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封庭狠狠一拍面前御案,一声巨响,让刚才弹劾的正欢的几人退下一软,忍不住跪下道:“臣、臣并不知道这消息是如何传到京城,但京城确实已经传遍了啊!”
“郑牧!”封庭怒喝道。
“微臣在!”郑牧立刻出列道。
“京城有人传谣,诋毁德王,意图动摇军心,为何金刀卫不管?!”封庭道。
郑牧忙道:“微臣也是上朝之时才得知此事。昨日臣都未听到此传闻,大概……大概那传遍,是指现在开始传吧。臣一定努力追查造谣之人!”
封庭一番话之后,朝中立刻鸦雀无声。傻子也知道封庭的偏向是什么。
封庭看了一眼终于住嘴的弹劾之人,冷笑道:“朕还以为你们又要撞柱子,以死明志,让朕不得包庇奸臣呢。怎么没人说这话呢?朕还等着你们撞柱子呢。”
“陛下息怒!”洪敏之与众位辅政大臣交换了一个眼神,率先跪下。
在辅政大臣跪下之后,其余众臣也立刻跪下。
“息怒?让朕怎么息怒!”封庭怒吼道,“每次都是澈之!每次都是针对澈之!是啊,澈之是朕的亲弟弟,是真的左臂右膀,是朕最信任的人,是朕王位最大的支持者。你们当然要扳倒他,不扳倒他,怎么扳倒朕?!”
“陛下息怒!”
跪下臣子诚惶诚恐道。皇帝陛下如此盛怒,甚至说出诛心之语,让他们想到了之前朝堂两次大清洗。
那血流成河的大清洗才过去几年?!为什么又有人上赶着来作死了?!
还是说因为上次大清洗,让他们人人自危,所以更加想要扳倒德王了?
“不但澈之,朕提拔了长青,你们又开始针对长青了是吧?”封庭捂着胸口,猛咳几声,旁边伺候内侍忙递来手帕。封庭拿着手帕捂着嘴又猛咳了几声,低头看着手帕上,居然有点点血迹,心中更添悲愤。
“朕信任谁,重用谁,你们就要置谁于死地对吧?!长青为了救封珥,重伤卧床,你们还污蔑他谋反?!”封庭道,“好,好得很!朕倒要看看,是谁一而再,再而三的暗害朕的弟弟,暗害朕的儿子。郑牧,给朕好好查查,那传言是谁传开的。”
“今日弹劾德王和余布政使谋逆之人,全部好好审审!”
“陛下、陛下三思啊!”朝堂中无论是否弹劾封蔚和余柏林,都开始求情。这大规模动用金刀卫,是又要兴起一次血洗朝堂吗?
“朕就是太三思了,才会让你们不断暗害朕的家人。”封庭冷笑。
即使在史书中留下暴君之名又如何?!朕定要你们血债血偿!
第101章
封蔚看到他哥的来信之后,有些懵:“长青,我哥发怒了!”
余柏林倒是不怎么惊讶。以皇帝陛下对弟弟和儿子溺爱,这次事情肯定会怒火滔天。
不过连表面上的仁慈都不装了,直接让金刀卫抓人,还是让他有些出乎意料。
皇帝这一家子总是时不时的让他惊讶一下。
“看来陛下没准备让我回京。”余柏林看到这一点,还是有点高兴的。
封蔚点头道:“哥说这里医药都不缺,回京还会颠簸劳累,你在这里养伤更好。”
余柏林挑眉:“朝中没说我可能残了,让人接替我?”
“肯定会有人说。不过都被哥压下了。”封蔚道,“戍边的大臣,哪个不会伤着?伤一次换一次,很快这里就没人了。我本想哥会因为有人暗害太子之事让你回京自辩。既然哥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你自然就不用回去了。”
说到这,封蔚高兴道:“这么说,后方军备粮草之事,还是由你负责啰?那我就放心多了。”
“大宝不回京?”余柏林问道。
封蔚又抽出另一份密旨,道:“哥遣指挥同知来这里督查此事,待搜寻到证据之后,再带大宝一同回京。也就是说,大宝暂且还要待在这。”
余柏林这终于有些惊讶了:“陛下不担心?”
