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己的,终究不是自己的。
冯博闻心理变化,余柏林一眼就看穿了。
当见到他从黯然到释然,余柏林心中更显欣慰。
苗苗的确长大了,懂事了。
余柏林不由又想到小宝。
他最后一次离开京城的时候,小宝还是一团孩气。现在,他也应该成为当初在北疆时,见到的大宝的那个样子了吧?毕竟他们两是亲兄弟。
小宝虽然在外人面前一直很懂事,但在他面前却是又调皮又娇气。不知道过了这么几年,小宝究竟有如何变化。
只是从书信只言片语,余柏林很难拼凑出小宝如今的模样。
这时候,他有一种想家的感觉。
看来,他已经把京城当成家了。
而大宝小宝,以及封蔚,都已经被他当做家人了。
穿越到这个时代,若是母亲和舅舅给了他活下去的动力,那封蔚一家,才给了他家的感觉,让他的心渐渐踏实下来,渐渐完全融入这个时代。
他的确想家了。
……冯努虽然病重,意识却还清醒的。
他正是趁着意识清醒,让冯博闻请余柏林过来。他担心自己若是昏迷过去,支撑不住,没等到余柏林来就去了,那之后的事,可能失去先机。
冯努挣了这么大一份家产,他如今病重,身边又只有一小孙子,冯家的人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财帛动人心。
按法理来说,冯博闻才是冯努唯一的继承人,其余什么宗族旁亲一个子都分不到。但冯博闻还小啊。既然他还小,总要有人照顾吧?所以众人都争相在冯努面前卖好,想让冯博闻在自己家住。
然而冯努之前宁可将冯博闻寄养在友人家,也不愿意送到宗族亲戚家,就很能体现冯努的意愿了。
第126章
离开的时候,封蔚焦虑过度,担忧余柏林太过正直善良,被那些刁民欺负,因此特意给他换了一队长得最凶神恶煞的士兵,换掉了余柏林本身的侍卫。
侍卫:……
余柏林:……
只有省略号能代表他们此时的心情。
封蔚不但派了在战场上厮杀过的士兵给余柏林充当临时侍卫,还让能说会道的官吏,去给余柏林充当临时管家。
官吏笑眯眯的同意了。
家里长短,财产纠纷什么的,他最喜欢了。
余柏林继续无语。
似乎这一位下属的爱好有点怪异啊。如果他生活在现代,是不是每天八点档的忠实爱好者?
不过封蔚一时担忧过度,余柏林当来到冯家的时候,还真唬住了不少人。
也不能说唬住,他们在得知冯博闻去请余柏林来的时候,就已经被吓到了。
倒是有人被金钱迷住了双眼,说余柏林不过一外甥,管不得冯家的事。
那人立刻就被清醒的人给摁了。
“人家余大人深受天子大老爷信任,听说天子大老爷奇珍异宝一屋子一屋子的送给余大人,冯家这点钱,他哪看得上眼?”一老者抽了一口旱烟,叹气道,“余大人是为冯博闻那小子撑腰来着。我们再怎么说,不过是宗亲而已。冯家的钱,本来就该冯博闻那小子得,没我们什么事。不然何苦要抢着去多养一张嘴?”
“说的也是,我们看着冯努好像多年没联系余大人,都忘记余大人是他亲外甥,他要是托孤,当然要托给余大人。”另一人满脸羡慕,“要是能让我家娃跟着余大人,我把我家全部财产都献给余大人都可以啊。”
听这人一说,其余人纷纷露出恍然神色。
比起冯家那巨额的家产,好似跟余柏林打好交道,似乎才更诱人?
在这个时代,士农工商,能当个小官,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只有钱,没有权,那就寸步难行。
因此许多大财主,都会想尽千方百计去捐一个小官来当。
对于他们这些,连冯努的财产都要窥伺,想要算计人家冯家小儿郎的人而言,要是能讨好了余柏林,得一个官当当……
一些人只想一想,就忍不住露出垂涎的表情。
他们也不想想,都做出这种事了,只说几句好话,余柏林鸟他们才怪。
这时候,余柏林身边的“侍卫”和“管家”就发挥作用了。
余柏林只需要全程摆着一张臭脸,展现他的官威,然后一句话都不用说,让“管家”说话就成了。
其余人也没觉什么不对。
如果余柏林真态度温和了,他们还真会上杆子往上爬。
但余柏林举止威严,态度冷淡,他们立刻就怂了。他们之前想了千遍万遍的应对之话,现在统统抓瞎,唯唯诺诺的连话都说不全。
看着那一队带着血型之气的“侍卫”,腿都吓软了好吧?
