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被抢了名额的翰林也来了,照旧是笑容拂面,看上去似乎并不知道闲言闲语似的。
官做久了,大家的忍性都不错。
现在京城达官贵人请客吃百香楼已经是一种传统,这里有最好的环境、最好的服务,以及时时刻刻推陈出新的美味佳肴。
还有当朝六元及第状元郎亲笔书写对联一副。
百香楼一楼普通小富人家都能来尝尝鲜,楼上和后面雅间却是十分难求,就算达官贵人,也得排位置。
据说有些人手上有贵人卡,贵人卡还有不同级别。白银贵人卡只是打折,和预定雅间排队优先。黄金贵人卡不但有折扣,还有特制美酒菜肴相送,并且专门有几个雅间平时不接待客人,专门为黄金贵人卡的人留着。
百香楼客流量十分大,京城达官贵人多,每日酒楼就算雅间都是座无虚席。百香楼当初推出这么个措施,很是让人纳闷不解,觉得他们有银子不赚。反正只要服务好酒菜香,该来的客人总是会来的。
但之后百香楼却打败几个百年酒楼,跻身京城第一,京中达官贵人宴请重要宾客,首推百香楼。可见其生意人,从不做亏本的买卖了。
许昌阁家中势力不大不小,钱财不缺,因此他手中是有一张白银贵人卡的。
白银贵人卡是消费一定额度赠送,黄金贵人卡则只看身份。许昌阁手中有一张白银贵人卡,至少说明他很有钱。
同僚们看着他拿出白银贵人卡,脸上不显,心底还是有些羡慕的。
穷翰林穷翰林,翰林若没有冰耗等补贴,其实收入并不高。再加上平日打点,京城消费又贵,若家中没有些支撑,实在算不上富裕。
翰林清贵,清在衙门清,贵在前途贵。
当翰林熬到一定资历,无论外放、轮值,或是当讲官,瞬间就有钱了。那之前,就只能苦哈哈的等着。
所以许昌阁炫这么一手,还是有资格炫的。
余柏林脸上也显出羡慕之色,和周围人一起恭维许昌阁,并开玩笑道,这下给他省下不少银子。
许昌阁笑道:“余修纂太妄自菲薄了,那对联都是余修纂写的,难道没送余修纂贵人卡?那店家也太不厚道了。”
余柏林答道:“当时我写那对联时,还没出贵人卡呢。后来出了,我也不好意思因这么久远的事,去问人家要吧。我想店家估计以为,我平时花销早就应该得了贵人卡了,就把我忘记了。”
大家都知道余柏林是在自嘲,也不再提起这件事。
早听说百香楼的后台是德王,大概店家并没有把状元看在眼里吧。一些人心中酸溜溜的想。
他们却不知道,余柏林的确没贵人卡,他只是吃饭喝酒都不给钱而已。
许昌阁炫了一手,大家又都很给面子的赞扬,他非常高兴,点菜便点了许多贵的。
陈磊不由担忧的看了余柏林一眼。
许昌阁这是在找茬。
他和余柏林共同请客,自然余柏林也要付一部分钱。他现在点这么多这么贵的菜,自己付钱倒是付得起,对余柏林而言,这花费就有些肉疼了。
这一桌子菜,计算下来,居然要花掉千两银子。
晖朝银子的购买力还挺强,一千两银子,够普通人家吃个十几年了。
即使许昌阁的贵人卡能打折,余柏林也得付上几百两。若余柏林身上钱没带够,自然非常尴尬;钱带够了,也让余柏林肉疼无比。
而这这刁难在明面上并无多大错。余柏林同意在百香楼共同宴请,许昌阁来带来了打折卡,点菜时点最好的那是给同僚面子。而且余柏林就算身上没带够钱也不会太丢脸,他借酒水喝多了出门更衣,就能让小二帮忙跑腿,让家人送钱来。
就算家中现银真的不够,还有同僚可以借。与余柏林交好的陈磊、李潇,都不是缺钱的人。一人凑个一二百两银子,再加上余柏林身上本有的银钱,也该够了。
只是余柏林心中肯定难受不说,之后也是挺大负担。
许昌阁就等着看余柏林脸上变色了。
不过余柏林丝毫不为所动,让许昌阁十分遗憾,心想那余柏林究竟是城府够深,还是真有钱?
