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玉楠白了他一眼,背过身一副不愿意理睬他的样子。
第29章
鹿鸣宴之后,何为安看着余柏林那怨毒的眼神,显然这次真正把他恨上了。
余柏林觉得很无语。
老老实实读书科举做官不好吗?恨这个怨那个,天天嫉贤妒能有意思吗?还能不能好好的做学问了?
余柏林转念又想,历史上也有许多私德不好的大学问家,就像是为了一句诗,活活虐杀自己亲外甥的那位大文人。可想而知才华如何和品德没关系,何为安才华横溢和他如同神经质般的嫉妒心也没关系。
至少他没有因为自己考的比他好就喊打喊杀吧。
封蔚听后,拍腿大笑:“他想对你喊打喊杀也没法子。若他是何老贼亲子倒有可能,可惜他只是个旁支。”
“旁支都如此嚣张,亲子不知道多飞扬跋扈。”余柏林摇摇头。
封蔚笑道:“这你可说错了。何老贼儿子不但不是个飞扬跋扈的人,反而是个敦厚的老好人,和他老子脾气很不合。先帝还在的时候,他儿子就和何老贼大吵一架,自请外放了。好几年了,一直没回京。”
余柏林有些诧异:“那当真是可惜了。”
封蔚笑容一敛,叹气道:“是可惜了。”
何家一点没有收敛的意思,宫里两位更是蹦跶的厉害。待朝政稳定下来,或者何老贼活到头,何家肯定会被清算。
何家那小子算是忠臣良臣,可被家里一拖累,就算命留着,官也做不成了。
真可惜。
不开心的事略过不谈,封蔚说起最近一些有趣的事。
最有趣的,莫过于余柏林被“捉婿”一事了。
余柏林少年解元,自古以来,解元除了卷进别的事,少有考不中进士的。
现在众人皆知德王对余柏林挺有好感,而且余柏林还有张岳这么个有权有势的好老师,只要自己不做死,前途不可限量。
这样看来,余柏林举目无亲,家徒四壁(?)都没关系了。
没有亲戚长辈帮扶,女儿嫁进来反而自由潇洒不会受气;家境贫寒,大不了女儿多带点嫁妆进门帮扶女婿。
余柏林骑着带着红花的白马去贡院之时,被不少人相中,甚至一些勋贵世族,都动了心思。
嫡女是不可能嫁给只是举人的寒门学子,但庶女却是可以的。
与其嫁给大户人家次子庶子,不如嫁给余柏林这个潜力股,说不得比那些大家族的次子庶子,能更快的给女儿赚个诰命回来。
一时间,打探的冰人络绎不绝。
余柏林被分宗,余家本家也不能厚着脸皮和余柏林拉关系,他长辈只余舅舅一人。
但别说他舅舅还在外地,尚且不知道余柏林已经考中举人的事,就算舅舅在京城,也做不了余柏林的主。
一个与余柏林同宗同姓的远方长辈都能对余柏林劝说一二,舅舅看似更亲近,其实在习俗上来说,却是个外人,提亲也不可能对着余柏林舅舅提。
若余柏林是个女儿家,寄养在舅家,舅家尚且能为他做主。可男儿家就是自己独门独户。
若要跟余柏林说亲,还只能跟余柏林亲自说。
除了余柏林之外,大概只有他的老师张岳能对余柏林的婚事说上话。
可张岳显然不愿意管这事。
张家没有适龄的女子,他夫人季媛家也没有。
旁支倒是有女儿,也试探过,张岳和季媛却觉得配不上余柏林。
在听余柏林说先立业再成家,不愿于读书一事分心之后,张岳便做主把问到他这边的人都挡了回去。
虽然男子十四五岁成亲的挺多,但二三十岁成家的也不少。除非家中早早定下的,许多人都是考中进士之后才成家。
张岳觉得,自家弟子前程无量,现在提亲的那些女子都委屈他了。待他高中进士,想来那些世族勋贵的嫡女都是可以娶的。
现在余柏林不过十四五,即使磨砺几年,也不过弱冠而已,年轻的很,完全不用急。
张岳表明态度之后,世族勋贵都是要脸的,别人不愿意,他们也熄了心思。
但一些层次没到的人,比如富商或者某些豪门旁支之类,可不愿意放手。
就算余柏林不愿成亲,身边侍妾丫鬟暖床人总是可以有的吧?一时间,想要跟余柏林“偶遇”的人数不胜数,秦楼楚馆中透露出倾心余柏林的女校书们也是数不胜数。
余柏林烦不胜烦。
余柏林虽动了采买下人的心思,但封蔚自告奋勇要为余柏林找些合适的,余柏林就还等着。现在伺候的人都是封蔚王府过来的,护卫也是。
所以很多麻烦都是王府护卫偷偷解决。封蔚则每天用这些事嘲笑他。
余柏林郁闷,再这样下去,都没办法精心读书了。于是他干脆闭门谢客,只说准备科举。
倒有人说余柏林居然想参加下一届科举,实在是狂妄。少年举子常见,少年进士可难得。
余柏林却认为,真枪实弹的考场练兵,比自己闷头读书进步更快。至于落榜什么的,又不会少块肉。他从不在意流言。
张岳本也劝余柏林再磨砺几年,后听余柏林只是下场练习,对得失并不看重的时候,想了想,同意了。
看余柏林样子,确实对能否考中并不在意。那么下场试试水,为下一次科举积累经验,也不错。
他教自己孩子的时候,也是让他多经历实战考试。有时候,科举心理素质,比自身本事更重要。
余柏林闭门谢客之后,纷纷扰扰终于少了不少。
他也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编写他的书了。
若他想要下届科举一举中的,立言必不可少。如今他已经是解元,所立之言应该传播更广。
若他年岁再大一些,比如有尚书经魁那种年龄,做集注都是可以的。现在他还是只能做个伪装,用识文断字掩盖做注的事实。
……
院子里闲杂人等少了,大宝和小宝又开始往这里跑了。
后来不知道皇帝和皇后什么心思,大宝小宝光明正大的养在了德王府。
皇子幼年时期养在宫外并不少见。无论本朝前朝,都有皇子养在宗室王爷或者妃嫔娘家的先例。
但太子养在宫外却没见过。
而且德王府还没个女主人,德王自己就是半大的孩子,哪能养孩子?
