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叶多嘴地问了一句:“陛下,您在等谁呢?”
“还能有谁?”谢凝将樱桃梗吐出来,好了,打了个结。她满意地笑了,道:“朕的十七弟呀!”
作者有话要说: 小石头:我好无辜,此事与我无关。吃瓜。
第126章 十七
周游之死的第三天,也是周娉婷在太守府府门屋顶上待的第三天,她在屋顶上,不吃不喝,整个人已经憔悴得不成样子。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了一封陈冤书,红通通、血淋淋地挂在太守府门口,大有女帝不理她她便将自己饿死在屋顶上的趋势。
因为周娉婷的举动,整个余杭城再没有更大的事,满城的百姓都到西湖边跪着,书生们写了万言书,连江南江北两道的巨贾都来了。周吴郑王四大世家终于又在西湖边聚集了,三大世家的家主捧着周游的牌位,跪在行宫面前,不住地叫冤。到了中午,连江南道的官员都沉不住了,全都跪在大殿门口,要面圣。
而三十六翊卫与三位女官将大殿挡得滴水不漏,还有一只雪豹在大殿附近徘徊,不管是谁来,都是一句“陛下圣体有违”挡了回去。余杭刺史急得嘴上长了好几个血泡,恨不得一头撞死在大殿前的柱子上,就在此时,刺史府的主薄慌慌张张地赶来,低声叫道:“大人,不……不好了!”
余杭刺史现在最怕听的话就是不好了,第一次听不好了就是“周大老爷自尽了”,随后一个接一个不好了。起初他还担惊受怕,现在已经怕得有气无力了,只问道:“又怎么了?”
主薄左右一看一下,干脆也不瞒了,破罐子破摔地大声道:“蜀州刺史与蜀州都尉,将十七皇子送回来了!”
余杭刺史三天来焦头烂额,一下子竟没反应过来:“陛下才登基没半年,皇后还没有呢,哪来的十七皇子?”
“哎呀!大人!”主薄急得火烧火燎,“是先帝的十七皇子,十年前被鹂妃带走的十七皇子,如今被蜀州刺史与蜀州都尉送回来了,已经过了清波门,要到苏堤上了!”
几乎就在主薄说话的同时,慈恩寺下缓缓走来三匹马,当中一匹通体雪白,上边坐着个朱红衣衫的少年,模样不过十三四岁,却已经生得剑眉星目,颇具英武之气。他自慈恩寺走来,正要上苏堤,却见苏堤上跪满了百姓、书生、大腹便便的商人,他剑眉一挑,问道:“这是发生了何事?为何这般多百姓在苏堤上跪着?”
“王爷稍等。”蜀州刺史躬身道,纵马上前,大声呵斥道:“前边都是什么人?为何在苏堤上阻挡去路?当朝十七王爷在此,还不快快让道?”
百姓们一阵茫然:“十七王爷?朝廷只有个女帝,哪来的十七王爷?”
那少年便温和道:“本王便是先帝十七皇子,因早年流落民间,不为人知晓。本王应是要上京城认祖归宗的,听闻皇姐在余杭,便匆匆前来拜见。诸位乡亲,骨肉情深,本王实在想念皇姐,可否请诸位乡亲让个路?”
他说话温和有度,停在苏堤百姓的耳朵里,却只有一个“先帝十七皇子”,人群中也不知是谁先叫道:“十七王爷是先帝之子,应当由十七王爷继位!求十七王爷继位,为周家沉冤昭雪!”
一人呼号,千人应和,苏堤上的百姓全都跪了下去,纷纷道:“求十七王爷继位,为周家沉冤昭雪!”
少年大惊,忙从马上下来,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继位之事不可胡说,倒是这个什么周家之事,谁能同本王说清楚?”
人群中立刻走出一个能言善道的书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最后又拜下,惨呼道:“王爷,求您为周家做主啊!如今周小姐还在太守府屋顶上不肯下来,已经三日不食不喝了,再这样下去,只怕性命不保啊!”
少年的脸色微沉,叹了口气道:“皇姐如此作为,只怕是被陆离那奸贼迷惑了,才会如此糊涂!唉……诸位父老乡亲,且不必惊慌着急,待本王去见过皇姐,相信皇姐自会给一个公断的。”
说完便再度翻身上马,苏堤上立刻让出一条路,少年纵马飞驰,不多片刻便到了行宫。行宫大殿门口已经跪满了江南道大大小小的官员,此前余杭主薄的话已经嚷得所有人都听见了,现在眼见一个朱红衣衫的少年从远处驰马而来,不少人都叫道:“十七王爷,陛下她……”
少年一摆手,表示他知道了,将马在大殿门前勒住,下马便要上前。就在此时,两个女子从大殿中走出,兰桡笑道:“听闻十七王爷终于回来认祖归宗了,陛下不胜欢喜,圣体竟痊愈了。王爷,诸位大人,陛下要升个小朝,诸位大人请吧。”
语罢转身入内,翊卫中嗓门大的一个充当了大内总管的职位,高声道:“宣——十七王爷、江南道诸官员入内觐见!”