陈磊开始还有些担忧,后突然想到余柏林舅舅乃是皇商,与海外夷人打交道,且他听余柏林曾经说过,舅舅家就剩一独苗,还是养在余柏林身边,想来余柏林身边银子肯定不缺。
李潇从一开始就没担心。他不比陈磊被余柏林的假象“懵逼”,而是知道余柏林和德王关系匪浅,比传闻中更甚。这百香楼的后台是德王,德王都能陪着余柏林摆摊卖字画自己假装护卫了,在德王名下产业吃饭,余柏林还需要给钱吗?
余柏林没贵人卡,是因为完全不需要吧。
显然,除了不知道这产业还有余柏林一部分之外,李潇全部真相了。
百香楼饭菜为了刻意高大上,全是用精美的瓷碟分餐。比如一盆汤分给一人一小盅,那一盅就是一两银子。
余柏林一边吃一边想,这次又给自家带来多少银子,心里十分高兴。他最喜欢带人来这里吃饭了。
余柏林这么好的涵养,让想要让余柏林出丑的许昌阁像是一拳打到棉花上一样,心里很是憋屈。
不过大家倒是吃得畅快。这么贵的宴席,可真好吃啊。
宴席散去之后,陈磊喝的有些飘,余柏林亲自将陈磊扶上马车,并准备送陈磊回家。陈磊上马车之后,眼神立刻变得清明,他问道:“你可知为何许编纂会针对你?”
“大概因为弟子是拼实力争得名额,他却是挤下别人名额,还被人得知,受了不少风言风语,心中不满吧。”余柏林道,“若没有我半路杀出,我的名额当是他的。这样他又能轮值,又不得罪人。所以他倒是把我怨上了。不过怨上了就怨上了,明知我两将是轮值同僚,还做这种事,这人不足为据。”
“连你缺不缺钱都不知道,想用金钱为难你,的确不足为据。”陈磊开玩笑道,“这次是否破费不少?你舅舅留给你的钱是否够用?”
余柏林道:“舅舅恨不得把钱全给我了,哪有不够用?我只是平时不大爱铺张浪费,倒让人还以为我是当年那贫寒学子了。”
陈磊点点头,安心不少。
其实陈磊和余柏林倒是误会许昌阁了。许昌阁在轮值前故意去撩余柏林,的确蠢了些,但余柏林不缺钱这事,还真有许多人不知道。
冯努说是皇商,不如说是皇帝手下直属的商人,为皇帝办事,丰富皇帝内阁,并未摆在明面上。陈磊那是因为也是铁杆皇党,且是余柏林师父,他才知道这事。
虽因献粮之事,朝臣知道皇帝手下有商人效力,但具体是谁,朝中重臣可能知道,许昌阁家中的确是不知道的。
余柏林又不爱显摆,极少出门摆阔,摆阔也是和友人一起,别人自然以为他家境一般了。
……许昌阁这事被何清知道后,何清气得砸了一个杯子。
何清之前拦余柏林,就是为了让许昌阁轮值,为以后重用许昌阁打下基础。
许昌阁作为翰林很是清贵,文章写得也不错,又和何成琥交好,何成琥说了许昌阁不少好话。
巴结何清的人很多,他当然不会亲自一一考察,都是层层推荐。何成琥是他儿子,虽然这个儿子自身没多大本事,比不得他那叛逆的大哥,但感情上和何清是最近的。
当爹的还有一通病,自己好,大儿子好,就觉得小儿子一定也好,只是不愿意做罢了。所以何成琥被他教导长大,眼光肯定也是继承自他。许家一直对何家鼎力支持,许昌阁能让何成琥如此推崇,想来的确可堪大用。
虽然拦不住余柏林,何清还是花了大力气,甚至被其余两位阁老用似笑非笑的表情嘲讽了好几日,终于将许昌阁也替换进名单。
何清还专门让人给许昌阁带话,让许昌阁好好干,让他借此机会交好余柏林,看能不能把余柏林拉到自己船上。
结果自己的话带迟了一天,许昌阁提前就把余柏林得罪了。
还是用这么低的手段。
翰林清贵,翰林就算穷,也不会有人觉得这是翰林的污点。你用钱侮辱人,在文人看来那是你自己上不了台阶。
何清默默咽下一口血。许家是豪商,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个读书人,结果还是摆脱不了商人习性。
接到何清的带话之后,许昌阁拍拍脑门,好像也悟过来,似乎自己做的不太对了。
虽然他愤恨余柏林抢了他的名额还让他背了污名,但余柏林的老师也是内阁学士啊,以后他入内阁轮值,被他老师穿小鞋了怎么办?