“大概是为了锻炼大宝吧。总不能出了事,就急慌慌的跑回安全的地方。大宝总要过这个坎。”封蔚道,“离开国越久,皇子锻炼的机会就越少,就越娇惯。哥这是给大宝找事来磨砺。”
余柏林明白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历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皇室的孩子更加早熟”只是一个表达了广大人民期盼的伪命题。
皇家的孩子因为娇惯、因为诱惑多、因为奉承多,成长的反而比普通家族的孩子更慢一些。
从史书上也可以看出,厉害的皇子多出于王朝早期,或者说是曾经因其他事受过磨难。大致上,皇帝都是一代不如一代。
“不过陛下这么磨砺大宝,还是太着急了些。”余柏林叹气道,“大宝除这件事之外,几乎从未犯过错,甚至小小年纪就能保护小宝。虽然这次差点造成严重后果,但只犯错一次,就要如此严厉对待他……”
陛下还是我印象中那个溺爱孩子的陛下吗?陛下你怎么变化这么大?
“如果哥身体好,自然无所谓。好歹大宝还有十几二十年才会登基。这十几二十年,足够大宝成长了。”既然余柏林已经是一家人了,他把皇帝家除了帝后二人的性命都救了一遍,封蔚也就不再瞒着他了,“可哥身体不好,虽然当皇帝之后有良医良药撑着,但精力消耗更大了。大宝早一点成长起来,哥早一点卸下担子,身体也会更好一些。”
寿命……也会更长一些。
余柏林很是吃惊。他是看着皇帝陛下一副柔弱的样子。但似乎除了长得弱了些,皇帝陛下也没什么大毛病。但其实陛下的身体底子在被圈禁的十几年已经熬坏了吗?
那怪不得陛下会着急。偏偏大宝又足够早熟懂事,担的起陛下的厚望。
“陛下身体的事,大宝知道吗?”余柏林问道。
封蔚摇头:“自然是不知道的。虽然要让大宝快点长大,但是还是别给他太大压力了吧。大宝心思这么重,要知道哥和嫂子身体都不好,还不知道会急成什么样子。还是让他再长大一点吧。”
余柏林点头。
其实全家人都还是很宠着大宝的。
……大宝在得知余柏林不会回京之后,心中重负终于放下了一些。
因军中现在正在备战,正是紧张状态,大宝又出了之前那事,军营暂时呆不了了。看着大宝每日跟着金刀卫去跑他被袭击之事,一日比一日更沉默,余柏林和封蔚商议之后,让大宝跟在自己身边,学习政务之事。
大宝作为太子,其实不需要学金刀卫那套。封蔚让大宝跟着审案,只是为了让大宝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这次的错误和造成的后果而已。
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
大宝在外面的时间不多,待金刀卫指挥同知来督查此案之后,大宝就得回京城。到之后,大宝还有没有机会出来,还是个未知数。
毕竟作为太子,大宝还有许多事需要跟在皇帝陛下身边学习。
余柏林这布政使的官职,既然被称为封疆大吏,掌握一省行政大权,这个“封”字,就说明他算是这一块区域的“土皇帝”了。
大宝今后要治理天下,从这一省开始着手,也十分好。
大宝道:“大概历史上难得有太子和我一样,在登基之前就先学怎么治理一省吧。”
且不说太子没有封地,更难以到地方上磨砺。就算去了外地办差,也是有具体之事,不可能揽了人家地方官的活,学习怎么治理一地。
余柏林笑着拍了拍大宝的肩膀道:“所以你要好好学。正好现在遇上打仗,有一堆后勤之事。税收之事也还没结束。你可以学很多。”
大宝认真道:“我会好好学的。”
“有大宝帮着我,待大宝能处理大部分事情,我只需要把把关的时候,就轻松多了。”余柏林半真半假的抱怨道,“我可是个伤员,陛下还不给我假放。大宝要多帮帮我,我才能安心养伤啊。”
大宝忙道:“我一定好好学,很快就学会!林好好养伤,不操心!”
