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命啊!”孙墨释僵坐着一动也不敢动,只能梗着脖子大叫。“快来人啊!金吾卫呢?救命——!”
那声音传出去,立刻有金吾卫前来查看,登时一阵大闹。喧嚣声远远地传入京城另一方,小小的阁楼上,身穿墨蓝夜行衣的女子正将面巾系上,冷声道:“这便是你看上的人?一个呆瓜?”
“呆瓜有什么不好?我喜欢就行了嘛!”赖坐在锦榻上研究瓶瓶罐罐的红衣女子,可不正是红檀么?她头也不抬地说:“你护送东西,千万小心。”
“哼。”女子不屑地冷哼,掠出窗外。
若红檀是一缕轻烟,那女子便是一道黑色的闪电,纵横躲闪,没多久就进入了宫城。
紫宸殿中,谢凝刚沐浴过,披着外袍斜靠在龙床上看奏折存档,忽然心中一动。她抬头看了一下周围,道:“朕困了,琼叶,你去外边守着,不要旁人进来。”
“是。”琼叶带着人退下了。
一直等屋子里寂静无声了,谢凝才冷笑道:“太尉府当真了不得,连朕的寝殿也要来去自如么?”
女子从暗处走出,在龙床前潇洒抱拳,单膝跪下,俯首道:“太尉麾下十二卫之青瓷,叩见陛下!属下奉太尉之命,为孙大人送折子来了。”
第34章 忠卫(末尾加点剧情)
孙墨释身边还有陆离之人了?不用说,一定是陆离用了什么阴谋诡计。谢凝心中轻哼,道:“折子呢?呈上来。”
“是。”青瓷自怀中取出一本折子,恭敬地将折子放在龙床边的小几上,折子上边还绑着一条淡红色的带子。
谢凝目光落在那带子上,面露惊色。“你是……你是四年前那被竹片划伤的小姑娘?”
青瓷垂着头,声音里却有一丝颤抖,应道:“回陛下,是属下。”
谢凝将那折子拿在手里,却没展开,只是抚摸着上面的带子,叹道:“原来当日他带朕去的,竟是你们的训练之地。”
四年前,陆离曾出门很久,其时两人也算如胶似漆,谢凝便有些生气。陆离便笑着哄她,说要带她去个好玩的地方,随后就将她的眼睛蒙住了,最后到了不知哪座山的小院子。院子里有十二个孩子,见了陆离都叫“主人”。陆离去跟管事的谈话了,谢凝便在廊下看着远处的青山白云。
便是那时,看到有个小姑娘坐在大树后边哭。
谢凝一时心软,走去询问,才知那小姑娘的手不知怎么的,竟被竹片割了个大口子,血流如注。谢凝慌忙将手腕上的披帛将她的手裹住,吃力地抱着小姑娘去找陆离。陆离便叫人接手,过了十天半月,谢凝又问起那小姑娘,陆离只道小姑娘的手已经好了,正勤学武艺,准备有朝一日报恩。
当日只当是戏言,不曾想今日竟真的见到了她。
谢凝忍不住问道:“你才多大?陆离那厮怎能派你做这等危险之事?他手下就没别的可用之人了么?”
“十二卫散落各地,各司其职,属下的职责就是为陛下传递各种信息。”青瓷俯首道,“当日陛下救命之恩,属下没齿难忘,已决心将此性命献与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是么?谢凝的眼珠子转了转,叫道:“兰桡。”
“陛下……!”值夜的女官从门外走进来,看到屋子里蓦地多了个黑衣人,登时吓了一大跳,若不是看到那人跪在地上,女帝神色从容,她只怕要冲上去挡在女帝面前。
“这是太尉的暗卫之一,名唤青瓷。”谢凝道,“青瓷,兰桡是朕身边最信任之人,往后你若有任何消息,先见兰桡,不可偷偷进入寝殿,明白了么?”
“是,属下僭越,谢陛下宽恕。”青瓷点头。
谢凝又问道:“孙员外郎发生了何事?”
