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柏林心里咯噔一下,不好的预想被证实。他问道:“陛下为何如此急?”
封庭苦笑道:“我也不想这么急。大宝还这么小,天下这么重的担子,我怎么舍得这么早就他在他身上。”
“但是,身体不等人啊。”
第110章
余柏林皱眉道:“陛下,真到了这种地步?御医可有说法?”
“其实还好,只是说不能再如此劳心劳力,不然恐寿命有碍。”封庭淡然道。他的身体他自己清楚,本以为撑不了几年,现在能调养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只是当皇帝,哪有不劳心劳力的。
“只是这样倒还好。”封蔚倒是无所谓,“你早点闲下来,和嫂子一起到处游玩也不错啊。大宝也长大了,可以承担起皇位的责任了。再说了,许多皇帝七八岁就登基了,大宝这年龄,算是大的了。”
封庭没好气道:“你怎么不说有的皇帝还在襁褓中就登基了?我的儿子我自己清楚,之前以为还能至少撑到大宝至少弱冠之年之后,总觉得可以慢慢教,大宝一直都被我宠着,有些不谙世事。唉……”
“那是回京前,现在大宝厉害着。”封蔚道,“他成长很快,放心放心,你现在退位都没问题。”
余柏林扶额。封蔚这话要是传出去,又要分分钟说他谋逆了。
封庭知道封蔚性子,知道封蔚是关心他,不是什么谋逆。但一国百姓的安居乐业,封庭实在是没有办法立刻就简简单单的交出去。
大宝的确成长很快,这一点他很欣慰。但现在的大宝的确还不够。
其实有他的帮扶,有封蔚和余柏林的辅佐,大宝虽然会经历些波折,但成为一个够格的皇帝,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但封庭自从面向海外之后,心中就一直被谁追赶着似的,感觉时间十分紧迫,一不小心,就会被海外夷人的国家超越。到时候,现在那些夷人对新大陆土着做的事,就会在他们身上重演。
从现在海师传来的消息,这些夷人已经准备朝着东方下手了,东南海洋诸小国已经有落入他们手中的,而一直是晖朝附属国的倭国和高丽,也遭到了不少夷人“商船”的骚扰。
听闻他们本来也准备对大晖下手,但在新大陆的争夺时,被大晖的武力给吓退了。
但看他们蠢蠢欲动的样子,试探大晖只是迟早的事。
况且现在新作物和新税收制度都正在全国推广中,正是关键时候。
内忧外患,一遭一遭的,让封庭明知道自己身体经不得累,仍旧殚精竭虑,透支着自己的精力。
若是能在大宝登基前,给大宝一个更安稳的环境就好了。
为人父母,总是忍不住为儿女多想一些。
可即使封庭再着急,手上所有的事,都必须慢慢来,急不得。
他只能期盼着大宝快点成长,期盼自己的身体再支撑一会儿。
至少,他要为大宝选好一个辅佐的班底,让大宝即使当皇帝的手段生疏,仍旧能够安然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因此,封庭将自己看重的官员,挨个儿不断调岗位,为的就是在培养大宝的同时,也将他们培养起来。
这些人当中,有老臣,也有年轻臣子。在年轻臣子中,封庭最信赖的,自然是封蔚和余柏林。
封蔚自不用说,这是自家人,是他胞弟。余柏林是救了他们一家人的人,他的弟弟的命,他的两个儿子的命,全是余柏林救下来的。
先且不说救命之恩,古人都是信命运一说的。在封庭看来,甚至在所有知道真相的人看来,余柏林就是他们一家的福星,是他们一家逢凶化吉,渡过劫数的“贵人”。
自古帝星就有辅星一说,辅星盛则帝星盛,余柏林就是一颗辅星。