若皇帝在朝堂中提出来,估计一些大臣能去撞柱子。
可皇帝暗搓搓的就让大宝小宝住到了德王府上。
大臣们心里很堵。
皇帝光明正大,他们却不能说自己知道了。
因为皇帝是光明正大私、下送孩子。
他们要怎么说自己知道皇子出宫的事?扣上个窥伺宫闱的帽子,那可是大罪。
封庭登基不过大半年,已经渐渐在朝堂上积威。现在,再无人以为这个皇帝好欺负,能成为他们的傀儡。
一些老臣不由感慨,不愧是皇长孙,被武宗和光穆太子亲自教养,当皇帝培养。
大宝和小宝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养在了德王府,朝臣们对德王受皇帝陛下宠爱信任的程度又有了新认识。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的是,封蔚只会带着孩子疯玩,教导太子启蒙的并非什么大儒,而是余柏林。
余柏林得了解元之后,帝后二人觉得有才不在年高,余柏林师承张岳,做太子启蒙足以。
太子启蒙本就用不着那些大儒。带太子再长大一些,再择东宫辅臣即可。
余柏林接手太子的启蒙时,没想过推脱。
他已经打上了皇党和德王党的印迹,洗都洗不掉了。
不过是再打上太子党的印迹而已。
都说三岁看到老,大宝目前表现出来的品德脾气,稳稳当当继承王位轻而易举。
能和下一任皇帝搞好关系,何乐不为。
好吧,现在说这些早了些。只说皇帝的信任,对他这个无依无靠的寒门士子而言,最为重要。
他既然选择做官,一身荣辱都将系于皇帝身上。
做好一头栽进皇家这趟浑水之后,余柏林对另找下人一事便搁置一边不再提了。
家中下人,就由着封蔚和皇帝随意安插。全是眼线,他还更安全一些。
反正这些人服侍人挺专业的,这么高素质的下人,他也不亏。
……
帝后二人将两位皇子送出宫,自然是因为他们要对后宫出手了。
大宝小宝刚送走几日,成皇后在何贵妃再次挑衅她时,冷笑着让人按着何贵妃打了板子。
即使是贵妃,也不过是皇帝的妾而已。就像是正室有权力发卖妾室,成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在妃嫔对她不敬的时候,一条失仪的罪名,足以惩治。
成皇后坐在上首,看着趴在地上疼的发抖,满脸泪痕的何贵妃,露出一个温婉的微笑。
“你居然敢……太后不会放过你的……何家不会放过你的……”何贵妃咬牙切齿道。
成皇后轻笑道:“本宫可以罚你板子、罚你跪、罚你关禁闭。太后却不能罚皇后。她最多只能训斥本宫,去陛下那里告本宫。可是,陛下会听吗?”
至于何家会不会报复自己娘家,呵,当年先帝打压先太子一派时,自家已经化整为零,退出朝堂中枢,要么外放要么直接辞官。
现在有陛下庇佑,还能比当年更差?
“后宫之事,前朝怎会得知。”成皇后站起身,旁边宫女替她整理衣裙,“你大可以往外递消息,若被本宫抓到你私通前朝的把柄,本宫也好赐你鸩酒白绫。”
“既然你提起太后,那本宫就走一趟吧。”成皇后垂下视线,微笑着看着何贵妃,“扶贵妃回去,宣御医给她好好看看。这么个美人儿,要是落下什么疤痕,本宫也心疼。”
宫里成皇后养好了身体,整顿好了宫务,终于开始发威,宫外大宝团在余柏林怀里,悄悄说着自己的担心。
余柏林并不想听后宫那些事,可不但大宝说,封蔚嘴里也不把门,一大一小一起抱怨,余柏林按着眉头,十分郁闷。
最终他也淡定了。他连贵妃追杀皇子王爷都见过了,不就是皇后开始反击了嘛,这也不算什么阴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