殿试完了之后传胪,名次下来还有的忙,诸如陆先生程太医这些对咱家有帮助的人,请人家来家里吃个饭还是很有必要的,咱家现在这个院子还是太小了些。”
两进的院子,放在一般人家里,已经算的上是豪宅,可偏偏后院做了店铺和仓库,一家子这么多人挤在前面一进的小院子里,的确是小了些。
要是以前,方氏可?还会犹豫,刚在一个地方待习惯了就要换地方,确实不太好,但现在每天出门都要被一大群人围观,实在是让人心烦。
方氏同意了,陈淮也无所谓,反正住在哪里对他而言都没有区别,媳妇说什么就是什么呗。
两个小的更是举双手赞成,果子巷的房子他们旬休的时候去看过,修缮了之后又大又漂亮,要不是家里的事情他们做不了主,估计早都搬过去了。
一家人说干就干,饭吃完了,就开始收拾一些?用的东西。
新房子虽说有长公主给添置的全套家具,但这边有的东西也是大家用惯了的,顺手搬过去也并不妨碍什么。
很快两辆骡车就拖着东西走了。
沈家有车还不止一辆,平日里还经常有其他客人驾车来访,两辆骡车出门,周围邻居只是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丝毫没发现人家已经开始搬家了。
新宅子那边有柳枝带着人守着,沈家便也没有多叫人过去,一趟运完,戌时末两辆骡车就带着另一辆马车折返了回来。
这两进院子里的大件家具,沈惊春并不打算搬,留在这边也?应急,反正新宅子什么东西都有。
第二趟,除了一些小件,主要就是载人过去。
这边只留了大寒小寒他们三个学徒,其他人全都在第二趟一并带走了。
古代没什么消遣,高桥这边离夜市又远,戌时末街道上已经很少?看到行人,沈家人走的悄无声息。
马车摇摇晃晃不过小半个时辰便到了新宅外。
新宅修缮一新,大门外挂着一串红红的灯笼,在和煦的夜风中轻微的晃动,门口两头小石狮,在昏暗的光线下依旧显的可爱有趣的很。
马车到了大门并未停下,而是往旁边的角门而去。
两个孩子扒在窗前,探出小脑袋往外看,灯笼将门上的匾额照的明明暗暗,微眯着眼睛一直看到快要拐进角门,沈蔓才看清了匾上的两个字:“陈宅。”
两辆骡车在后面拉着余下的东西和人。
沈惊春夫妇加上方氏和沈明榆兄妹坐在最前面的马车里。
沈蔓陈宅两个字出口,陈淮和方氏几乎下意识的看向了沈惊春。
陈淮忙着考试,沈惊春兄妹两个都在茶山那边各忙各的,只有方氏会偶尔过来看看装修进度,门口的匾额早就挂了上去,但方氏并不识字,根本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
陈淮却是因为只来过这边一次。
沈惊春摸了摸鼻子,被两人看的有点心虚:“看我干什么?这宅子难道不?叫陈宅?”
方氏没说话。
心里有点不舒服。
她知道自己嘴上虽然说着两个孩子都一样,可潜意识里还是觉得一直在身边长大的儿子更亲近一些,闺女主意太大,对她虽然尊敬,但却并不算亲近。
这个宅子会到闺女手里,说白了就是长公主心疼小辈。
给沈惊春不给沈惊秋,方氏觉得问题不大,但现在这宅子变成了陈宅。
马车穿过角门,进了宅子,顺着巷道直接到了二门,方氏一下车就沉默的往前走。
每个人住在哪里,是早就安排好的,柳枝做为临时的管家,将这些事情安排的面面俱到,沈家一行人一下车,她就敏锐的感觉到事情不太对劲,便指了个丫鬟领着方氏往她住的院子去了。
两个小的如今年纪还不大,沈惊春虽叫他们单独睡一个房,却还不到单独睡一个院子的时候,兄妹两个一个睡在方氏院子的东厢,一个睡西厢。
等人一走,陈淮才道:“不然明天找人重新做个匾额,改回沈宅?”
丈母娘生气生的很明显。
刚才走之前甚至连看都没看他们夫妻一眼。
沈惊春摆摆手:“不用,她针对的不是你,而是我,恐怕在她心里,这宅子就是长公主给我们家的,我哥作为家里的长孙,理所应当这房子就应该给他。”
方氏这个想法其实很容易理解。
就像沈惊春?那么容易就接纳方氏,仅仅只是因为她一直都无怨无悔的照顾傻儿子不曾放弃一样。
她也?感受到在她们母女之间,其实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
“长公主把房子给我,自然是因为她想把房子给我,而不是因为其他。我并不觉得我拿这个房子有什么对不起谁的地方。”
给房子的时候,他哥已经恢复了正常,长公主如果想把房子给她哥,自然?有其他的办法,况且,在沈惊春看来,这座房子于长公主而言,其实并不算什么。
皇帝对这位长姐的感情,甚至比夫妻父子之间还要深,长公主是整个大周朝当之无愧的最尊贵的女人,她手里的好东西,又怎么可?只有这一座宅子?
夫妻两人说话,身边并没有其他人跟着,周围静悄悄的,只有陈淮手里提着的灯笼照亮前路。
沈惊春说完,见他没出声,就歪头看了他一眼,奇道:“你不会觉得我这么做伤害了你脆弱的自尊心吧?”
陈淮一愣,皱眉道:“你怎么会这么想?”
“你不说话啊。”沈惊春说着敛了笑容,严肃的道:“不过说实话,我以为这是个小事,就是并不需要夫妻两个商量的事,我才自己做的决定,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样做不太好的话,我也可以尊重你的想法的。”
在古代这种地方,如同陈淮这样的寒门学子,都是潜力股,大多都有个强有力的岳家,辟如周桐。
人家是看中他们的潜力,才会将闺女下嫁,前期买股固然是要投入的,可后期若是投对了,这支股票?返还给他的将是数倍数十倍的报酬。
以沈惊春对陈淮的了解,他并不是个很在乎这些身外名的人,可这个社会如他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正如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句话一样,一旦他踏上官场,即使他不想跟人比较,却还是会被迫跟人比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