少年不料竟会如此,只能随着江南道众官员走入大殿。众官员自然而然地跪下,少年站了一会儿,也只能跪下,齐声道:“恭迎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谢凝此时才终于走上殿来,却还是一身便装,只在头上戴着那支盘龙云海八宝簪,抬手道:“众卿平身。”
众人站起,少年便上前一步道:“皇姐,我听说……”
“这便是朕的十七弟么?”谢凝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点头道:“果然与先帝有几分相似,你叫什么名字?你母妃呢?”
少年只能答道:“我叫谢冼,我的母妃在三年前已经仙去了。”
“可怜的孩子,原来鹂妃已经去世三年了。”谢凝叹息道,“你这个傻孩子,既然鹂妃三年前已经去世了,你也知道自己的身世,为何不早早回来呢?若是你早些回来,先帝便不会将这江山的重担子交到朕肩上了。唉!”
谢冼的目光闪烁,好一会儿才拱手道:“皇姐不必伤感,母妃去世时并未痛苦,我也是在蜀州守了三年的孝,这才回决定回京城的。不想半途中听说皇姐在余杭,便中途改道了,皇姐,外边……”
“哎。”谢凝满不在意地挥手,“外边的事哪有皇家的事重要?皇家是一举一动都关系着江山安危的。冼儿,你当日到蜀州表明身份,手中的凭证呢?”
“皇姐放心,我绝不是那等冒充之人。”谢冼脸色不变,从怀里取出一块玉牒,便要上前。青瓷见状便瞬间掠到他面前,伸出手。谢冼只能将玉牒放在她手里,退后一步,道:“这是我的玉牒,三年前母妃病重,为防我将来无法认祖归宗,便请了一位江湖高人潜入宗正寺将我的玉牒偷了出来,作为凭证。皇姐也是见过玉牒的人,想必能认出,这玉牒不是假的。”
谢凝接过玉牒看了一眼,放在御案上,点头道:“不错,这正是三年前宗正寺丢失的玉牒。”
谢冼又道:“此外,皇姐,您还可验证我身上的胎记。请皇姐设下屏风,我愿当场给皇姐检验。”
谢凝挥手,翊卫们便立刻将屏风抬上来,将谢冼众官员隔开。谢冼正待脱衣,谢凝忽然叫道:“等等。”
谢冼心中一跳,问道:“皇姐?”
“冼儿别慌。”谢凝笑道,吩咐翊卫:“去把铭之叫来。”
翊卫们明白了,立刻将钟铭之叫来,钟铭之对这个十七王爷的感觉并不好,皱着眉问道:“陛下,怎么了?”
“没什么,小十七回来了,你将衣服脱了,朕看看你们俩的胎记可有差别。”谢凝笑道,“你若是不好意思,朕便叫女官们退下。”
钟铭之闹了个大红脸,叫道:“谁不好意思?”说完就将上衣给扒了。谢冼见状也将上衣除去,众人看去,只见两人脊骨处都有条角龙形状的胎记。
“好,果然是小十七。”谢凝点头,“行了,将衣服穿起来吧。”
谢冼一边将衣衫整理好,一边问道:“这便是长宁候世子,铭之表哥么?”
“是我。”钟铭之七手八脚地穿着衣服,奇怪地问道:“可是你怎么知道?”
谢冼笑道:“这天下除了皇家,还有谁能有这龙形胎记?一猜就猜到了。”
“谢家人都这么聪明么?为何我没从我娘亲那里继承这特性呢?”钟铭之嘀咕。
“那是你自己不动脑子,看看小十七,你说说你自己羞不羞?比小十七大了四岁,却跟个孩子似的,还不如小十七稳重呢。”谢凝笑斥道,让人将屏风撤下了,又对谢冼道:“冼儿,你一路从蜀州来,风尘劳碌,先在行宫住下,等过几天朕将江南的事办完了,咱们再一起回宫去。太后盼了你许多年,见了你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是,我也非常想见见太后。”谢冼抬头看着她,声音沉稳又有力。“只是皇姐,我现在并不累,我着急得很,因为方才在来的路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百姓跪在苏堤上,向我诉说冤屈!”
“哦,是周游那事么?”谢凝轻描淡写地笑了,“朕早就知道了,只是前两天身体不适,一直没处理罢了。既然冼儿这么关心,那朕就现在处理了吧。来人,给十七王爷赐座。”
“皇姐!”谢冼着急道,“此事已经迫在眉睫、民怨沸腾,哪里还能如此随便处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