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帝陛下又不能说,这些人是文宗死忠。说了朝中又要多些动荡。
反正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听皇帝陛下这么处置,那些人明白皇帝陛下并没有处理文宗朝老臣的意思,就成了。
余柏林此次官复原职后,原本疏远他的人又见风使舵来巴结他。
这种事挺常见,也没什么心理落差。反正余柏林之前就对这些人不远不近,礼仪周全但从不深交,现在也没两样。
于是一些人开始称赞余柏林荣辱不惊,有君子之风。
也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了。
因北疆有了战事,粮草军械之事在朝堂上争论的不可开交,皇恩寺里病逝了一位居士这种小事,如小块石头落入湖中,没击起多大水花。
之后何太后因那位居士爱女之死抑郁身亡,倒是声势较大。毕竟她是太后,需要全国缟素。虽然不是亲妈,皇帝也要为其守孝。
余柏林也换上了素色的袍子,并在府邸门口挂上了缟素表示哀悼。
何太后谥号慈虚皇后。凉德薄礼曰虚,华言无实曰虚。“虚”乃下谥号。
对于皇帝陛下而言,给何太后一个下谥号算是仁慈了。若是她所做之事暴露于世人之下,就该剥夺太后封号,不入皇陵了。
皇帝陛下也是懒得折腾这些。人都死了,身后虚名他懒得花费太多心思。
何太后虽然是下谥号,明摆着皇帝陛下不喜,但京城中人守孝还是规规矩矩的,不敢放肆。
皇帝陛下喜恶是一回事,自己是否受礼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皇后都要率领众命妇哭灵,他们有何理由不按照规矩来?
京城中因为国孝哀悼了一段时间,待北疆大捷传来,气氛才重新变得欢乐。
余柏林听闻,此次大捷,封蔚立了大功。
他居然深入敌营,偷袭并斩获敌人首领首级,才这么快结束战争。
余柏林听后,手脚冰凉,思维麻痹,半晌,才回过神来。
深入敌营?这小子是自己去找死吗?!
封蔚作为德王,本应规规矩矩在后方将士重重保护之下,捡个漏子刷点功勋就够了。现在还没到连皇室中人都要奋勇杀敌的时候。
但这家伙显然不安分,非要自己去拼一个实打实的功劳。让随性的将领差点吓出毛病来。
谁不知道德王是皇帝陛下心尖尖?要是出了什么事,就算立了功劳打了胜仗,都不一定有好结果。
但德王就是这么干了,还做得非常漂亮,并未触犯军令。
封蔚本是押送粮草,结果不小心遇到天气原因迷了路。而后他们发现一小股敌人,跟随敌人就走到了敌军大本营。
正好前线两军正打得如火如荼,敌方大营守备空虚。封蔚等人又被堵在这里,回不去,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冲进敌军大营,把后面坐镇的小王子给砍了。
那小王子和封蔚一样,都是“没准备上战场”,“在后方被保护着刷功勋”的。
哪知道就这么倒霉,被封蔚“迷路”绕到了后方,把他一窝端了。
反正封蔚说是迷路,所有人都说是迷路,那时候恰好天气也非常差,其余将领对封蔚毫无办法,也只能捏着鼻子说封蔚是迷路了。
再说了,说不定……还真是迷路。
这小王子此次被派来刷功勋,还是被层层保护,明摆着和封蔚一样,都是鞑子大汗心尖尖上的儿子。
此时晖朝天气气候怪异,北方草原一年比一年干旱,冬天一年比一年寒冷,草原部落生计堪忧,大大小小部落经过连番混战,终于勉强统一,联合起来对抗晖朝,意图更好的打谷草,以维持生计。
此次战争就是他们统一之后,发动的第一次试探性的战争。
他们派出了充足的人手,秉承着打不过就跑的传统思想,本以为没什么大问题。
谁知道封蔚能“迷路”迷这么远,直接绕到后方把人砍了?
那小王子是新任大汗唯一成年的儿子,封蔚可不是俘虏了他,大汗还能把人赎回来。这是真真正正把人给砍了,脑袋都装好了。
一般而言,若有可能,遇到对方皇室都会刀下留情,一是面子,二也是为了换取更多利益。
但封蔚振振有词。他又不是故意去的,他只是迷路迷到那里,碰巧发现一座敌军军营,碰巧军营之中防备松散,他顺手把人一锅端了,谁知道那敌军军营里的是什么人?
再说了,人家都骑着高头大马举着大刀来砍他了,他总不能说,咱们别砍了!我看你穿着打扮是个草原上的贵族吧!我们晖朝一般不杀你们,都是俘虏你们的!放下刀!咱们好好说话!
不要暴力,要和平!
封蔚摊手,难不成让他这么做?
接到封蔚的自辩奏折,所有朝臣都沉默了。
这还要他们怎么说。
哦,德王说得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以和为贵,喊话让对方停下来,先摆谈摆谈?
这不扯淡吗?
于是他们再次得到一个深刻的教训。
对德王的事,还是少插手吧。
别说皇帝陛下宠着德王,就是德王那嘴皮子,就简直让人吃不消。
说好的德王是鲁莽武夫呢?这嘴炮水平一点也不差啊。
在德王自辩奏折到达的时候,余柏林也接到一封“家书”。
看了“家书”,余柏林差点手一抖,把书信撕了。
封蔚在书信中洋洋得意,他果然是故意为之。
北疆将领对他看得紧,他带去的勋贵子弟组成的队伍和他一样,都被安排各种安全的事务,不是守在大后方,就是去押送一下粮草。
封蔚这脾气,哪能受得了?他本来就是来砍鞑子,做出大功劳给他哥和余柏林看他有多成熟多靠得住的。
于是,他就谋划许久,深思熟虑,策划了这次“迷路”。
余柏林捏着书信,手都在发抖。
这该说他智谋高超,还是说他胆大妄为呢?
