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毕竟都是孩子,对于亲近之人的离开,即使理性上能接受,但是感情上难以接受。
陛下和娘娘毕竟忙,余柏林在他们两人生命中可以说,已经扮演了一部分父亲的角色。
亦师亦友亦父。
余柏林在大宝小宝性格和三观的成长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余柏林的怀抱,是两个孩子最为眷念的地方。
陛下和娘娘爱着大宝小宝,但古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总是含蓄一些。不像是余柏林,总是将两个孩子牵着抱着,极大满足了两个孩子对肌肤的渴望。
特别对于小宝,余柏林是从小就几乎天天陪伴他的人。封蔚离开,他已经很难受。余柏林一离开,他就跟天塌了似的,整日抽泣,怎么劝都劝不住。
余柏林头疼极了。
第84章
余柏林看着怀里团成一团,像一只八爪鱼一样抱着他不撒手的小宝,又抬头看了一眼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
皇帝陛下看天,皇后娘娘看地。
余柏林额头直冒黑线。
你们两是小宝的父母啊!这样当撒手掌柜真的好吗!太不负责任了!
皇帝陛下干咳一声:“朕突然想起来,还有奏折没批完,朕先走一步,贤弟,小宝就拜托你了。”
余柏林:“……”
皇后娘娘纤纤细手抚过头发,道:“本宫突然想起来,还有宫务未处理完,本宫先走一步,长青,小宝就拜托你了。”
余柏林:“……”
你们要怎么拜托我?让我直接把小宝带回家吗?!
皇后娘娘还真补充了一句:“今日长青就把小宝带出宫歇息吧。”
余柏林:“……”
心好累,你们这对父母负责任一点啊!
“父皇,母后。”大宝可怜兮兮的拉了拉皇后娘娘的衣摆。
皇帝陛下立刻道:“大宝也去吧。”
“谢父皇。”大宝立刻凑到余柏林身旁,伸手攥住余柏林的衣摆。
余柏林:“……”
好像除了省略号,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携手离去,剩下余柏林和两小大眼瞪小眼。
余柏林这时候分外想念封蔚。有这个大号孩子在,至少能帮他哄孩子。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一次性哄三孩子。
“那么,殿下需要带什么东西出宫吗?”余柏林认命。
大宝想了想,让内侍和宫女收拾了几套衣服,其余的就没带了。
他已经在余柏林家住的很习惯。
大宝还给自己和小宝一人带了一个伺候的人。说是伺候,两人多和余柏林形影不离,宫里带出的人不过是用来传话而已。
余柏林欣慰的点点头。大宝现在做事已经很有条例,小小年纪已经能够处理自己身边事了。
听说大宝已经在皇后娘娘的指导下,掌管自己的小金库。
见大宝都处理妥当之后,余柏林怀里抱着紧紧抱着他脖子不肯撒手的小宝,手中牵着一脸难过的大宝,登上了回家的马车。
看着两个小孩悲伤的样子,余柏林有一种做坏人的愧疚感。
他甚至有一瞬间,有一种为了大宝和小宝,抛弃封巨宝,让巨宝一个人待在北疆,管他作死作活的冲动。
还好这冲动就冲动了一下便过去了,不然封蔚知道了,还不知道要怎么折腾。
回到家后,余柏林好说歹说,才劝得小宝从他身上下来。有王府的大浴池在,余柏林陪着两个小孩洗澡玩水,喝了一碗鸡汤熬的黏稠的粥作为宵夜垫肚子,三人便团在一张床上,开始聊悄悄话。
大宝和小宝轮番抱怨封蔚和余柏林弃他们而去的可恶举动,即使大宝已经很懂事,明白大人也有大人的事要做,但林不是说了吗,在林面前,他们是小孩子,小孩子有任性的权力。
大宝在所有人、包括帝后面前都是体贴的好孩子,只在余柏林面前任性一下,说些明知道不对,但是心里就是想说的任性话。
至于小宝,他就更不管不顾了,不断在床榻上打滚耍赖。
余柏林哭笑不得。
小宝是被封蔚影响太深吗?怎么行为举止越来越有封蔚的影子了?这可不是好发展。
余柏林把小宝拎起来,放到腿上,轻轻拍了拍他的小屁股。小宝开始大声嚎,说林不但要抛弃他,还打他。
大宝默默的往余柏林身上靠了靠。作为哥哥,他觉得小宝这样子有点丢脸,让他都不好意思再继续胡闹下去了。
余柏林把小宝身子扶正,很有耐心的给两个孩子解释自己所做的事。
他不会因为大宝小宝是小孩,就做出一副“大人做事,小孩子不懂,不要多问,按照大人说得做”的态度。他会把大宝小宝当平等的人,将他的行为解释清楚。
大宝本来就有听过朝中之事,知道余柏林此次要去做大事。不过在余柏林解释之后,他才知道,为什么非得要余柏林去。
为什么朝中没有能替代余柏林的人。
大宝若有所思。他从余柏林的解释中,初步学到了识人用人之道。初步窥见了,如何给臣下安排职位。
小宝虽然听得懵懵懂懂,也终于明白了余柏林和封蔚所做事的重要性。
小宝小声道:“林和王叔是在保护我们,打鞑子。”
“是的。”余柏林摸了摸小宝毛茸茸的脑袋顶。
小宝又小声道:“边疆很重要,屯田很重要,但是有坏人私吞屯田。私吞了屯田,边疆的将士就吃不饱,会打败仗?”
