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余柏林此次来了,顺带德王一只。
因要掩藏身份,封蔚自然和余柏林一辆马车。
一上马车,封蔚就开始叫冤:“这可不是我的错!我也没想到这么巧!”
余柏林揉揉眉角,道:“算了,这是意外。想来陈先生定会尽心为你遮掩。不过我和你之间关系,在老师那里藏不住了。不知道我又会被老师如何唠叨。”
“我会跟陈沛说,不让他跟你老师说。”封蔚保证,“他肯定不会说。”
虽然余柏林怕陈磊担心,但其实这也并非不可说之事,他便道:“老师早晚会知道,现在知道也没什么。”
陈磊和张岳担心,只要陛下和封蔚感情一如既往的好,就不会成真。
以封蔚和陛下相处模式,将来不太可能有反目成仇的一日。
他也不会让他们有这一日。
“那就说吧。”封蔚更无所谓。若不是担忧给余柏林带来不好影响,他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跟余柏林好。
“不过陛下说让你探望陈老大人之事?”
“这是真的。”封蔚道,“我本来等你去见陈老大人的时候一起去,之后对陈老大人阐明身份。”
“那你之前怎么不跟我说?”余柏林问道。
封蔚摸摸鼻子,抬头看着马车车厢顶部:“忘了。”
余柏林顿时把手指掰的“咯吱”响。
封蔚无辜:“反正你去见陈老大人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来,然后给你说的。”
余柏林无力。陛下啊,你管管你弟弟,这么不靠谱真的好吗?
在宫里的皇帝陛下则抱着他的太子,正给他读奏折,然后评价,“一堆废话,狗屁不通”。
大宝眼神迷茫。父皇读了这么多奏折,全都是“狗屁不通”,他已经不知道“通”的事怎么回事了。
好想念林qaq,宝宝脑袋里塞进了太多□□,快要炸掉了。
皇后娘娘则坐在一旁一边绣花,一边跟趴在她腿上的小宝讲以前的故事,忆苦思甜。小宝听着一惊一乍的,完全没想到自家以前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
小宝虽然出生后遭了不少罪,但他出生时就已经是皇子,吃穿至少都是不愁的。
“不知澈之如何。”封庭放下奏折,叹息道,“可别真挽着袖子跟江南官场杠上了。”
“以小叔书信来看,长青还是劝得住他的。”成皇后微笑道,“小叔也已经长大了,陛下不用太过担心。”
封庭还是长吁短叹:“即使澈之再大,在我心中,还是那小小的一团。”
成皇后不由点头道:“这倒是,对父母而言,孩子长再大,都放心不下。”
封庭边叹气边点头,然后继续担忧,弄得成皇后也不由担忧起来,想封蔚在江南吃不吃得惯,住不住得惯,会不会水土不服。
两夫妻一个比一个忧心,都期盼着封蔚的书信。
明明是哥哥和嫂子,心态却和溺爱儿子的父母似的了。
第49章
到了陈家之后,在陈沛的引导下,余柏林和封蔚毫无阻拦的直接驱车进入陈家大宅,然后由车转轿子,一路抬到内院,其待遇堪比女眷。
一般而言,虽然男客人也可以在宅内乘坐轿子,但大多男客人还是会在男主人的引导下,走一走,再对宅子内部景色发表一番赞扬之词的。
陈老爷子就在内宅等着。
他对余柏林很感兴趣,早就期待见这一面。当他接到陈沛心腹密语,说还有贵客随余柏林前来,让陈老爷子摈弃旁人,连陈家其他人也别来见时,陈老爷子心里琢磨,到底是谁让陈沛如此慎重。
陈磊对陈沛这个同胞大哥的书信事无巨细,陈沛又在官场消息灵通,才知余柏林和德王关系。
陈老爷子赋闲在家,不问世事很多年,陈家人一般杂事不会打扰他。陈磊跟陈老爷子书信,也只说自己收了一个天赋极高,且无比勤奋的弟子,并未多说余柏林身边其他事,因此陈老爷子并不知道余柏林和德王关系亲近,自然也就猜不到随这一小小举子前来是德王。
不过陈沛起复后,是苏州陈家孙辈第一人,陈老爷子对陈沛之话十分信任。陈沛既然如此说,陈老爷子原本准备介绍给余柏林的陈家其他人,都用借口打发了出去,只自己一人等着。
陈沛挥退了下人,亲自领着余柏林和封蔚来到内堂,恭敬的为封蔚打起帘子。
在帘子之外,余柏林后退一步,让封蔚先进屋,自己恭敬紧随其后。
陈老爷子见自己那长房长孙亲自恭敬打起帘子时,眼皮子就跳了一下。然后他见那穿着较好、充满文弱气息的儒雅少年在帘子前止步,而那衣着朴素,似乎护卫打扮的少年却一脸冷淡的最先进来,儒雅少年和陈沛恭敬随后站立,心中惊疑不定。
陈老爷子混迹了一辈子官场,几近沉浮,即使年老,眼界也非常人。他立刻站起来,封蔚未显露身份,他便率先恭敬道:“敢问阁下是?”