而他六元及第的前无古人的吉兆,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因此,即使封庭仍旧不是特别能接受封蔚和余柏林龙阳之事,但他从未想过对余柏林不利,甚至从未想过让余柏林离开朝堂。
何况,他也劝不住他弟弟_(:3ゝ∠)_,这真是一件极其悲伤的事。
……余柏林进京第二天,封庭就召余柏林入宫,就是为了向余柏林透底,让余柏林做好心理准备。
余柏林心情十分沉重。
虽然他对皇帝陛下多有腹诽,但平心而论,封庭的确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个好兄长,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甚至他和皇帝陛下之间,也有真的友谊存在。
如此帝王,纵览史书,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见。
可以想象,若是封庭身体再好一些,大宝而立之年登基不算晚,封庭再当十几年皇帝,其成就肯定是千古一帝,值得后世不断称颂的程度。
即使是现在,封庭也已经不愧于贤君之名,再次开启了大晖的盛世,甚至于,这个盛世比起开国之初的盛世,更加具有四海升平,万国来朝之相。
余柏林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君臣之类的关系其实心里很不以为意。但封庭这个上司,他却是认可的。
现在突然听到封庭再过几年就要退位,余柏林心中五味繁杂。
他也希望,封庭能再支撑几年,至少支撑到大宝弱冠之年。
从政策来说,现在正是需要一个安稳的政治环境来继续改革。封庭杀了那么多人,已经在朝中杀出一片安稳之地,正是开了一个好头。皇位更替,即使是正常的太子继位,朝堂也一定会人心晃动,出现波折。
从大宝年龄而言,虽然大宝现在很听话懂事,但十几岁正好是后世所说“中二期”,从生理学来讲,是体内激素发生改变,容易影响性情的时候。这时候的中二少年,其行为和性情的变化,完全不能用常理去推断。作为一个皇帝,至少要等二十岁,生理年龄成年之后,才算让人稍稍放心。
而且,大宝若是要登基,肯定得先大婚。即使这个时代的人十四五岁成婚非常正常,皇子更是普遍在十五岁左右订婚或者成婚,但余柏林对大宝太熟悉了,总觉得……大宝还是个孩子,现在就步入婚姻,取一个同样是初中生的、可能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小姑娘,今后这一对初中生夫妻两就要承担起整个国家的重责……
余柏林实在是难以想象。
或许这是现代人的偏见,但年龄在那,阅历在那,有些事,不经历岁月的沉淀,是难以明白的。
从皇宫回来之后,余柏林一直皱着眉头,封蔚逗了几次,都没把余柏林逗乐。
封蔚道:“别愁了,再愁也改变不了什么。反正就算小宝登基,我哥也会帮衬着小宝,怕什么?”
“陛下不是说,为了不让朝臣有两个皇帝的错觉,他会主动离开京城吗?”余柏林叹气道。
“虽然主动离开京城,但若是大宝太过离谱,大哥至少也是个震慑。大宝是个孝顺的孩子,就算不小心走偏了道,只要大哥给他说说,他还是会听话的。”封蔚道,“所以,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作为皇帝,又不是事必躬亲。底下的事,都是大臣在做,皇帝只要选好大臣,知道选谁的意见就成。大宝这么信任你,就算大哥不在,听你的不就成了。”
余柏林忍不住白了封蔚一眼:“你这是教唆我成为大权独揽的权臣吗?”
