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来以为余柏林再了解,大概也就是政令读的多,再加上本身也有几分政治上的天赋罢了。现在细聊之后,他才发觉,余柏林对新政了解,甚至不亚于他。
听余柏林说话,他居然有一种找到知己的感觉。
要知道虽然支持新政的人多,但许多人都只是浮于表面,或单纯支持首辅决定,或只看到增加税收一样功能。其新政背后的意义,只有身居高位的人心里才明白。
毕竟站得高,才看得远。
余柏林身居寒微,却有如此眼界,怪不得能六元及第,成千古第一人。
洪敏之不由对余柏林多了几分喜爱。
他也老了,有时候想着,若是自己退下了,那新政还能不能延续下去。历史上许多新政,都是在推行者离世之后,就穷途末路。
不过后来新皇继位之后,洪敏之心里踏实许多。新皇不比文宗皇帝,他是真的支持新政,并且自己也有一定见解。不像文宗皇帝,将所有事都全权交给洪敏之。洪敏之权势虽重,心里却不踏实。
新皇权力集中,他手上权柄减弱,但新政推广更加顺利。
新皇是自己想要改革,并且也有能力改革。就算他有一天干不动了,新皇也会找到合适人选继续下去,不会就此中断。
但洪敏之眼界很高,他纵观朝堂,居然没有发觉一个能继承他的。
不过余柏林能不能担此重任……
洪敏之思考了一会儿,问道:“看来你已经知道本官推行新政的根源是豪门土地兼并,以你所见,新政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余柏林沉默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说实话还是说假话。
他抬头看着洪敏之,洪敏之面色不喜不怒,看不出心中情绪。
余柏林突然就淡定了。
若是他说的话,能给晖朝带来一二好处,那也不枉费他穿越一场。再说,反正他背靠皇帝陛下,就算首辅心中不喜也没什么。大不了在洪首辅在阁这段时间,他不做相关的事罢了。
余柏林道:“下官认为,不能。”
在场立刻雅雀无声。
守门的小吏竖着耳朵听着,已经吓傻眼了。
这对话没什么机密,这小吏又是洪敏之心腹,自然没有挥退。
小吏本见两人相谈甚欢,还以为余柏林一定会得首辅好感。谁知道这人语不惊人死不休,居然否定了新政。
新政就是洪首辅逆鳞,谁碰谁死,这余修纂也太不自量力了!
第64章
洪敏之的视线充满压迫感。余柏林此时已经站起来,躬身垂首,十分恭敬。
略过了一会儿,余柏林身体已经有些僵直,洪敏之才道:“坐下吧。”
余柏林谢过洪敏之后,坐回凳子上,心底松了一口气。
余柏林观察力很敏锐,洪敏之虽然神情一直没变化,看上去是伪装,余柏林却知他的确和表现出来的一样,没有生气。
“依你所见,如何才能?”洪敏之幽幽道。
余柏林道:“天下之田皆交税。”
门口小吏彻底控制不住自己惊讶,猛地抬头看向余柏林。
洪敏之嗤笑一声:“你还真敢说。”
余柏林继续道:“但这样,就是站在天下士大夫的对立面上,国家也就乱了。”
“毕竟士大夫不交税,已经几千年。”洪敏之叹气道。
余柏林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洪敏之还真有这种打算?这还真……
他毕竟是后世人,对现在的社会规则没有认同感,说出这种话正常。洪敏之可是地方望族,天生的士大夫阶层,他居然想废了延续几千年的士大夫特权?
“如今陛下圣明。”洪敏之道。
“正因陛下圣明,所以并不会这样做。除非是乱世之时,开国之初,当权者才敢大刀阔斧改革。在统治之中,治大国若烹小鲜,伤筋动骨之事,需慎重。”余柏林委婉劝说道。
他之前的确因洪家嚣张之事和皇帝陛下□□之时对洪敏之多有偏见,但这一两年对朝政接触越来越深,对洪敏之的偏见也越发稀少,变成了佩服。
若有可能,他还是希望见到这一位敢为天下先的能臣有一个好结局。
真站在天下士大夫的对立面,别说这改革会不会成功,洪敏之百年之后,洪家家族肯定前途堪忧,甚至洪敏之身后名声也绝对会被泼污水。
史书就是文人一杆笔写成的,皇帝不符合他们心意他们都敢乱写。千军万马对垒,将鞑子打的在位期间不敢再犯,到了文人笔下,史书之中,变成亲手杀敌一人,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双方共十万军队打仗,死伤还不如小混混斗殴。
那皇帝诛刘瑾,平安化王与宁王之乱,大败蒙古,赈灾免赋,朝中高层几乎都为史书上有名有姓的贤才。就算好玩乐美色,看看那些所谓千古一帝的后宫和生平。在皇帝之中,他私德也不算差的。
就是因为他不和之前几任皇帝一样对文人太过容忍,便背了千年的荒淫无道的昏君污水,直到现代历史学家多方研究,才拨乱反正。可在影视剧中,还是昏君无道的模样。
洪敏之若是真敢触及天下士大夫的根本利益,那可不是现在新政查挂靠田这点小打小闹能比的。那得罪文人的皇帝就是洪敏之前车之鉴,他就等着遗臭万年吧。
平民为了不交税,挂靠士大夫名下,这本就是历代所禁止的。虽然洪敏之新政改革触动了士大夫的利益,但好歹占了理字,也能得到原本清廉之人支持。
要真是把士大夫的利益一锅端了,皇帝陛下都保不住他。要敢保他,皇帝陛下自身的统治都岌岌可危。
洪敏之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百般为难。
摊丁入亩,清查挂靠田,废除苛捐杂税统一为田赋税并以银钱交纳,废除徭役改为雇佣……新政种种措施,短时间内能减缓国家国库危机,但长久来看,只能急一时之需。
且若换一个温和的首辅,稍稍放松一二,这些改革瞬间就会荒废。
洪敏之想要一劳永逸,可以想象。
但阻力太大,余柏林不在乎自己交税不交税,也不赞成洪敏之。
洪敏之又沉默了好一阵子,才缓缓叹了口气:“罢了,今日之话,不要外传。”
“下官明白。”余柏林拱手道。
洪敏之又看向门口小吏,小吏满头冷汗,道:“小的绝不外传!”
