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榆沈蔓这两兄妹在读书上确实都很有天分,更准确一点来说,起码现阶段沈蔓读书比沈明榆还要厉害两分。
可惜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哪怕国朝曾经出过女帝,也并不能将这种思想彻底拔出,尤其是京城这边,坚决拥护男尊女卑的顽固派不在少数。
沈蔓点点头,有被安慰到,但还是觉得委屈。
姑侄俩小声的说了话悄悄话,沈惊春将小姑娘哄的重新露出笑颜,陈淮才道:“附近的学堂都看遍了,最后选了个新开。”
这附近的学堂里,学生人数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陈淮最后定下来的这家新开的学堂,如今还只有十几个学生。
“学堂里如今还只有两名先生,徐先生和袁先生是夫妻,二人原本都在老家的书院教书,徐公子今年考中了秀才,被保荐到国子监读书,两位先生便干脆也跟着来京城了,我问过了,他们一共只打算收二十名学生,所以束脩有点贵,每年每人需得二十两银子。”
二十两,那确实算很贵了。
沈惊春大致有了解过,京城这边因为房价贵,所以没有功名在身的学生们的束脩一般在十两左右。
但这些学堂大部分都是有几十名学生的。
“贵是贵了点,但我们聊了会,那位袁先生具体怎么样还不清楚,徐先生的学问却是没问题的,他本人也是举人,我瞧着倒不是死板的人,很会因材施教。”
沈惊春本人也是读过多年书的,当然知道一名好老师的重要性,而且这位袁先生既然是个女先生,对沈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费贵点也没多大关系了。
说完两孩子上学的问题,沈惊春才说起来会平县一行。
“倒是很顺利,爵田中间那片小山岗如今也是咱家的了,原本我是说凑齐了钱把房子钱先给还了,但是现在恐怕计划有变,这个小山岗整治起来要花不少钱。”
陈淮皱眉道:“确实挺难办的,昨日大哥他们回来,我听他们说了一下那小山上有不少茶树,你现在是怎么规划的?”
几人进了屋,沈惊春取了笔墨出来在桌上摊开,画了个简易的地形图:“这个小山占地两百亩,规模不小,我打算将这片山划分成三个地方,这一片等春天的时候将茶树全部移栽过来,另外的地方买上一些果树之类的栽种上,旁边这一块连同山脚下的爵田,都种上红梅。”
“这样一来,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赏,等到水果成熟的时候,还可以搞成那种付费采摘的形式,山脚下这边,再叫人挖几个池塘出来,建些小院子搞成农家乐,京城这边的房价太贵了,田地价格也很贵,一个城里住着几十万人,并非人人都有别庄,我觉得这个方法还是可行的。”
这个办法在庆阳那边八成是行不通的,因为地广人稀,大片的土地都在等人开荒,谁会钱多烧的去什么农家乐消费。
可京城不一样。
古代多少人一辈子也不会远行一次,京城这一块的人绝大多数都没见过山是什么样的,这小山岗在别的地方或许不值一提,可在京城附近,只要开发得当,足以成为吸引客流量的噱头,到时候来游玩的人总要吃饭吧?就能带动经济消费了。
陈淮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但他在种地这方面并不是很懂,果树什么的更是触及到他的知识盲区了,因此并未开口。
反倒是沈志清和方氏看着纸上的简易地形图皱着眉。
沈惊春便问道:“你们有什么意见都提出来啊,这可是关系到咱家以后能不能发大财,尤其是四哥你,跟着一起来京城可是要给我打工的,我挣的钱越多,给你开的工钱就越多。”
沈志清一脸复杂,想了想道:“这真不是我看不起你啊老妹,按照你这个计划,我觉得你这四千两银子不够花是真的,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我把张叔喊进来问问。”
沈志清到了门口冲院子里喊了一声,张大柱小跑着就过来了,沈志清问道:“张叔,这已经挂果的果树一般什么价格?”
“果树?”张大柱想了想道:“这要看什么果树了,辟如咱们祁县那边,更偏爱吃桃子,所以桃树的价格要贵一些,三年生的桃树才开始挂果,一般是一两左右的价格,年份越久价格越贵,十年以上的桃树,没有十两银子怕是买不到的。”
沈志清又问道:“那按照桃树来算的话,一亩地大约能种多少株桃树?”
