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王府中新人也已经习惯自家王爷如此诡异的人前人后,宛若精分的画风。
余柏林痛定思痛,在收拾完余柏林之后,找上了怕水、没去训练的鞑靼们的勇士们,和这群绝对不会和他留手,也不会神经纤细到封蔚找他们切磋,会觉察到是在找茬的勇士们对练。
这群勇士们的确是真勇士,在面对挨了余柏林的揍,还会锲而不舍的去找伤了余柏林的人麻烦的封蔚,他们的表现十分热情。
打架好啊,现在草原上那群人都吓破胆了,没机会去马背上浪。其余晖朝将领又不和他们玩。封蔚武力值很强,在鞑靼中也是威名远播。鞑靼的勇士们都是尊重强者的,对于封蔚肯和他们“切磋”,即使鼻青脸肿,也表示了十二分的欢迎。
这下轮到封蔚“……”了。
余柏林暗地里好笑。
余柏林本身就有经验在里面,又接受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他要找回以前的身手和锐气,并不难。他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在前线和人厮杀的经验。只有真正的战斗,才能让他找回原来的杀气。
不过现在晖朝不缺将领,余柏林也没打算从文转武——他想转,也要问问天下的读书人愿意不愿意。所以余柏林只是保持现在身手不退步,在哪天遭遇战斗的时候有一战之力,就成了。
成为边疆超越将领的文官这种壮举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经常和鞑靼们训练,然后又去跟将领们训练,被将领们的怨念光波骚扰无数次的余柏林,心中叹气。
真是小气鬼。文官就不能比你们能打了吗?文武界线需要这么分明吗?你们武将中要是出一个诗词文章比我写的好的人,我保证不怨念。
将领:“……”你说得好有道理,我居然无言以对。
但是这么生气是为什么?这难道是文官们新的挑衅吗?以前还以为余布政使是个好人,咱们看错他了!大大的坏啊!
余柏林表示很冤枉。
他一觉得冤枉,就有点想折腾人,捞过界。
于是余柏林就跟封蔚出主意,说现在没战斗,将士们太闲了,不足以保持他们的战斗力,必须让他们忙起来。
而只是训练就太枯燥了,所以必须想些办法。
封蔚也闲得发慌,忙问余柏林,有什么办法。
余柏林道:“屯田本就是军屯,战乱时和开国时,一直都有军队闲时种田,忙时打仗的传统。这传统不能丢。”
封蔚点头。对哦,军屯原本就是军人们种田,只是后来战事繁忙才雇人种,现在又闲起来了,正好剩下这一笔费用。
余柏林道:“种田是我们大晖民众必须具备的技能,屯田关系边疆口粮,若是丰收甚至还能支援中原,是重中之重。我建议不但要种田,还要搞竞赛,看谁重的更好。”
封蔚点头。对哦,要竞赛,要奖励,要惩罚,不然提不起大家的积极性。
余柏林道:“自古耕织是一体。边疆有许多伤病员不适合下地劳作。但若是他们白吃白喝他们也肯定觉得难以接受,正好我们有种植棉花,就来学习纺线织布吧。这个也可以纳入竞赛。织出来的新棉衣要是能自给自足,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冬季的衣服不够了。”
封蔚点头。既然要种棉花,当然就要织布。虽然有女眷可以织布,但毕竟人手有限。让那些伤病员也可以劳作,是个好方法,免得他们闲得发慌。至于男人织布什么的……这算什么。他家困难的十几年,他哥哥体弱没办法做重体力活,纺线织布养鸡养鸭不都是他哥哥来。皇帝陛下做得,其他人怎么做不得?
余柏林道:“你说得对,还有养鸡养鸭养猪养羊。正好可以试验一下我所说的科学养殖。”
封蔚点头。就这么定了。放牧好啊,自己养的自己吃,免得户部那群人天天哭穷,说边疆将士肉吃多了。
余柏林道:“除了闲时劳作,操练也是重中之重。军容军姿是关键。总不能老是让别人说咱们保家卫国的军人们是兵油子兵痞子,我们需要拿出气度来。除了武艺的操练之外,阅兵式还记得吗?站军姿走正步还记得吗?这都是锻炼将士们的纪律性的方法。”
封蔚点头。站军姿走正步,又好看又能锻炼人,这个可以推广,他怎么早没想到呢?对了,让金刀卫也必须做起来。京城中的金刀卫仪仗队已经把其纳入必练项目了。这里的金刀卫虽然不是仪仗队,也必须跟进啊。
余柏林道:“现在士兵们并不是终身制,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回本籍,面临二次择业的问题。将领们都爱护手下士兵,为了他们的未来着想,除了操练之外,我们也需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样让他们回去之后,也能比其余人有更强的就业优势。”
封蔚点头:“长青说得是,长青有何高见?”
