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视剧小说中尝尝把皇帝写的很勤奋,似乎每天都要上早朝。其实现实并不是这样。除了国中正有大事发生时,一般常朝,都是十日一次,每月逢五上朝。
当然,若是皇帝不想上朝,十几年不上朝的也有。
政事多在批阅奏折时便确定了,上朝不过是为了讨论皇帝难以抉择之事。但大部分时候,并没有太多难以抉择之事,有,皇帝也是召集心腹臣子开个小会就确定了。许多任性的皇帝懒得这么早起来上朝,也就可以理解了。
封蔚在不上朝的时候,时间就很自由。他若乐意,连溜达一圈都不用。
余柏林醒来之后,先是沐浴了一番,才用早餐。
封蔚见余柏林头发还湿着,便接过李叔手中的布巾替余柏林擦头发。但他技术不太好,一上手就把余柏林头发扯掉了几根,在余柏林的怒视下,他讪讪的将布巾还给了李叔。
余柏林咽下最后一口肉粥,用茶水清了清嗓子后道:“一大早这么急躁干什么?可是有什么事要做?”
封蔚道:“确实有事,去看新宅子!”
余柏林差点忘了这事。现在他已经入朝为官,确实不能“寄居”在这里了。余柏林也想过直接买下这宅子,但从地段上来说,这里不算好,且只有一重院子,又和王府连通了。当官之后,应酬多了,这宅子就不方便了。
“也不需要这么急。”余柏林惆怅的发现,对自己将要离开王府这么优越的生活环境,心里还是很遗憾的。
虽然他手中的钱不少,但日子再怎么过,也不会比王府更精致。有些舒适,不是用钱就买的来的。
何况,习惯每日热闹,突然变成一个人,还有些寂寞。
余柏林心中忧郁一晃而过,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他笑道:“也是,该买宅子了。”
“除了宅子,还有家具、伺候的人。”封蔚道,“麻烦事一大堆。”
余柏林点头。现代的房子还要装修买家具,从交房到入住,也需要大半年。就算精装房,也得买家具。更何况古代的房子。看来他还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不过我已经全部都弄好了!”封蔚笑着邀功,“你看中了就可以住进去!嗯……如果不喜欢,咱们再改!”
余柏林刚想还能蹭王府大半年,希望就破灭了。
“那就谢谢了。”余柏林摸了摸鼻子,掩饰心中的尴尬。
“我很久之前就准备了。”封蔚只当余柏林太高兴,就别扭了,继续邀功道,“是不是很惊喜?”
余柏林心中叹口气,微笑道:“是。不过这笔钱我是不能少你的。”
京中的宅子很贵吧,不能再占便宜了。
“这个不用,是哥送你的。”封蔚道,“本来我想送的,不过哥说,你教导大宝和小宝,总该有俸禄的。这是补给你的。哥都这么说了,我就不跟他抢了。”
“本来哥想直接下旨御赐的,但风头倒是其次,御赐的就不是你的资产,皇家随时可以收回。所以便由嫂子家买下,赠送给你。”封蔚解释道,“你可别推辞,拿钱办事,哥和嫂子心里也安稳些。”
封蔚那来自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很好的说服了余柏林。他已经和皇家、太子绑的足够紧了,若这样让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放心,他不介意绑的更紧一些。
反正他在这个时代身家性命都系在皇帝一家身上,收皇帝的东西收的越多,皇帝越安心。
余柏林把半干的头发拢在耳后,站起来对着皇宫方向,深深一作揖:“谢主隆恩。”
头发还没干,又是刚刚沐浴更衣,还是别跪下磕头了吧,意思意思就成。
封蔚早就知道余柏林在礼数上很看重,边等他谢完皇恩之后,才继续道:“快快快,快把头发擦干,我们去看宅子。”
余柏林看着像个即将春游的小孩一样的封蔚,无奈道:“好,稍等一下。”
余柏林头发擦干,穿戴整齐,正准备出门时,看到李叔欲言又止的表情,问道:“李叔,可是有什么事?”
