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来了北疆就不走了,要住在德王府学习边疆之事。
封蔚接到圣旨的时候,太子已经出发小半月了,快到了。
按理说,太子出发之时,圣旨就该到了。倒是封庭似乎要故意给他弟一个惊喜(吓),所以故意瞒着,让圣旨几乎和太子同时到达。
封蔚又极其信任他哥,从来不主动打听京城之时。
余柏林信任封蔚,也没故意打听京城之事。这么大一件事,就瞒到了现在。
不过余柏林接到旨意的时候是十分惊喜的。他十分想念京中的两个孩子,能见到大宝,他十分高兴。
封蔚心情就不怎么好了。
他有预感,大宝绝对会成为他和余柏林夫夫和谐生活的最大阻碍!
绝对!
第91章
太子出京,去边疆劳军慰问,朝中还是有许多人反对的。
太子乃国之重器,可不能有什么闪失。
若是太子已经成婚,那去哪他们都不会多话。现在的太子在他们看来,太年幼,还不到做事的时候。
不过皇帝陛下主意已决,其余人的反对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再来边疆已经安稳,朝臣又深知皇帝陛下对德王和余柏林的信任,劝过之后皇帝陛下不听,也就懒得劝了。
太子此番出京,身边带的最多的,乃是御医和药材。
安全方面,皇帝陛下和信任封蔚。但水土不服和环境恶劣,就让帝后很是担心。于是随行的御医很多,也可以理解了。
太子到来,封蔚直接带兵去州界迎接。余柏林作为文官不得擅自离开,便在城外等候。
余柏林率领众位官员,身穿白泽服,与烈日之下等候太子的车架。
北疆不算炎热,但日头还是挺晒。只是这时候再养尊处优的官员,可都不敢叫苦,更不敢说去阴凉处等候。
谁都想给太子留下好印象。
余柏林是接到封蔚派来传话的人的消息之后才出外迎接。待等了约半个时辰之后,他们远远望见了一队车马朝着这边驶过来。
为首之人身穿金甲骑着高头大马,余柏林一眼望去,就知道是封蔚。
他忙给周围下属提个醒,大家该振奋精神的振奋精神,该整理衣冠的整理衣冠,擦汗的也忙把手绢揣怀里,大家都列好队,拱手鞠身等候太子车架到来。
看着余柏林后,封蔚朝着后面人说了一声,车队减缓速度,别一不小心冲过头了。
那就是血案了。
到了余柏林等人之前约百米左右,车马停下,封蔚翻身下马,走到身后马车旁,伸手扶下一位穿着杏黄色衣衫的少年。
余柏林等人立刻高呼请安,然后跪拜。
“众位大人请起。”大宝见余柏林跪下,差点直接跑过去,还好被封蔚拉住了。
大宝这次是第一次出现在边疆官员将领面前,必须得保持他作为太子的身份气度。私下怎么来都成,在明面上,大宝得端起太子的架子。
大宝身为太子,一直在京中被教养,还未到办事的年纪,也就几乎没有出现在朝臣面前。这是他第一次在这么多官员面前露面。封蔚去那么远的地方接人,就是担心大宝在言行上会有什么闪失会被人看轻。
北疆的官员都是晖朝的脊柱,是国家安稳的保证。太子绝对不能让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封蔚一路上给大宝说了许多,大宝也学的很快。只是看见余柏林,大宝就稍稍激动了一些。
不过毕竟大宝还小,看着大宝急着让跪着迎接的官员起身,虽然有点失仪,但对臣子的一片爱护之心,还是让周围将领很是受用。
听闻太子在京中就素有仁名,如此一见,果然如此。
只是希望太子在仁慈之余,也要有些血性,不要被周围国家欺负了才好。文宗对周围属国太过优待的态度,还是让这些将领有些寒心。
他们拼死拼活才把这些人打服气,结果人家在京中晃悠一圈,受到的待遇比他们还好,能不心寒?
大宝压抑着激动的心情,走到余柏林等人面前,随行的内侍再次高声道“诸位大人请起”之后,余柏林等人才起身。
大宝这时候终于能上前扶起余柏林。余柏林为詹事府教喻,为他老师。他作为弟子,扶起老师,并不算不符合礼仪规矩。
“林……老师请起。”大宝想了半天,才想出一个既符合现在环境,又能表现余柏林和他关系与众不同的称呼。
余柏林笑道:“谢太子。”
大宝听着余柏林的声音,一路上的思念终于落到了实处。不过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大宝直接拿出圣旨,在城外宣旨,表达了远在京城的皇帝陛下,对边疆官员将领做出的成绩的肯定,并且提出了让大家再接再厉,共创和谐新北疆的要求。
众人再次跪地叩谢,一些容易激动、大概是第一次接旨的官员甚至热泪盈眶,感动的不轻。
在宣旨,做完来北疆第一件事之后,大宝等众位官员将领起身之后,再次进马车,准备入城休息。
剩下的工作,就是去军营慰问了。不过在那之前,车马劳累,一路风尘,大宝得休息几天。
至于那些想套交情的,这段时间的拜帖也该递过来了。
不过一听太子要住进德王府,他们就心里清楚,想跟太子套交情的小算盘打不响了。
别看封蔚年纪轻轻,其内里城府不比老狐狸差多少,别人打什么主意,他一看便明白了。
一些勋贵将领心想,怪不得皇帝陛下肯放心让太子这么早出来见世面。有德王在这,太子怎么会吃亏?