余柏林道:“我会选人手每日给他们上课,叫他们识字算数。只要会写字,会算账,怎么也能找到个养家糊口的工作。就算把遣散费用完了也能继续赚钱。”
封蔚点头。会写字,会算账,的确能找到工作了。
余柏林最后道:“不仅仅是为了再次择业,咱们大晖的军队,不仅仅武力要跟得上,还要思想上素养上也要跟得上。忠君爱国思想必须有吧?圣人思想也要被熏陶一下吧?我会安排书院的人对他们进行经史子集的训练。不是说让他们变成读书人,而是让他们思想通明。”
封蔚眼睛放光。哎哟,这个听起来好高大上,如果手下将士拔高一个档次,感觉自己都高大上了不少呢。
余柏林点头:“学的多了,生活就充实了,因为太闲而闹出来的事就少了,金刀卫和你也轻松一些。我们他们时不时的酗个酒斗个殴犯个事,就是太闲了。”
封蔚皱眉叹气:“是啊,老是军法处置也不是个办法,还是得让他们忙起来才是。”
余柏林微笑:“当然,也要让他们放松一下。以前你给京卫营搞的运动普及就不错。让他们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游泳赛跑跳高扔铅球比射箭,现在还能比射击。我还有许多有趣的竞技运动可以教给他们,让操练变得有趣起来吧。”
“只是动可能也太累了。边疆枯燥,他们可以唱唱歌,跳跳舞,搞个什么文艺晚会,大家经常一起乐乐。我们文人经常聚一起唱歌跳舞弹琴吟诗作画,你们武人也不要这么枯燥嘛。我们文人可以搞做的休闲娱乐,你们也可以做。”
封蔚觉得很有道理。向来军乐军舞都是有的。大家一起排练排练,自己唱给自己听,自己跳给自己看,免得老想出去。
余柏林慢悠悠的喝光杯中茶水,润了润喉咙,心里十分舒畅。
对嘛,军队就该是这个样子,还是他记忆中的军队最好了,咱们要朝着现代化军队发展嘛。不仅仅是装备上,思想上也要跟进啊。
于是,在余柏林一番提议下,边疆将士们迎来了如同地狱般的改革。
特别是文化课。他们宁愿去练武去种地甚至去织布,都不愿意上文化课!
特么的不但要上课!还要考试!我恨考试!
第90章
封庭接到封蔚和余柏林联名递上来的密折时,笑得直不起腰。
大宝看着笑得十分夸张,连眼泪花子都笑出来了的自家父皇,十分好奇的想往密折上看,但又担心是机密内容,便强忍着。
封庭将大宝揽过来,挨着自己旁边坐着,笑道:“看吧。”
大宝这才仔仔细细的阅读这封厚厚的折子。
花了挺长时间,大宝才将折子读完。除了内容多之外,大宝理解其中的意思,花了很长时间。
大宝踌躇道:“林……是不是有其他的含义在里面?”
封庭拍了拍大宝的脑袋:“看出来了?”
大宝犹疑道:“其余我没看出来,只觉得,派人去宣传忠君爱国思想……这一点,好像有内在的含义。”
封庭让大宝等了等,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带锁的匣子,打开之后,里面有好几份折子。他取出其中之一,拿给大宝:“看看这个。”
大宝翻开一看,正是余柏林的字迹。
封庭一边喝茶,一边等着大宝看完,见大宝一脸震惊的样子,微笑道:“长青啊长青,他当文官是不是太暴殄天物了?”