洪敏之点点头,对余柏林道:“你既入阁,必克己奉公,谨小慎微。内阁中人,出任何差错,本官都定罚不饶。”
余柏林道:“下官谨记于心。”
洪敏之这才让余柏林离开。余柏林离开之时,外面官吏纷纷侧目。余柏林进去时间太长,这都近半个时辰了,不知首辅和他说了什么。
余柏林之后又拜见了何清和王海泉。
何清虽心里已经对许昌阁失望至极,但毕竟是自己招来的人,还是耐着性子提点了几句。至于余柏林,他不太熟悉,便只略微说了些客套话。
到了王海泉这里,许昌阁几句话就被打发走了,余柏林则被他留下来。
“没有外人在时,你可随意些。听闻洪首辅留你说了挺长时间?”王海泉让余柏林坐下后,笑着问道。
王海泉是余柏林老师张岳的房师,又是他座师,天然与余柏林一派,余柏林心情轻松许多。他道:“首辅大人拿着学生殿试试卷,询问学生对新政的了解。”
王海泉笑道:“老夫就知道他一定会问你。能忍了这么久,也不容易。既然留了你这么长时间,看来对你还是满意的。”
余柏林惭愧道:“首辅大人满意不满意,学生还真不知道。首辅大人表情从头至尾都没变过。”
王海泉大笑:“他向来喜怒不形于色,不过既然没训斥你,想来至少不是不满意。至于是否满意,老夫也不知道了。”
“有恩师这话,学生心中安稳不少。”余柏林做出一副松了口气的样子。
王海泉道:“翰林轮值内阁,不过是起草诏书之类文书之事而已,于你而言很轻松。你要多看少言。”
“学生铭记恩师教诲。”余柏林道。
翰林官轮值,实际上算是提前去内阁实习政事,别让翰林在翰林院抄书抄得眼高手低,成书呆子了。
翰林官别看现在官职很低,但若轮值之后,就渐渐开始参与政事,入六部之后,基本从侍郎做起。
所以即使吏部官员和外官比翰林品级高很多,见着翰林,也是客客气气,从不敢得罪。
既然余柏林只是个实习生,自然要多学多看少说话甚至不说话。
王海泉道:“为官做宰,许多人汲汲仕途,懈怠事功。洪大人是做实事之人,你要多向他学习,为社稷苍生多做实事。”
看来恩师对洪首辅评价很高。余柏林心想,若洪首辅不想步子迈得太大,直接跟天下士大夫全杠上,他还是很想向他学习的。
不过余柏林不打算把和洪敏之对策之事说出去,连封蔚都不会说。他道:“学生定向首辅、恩师学习,不辜负皇恩。”
王海泉笑道:“你少年老成,胸有丘壑,老夫并不太担心。”
余柏林离开之时,许昌阁早已离开。
虽何清与许昌阁对话时间较长,洪敏之留了余柏林半个时辰,许昌阁早就拜见完了三位文辅。
只是余柏林和许昌阁同为翰林院轮值同僚,一同来拜见文辅,许昌阁居然提前走了,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且不说就算两人私下再有间隙,表面上大家也不会撕破脸。再来,这可是内阁,在当值之前,与内阁官吏打声招呼,闲聊几句,提前混个面熟也是有好处的。
内阁管得严,闲杂人等不得进入。许昌阁本应接着等余柏林的机会,趁机留下来,与内阁官吏多摆谈几句。许昌阁居然把这机会白白浪费了,还给人以一种他与同僚不睦的感觉。
京中之事流传很快,许昌阁想用金钱羞辱余柏林之事也早就被内阁官吏听闻一二,本来他们还想同是翰林,许昌阁不至于做这么俗的事。
现在看他居然丢下余柏林自己走了,难道他们两真的不和睦?
“翰林院能有什么冲突?”内阁官吏多是从翰林所出,对翰林很熟悉。翰林就是编书修典,能有多大冲突?唯一冲突就是机会。可不是许昌阁抢别人的吗?和余柏林又有什么关系。
“大概是嫉妒吧。一个是凭关系,一个是凭实力。”
“凭关系又怎么了?有什么可自卑的。”
“所以是嫌才妒能吧。”
……
几位官吏窃窃私语,然后见有人过来时,统统住嘴,继续工作。刚才八卦好像是从未发生一样。
何清事后知道许昌阁居然抛下余柏林,自己率先回去了,气得眼前一黑,差点又把杯子摔了。
就这么副德行,他儿子到底是怎么看上他,还大力向自己举荐的?难道是太会伪装了?现在目的达到,就露馅了?
何清还是不愿意相信,是自己二儿子眼神不好。
或者,更有甚者,人以群分。
……余柏林回到翰林院,与宁桂洲报备一二,收拾东西,第二日就该去内阁当值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