青瓷将红檀与孙墨释之事说了一遍,又道:“请陛下放心,属下方才进宫前已前往查看,孙员外郎已经被金吾卫送回府中,金吾卫的说法,是孙员外郎遇到了歹人,不过孙员外郎不肯如是称呼红檀。”
他当然不愿意了,那个呆子,要他承认自己的心上人是个歹人,他还不闹死了去?谢凝想了想,吩咐道:“兰桡,取纸笔来。”
兰桡将纸笔取来,纸是御前专用的洒金五色祥云笺,笔是御批的朱笔。谢凝写了几行字,道:“青瓷,将此物交给孙墨释。”
兰桡将墨迹吹干了,放入锦囊之中,交给青瓷,道:“青瓷姑娘,随婢子来吧,我俩约定个暗号。”
青瓷将锦囊收好,悄悄地看了一眼谢凝,同兰桡一起退了出去。两人商定了一个暗号后,青瓷再度出发,回到小阁楼。
“这么快?”红檀还在看瓶瓶罐罐,见了她吃惊道:“你不是见你恩人去了么?就没有多留几刻钟?”
青瓷不愿回答,只道:“接旨吧。”
红檀吃惊:“接什么旨?”
青瓷亮出锦囊,“夫人有话要嘱咐你家呆瓜。”
“哦。”红檀伸手,“给我吧。”
青瓷却不动,忍无可忍地说:“夫人的东西,要双手接,态度恭敬些!”
“好嘛……”红檀吐了吐舌头,站了起来整顿衣衫,然后辰青瓷不注意,一手将锦囊抢了过来,然后另一手拎起她的琵琶,瞬间越到了窗外。
“傻青瓷,那是你恩人,又不是我的,我才不要将一个锦囊都当成宝贝供起来呢!”
青瓷气得要放暗箭,然而红檀却已经似轻烟般走了,替女帝传话去也!
不得不说,孙墨释这本清单来得十分是时候,第二天正好又是十五常朝,礼部便又将登基大典的赏赐礼单给送上来了。
谢凝看了一眼,依旧是珍宝若干黄金千两,根本没有变化,敢情礼部的人都将她要求削减的话当成耳旁风呢!谢凝沉吟片刻,道:“二十四世家,每家赏赐黄金千两,总共就是两万四千两黄金,折合银子约莫是一百九十二万两银子,多倒也不多,只是如今国库空虚……”
礼部的官员已经准备好了一肚子的说法,只等谢凝说出个“削减”来,便一股脑地倒出来。礼部侍郎上前道:“陛下继位未久,恐怕不知,此份礼单,正是根据国库存银制定的,臣等不敢有辱皇命。”
谢凝当然知道这是根据国库制定的,区区四万两黄金,就算在加上登基大典的百万辆银子,国库也出得起。只是现在出得起,等两个月后元日大赐,拿什么去赐?拿什么去宴请百官?来年开春,拿什么去给农民们购买谷种?若是春末百越大水泛滥了,拿什么去赈济灾民?
所以,谢凝知道也不能说,只是道:“朕如今却是担心得很,只怕国库的银子不够,对了,孙墨释呢?令他报上国库金银清单。”
“回陛下。”户部小掌固抖着声音回答道:“孙员外郎昨晚遇到刺客,受了惊吓与风寒,今日卧床不起,只怕凶多吉少了!”
“竟有此事?!”谢凝又惊又怒,“堂堂天子脚下,竟有刺客敢伤朝廷命官!金吾卫护卫京城不利,全部罚俸禄一个月!这俸禄么……就给世家们做赏赐吧!唉!国库空虚啊,入了冬,要发炭利钱,群臣制冬日朝服与常服,要发制衣钱,十二月立刻便来了,要准备过年的种种。朕板着手指头算,都唯恐钱不够,要不诸位爱卿商量商量,将这支出减一份去?”
她十分好心地问道:“今冬就不发钱了吧?”
不发就不发,关键是她语焉不详,不发什么钱呢?炭利钱?制衣钱?还是其他的什么钱?所说的是“今冬就不发钱了”,也是一锤定音的,只是她又加了个“吧”,一副商量的口气。试问满朝文武,谁敢说“好,那就不发钱了”,甚至更干脆的说一句“今冬炭利钱不要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