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蔚抱着小宝,牵着大宝,上了那一架朴素的马车,就等着张瑚离开之后,好回去。
谁知道张瑚非得要王爷先走。
最后还是得余柏林出马,说让张瑚先走,吸引视线,免得被人发现王爷带着太子和皇子来了,张瑚才离开。
张瑚刚走,封蔚就从马车上蹦下来,把小宝往余柏林怀里一塞,道:“张瑚那小子皮痒了,看我怎么收拾他!”
余柏林白了张瑚一眼:“你还没有大宝机灵。”
大宝伸手拽住余柏林衣角,靠在余柏林身边,抿嘴笑。
封蔚大喊冤枉:“我那是为了维护对外的形象好吧?一个从来不多说话的人突然说了很多话不是很奇怪?不说了,赶快进屋,冻死我了。”
王府总管笑呵呵的把空马车赶走了,不知道赶哪去了,反正不是德王府。
“我一直很奇怪,你在别人面前怎么和私下差这么多?”余柏林好奇道。
封蔚摸了摸脑袋道:“你知道的,哥登基后,总有人来烦我。我懒得跟他们扯来扯去,就装不爱说话了呗。”
这哪是不爱说话,简直人格分裂了。余柏林心道。
“走了?”小宝松了口气,然后跟扭麻花一样,“坏人!”
余柏林笑道:“不是坏人,是我师兄。”
只是师兄这种不递帖子临时拜访还是……虽然以他们两的身份而言,的确可以不事先招呼直接来。
以后交往的人多了后,这种事说不准也会多起来。
“这简单,以后你住我那不就成了。”封蔚道,“我那里没人乱闯。”
“可是……”余柏林皱眉。住在王府不太好吧?
虽然王府封蔚身边伺候的人全涌到自己这边来了,自己这里和王府也没区别。
“有什么不好?”封蔚道,“不是一样?”
余柏林想了想,也是,没多大区别,也就是一面墙而已。
于是封蔚又把王府改造了一下。余柏林看书睡觉还是在自己这边,平时活动就全搬到了王府那边。
为了便于行动,封蔚还多开了几个门,又靠着墙在这边那边都修了房子,房子直接打通了。
也就是……只有一丁点墙作为掩饰,其他全打通了。
余柏林书房的暗门打开,余柏林卧室的暗门打开,通向的都是王府的园子。
改建的时候余柏林在王府住了一段时间,改建之后他傻眼了。
他发现自己的院子已经消失了,完全和王府连成一片了。
余柏林:“……”还能不能好了?
“怎么样?我设计的。”封蔚洋洋得意。
余柏林不知道说什么好,心有点累。
算了本来这院子就是封蔚的,封蔚爱怎样就怎样吧,他本来就是寄人篱下。
反正打通没打通,对于除余柏林之外所有人而言,都没多大区别。
……
余柏林每日过着教孩子逗孩子读书教孩子逗孩子读书的生活,直到封蔚带着大宝小宝跟随皇帝皇后去了冬猎之后,他恍然发现,没了时时围绕在身边的三人,突然感觉日子太过冷清了。
不止冷清,还担心。
封蔚皮糙肉厚,但性格莽撞,要是非要跟大型野兽较劲怎么办?
大宝小宝年纪还那么小,猎场风那么大,住的还是帐篷,吹凉了怎么办?
余柏林折腾了好几天,才让心情平静下来。
正好遇到赵信邀约去府上一聚,他便答应了,权当散心。
赵信祖父赵惠如今在国子监任祭酒。国子监祭酒虽然只是从四品,但这只是老爷子养老的地方。
赵老爷子本来已经准备致仕,但新君登基之后,在新君恳求下,老爷子决定老骨头再撑一撑,为新君整顿国子监,好好折腾那群在先帝时期玩野了的臭小子们。
赵老爷子除了国子监祭酒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县侯的爵位、以及太师的虚阶,王爷太子见了,都要对赵老爷子行半礼,并特许见皇帝之外的人,都可以不跪,人家就有这么牛。
赵信父亲赵卿和余柏林的老师张岳一样,是内阁大学士,两人是同僚,也是好友。
若没有这一层关系,赵信也不会对余柏林如此亲近。
余柏林第一次听到赵信父亲的名讳时,不由想着,貌似皇帝爱称呼大臣为卿。那是不是皇帝叫姓赵的大臣的时候,赵卿大人都会忍不住抬头?