大宝想了想,小声道:“若父皇让林去当武官,武官怎样先不说,洪大人他们肯定不会同意。”
封庭一脸遗憾的点点头:“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投笔从戎,这可不是几个御史撞柱子的问题,估计连几个文辅大臣都得撞。”
打消了自家父皇心中的“奇思妙想”,大宝松了一口气。他老气横秋的想,自己父皇和王叔真像,和小宝也像,还好和自己不像。
自己或许更像林。
……等等,不是像皇后娘娘吗?大宝你这么想,陛下和娘娘都会哭的。
封庭将余柏林曾经呈上来的折子又重新看了一遍之后,才道:“长青真是深谋远虑。用长青这办法,满满渗透军队,不但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还能保持军队思想的忠诚。”
若是推广顺利,他将再不用担心军队强大了,被将领谋反之事。
封庭将此折子暂时封存起来,就是想徐徐图之,不想让武官发现,起抵触情绪。
虽然现在的武官基本都是忠心的,不会有谋逆之意。但涉及自身利益和权力的时候,改革肯定会受到阻拦。
封庭现在只是在新组建的海军中,有意识的以给他们培训海上知识以及和夷人打交道的技能的时候,插入这些内容。
海军算是他推行新的军队制度的试验田。
只是没想到,余柏林刚去和封蔚汇合,就弄出这么大的阵仗。
他居然直接一步推行到这等地步。
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引起所有边疆将领的警惕。
在边疆将领看来,士兵们闲下来,屯田织布什么的本来就是曾经做过的事,没什么好抵触的。至于给士兵们授课,让他们学会识字算数,这是为士兵们退伍后着想。比起座山吃空的遣散银子,这些技能将陪伴他们一辈子。
余柏林此等做法既没有触犯将领们的利益,又得到了士兵们的支持和爱戴,提高了士气。让将领们很支持。
之前他们没有这么做,一是因为战况繁忙,二是这需要调动很多人力物力,并且肯定需要文官牵头。若是武官这么做,且不说找不到这么多教书的人,就算找到了,也不敢擅自减少军队的操练,改为授课。
倒是有文官想要这么做,被将领们抵了回去。
一看就居心不良乱指挥好吧?士兵们都读书去了,不练就一身好功夫,怎么打仗?
至于余柏林为什么没被抵触……一是因为封蔚牵头,封蔚是大将军;二是因为余柏林武力值强的不像文官,让他们内心认同;三是余柏林一系列行为都是强军之举,且除了文化课之外,其余操练相关的改革都是提升战斗力之举。
再来,士兵们这么闲,多有点事做也好。
操练也不能整日做,需要劳逸结合啊。
至于之后劳逸结合的“劳”和“逸”在士兵们与将领们心中是反着的,这就是小问题而已。
有了以上措施,余柏林在其中插入忠君爱国思想,强调军队的纪律性,好像就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内容了。
既然要识字,肯定要有课本。边疆士兵不学忠君爱国还能学什么?谁也不能说不对。
若是这一条单独拿出来,明摆着就是皇帝陛下对手下士兵加强思想控制,让他们知道先有君王,再有将领。
但糅合在一起,就不会引人注意了。
若不是余柏林之前就给封庭递过折子,详细的阐述了军队改革的事,封庭单看这次内容,在余柏林没解释的前提下,也不会猜到余柏林的用意。
至少,封蔚目前就没猜到余柏林的用意。
这倒不是他不知道余柏林给封庭曾经呈上来的奏折的事,而是他当局者迷,只觉得余柏林说的好有道理,直接照做了,至于这深层次的事。
哦,没想。
封蔚在余柏林面前,总是容易脑子慢半拍。然而这样他还能和余柏林配合默契,大概也是……心有灵犀?
当然,余柏林后来在发觉封蔚真的什么都没想,想的和那些单纯的将领们一样时,很是操心的将事情掰碎了给他讲了一遍。
封·傻白甜·有余柏林就懒得动脑子·蔚瞪圆眼睛使劲点头,跟小鸡啄米似的。
长青果然厉害!
余柏林心累……
算了,虽然封蔚什么都没想,但是把事情处理的头头是道,很快就开展起来,不但得到了将领们的支持,也没有让士兵们有任何不满情绪。
这就够了……想那么多干嘛?想太多是幕僚(余柏林)干的事,封蔚就是当主公的命。
大宝听得一脸向往。虽然每隔几日,他就能和余柏林在书信中聊天,但是隔着书信,他只能隐隐窥见余柏林在边疆所做之事的九牛一毛。
无论是处理当地官僚望族,还是整顿屯田,亦或是制造军械,以及忽悠鞑靼投靠贵族,和现在堂而皇之的将手伸进军队建设中——虽然为了抑制武将权力,每朝每代都会派遣文官去当督军,但文官要真的插手进军务,都十分困难,几乎不可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