不管哪种,余柏林现在都很想把封蔚揪来暴揍一顿!
第83章
封蔚立了功,无论是余柏林还是皇帝一家子都不怎么高兴。
封庭曾经拉着余柏林哭诉,封蔚从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小小年纪就胆大包天怪招奇出。虽然往往都能有很好结果,但是这让当哥哥的十分担心,担心的睡都睡不好。
余柏林在心里默默点头。
封蔚这性格,在后世来说,就是胆大心细,充满了冒险精神。但是这对于在一旁关心他的人而言,心里迟早吓出好歹来。
但他们除了给封蔚寄去书信,斥责封蔚这次冒险行为,并且强烈要求他以后小心谨慎之外,又暂时没办法做其他的措施去收拾这个混小子。
他们都了解封蔚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在他好不容易拼命打开了局面,在北疆站稳了脚跟的关键时候,封庭和余柏林都做不出拖后腿的行为。
余柏林想了一宿,终于忍不住向皇帝陛下上书,请求外调北疆,协助封蔚。
他此时已经顾不上再在皇帝陛下面前掩饰,反正皇帝陛下最近态度也松软下来,他于性命已经无忧。再在京城想着,远在北疆的封蔚又搞出什么幺蛾子,余柏林得疯。
皇帝陛下看到余柏林的上书之后,一个人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暂且压制不放。
封庭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是什么想法。要说继续拆散封蔚和余柏林,把封蔚引到正途上,封庭知道不可能,已经放弃。
但让他就这么放手让余柏林和封蔚感情发展,他又做不到。
封庭此刻心情很是复杂。
成琪芳劝说道:“感情之时且不说,但陛下真的放心澈之一个人在边疆胡来吗?这次是‘迷路’到敌军大营,下次会不会直接‘迷路’到草原,去把王帐扫荡了?”
封庭顿时身体一僵,这很有可能!他的弟弟他自己了解,封蔚就是这种得寸进尺的性格!
而能好好看住封蔚,又能为封蔚想要的建功立业的事业添砖加瓦的人,只有余柏林了!
封庭这时候无奈的想,余柏林怎么好像封蔚的贤内助?堂堂六元及第的状元爷给他家熊孩子当贤内助是不是太亏待人家了?
又想着余柏林家中就他一人,若是和封蔚在一起,说不得连香火延续都不可能,封庭心中更觉对余柏林亏待。
于是封庭犹豫的更厉害了。
余柏林知道皇帝陛下不会这么快松口,他再接再厉,又为自己填上筹码。
他直言上书弹劾北疆官员,说北疆屯田收获数目不对。按照新作物产量,即使北疆气候条件较恶劣,也不该减产这么多。
余柏林要求皇帝陛下彻查。
余柏林此举跟捅了马蜂窝似的,很快文武辅臣一起上书要求对边疆屯田彻查。特别是洪敏之,神情十分激动。
余柏林不知道从哪(其实就是封蔚)得到的消息,把边疆瞒得严严实实的私吞屯田的消息给揭露了出来。朝中这才知道,那给边疆军队的屯田,居然有近一半都进入了北疆地方望族手中。
这种情况,从文宗时候,对北疆控制力减弱,就开始了。
之所以还没闹出来,是因为屯田之事是由文官负责。武官只负责打仗,不负责屯田和收获。北疆军户忙时打仗,闲时种田。因为所种田都充为粮饷,所以他们也不会计算自己所得利益,只要饭够吃就成。
至于北疆将领,虽然心里明白,但曾经揭露此时的人都被文宗压了下来,反而在北疆更难相处下去,为戍守边疆带来很大麻烦。所以也就习惯不提了。
不过封蔚可不懂什么潜规则,什么默契,他见国家重要的屯田被吞了这么多,哪能坐得住?
只是封蔚给余柏林的信只是抱怨了一番,他是准备自己整理一下,自己发奏折。
毕竟这件事干系重大,他不会让余柏林出这个头。之所以抱怨一下,主要是他对余柏林嘴上从来不把门,有什么说什么,没想太多。
余柏林算着封蔚奏折上来的速度,抢在封蔚上奏之前,先点燃了这火药桶。
不过余柏林切入的角度很巧妙。他“并不知道屯田被私吞”的事,而是借由屯田收获数目,与常理不符,要求皇帝陛下彻查,是否有瞒报谎报贪污受贿之事。
他只是由北疆上报的数据而发难,并且刀尖并没有对着其中任何一人,只是就事论事。
在点燃火药桶,让朝中吵得不可开交,利益相关之人纷纷下了这滩浑水之后,封蔚的奏折也入京了。
这下子,朝中可难得的热闹了。
洪敏之推行新政,最看不得的就是豪强兼并私吞之事。现在豪强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国家的屯田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每朝每代,边疆屯田都是军务大重。
而且现在时机也很好。以前朝廷中还有利益相关者,现在经过几次清洗,朝中势力大洗牌,利益相关者纷纷自顾不暇,边疆豪强和当地官员相互勾结,但在中央却已经没有强有力的靠山。
其实以前他们最大的靠山是文宗皇帝。文宗皇帝为了扳倒何家,口袋里羞涩,便培养亲信去边疆捞钱,待钱袋子鼓起来,好底气十足慢慢收拾何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