余柏林欣慰道:“那就拜托大宝了。大宝果然长大了啊。”
大宝时隔这么多日,终于再次露出腼腆一笑。
余柏林心中松了一口气。
既然大家都在给大宝施压,那他还是不改变原来行为,继续在教导大宝的同时宠着大宝吧。反正给大宝施压的人那么多,不差他一个。
宠孩子,就是这么任性。在这时候,余柏林已经深得了皇帝陛下这个熊家长的精髓。
因余柏林受伤,公务都是在家中处理。若有事情,下属都是到家中禀报。
但余柏林是住在德王府,还和太子同住,前来禀报的下属总是有些过于激动。
他们大多都是一辈子都见不到太子的人,现在居然能频繁见到太子,还不快找机会去露露脸?哪怕太子记不住他们的脸,能沾沾龙气,说不定都能多活几年。
古代的老百姓们对皇帝的龙气是很迷信的。
不过他们也惧怕着太子,所以不可能拿着鸡毛蒜皮之事就来闹腾,只能绞尽脑汁好好做事,然后给余柏林报道一些自己的功劳。
这才是见太子的正确画风啊。
于是余柏林虽然受伤了,虽然这段时间有很多事堆着其实更忙碌了,但上上下下效率却高了不少,偷奸耍滑之人不需要余柏林额外找人监督,就已经几乎绝了踪迹。
余柏林笑道:“看,大宝还没开始着手做事,就已经替我分忧了。”
大宝怪不好意思的。原来太子这个头衔的影响力这么大吗?以前他都是乖乖跟在父皇身后,并未独自面对他人,还真没体会到这种被追捧的感觉。
“当然。”余柏林抓紧机会教导道,“大宝回京之后,独自办事的机会就更多了。待大婚之后,大宝还会搬去东宫,有自己独立的地方。之后大宝身边的人会更多,讨好大宝的人也会更多。”
“现在有我看着,他们只是竭力做好事情,向大宝邀功。但大部分时候,他们并没有这么多功劳可让你知道,他们便会绞尽脑汁想办法讨好你。”余柏林道,“大宝还记得在你换牙的时候,陛下和娘娘不准你吃太多甜食,但有一个小太监偷偷塞给你,导致你牙疼的事了吗?”
大宝忙条件反射的捂住腮帮子。那次牙疼可把他折腾惨了。他是擅于忍耐的孩子,牙刚疼的时候并没有和大人说。待腮帮子种起来之后,他才叫的御医。
牙疼起来,整夜整夜的睡不着,东西也吃不下,可把大宝折腾惨了。这简直成为小孩的心理阴影之一了。
“所以以后会有更多像给我塞糖的那种人,不顾是否对我有害处,拼命顺着我的心意讨好我?”大宝看着余柏林带着笑意的眼神,尴尬的把手放下去。都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当时牙疼的痛苦。
“是的,有些事虽然你想做,但它可能是错误的。而那些人为了讨好你,可能会拼了命诱惑你。就像是在你换牙的时候,诱惑你吃糖一样。”余柏林轻声道,“处理政务很累吧?他们会拼了命的劝你将政务推给其他人,专注于享乐。听臣子劝诫很不高兴吧?他们会拼了命的劝你远离劝诫你的人,只信任那些阿谀奉承之人。如此,还有很多。”
大宝抖了抖,道:“真可怕。一群坏人。和我小时候身边那些人一样坏。”
余柏林笑道:“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实际上诱惑你堕落的人,的确是又坏又难以察觉。不过只要大宝一直是个好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那么就没有人可以骗得了你。”
大宝认真点点头。
“那么,现在继续学习处理政务?”余柏林摊开面前文书道。
“好。”大宝乖乖靠在余柏林身边听课。
……政务说简单不简单,这需要经验。但说难也不难,都是那么些事。又过了半月,大宝已经能够自行处理一些事,只需要余柏林做最后把关即可。
大宝大部分处理的事,余柏林都只点点头,表示可以直接执行,不需要他做增补。
大宝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他终于能帮上余柏林了,也窥到了一丝治国之策。
余柏林带伤还要上班,曾毓作为同僚加好友,自然会主动伸出援手。
不是说他要去揽布政使的权,但监督催促余柏林的下属,还是可以做的。
不过当他看到余柏林教导太子做事之后,不有笑道:“你倒是惯会躲懒,居然让太子殿下帮你处理政事。”
余柏林看了一眼埋头苦干的大宝,微笑道:“是太子心疼臣。”
曾毓笑着摇摇头。虽然历代太子都不可能缺老师,但敢直接拿自己的差事给太子练手的,余柏林说不定是第一人。
这也是陛下豁达,且对余柏林和太子极其信任,才会有这么奇怪的事情发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