于是许昌阁自以为非常聪明的,托人给张岳带去了名家字画一副。
张岳:……
何清:妈的智障!
张岳默然无语的收下了字画。不收白不收。
许昌阁以为张岳这是表明不会跟他计较了,很高兴的就把此事揭过了。
余柏林:……
何清:妈的智障!
何清准备换人支持了,之前的心血就当喂了狗了。
可见何清决断力和判断力,还是很有阁老水准的,只是之前被眼屎糊了眼睛。
而余柏林,他虽然并不会因为酒楼那件事就对许昌阁报复为难什么的,但他对许昌阁一系列行为真是很无语。
要是一个心胸狭隘的,肯定记恨上许昌阁了吧。这人也颇不会做人。
余柏林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许昌阁这种小虾米他正眼都没打算给人家,也懒得花心思对付。但许昌阁一系列行为,让他在翰林院同僚心目中印象跌到了谷底。
之前抢别人名额倒算得上官场常态,谁拳头大谁说话,虽然不满也没什么好说的。在酒楼用金钱侮辱余柏林,就让自诩清贵的翰林院文人们很是看不上眼。之后直接跳过余柏林,找上了余柏林老师,明晃晃的不给余柏林脸。
大家都觉得,这人实在是一丁点同僚情谊都没有,不得深交。
诸位翰林还没出翰林院的时候都是竞争对手,但一旦出了翰林院,昔日同僚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助力。
许昌阁还未混出头,就让同僚纷纷疏远。他以后为官之途可想而知。
这些翰林们,只要出翰林,就纷纷是大官重臣啊。
……不过这些事都是很久远之后的事了,许昌阁能不能混出头都是个未知数,不用想那么远。
两人休憩两日之后,领了新的身份牌,开始进入内阁就职了。
因为内阁在宫中,一路上重重检查十分严格。余柏林和许昌阁经历了好几重关卡,终于到达内阁中,准备拜见阁老。
门口小吏道:“首辅繁忙,两位在门口稍等。”
余柏林和许昌阁自然称是,乖乖的等着。他两约莫等了半个时辰,小吏才出来叫两人依次进去,听首辅训话。
许昌阁先进去,只一小会儿就出来了,估计也就说了几句话的时间。出来是许昌阁的神色不错,可能被洪敏之勉励了几句,心情真激动着。
许昌阁对余柏林拱手道:“在下已经领了职务,先去一步了。”
余柏林拱手告别,看着许昌阁步子都在飘似的,心中叹气。
这内阁真是翰林们的梦想啊,哪怕只是轮值当个书吏。
许昌阁离开之后,余柏林便紧接着进入拜见。
洪敏之桌前堆了挺高一摞折子,他两眼布有血丝,看清来有些疲惫。
余柏林道:“下官拜见首辅大人。”
洪敏之微微点了点头,道:“坐吧。”
余柏林坐下时,见到搬椅子的小吏眼中没掩饰好的惊讶,心想,难道之前首辅没让许昌阁坐下说话?
洪敏之抽出一篇文章,因桌案离余柏林不远,余柏林一眼看去,发现那文章居然是自己殿试上所写的第一篇策问。那字迹,应该是其他人抄录的。
殿试试卷都要存档,难道洪首辅让人重新抄写了一份?
洪敏之的确让人抄写了一份,他从这篇文章获得不少启发,又心知余柏林被皇帝陛下定下,自己不好特意召他见面,让别人看着似乎自己在拉拢余柏林。今日趁着余柏林报道,洪敏之便把那文章拿出来,解决自己许久的疑问,也算考校一下余柏林,看余柏林是否真对新政如此了解。
余柏林自然是真的了解的。洪敏之和余柏林一问一答,很快一炷香的时间就过去了。小吏见着两人可能还要再聊一会儿,很有眼力的给余柏林也沏了一杯茶润嗓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