李叔看着余柏林,又看着在催促的德王爷,勉强笑道:“老爷早去早回。老奴这是想着突然要离开住了这么久的地方,有些伤感呢。”
看来不只是我一个人习惯了啊。余柏林并未多想,宽慰了李叔几句,就上马车了。
封蔚比余柏林后上马车,他上马车前,看了李叔一眼,又看了一旁沉默的王府总管一眼,道:“放心。”
说罢,他便上了马车。
看着马车远去,半晌,李叔才叹了一口气。
“老李啊,别多想了。”王府总管拍了拍李叔的肩膀,“王爷和状元公都是有分寸的人。”
李叔苦笑道:“老朽看着老爷一路走来不容易,只希望他一辈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本以为王爷是贵人,哪知道,有可能是劫难呢。
余柏林坐在马车上,闭着眼睛小憩了一会儿,睁开眼,对上了封蔚正看着他的视线:“看着我做什么?我脸上没擦干净。”
封蔚装作很自然道:“就是没擦干净,有一道灰色的印子,你在哪蹭的。”
说罢,封蔚抬起手,在余柏林光洁的脸上摸了一把:“好了。”
余柏林摸了摸自己的脸:“大概是被树枝刮了一下。宅子在哪?这走了一段时间了吧?难道很远?”
“不远,马上就到了。”封蔚搓了搓手指,掀开车窗的帘子,往外看了一眼。
两人正说着,听见拉车的马匹一声嘶叫,马车停了下来。
“到了!”封蔚跳下马车,对着余柏林伸出手。
余柏林扶着封蔚的手下了马车,一抬头,顿时无语。
宅子倒没有什么不对,看着连门口一对石狮子都是新修的,很是气派。
但是这隔壁,俨然是德王府的气派大门。
所以那马车绕了好大一个圈子,就是绕过几条街,绕到王府大门了吗?
余柏林刚才一腔惆怅犹豫都喂了狗。他看着封蔚,道:“你选的?”
封蔚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哥选的。”
虽然有他的意见在里面。
难道皇帝陛下的意思,是让我继续带孩子?余柏林觉得这猜测很有可能。
“进去看看?”封蔚道,“虽然府邸是哥选的,但里面都是我看着人做的,图纸都是我选的。”
余柏林随着封蔚进了大门,发现里面不仅已经修建好了,连仆人都配置齐了。那些人显然已经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谁,见到他就称“老爷”。
“人都是嫂子选的,身家清白。卖身契在我那里,回去就拿给你。”封蔚带着余柏林转悠了一圈。
这宅子很大,为五进院。余柏林一个人住着,着实太宽敞了些。不过设计宅子的人似乎也考虑到余柏林家人丁稀少,因此这宅子不像是其他人家,为了主人而修满了屋子,而是做成园林样式,而且是江南园林样式。
走进宅子中,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一草一木一石,都颇具江南水乡特点,那潺潺流水都是引来的活水,随着源头追溯……嗯,到了德王府。
整座德王府就是做成皇家园林样式,流水都是引的活水。修余柏林的宅子时,就直接从德王府分流引水了。
一般来说,京城的人家所住本家都是修得规规矩矩住人的地方,只是带有花园而已。别院才修成园林样式。
毕竟古代大家族人口多,屋子修少了没地方住。京城又寸土寸金,没那么多空地。
余柏林这府邸占地很大,再加上他家人口不多,建的房子主人和仆人住都绰绰有余。再加上封蔚专门从工部请来的江南园林工匠大师,将其有限的空间,设计出无限的风光。一步一景,实在是美不胜收。
余柏林十分满意。
“都已经打扫好了,找个良辰吉日,可以直接搬过来。”封蔚不仅做好了装修一事,连家具和小物品都已经布置好了,甚至连锅碗瓢盆都没拉下,余柏林完全可以直接入住,“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余柏林逛了一圈,改了几处花草种植的种类,又变了几处摆设,让屋子看起来更雅致一些。其余大方面,他很满意,并未改动。
接下来就是定良辰吉日就好了。
封蔚还特意点名,这园林另有玄机。
余柏林看了一下“玄机”,不过是和当初一样,用巧妙的设计将这个宅子和德王府连起来了而已。
看来他还能继续蹭炭蹭冰蹭水果。
既然已经达到了“惊喜”的效果,封蔚肯定不会做出把人带着,坐马车再绕一圈绕回去的蠢事。两人直接就回了德王府。
余柏林看着毫不惊讶的李叔,无奈道:“李叔你是知道的吧?刚才是故意哄我吗?”