张大柱道:“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大概是几十棵树吧,这个具体也要看桃树的大小。”
几十棵树,沈惊春干脆取了个中间值五十棵三年生的桃树来算,一亩地的价格就是五十两了,十亩地五百两,一百亩就是五千两。
得!照这个算法,四千两银子何止是不够,简直可以算的上是杯水车薪。
何况将这座小山岗全部整出来,还不止买树这一件事,还要另外找人将山上的灌木弄掉,还有建房子挖池塘,全部都是钱。
“依我看来,倒不如先将房子建起来,反正山已经买了,放在那他也不会跑,再找人将山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小树全部拔除掉,先将茶园打理好才是正事,还有那三百亩田,要是我记得不错,老妹你最开始的计划不是多种辣椒吗?到时候不就有钱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沈志清一语惊醒梦中人。
沈惊春一想还真是这样。
而且也不一定非要都买三年生的桃树,可以先买一些挂果的果树先种上,其余地方买些树苗栽种,一口是肯定吃不成胖子的,慢慢来呗。
第二日一早立夏就又去了程家,将程江给请了过来。
反正连山在内的五百亩地不论怎么规划,房子是肯定要先建起来的。
沈家才到京城,各处都不熟悉,好的泥瓦匠还是要靠别人介绍,程江年纪虽然不大,但办事老练,一听沈惊春的要求,就直接带着沈志清去找泥瓦匠去了。
这爵田里的房子建了,以后她们自家也是要住的,沈惊春打算直接建个三进的院子。
不论是三百亩还是五百亩,这么大的地,凭她们现有的人手,是肯定种不过来的,不拘是继续买人还是请长工,到时候都得有地方让别人住,与其到时候再扩建,倒不如一次到位。
程江介绍的这位泥瓦匠,在坊市里也是小有名气的,从十几岁学徒开始就一直干这行,如今已经三十多年,按照沈惊春的要求将平面图画了出来,仔细一算,便将大致的价格给算了出来。
三进的青砖瓦房,报价是五百至六百两,这个价格在沈惊春的预算之内,但想到即将花出去的钱,她还是心痛的无法呼吸。
建房子这一块就直接交给了沈志清盯着。
等过了两天开始去国子监报到,两个小的也开始每天去学堂,沈惊春就开始了盘活自己的家具店。
不论是买地种粮食还是买山种果树或是搞茶庄,都只是为了挣钱,唯有做家具做木雕,才是她的兴趣爱好。
京城这边水路发达,各个码头每日的人流量就是个不小的数目,全国各地的东西在这边几乎都能找得到,包括沈惊春需要的各种木料。
在老家用惯了的一些工具,除了几个大的,其余的能带的基本全部都带到了京城,缺少的那些又另外买了回来。
开店要比建房子简单的多,店铺的名字,用的是现代他们家网店的名字恋家家居,字是陈淮写的,匾是沈惊春自己做的,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早晨,家具店悄无声息的开张了。
高桥这边还算热闹,沈家这个沿街铺面周围又都是一些热闹的铺子,一开张倒是吸引了不少人进店来看,只是这铺子是开张了,店里却没有样品让人看,且因沈惊春打算走高档路线,价格定的很高,开张了几天,却连一单生意都没接到,反倒是因为定价太高,而出了名。
整个南城这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高桥附近新开了一家家具店,而店主则是个想钱想疯了的女人。
姜莹莹上门这天,沈惊春刚做好一张全新的古今结合的梳妆台,正在给梳妆台刷漆。
她一向不喜欢古代那种厚重的红漆,这梳妆台刷的依旧是清漆。
整体样式简洁大方,但细看却又很精致,黄铜做的拉手,处处可见的精美雕花,光洁平整的桌面上也做了储物设计。
沈惊春忙着刷漆根本没注意到有人进店,反倒是姜莹莹直接看着这张梳妆台哇了一声:“这好好看啊,是你做的啊?”
“是啊,我原本就学过这个的,你怎么来了?”
姜莹莹笑道:“我听府里下人说高桥这边开了家天价家具店,正好上次你说住在高桥这边,我就顺道过来看看了,没想到居然就是你的店,这张梳妆台多少钱?”
“这张雕花不多,因是做出来展览的,用料也不算特别好,倒是不贵,售价是二十两,送一张配套的妆凳。”
沈惊春说着就放下了手里的活,掀开了后面的帘子朝后面喊道:“小雪,家里来客人了,泡一壶热茶过来。”
姜莹莹围着梳妆台转了一圈,赞叹道:“这雕花还叫不多?”
沈惊春请她坐下,拿了制好的册子给她看:“你看这两款,从上到下全是雕花,这个才费功夫。”
这册子是早在祁县的时候就做好的,后面陈淮又抽空画了几张图,加在了后面。
姜莹莹一看眼睛就亮了:“这些都好漂亮啊,我看着都比我现在用的好看,这些多少钱?”
