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周腾斌拱手道。
周腾斌出身贫寒,中举之前家中几近穷途。周腾斌院试未考好,没能考得廪膳生,领取公家膳食。他便一边教书以及给人写信写对联赚取盘缠,一边靠自学,落第三次,方考中举人。
曾毓叹气道:“你既已经中举,便已经应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今后也希望你能记住你诗中所言,再接再厉。”
“弟子铭记。”周腾斌垂首,眼角微红。有今日之功名,有曾毓这一席话,他多年来苦楚,似乎一扫而空。
其余众人也心头微颤。虽不如周腾斌之前所遭磨难,但这科举一路走来,大家都不是一帆风顺。周腾斌之诗,让众人颇为动容。
郭祝叹一口气,对着周腾斌举杯道:“周兄,我等为同榜,希后年共杏榜提名。”
周腾斌道:“承蒙吉言。”
两人将酒饮尽算是因诗初步有了交情。
此时解元郎吴怀仍旧未作诗。这让乡试之后对其颇为看好,还专门向余柏林和曾毓举荐过他的刘仪有些不满。
他道:“既然几位经魁都作诗了,吴解元可有佳作?”
吴怀起身道:“弟子惭愧,闻得郭兄和周兄佳作之后,不敢再来献丑。”
余柏林知道刘仪是有意举荐此人,便给了刘仪几分面子,道:“不妨。文章和诗词不一定都擅长。你随意做一首便好。”
吴怀忙道:“那弟子献丑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说罢,吴怀红脸道,“请大人恕罪。”
众人一听,不由失笑。
吴怀这首诗论字句内涵,不比前两首差,可最后一句“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说的是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倒是讽刺权贵之意了。
偏偏这上首两位长官,都算得上权贵。也难怪吴怀一直踌躇,不敢上前应答了。
不过最终他还是赌了一把,没拿出次一等的诗词。
余柏林笑着摇头:“无碍无碍,本官年少时,也曾写过此类诗词。”
曾毓大笑:“长青啊长青,你还是别说什么年少不年少,以你现在的年纪,说什么年少,岂不是羞煞众人。”
其余官员纷纷附和。以余柏林现在年龄,在下座举子中,也算十分年轻的了。
毕竟十几岁中举的虽然有,但绝不会会多。
“是学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吴怀惭愧道。
“既然你知错,那就自罚三杯吧。”刘仪对余柏林和曾毓拱手道,“让余大人和曾大人见笑了。”
“无事无事。”曾毓开玩笑道,“其实本官也写过,不是什么大事。”
余柏林调笑道:“你写过?那你这叫自嘲了。”
曾毓笑而不语。我这是自嘲,你何尝不是?你身份地位比我还高吧?
不过因为余柏林身份并非公开,曾毓便不做应答而已。
余柏林知道曾毓想错,不过京中权贵几乎全在皇帝陛下故意误导下想错,他不知皇帝陛下意思,但也知道这对他并无坏处,便懒得纠正,任由曾毓想错了。
余柏林看着这“胆大包天”,在鹿鸣宴上“讽刺权贵”的吴怀,问道:“听你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
吴怀饮了三杯酒后,脸上有些潮红,在听了余柏林所说话之后,脸色突然血色消退。
但上官询问,吴怀不得不据实回答:“学生……学生原籍闽南。因……因祖父获罪,家人随祖父来此地。”
刘仪听后,脸上也立刻血色立消。
他只知吴怀才华横溢,家中似乎条件不好,但并未深究吴怀家世背景。
吴怀家中居然是流放罪人?他若事先得知,定不会取吴怀为解元。
他居然还在鹿鸣宴上举荐吴怀?!当真是十分气恼。刘仪只希望余柏林听后,不要动怒。
余柏林也有些惊讶。
吴怀既然能参加科举,那想来吴怀祖父获罪后,一家虽被流放,但并未剥夺其取得功名的权力。
只是一般这种背景,若被考官得知,多半会遭到歧视。哪怕才华横溢,也会斟酌一二。上榜都难,更何况夺魁。
吴怀能瞒到现在,大概是因为获罪者乃祖父,也可能罪名不深。时过境迁,便让众人差不多忘记此事了。
若不是余柏林无意间提起,吴怀肯定不会将此事主动泄露。
余柏林心中十分无语。
看来吴怀是慌神了,以为自己露馅了。其实余柏林只是单纯好奇口音而已。
若是吴怀心中镇定,回一句“原籍闽南”即可,不用多说。虽说华夏民众安土重迁,少有迁徙。但因各种原因迁徙的人也不是没有。吴怀原籍闽南并非多令人匪夷所思。
看吴怀这样子,余柏林有些于心不忍。
余柏林看过吴怀文章,又听其诗句,由文观人,觉得此人心中不仅有才气,也有一番气度。且吴怀得中解元之后,他在从县试一路走来的经历也为人所知,其事迹都表明,这是一个持身以正的读书人。
若因自己一时好奇,而让吴怀前程受阻,余柏林觉得内心有愧。
不过余柏林还未开口,曾毓便先道:“你祖父因何事流放?”