封蔚脸上冷淡神色渐暖,露出一个和煦微笑道:“本王封蔚,奉皇上口谕,前来探望陈老大人。陈老大人身体可安康?”
陈老爷子一脸如同雷劈的样子,当即要跪拜道:“草民参见德王。”
在陈老爷子屈身跪下那一瞬间,封蔚连忙伸手将还未跪下的陈老爷子扶起,道:“陈老大人不必如此多礼,请坐下说话。”
此屋已经没有其他闲杂人等,余柏林自觉充当了封蔚的下人,连忙上前将椅子摆正,请陈老爷子坐下。
“陈大人请。”余柏林道。
陈老爷子苦笑道:“草民已是白身,但不得此称呼。”
陈沛见余柏林动作,这个当惯了官员的人才想起此刻自己该干什么,忙也倒茶添水,请封蔚坐到上首另一侧,自己则退到陈老爷子身边垂手站好。
余柏林也回到封蔚身旁站着。
封蔚对陈沛和封蔚道:“潆泓和长青也坐下吧。”
陈沛和余柏林才在下首自行坐下。
封蔚对陈老爷子道:“本王受皇兄所托,前来请求陈老大人出仕。陈老大人先别忙着拒绝。皇兄知道陈老大人精力有限,也不愿意给陈老大人身体加重负担。然陈老大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若赋闲在野,实乃国之憾事。皇兄想让陈老大人在翰文馆和国子监担任闲职,平常可去翰文馆看书修书,也可去国子监教导学生,若有精力,也能让太子请教一二。”
陈老爷子和陈沛脸上都忍不住显出震惊之色。
翰文馆乃国家整理典籍之处,乃给不愿管理庶务的大儒们的容养之地,也是许多未能进阁、准备外放的翰林的跳板。
翰文馆和国子监闲职不算什么,也就是给陈老爷子一个恩典,显示出皇帝陛下对文宗时期立了大功劳,反而被撸职在家多年,如今年老体弱无法起复的陈老爷子的安危,也是显示出对陈家的看重。
重点是最后一句话,“让太子请教一二”。
虽未明说,若陈老爷子愿意重新入朝为官,必在东宫任职,成为东宫辅臣,辅佐太子。
封蔚并未强迫,陈老爷子也可以以年老拒绝。毕竟陈家年轻一辈已经出仕,不需要陈老爷子再在朝中打拼。
以皇帝现在让德王来拜访的态度,即使陈老爷子拒绝出仕,也会被赏赐荣誉虚阶,百年之后若陈家年轻一辈在朝中屹立不倒,陈老爷子肯定还会有谥号加封。
但陈老爷子会拒绝吗?
陈老爷子当即站起来,颤悠悠的对着德王跪下,道:“草民愧对皇恩,愿以此残躯,辅佐太子!”
陈家因上奏文宗,追封先太子为帝而全族被贬官,一心正统,如今让他辅佐太子,怎会拒绝?