勋贵们又把视线投向正在和德王说话的余柏林。
除了德王,还有余布政使在,陛下确实不用担心太子会被人带进坑里。他们也就放心了。
边疆这些勋贵,都是皇党。甚至大部分家中原本都是武宗给先太子培养的人手。
他们对天齐帝的忠诚度是很高的。
在这里,为文宗默哀。也难怪文宗明知道对边疆会有影响,还会对边疆武将如此针对。
他也是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着想。
若是先太子没有暴毙,文宗说不定还能混个贤王当当,一辈子轻轻松松的,也不会这么早就殚精竭虑死掉。
但文宗虽然后半辈子操了这么多心,却当了皇帝,青史留名,大概这其中的苦,文宗还是乐意吃的。
大宝进城后直接去了德王府,封蔚让将领各自回去,自己也跟着回家了。
余柏林还有些事要处理,便去了官衙,待快快日落的时候才满身疲惫的回到家中。
刚一进门,大宝就扑了个满怀。
“林!”大宝高兴道。
余柏林笑着拍拍大宝的肩膀,道:“我先去换身衣服。”
封蔚在一旁阴阳怪气道:“都十多岁了,还当自己小孩子吗?”
大宝立刻闹了个大红脸。
余柏林瞪了封蔚一眼:“谁二十多岁还不如大宝懂事?”
封蔚望天:“反正不是我。”
大宝“噗嗤”一声笑了。虽然两年未见,但王叔和林相处模式一点都没有改变。
余柏林也懒得再管这个脸皮颇厚的人,让大宝先和封蔚聊着,自己洗去一身汗意,换了一身衣服,然后和两人一起吃宵夜。
虽然讲究过午不食,但对于食量颇大的年轻男子而言,晚上不吃东西实在是有些难受。何况大宝车上累了一天,吃点东西也没关系,只要不积食就好。
一边吃些小菜喝点小酒,一边赏着天空皓月明星,三人都感觉十分惬意。
封蔚离京已经两年,余柏林离京也近一年,不过对于大宝而言,三人在一起的日子仿佛就是昨日,他闭上眼,都能回想起每一处细节。
如今重新见面,这情景和记忆中也并无两样,大宝丝毫没有感觉到久别重逢的陌生感。
不过唯一有一点久别重逢之感的,就是诉说分开之后各自之事了。
特别是小宝特意嘱咐的,让大宝事无巨细的将他这一年情况报告给余柏林,切记不能让余柏林忘记他。
封蔚被逗乐了,他大笑道:“你出京小宝居然没跟出来?我还以为小宝会偷偷摸摸爬上马车跟着一起来呢。”
大宝无奈道:“出发那日,小宝……还真偷偷摸摸想跑出来,被父皇抱回去了。大概……是能哄好的吧。”
封蔚继续大笑:“抱回去干嘛?一起来啊,这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和长青还自己种田,我带小宝去看玉米苗苗,骑大牛。”
大宝眼睛一亮:“骑大牛?”
大宝跟余柏林等人在京郊出游的时候远远见过耕地的大牛,只是从来没近距离看过。他很小的时候见着大牛,就想骑上去。但一直没好意思说。
如今他都是少年郎了,好像更不好意思说了。
不过就算大宝不说,封蔚也要带他去骑大牛的。他觉得挺好玩的,自然也要带侄子去。至于大黄牛是不是很危险——骑马掉下来还危险呢。只要不去折腾牛,牛的脾气比马好多了。
“我都在种地了,你自然也得去,可别说苦。”封蔚开始订计划,“兵营也得去,趁着嫂子不在没人心疼你,给我去兵营待段时间,好好练练,回去吓他们一跳。”
余柏林皱眉:“种地也就算了,大宝亲自耕种,也是佳话。但去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不妥。且不说大宝能不能适应,你让其余士兵怎么与大宝相处?你若是想训练大宝,将大宝带在身边不就成了?”
封蔚嫌弃道:“可是大宝太娇气,一点都不像我。”
“像你做什么?像陛下就成了。”余柏林没好气道,“大宝以后也不会出征,能体恤边疆将士劳苦,顺带锻炼身体就够了。难不成你还想培养大宝带兵打仗不成?”
封蔚嘟囔:“不成吗?带兵打仗多厉害啊。”
余柏林道:“就算想带兵打仗,也得有仗打。现在哪还有仗可打?除非去新大陆那边。”
封蔚点头:“那不错,我想去。长青你也一起去。”
余柏林道:“别扯远了。跟你说大宝的事呢。”
大宝看看余柏林,又看看封蔚。两个人为他教育的事争论起来,在以前就很常见,他都习惯了。
“好吧好吧,你说得对。”封蔚揉了揉脸,“如果要让大宝体验军营,我也会好好选择随行的人。”
余柏林点头:“这才对。不仅仅是大宝的身份和年龄在那,不可能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你还要考虑到大宝的安危才成。若是不小心伤到怎么办?”
封蔚摇晃着脑袋:“知道了知道了,我把大宝带走之前会先征求你的意见的。”
余柏林朝着封蔚脑门上拍了一下:“坐直,别教坏了大宝。”
封蔚叹口气,对大宝道:“抱歉,是我考虑不周。听长青的。”
大宝忙摇头:“我知道王叔是对我好。等我再大一点就好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