李叔道:“王爷要给老爷一个惊喜,老奴也只好装作不知道了。老爷累了吧?先歇息会儿,老奴给老爷倒茶来。”
原本李叔知道的时候是很高兴的。但现在他也不知道该是怎样一种心情。但拒绝又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将心事憋在心中。
余柏林点点头。
他随封蔚来到书房,拿过卖身契,了解了一下那些人的身世背景之后,安排了一下每个人的位置。
李叔李妈虽然对他好,但他们管这么一大家子下人,还是力不从心。何况他们年纪也不小了。
余柏林另点了一个总管和账房先生管家,李叔李妈负责贴身照顾他的丫鬟和小厮,厨房由李妈管,库房由李叔管。
库房钥匙余柏林和封蔚一人一把。
至于为什么要给封蔚一把,主要是余柏林家中并无其他主人,若是余柏林不在家中,需要开库房时,也有个人管。
同样,王府库房的钥匙,余柏林手中也有一把。
让余柏林无奈的是,他本来管着王府的内务。现在自己有了新府邸,封蔚也没有自己管理的意思。只说两家还是连在一起,家中产业也基本掺和在一起,余柏林就一同管了吧。
虽因余柏林早就建立了一套制度,层层负责,管理起来并不麻烦。那边又多了人手之后,就更简单了。但封蔚如此懒散,还是让余柏林好生无奈,不由忍不住又唠叨了几句。
但封蔚一副左耳进右耳出的样子,认定了余柏林不会抛下他不管,油盐不进。
……家中杂事处理好之后,余柏林定了一个黄道吉日,递帖子给相熟的人,邀请他们来参加乔迁宴。
张岳正想问余柏林搬家的事。既然已经入朝为官,余柏林自然不能寄居。他知道余柏林舅舅家为皇商,手中金钱肯定不少。别说余柏林和他舅舅感情还不错,只说投资巴结,余柏林的舅舅就不会少了余柏林的钱。再加上皇帝给的赏赐,余柏林在京城置一个宅子应该挺容易。
若余柏林看中了哪处,作为老师,他也能补贴一二。
结果他还未去问,余柏林请帖就送来了。
一看那地段,张岳就有些懵。
他连忙把余柏林叫来,问那宅子到底怎么回事。这一处宅子是犯了事的宗室的宅子,原来还是一处公爵府,似乎是被成家的人得了去。怎么到余柏林手中了?
余柏林便按照封庭的意思,直说这是皇帝陛下赐下的,只是因为不好用御赐的名头,便辗转让国公府的人低价买了,再送给自己。
张岳也已经得知余柏林和皇帝一家关系匪浅。虽然觉得余柏林圣眷过重,但一想余柏林身家背景,又觉皇帝重用他理所当然,便不再怀疑,只让余柏林小心谨慎,千万别辜负皇恩。
皇帝陛下并非刻薄寡恩之人,若余柏林和皇帝陛下真有私下交情,皇帝陛下不会将余柏林作为刀刃弃子。
余柏林虚心听教之后,又被陈磊叫了去,同样的话又听了一遍。
最后陈老叮嘱余柏林,皇帝陛下送什么,都要诚惶诚恐的收下,不要拒绝。其余人的,就不要收了。
收皇帝陛下的赏赐,也是表达忠诚的一种方式。
余柏林乔迁之时,除友人之外,还邀请了不少同榜进士,最后变成了同榜进士们之间的聚会,乔迁什么的含义倒是淡化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