这名字取得还真是觉。
余柏林早觉得许多名字字面上看起来很不错,读起来一谐音就很坑。
比如自己父亲,潇和仁都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合在一起就谐音“小人”。
还有小宝,周岁之后得了封祉的大名,“祉”乃福禄之意。但若不论平翘舌,谐音就是“疯子”。
至于大宝,大名叫封珥,珥取日月光辉之意。可谐音……“风儿”……
余柏林庆幸自己姓名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不过似乎只有他自己在乎谐音,其他人都不在意。
而且这个世界的读音,和后世标准语有挺大差别。他所说的谐音,只是标准语的谐音,用官话讲起来,也不一定是这么回事。
但看着还是觉得有些想笑。
皇帝陛下给自己两儿子取名都谐音如此奇妙,也算绝了。
余柏林来到赵府的时候,赵信亲自出门迎接。
“芝兰那小子晚到了,长青是否与我一同等候?”赵信和余柏林之间已经较为熟悉,举止也挺随意。
“自然。”余柏林点头,一边和赵信交流最近所学所思所疑,一边等着卫玉楠。
卫玉楠不一会儿就到了,见余柏林和赵信一同等着自己,也不羞愧,笑道:“长青你什么时候成了赵府的人,帮着赵府接客了?”
“刚刚我和长青商议,长青决定入赘我家,与我家小妹定下白首之约。”赵信严肃道。
余柏林笑道:“子诚兄你什么时候有了妹妹?”
卫玉楠挑眉:“刚出生不过十日。”
三人相识大笑。
赵信引余柏林和卫玉楠进府之后,余柏林才发现,赵府居然也盘了炕。
赵信道:“听闻这是德王献策,陛下推广。虽然朝中迂腐之人反对,但些许改变,比起普通百姓的死活,孰轻孰重?祖父特意率先将炕引入家中,支持陛下。别说,这炕还真管用,现在屋里比燃着炭火暖和多了,坐在炕上读书习字也不冻手脚,墨也不会被冻住。家中还节省了不少买炭钱。”
“我家也盘上了。”卫玉楠道,“长青你可以试试。若需要盘炕,我家借工匠给你。”
余柏林干咳两声道:“我家也已经盘上了。别忘了我老师是谁啊。”
赵信笑道:“对了,你老师是张学士。张学士也是率先响应陛下号召的。”
卫玉楠也道:“倒是我想岔了,有你老师在,怎么会少你的。”
余柏林微笑点头。
从这件小事的推广效率看得出,皇帝陛下对朝政的把控程度越来越大了。
不知道当初做着操控傀儡皇帝美梦的人们,脸可疼?
第35章
余柏林本以为这次聚会会有好些人。
至少不是就他们三人。
然而,真就他们三人。
赵信邀他们二人前来,也不是有什么急事,甚至不是为了探讨学问,而是因为……
“这棵梅树是我种的。”赵信得意道,“看!开花了!”
在这一片白茫茫如下过一场大雪的白梅林中,一棵瘦小的红梅树突兀的立在其中,绽放着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艳丽花朵。
“为什么要在白梅林中种红梅?”余柏林不解。
赵信摸摸鼻子,道:“我种的时候不知道这是红梅树。”
“子诚兄买树苗的时候没让下人问问?卖梅树之人总知道卖的是什么。”余柏林笑道,“不过千白丛中一点红,也蛮有意思的。”
赵信笑道:“这梅树是我逛街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的。这梅树病怏怏快死了,那卖梅树的小贩准备卖掉,我觉得有些可怜,就把其买回了家,种在院子里。”
赵信叹了口气,幽幽道:“开花了啊。”
卫玉楠拍了拍赵信的肩膀。
余柏林看得一头雾水。赵信对这株梅树感情有这么深厚吗?至于长吁短叹,还专门找人来看。
“让长青见笑了,来,我们边喝边聊。”赵信让人在赏花的亭子里端来温酒火盆,即使寒风凛冽,也不能阻挡文人一颗赏梅的文艺心。
赵信自己先干掉一杯酒,才道:“终于开花了啊。”
余柏林:“……”这株梅树到底怎么了?
卫玉楠却一副似乎知道点什么的样子,也陪着喝了一杯。
余柏林虽不明所以,但既然卫玉楠都喝了,他自然也以庆祝赵信种的梅树终于开花了为名,跟着喝了一杯。
赵信又叹了一会儿气,才谈起这梅树的往事。
原来赵信和余柏林一样,少年成名,虽不是小三元,也是以案首之身进学。
那时候他比余柏林进学年龄更小,才十一岁。
那一年,他神童之名传遍整个京城,一时间风光无限。
余柏林垂下眼眸。
赵信夺得亚元之位,恰好弱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