这个时代的普通百姓见了本地县官,都跟老鼠见了猫似的。现在见着余柏林这种大官,还能站着,就算不错了。
“管家”笑眯眯的将所有事都解决了,并协助召来宗族,趁着冯努还清醒着,将家产一笔一笔的分割了。
本来这些东西全该冯博闻继承。但冯努只让冯博闻读书,并未教他经商。所以他只留给了冯博闻足够用一辈子的钱财,然后又捐了一部分购买祭田,安抚宗族。
其余的,都交给了自己的好友。
那位好友,现在也成为了皇商。
这财产分配方式,让宗族的人十分惊讶。
虽然钱他们已经不准备要了,冯努肯购买祭田他们已经很惊喜了。但难道这些钱不是该都留给冯博闻吗?再不来,也要送给余柏林,让余柏林照顾冯博闻吧?给一个外人,是什么意思?
他们忙看向冯博闻和余柏林,想从他们脸上看到不悦和震惊。
出乎他们所料,两人都很平静,似乎早就知道这件事了。
两人的确是早就知道了。
冯努将自己所举理由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冯博闻。
冯博闻没学过经商,冯努也不准备让他走商人这条路,甚至是皇商,也比不过一小官。
至于钱,冯博闻平日生活并不奢侈,留下的钱,足够他一辈子不愁吃穿。更何况,冯努知道,余柏林也绝对不会放着冯博闻不管。
冯努想尽可能的为冯博闻铺路。
他不送钱给余柏林,是知道这样明目张胆的送,反而会给余柏林增加麻烦,说不得还会有人以此为把柄,弹劾余柏林。
他作为皇商,可是与许多官员打过交道,对官场中的弯弯道道不说特别了解,也是略知一二。
何况,余柏林并不缺钱。
先不说京中日进斗金的百香楼等产业都有余柏林的影子在里面,就说海上贸易一事,赚钱最多的不是皇商,而是皇上。
而皇帝陛下的那一份子中,就有德王和余柏林的一份钱。
能绑住余柏林,让余柏林心甘情愿帮助冯博闻的,只有之前的感情投资。
除了在冯博闻一事上,冯努反应过度之外,其余事情上,冯努对余柏林好的没话说。
冯努问心无愧,又对余柏林品行十分了解,所以才敢做出此事。
余柏林此次前来,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冯努了解余柏林,余柏林何曾不了解冯努?
冯努即使不明说,余柏林也知道冯努的考虑打算。
只要冯博闻自己争气,他自然会帮衬着冯博闻。而冯努将大半财产交给自己同样作为皇商的好友,并且将家中积攒的字画古籍等风雅之物,偷偷都送给了另一让冯博闻经常借住的那一位好友,都是用钱财换人情。
为了冯博闻,冯努即使病入膏肓,也步步斟酌,恨不得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替其铺平所有道路。
余柏林来的时候带来了封蔚府中供奉的大夫。大夫替冯努诊断之后,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冯努是老了。
只是因为精力消耗过度,提前老了。
而老,是治不了的。
“舅舅,你放心。”余柏林叹了口气,“博闻很懂事。”
冯努浑浊的双眼变得清明,他愣愣的看着余柏林,然后视线转到冯博闻身上,之后一直仔细看着冯博闻,好像怎么看也看不够。
直到最后闭上双眼。
冯博闻握着冯努的双手,哭不出声音,只呆呆的流着眼泪,好像失了魂一样。
他刚出生便失去了父母和奶奶,现在连爷爷都失去了。
至亲之人,一个也没有了。
之后,他便是孤家寡人了。
以前冯努远航的时候,冯博闻虽然孤单,但至少知道远方有着亲人,有个盼头。
现在这个盼头也没了。
余柏林看着冯博闻,想起了自己。
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他都没有父母缘。
有八字先生说他命硬,说不定是真的。
“你要守孝三年。这三年,我会派人跟着你,教导你如何处理家事。虽然要读书,但俗世经济,你还是要懂的。你要科举做官,这些迟早要接触。”余柏林道,“之后,你可要随我继续读书?”
冯博闻摇了摇头,道:“既然爷爷不让我多和皇家接触,希望我安稳一辈子,我就要完成爷爷遗愿。”
“若我有能力,一直科举做官,到了京城,说明即使我再来见表叔,也不会拖累表叔。”冯博闻哽咽道,“到时候,爷爷也该放心了。”
余柏林又叹了一口气,算是默许了。
既然冯博闻主意已定,他也不再多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