吴怀垂首道:“因擅自耽误劳役。”
曾毓道:“你祖父可是名为吴珅?”
吴怀疑惑道:“祖父名讳的确如此。”
曾毓又道:“他人是否还在?”
吴怀道:“祖父三年前已仙逝。”
曾毓叹息:“可惜了。你是由你祖父教养长大?”
吴怀呐呐道:“……是。”
他父亲刚来此地,便水土不服,去世了。之后他母亲也相继离世,是祖父祖母拉扯他长大。
四年前祖母因病去世,不到半年,祖父也忧思成疾跟着去了。家中只留他一人。他一腔诗书,全是祖父教授。
曾毓对余柏林道:“此子不错。”
在明知祖父之罪可能对自己前程有极大影响,且在这么多人面前被逼问,吴怀在提起祖父之时,脸上却是敬重怀念明显大于窘迫之意。可见此子孝心。
余柏林知道这大概有内情,不过这不是询问的时机,便准备私下再问问曾毓。
曾毓已经对余柏林夸赞吴怀,其意就是让余柏林将此事圆过来,别让吴怀因此事影响科举。
若吴怀此事传开,又被误传得罪余柏林,他今后别想在科举上更进一步了。
曾毓会主动示意为吴怀清除障碍,让余柏林更为好奇。
不过即使曾毓不说,余柏林也对自己一时好奇让吴怀陷入如此境地挺愧疚,不会不为其说话。
余柏林和蔼道:“闽地多读书人。怪不得了。”
吴怀心中松了一口气。听两位上官所言,自己身世应该不会造成不良影响了。
“学生惭愧。”
“你既然来自闽地,听说闽地多海,与北疆贫瘠是否大有不同?”余柏林笑着问道。
吴怀道:“学生在少年便已离开闽地,只记得闽地‘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这一印象了。”
余柏林无语。怎么觉得这个人……有点二?虽然他的意思是让吴怀夸一夸闽地缓和一下现场气氛,但是你只记得吃是怎么回事?资深吃货吗?
第96章
余柏林半晌没想出该怎么接话,总不能说,好啊好啊,等本官有机会就去吃吃看吧?
“这里的烤全羊也不错。”曾毓突然道。
余柏林:“……”钟灵兄你画风是不是不太对?
曾毓对着余柏林眨了眨眼睛,余柏林浑身汗毛都立了起来。
都四十来岁的大叔了,别卖萌好不好?你的儒雅名士的风度呢?
吴怀眼睛一亮,面露敬仰神色,看的余柏林再次身体一颤。
对面也不是正常人啊。
余柏林挥挥手,让吴怀坐下。算了,有曾毓实力抢镜,他已经不用再想怎么消除刚才因为一时多嘴,给吴怀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眼睛没瞎的都能看得出来,曾毓和吴怀祖父应该有旧。那么吴怀即使是罪臣之后,也对他今后科举和仕途没有影响了。
刘仪也把心重新放了回去。看来他以后还要继续对吴怀更关照一些。
因吴怀的插曲,现场热烈的作诗气氛消散了不少,余柏林也不再重提作诗的事,现场进入互相敬酒的自由环节。
余柏林和曾毓作为上官,自然举子们也会成群结队的来敬酒。敬酒的举子们都是满饮,余柏林和曾毓只需要嘴皮子沾粘酒水即可。所以即使几百人轮流敬酒,两人也没有丝毫醉意。
除了众位举子之外,考官们也在刘仪的带领下与余柏林和曾毓敬酒。
与京城乡试的主考官不同,刘仪等人晋升机会并不多,所以自己底气也要弱上不少,对余柏林和曾毓也更显殷勤。
宴会结束之后,余柏林腹中有些饥饿。
无论哪里的鹿鸣宴,都是清一色的白水煮肉,对养尊处优的余柏林而言,实在是难以入口。在来鹿鸣宴之前,余柏林都是先吃了东西垫了肚子。
不过成年人饿得快,到月朗星稀的时候,他已经有些腹中空空了。
走到门外,余柏林上了马车,看见马车中坐着小憩的人,不由笑道:“既然来了,为何不进去?若是举子们看见你来了,估计会更活跃一些。”
封蔚这才醒过来,揉了揉双眼,打了一个哈欠:“有点累,就在这里睡了一觉等你出来,懒得进去了。”
“既然累了,就先回去睡啊。”余柏林道。
封蔚抱着余柏林蹭了蹭,半眯着眼睛继续打瞌睡:“这不是顺路吗,就等着你一起回去呗。饿了,回去吃点什么?”
“牛羊肉?还是糕点?或者喝点粥。”余柏林问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