“没错。”余柏林点了点头。小宝的条例很清楚。
小宝垂下脑袋,道:“所以王叔要去,林也要去,父皇信任王叔和林,要王叔和林拿回屯田,打走坏人。”
余柏林拍了拍小宝的脑袋。
小宝抽泣着道:“小宝也去,小宝也去打坏人好不好?”
“小宝还小,等小宝长大了,才能打坏人。”余柏林回答。
小宝扑到余柏林怀里道:“小宝明天就长大!明天就长大!!呜呜……”
大宝也慢慢爬到余柏林怀中,和小宝一起挤在余柏林怀里。
“小宝别难过,小宝还有皇帝陛下,还有皇后娘娘,还有大宝。小宝的亲人都在京城,小宝不会寂寞的。我会给你们写信,给你们讲我在边疆遇到的事。”余柏林伸手比了比,“等小宝长到这么高,我和澈之都会回来的。”
想来皇帝陛下也不会把自己和封蔚一直扔到北疆,大概几年后,北疆稳定下来,朝中也培养了足够的人手,就会把自己和封蔚召回去。
陛下也舍不得封蔚。
小宝抬头看了看大宝,大宝学着余柏林,摸了摸小宝的头,老气横秋道:“小宝还有哥哥,哥哥陪着小宝。我们一起等林和王叔回来。”
小宝终于乖乖点头道:“好,小宝吃很多很多饭,很快很快长高,林和王叔快回来。”
余柏林心中松了一口气,终于劝好了。
他微笑道:“好,我和澈之很快回来。”
大宝强调道:“林,信!”
“我会经常写信的。大宝和小宝也要经常给我写信。”余柏林道。
大宝和小宝一起跟小鸡啄米一般点头:“写信!”
两个小孩终于被安抚好,三人靠在一起睡了个好觉。
在余柏林收拾东西,交接工作,准备去北疆的前一段日子,大宝和小宝一直住在他家里,片刻不离。大宝还跟着余柏林学习这些杂事。
无论是清点行礼,还是交接工作,大宝都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皇帝陛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大宝和小宝的行为表示了支持。本来要给大宝小宝上课的人,都被他拦了回去。只说余柏林是詹事府教喻,要在临走之前,多教太子和二皇子殿下一些东西,其他课程就暂且推后了。
虽然反对的声音挺多,但都被皇帝陛下和陈老爷子拦下了。
比起跟着那些人学四书五经,陈老爷子更乐意让太子跟在余柏林身边,学那些所谓“杂事”。
陈老爷子在听完那些人的课之后,忍不住摇脑袋。
所以陛下和太子殿下都更喜欢余长青的课,那是理所当然的。太子的未来是成为一个明事理的皇帝,而不是一个知识多么渊博的大儒。太子根本不需要学怎么做学问,也不需要写出多么优美的文章,他要学的,是识人用人,是如何治理社稷江山。
对于那些大儒而言,不屑一顾的俗务,才是太子最应该学习的。
但现在他们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也或许太子太小了,所以都认为先该用圣贤书熏陶一下吧。
只是他当年讲读东宫的时候,也会从圣贤书中挑选君王用得到的道理,单独拎出来讲,穆宗和当今圣上也是小小年纪就行事很有分寸。
这一代东宫讲读,除了余柏林这个教喻之外,其余还真让他看不上眼。
大概每一代之间,还是有断层吧。
待余柏林走之后,他只得劳烦自己这把老骨头,去给太子和二皇子讲课了,或许再拉上以前的老伙计?大家都老了,精力都不济了,但在年轻人撑不起来的时候,也只能他们这些老家伙上去硬挺着了。
陈曦背着手,摇了摇脑袋,就去找皇帝陛下,让他下旨把躲懒的几个老家伙都叫上,一起给太子讲课吧。
比如赵家那个每日遛鸟钓鱼的,实在是太堕落了!太师是这么当的吗!还国子监祭酒呢,连国子监都懒得去了!懒死你!
……再长的准备,也有准备结束的一日。
余柏林终于要走马上任。
他身后跟着一个很壮观的车队,带走了工部许多工匠和农人,去北疆发光发热,为建设我晖朝大好边疆做贡献。
除此之外,还有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捎给封蔚的东西。
属于他自己的行礼,倒是很小的一部分。
曾毓本来想先一步走,后来得知居然有金刀卫一路护送余柏林之后,便留下来蹭余柏林的车队。
“这除了犯了事,被金刀卫护送,估计还是头一着。”曾毓笑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