沈惊春道:“主要还是看用料,价格五十两到几百两不等吧,我手上有一批黄花梨,如果用黄花梨来做梳妆台的话,这一张梳妆台要五百两。”
这个价格不算贵,宣平侯徐晏的书房就有一套黄花梨的桌椅,用料虽然比梳妆台贵,但雕花和做工没有沈惊春做出来的精致,她并不觉得一张黄花梨的梳妆台卖五百两有多贵。
姜莹莹直接倒吸一口冷气,惊道:“你手上真有黄花梨?这可不是巧了吗,我爹正想买一套黄花梨的茶桌呢,之前太医院的程院判不知道从哪弄了一种新茶带回了京……”
她后面的话说不出来了,因为小雪已经用个小托盘端着茶走了过来,一套白瓷的茶具放在了二人中间的茶几上,小雪拎起茶壶往瓷杯里倒茶,嫩绿的茶叶随着茶汤一起倒入白瓷杯中舒展开,一股茶叶特有的清香随着氤氲的水汽在周围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第92章
姜莹莹望着白瓷碗里的茶叶久久回不过神来。
程太医那茶叶现如今在京城可是千金难求, 也就是当今圣上私下里开了口,程太医才忍痛割爱送了两斤给圣上,其余的一些大臣, 连张承恩这个内阁次辅腆着老脸开口求茶, 程太医也只抠抠搜搜的给了一两。
她爹文宣侯上门,也只是有幸喝了一杯茶就被送客了,还是她祖父厚着脸皮亲自去求, 才跟张承恩一样得了一两, 这茶到了他们家, 就跟宝贝一样,姜莹莹还是各种撒娇才分了一杯,余下的茶叶她祖父说了, 谁也别想分一片茶叶走。
姜莹莹捧着这杯茶沉默了好一会才喝了一口, 茶香四溢,比她在祖父那边喝的那杯茶可要浓多了, 但不难尝出来, 两种茶是一个味道。
“好姐姐, 你到底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沈惊春???
姜莹莹将茶叶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下, 沈惊春听完都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姜莹莹道:“程院判那茶叶是你送的吧?你可别不承认, 这俩味道一模一样。”
沈惊春抿着嘴看着她,好一会才道:“我记得姜伯父原先是户部左侍郎?不知道现在在?”
姜莹莹虽然不知道沈惊春问这个干什么, 但还是道:“原户部尚书被罢黜了, 我爹顶了他的缺, 现在正任户部尚书呢, 怎么了?”
“没怎么, 就是有个生意想跟户部尚书的千金的谈谈。”
姜莹莹掩着嘴娇笑一声:“怎么着,不是户部尚书的千金还不配跟你谈生意了?”
沈惊春啧了一声:“那倒不是, 户部侍郎的千金也是可以跟我谈生意的。”
……
姜莹莹来的还算早,二人直接坐了她家的马车出的城,到爵田那边时还没到午时。
已经十月,天气越来越冷,程江介绍的泥瓦匠怕天冷了影响进度,就建议直接多招一些人开工建房子。
沈惊春对此没有什么异议,这都是按人头算的工钱,冬天了地里没什么活,家里的女人带着孩子就能忙活过来,男人们大多都想着出去找点活干,所以工钱并不高,只四十文一天包一顿午饭,都是在爵田附近几个村镇找的人,每天来回也方便。
这才短短十天不到的时间,三进院子就已经初具规模了。
马车在院子外停下,如今冬日天冷男人们干活不像夏天那样光着膀子,但沈惊春还是叫姜莹莹把帷帽给带上了,她毕竟还是文宣侯府的千金,从小金尊玉贵的。
二人下了车,姜莹莹带着的婢女们就被热火朝天的景象给吓了一跳,几乎是寸步不离的跟在姜莹莹身边,生怕她被哪个不长眼的给冲撞了。
沈惊春看了那两个丫头一眼,到底还是道:“两位姑娘放心吧,这些农家汉子看着粗鲁,却并不是那等轻浮的人,不会上来冲撞了你家小姐的。”
用人不疑,这事既然交给了沈志清全权处理,沈惊春就真的很少过问,房子开工之后,沈志清就带着张大柱等人在附近村子租了几间房住下了,三五天才回一次城里说一下进度,那些手脚不干净或是干活喜欢偷奸耍滑的早被踢出去了,现在工地上留下来的都是老实本分的人,每天兢兢业业的干活,哪有时间来冲撞千金小姐。
姜莹莹的婢女讪讪一笑没有说话,但那种老母鸡护着小崽子的姿态倒是半点没有收敛。
沈惊春提了一句,也不再多说。
这边马车过来,沈志清早就看到了,待马车一停下便知道多半是沈惊春,因为小跑着就过来了,只看了一眼姜莹莹就收回了目光,朝沈惊春道:“老妹你怎么来了?”
沈惊春笑道:“找了个投资商,这不是带咱们姜老板来实地考察一下投资项目么,四哥你忙你的,我带着到处看看就行了。”
沈惊春只说了一句蒋老板,根本没有具体介绍姜莹莹的身份,沈志清也就没有细问,笑呵呵的又走了。
沈惊春就领着姜莹莹往小山岗那边走,一边道:“这就是我之前跟你说的那个小山。”
来的路上,沈惊春已经将一些大概的情况给姜莹莹介绍了一遍。
姜家百年世家早就在京城生根了,姜莹莹的外祖家也是京城本地人,她长到这么大也没离开过京城,这个在沈惊春看来只算的上是小山岗地方,在姜莹莹看来却完全不同,刚下车时她就看到了这小山岗,此刻听到沈惊春介绍,还是忍不住惊叹道:“好高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