封蔚道:“若大宝乐意,你就不是权臣,是肱股之臣。”
余柏林按着眉角。好吧,你说的好有道理,我居然无言以对。
“陛下既然做了决定,我也只能依着陛下的意思照办。”余柏林叹气,“本以为可以在京城待一段时间,甚至直接在六部任职,没想到家里还没蹲热,又要准备出门了。”
“反正有我陪着,出门就出门呗。”封蔚倒是乐呵。比起蹲在京城,他显然更喜欢出去浪。
何况,这次是去海边,那可真是划船不用桨的浪了。
余柏林一想到从皇帝陛下那里接到的新“任务”,就更愁了。
大晖的工匠真是十分的厉害,他不过给个原理而已,这群工匠居然真的做出了活塞式内燃机。
这活塞式内燃机是用采用火焰点火,在余柏林提供成熟的内燃机原理甚至结构图之后,工匠们很快就做出了成品,然后不断的摸索调整,让其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能够用于实用。
他们所制造的内燃机从机体结构上已经做到了如今的极致——毕竟余柏林拿出了未来的结构图和原理,但在燃料上,一直没有突破。
余柏林虽然知道最先是用从石头提炼出的汽油和石油,但在大晖,石头开采并不易,所以存量并不多。虽然工匠们已经能够运用石油——这一点是十分秘密的,连封蔚都不知道,余柏林离开京城之后也不太了解其进展,但大晖现在所存石头不足以支撑内燃机在军队的推广。
因此他们一直在寻找更为便利的替代能源。
不过这一切在封蔚打劫回来之后,就迎刃而解。封蔚打劫的那些国家,石油可好开采多了,至少短在对方知道石油的用途,并且将租借地收回之前,不用愁燃料供应的事。
因此,封庭给余柏林提供的任务,就是让他去瀛州研究如何将内燃机用于海船上,训练一支有新式海船的海军,并且把在大晖东南海一代游荡的夷人全部清理干净。
第111章
虽然已经知道下一次的工作又要到外地去,但并不是说立刻就会启程的。
外官进京考核,需要走流程,这流畅,至少都有两三月。
再来虽然封庭已经定下此事,也需要经过朝议流程。
这相当于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其中牵扯十分大,朝中扯皮,也不是一日两日能扯完的。
总的来说,余柏林至少还有半年时间可以稍稍休息。
只是这半年时间,他也不会闲着。
回京之后,封庭就将余柏林身上官职升为詹事府詹事。
詹事府詹事名义上是执掌东宫内务大权的官员,为正三品,实际上东宫内务都由太子自己处理,由詹事府众位学士辅佐。詹事府詹事只是一个荣誉虚阶,为提拔翰林学士之前的一个跳板。
余柏林原本布政使的官阶为从二品,到了京城之后,正三品算是平调。
但詹事府詹事这个位置不同,到了这个位置,就相当于下一步就要入阁了。
虽然众臣早就知道皇帝陛下十分宠信余柏林,但如此恐怖的升迁速度,还是让许多人大为眼红。
但若说除年龄之外的条件,余柏林样样符合,并无可挑剔的地方。
首先他是正统状元及第,还是六元及第,前无古人;再来他是清贵翰林编纂出身,只要能做事,又投了皇帝胃口,进内阁本来就是既定之事;最后余柏林自任实权之后,无论是接待外国使臣,还是辅佐太子,亦或是在任上,以及这次出征的后勤工作,都做得十分出色,令人不由感慨后生可畏,陛下又得一贤能之臣。
这些实际政绩,足够支撑他的升迁。
但众臣还是绕不过余柏林的年龄。
说白了,还是心里极度。
在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大多都是余柏林的两倍的年龄,余柏林升迁如此快,让他们如何能淡定?
反正余柏林还年轻,再磨个几年,待到了而立之年进阁,也是年轻的很。
不过他们又思及余柏林的“身世”,又觉得要过皇帝陛下这一关很难。
余柏林本来应该是和封蔚一样的亲王,高高在上,现在他连正常升迁都要因为年龄被卡,若他们站在皇帝陛下这角度,也觉得难以接受的很。
不过没想到皇帝陛下居然这次很好说话,同意了。
“长青的确年轻了些,所以朕另有事交给他去做,各位就不必再劝了。”封庭道。
什么事?朝臣想破了脑袋都没想出来,纷纷将视线投向为首的几位辅政大臣。
辅政大臣们若是能让他们看出端倪来,那就不是文武众臣之首了。
文武辅政大臣知道吗?
当然是知道的。
既然封庭已经让余柏林准备了,那自然他早就在准备了,并且获得了内阁的支持,在秘密筹建这一支新式海军。
而文武辅政大臣也早就知道,如此重要的一支武力,皇帝陛下肯定会紧紧攥在手中,不会让其他人有插手的余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