即使对陈老爷子而言,不入仕,接受皇帝虚阶,安心容养,更符合家族利益。但这和辅佐皇帝正统继承人,完成陈家梦想比起来,一切都靠后了。
封蔚站起来,从怀里拿出一黄布卷轴:“陈曦听旨。”
陈沛也立刻跪在陈老爷子身后,余柏林则站起来,走到封蔚身后一侧垂手低头而立。
“封陈曦为太子太师,即刻入京赴任。”
此密旨并未提及封蔚之前提及翰文馆和国子监,仅说太子太师一职。
太子太师为虚阶,多为朝臣兼任。此旨仅说此虚阶,明摆着等陈老爷子进京之后,正式圣旨将有其他官职加封。
“臣,接旨,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陈老爷子老泪纵横,伸出颤颤悠悠的双手,接住密旨。
“太子太师请起。”封蔚将陈老爷子扶起。
陈老爷子低头看了那加盖了玉玺的密旨好几遍,然后又对着北方跪下,头磕在地下,长拜不起。
这次封蔚并未再将陈老爷子扶起。
他知道陈老爷子只是太过激动,以此动作表达自己心中难以宣泄的感情。
陈老爷子在武宗时期就深受武宗皇帝信任,为武宗留给太子的托孤辅臣之一。
太子紧随武宗暴毙,陈老爷子是力挺皇长孙继位的臣子之一。
但因太子暴毙,文宗早有准备,打了太子一脉一个措手不及。其余重臣,在年幼的皇长孙,和素有贤名、已经而立的文宗之间,又太子是未登基便离世,支持皇长孙,恐皇室倾轧,为晖朝着想,多数选择了文宗。
陈老爷子当年被轮番劝说,见大势已去,为保皇长孙,也只能支持文宗继位。
但文宗继位之后,陈老爷子多次为先太子封号、为太子妃和皇长孙待遇向文宗进谏,终遭厌弃,左迁外放。
陈老爷子在任上矜矜业业,政绩斐然,又在朝中素有盛名。文宗即使对陈老爷子很不喜,也为了名声,不得不暂时不理睬。
陈老爷子在外地一干许多年,后为文宗江南稳定立下汗马功劳,连陈沛这长房嫡子都差点折在追杀中。
后江南事了,文宗不但没有嘉赏陈老爷子,反而以陈老爷子失察为由,撸掉了陈老爷子官职,而后苏州陈家其他人的官职也陆陆续续被免掉。
若不是朝中非何家派系的重臣据理力争,甚至以死相逼,陈家可不仅仅是被免职这么简单了。
其实文宗并非想要在陈家立下大功劳之后不赏反罚,文宗这么爱惜名声,又并非昏君,做不出此事。
文宗知道,即使陈家心中放不下太子,但只要他励精图治,又有皇子继承皇位,陈家为晖朝着想,即使皇长孙要谋反,也不会加入。
再说了,皇长孙也没能力造反。
他皇位坐稳了,他的皇子就是正统。
文宗放置了陈家这么久,陈家为了他的统治差点连嫡长孙都赔了进去,可见其对晖朝忠心。
文宗是想借此事将陈老爷子召回京,再重用陈家的。
但文宗此举措被何皇后透露给何家之后,何家好不容易把排除异己,哪能让朝中声望宏大的陈老爷子回朝?再说了,陈家出力,砍掉的江南的人,并非什么先太子的势力,而是何家派系多年的经营,是何家的钱袋子。
不然文宗怎么会举步维艰,不然怎么会有那么猖狂的追杀?
何家恨陈老爷子恨得咬牙切齿,立刻纠集朝臣,颠倒黑白,把陈家拉下水。
文宗迫其势力,又有把柄在何家手中,无奈免掉陈家所有人职位,其实是保全陈家。
文宗百忍成钢,给何家又划上一条粗壮的黑杠,势要把何家弄死。
文宗一边准备弄死何家,一边努力耕耘,想要一皇子。弄死何家之后,陈家肯定会起复,变成自己太子的臂膀。
可惜文宗到死都没儿子。
而封庭继位之后,陈家便在封庭手中被起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