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奏折批阅流程,为奏折先到皇帝手中,由太监当着皇帝的面计数之后,再发给内阁。内阁官吏对奏折初步审阅,提炼大纲,把主要内容写成提要,然后交给阁老。如果有错别字和忘记避讳,奏折将被打回去,让其重新撰写。因为这是对皇帝的不尊重。
阁老会对奏折进行批阅,然后呈给皇帝,皇帝看过内容提要和阁老批阅之后,觉得不用更改就写已阅,若有补充说明就写上,然后分发下去。
如果皇帝和阁老意见不同,就会招来阁老和内阁学士,来个内部讨论会议,如果阁老不能说服皇帝,皇帝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做。
余柏林在刚知道自己的工作时,对自己曾经赞同群嘲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而感到羞愧。他的工作不就是做阅读理解吗?
分段写段意写主要内容写中心思想提炼大纲,这不是阅读理解是什么?
好吧,没有分析情感和表现手法……
余柏林等官吏所做的事情很繁琐,就是个体力活。但对于六部九卿而言,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只要是人工操作,总是有可以人为左右的地方。
不只是这些官吏关系奏折初步审阅,可以在职责允许范围之内做手脚,让六部九卿多跑几趟,拉低办事效率。而且他们经手许多奏折,又在内阁消息灵通,可以为六部九卿提供许多内部消息。所以只要进了内阁,余柏林等人就是被六部九卿讨好的对象,冰敬炭敬什么拿到手软。
封庭登基之后,这些行贿之风稍稍收敛一点。但只要单笔数目不大,又没泄露重要消息,基本属于官场潜规则,皇帝和阁老都不会特意查这些。
若谁太过贪心,金刀卫可不是吃素的。
余柏林自进入内阁之后,家中帖子就没断过。
五谷丰登是纹银五两,十年寒窗是纹银十两,海纳百川是纹银百两,余柏林还看到一个“孟津伐纣”,八百诸侯孟津伐纣,那可是纹银八百两。
余柏林吓了一跳,忙看是谁,原来是一被弹劾解职回京的外官。大概是为了打听他被弹劾一事。
“这赚钱可真快。”封蔚帮着余柏林整理帖子,看着那些银票,乐呵呵道,“不过你们文官也真酸,连个孝敬都要弄得文绉绉的。”
余柏林点了一下,对封蔚道:“凡是十两以上的帮我挑出来,犯过事的也帮我挑出来。剩下的我再慢慢挑。”
封蔚一边任劳任怨的给余柏林打下手,一边道:“这么多银子就送回去了?真心疼。”
“你名下那些产业赚的钱还不够你花销吗?你去宫里哭一场,想必陛下会补贴你的。”余柏林知道封蔚在开玩笑。封蔚可是一两银子都不收的。
但他不能。水至清则无鱼。他若是一两银子都不收,太过清廉,就是不跟着官场潜规则走,会被人忌惮针对。
不过收多了就是一条罪名,所以十两银子是分界线。
封蔚挑出大半之后,余柏林手中还有一小堆帖子,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有近千两银子。
即使皇帝勤奋,内阁权力收敛,内阁官吏还是很吃香的。
刚才初步分这些帖子挺轻松,接下来就得细细看了。若是敏感部门官员的不收,若是明显不是余柏林一个派系的不收,收下的,只有普通应酬类的。
余柏林又挑了小半出去。
余柏林见冰敬还是挺多的,又筛选了一遍,最后留下的冰敬总额只有三百来两,全是不能得罪的人。
这年头,不收人家孝敬也是得罪了。
退回的这些孝敬,余柏林都一一写了亲笔信,大意是我不收礼,大家别送了,以后也别送了。
最后忙完这件事后,余柏林手都有些软了。
不过也是这一次会这么麻烦。余柏林刚进内阁,这是第一次收到孝敬,大家不知道余柏林脾性,统统送礼试探。他这次一退回,别人就知道余柏林意思了,除非病急乱投医之人,其余人下次送礼就会按照余柏林的意思来送。帖子就会少许多。
封蔚笑话余柏林,收个礼都这么累。余柏林白了他一眼。
这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要有封蔚这么硬的背景,也全挡回去。他本来就不缺这点钱。
不过许多京官都指望着这点孝敬过活了。官吏的俸禄其实不高的。不然皇帝也不会默许。
封庭一次到余柏林家中赏风景喝酒时,听闻这件事,笑道:“每次就收那么点银子,你也不怕别人在背后说你太过清廉不合群。朕金口玉言,准你一月收两千两。”
余柏林无语。奉旨受贿吗?是不是还要分陛下您一半呢?
最终余柏林表示他抗旨不遵。成皇后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腰。
封庭感到很没有面子,讪讪道:“让你收钱你都不收,你知道两千两银子能做多少事吗?”
余柏林面无表情道:“微臣还是有几分商业头脑的。陛下要是担心微臣缺银子,下次出海的船多给微臣留一艘吧,微臣保准赚的盆满钵满。”
说到海运,封庭被转移了注意力,开始跟余柏林细细说海外贸易(zousi)之事。
这奉旨贸易(zousi)才往返一次,封庭的内库就增加了一半。当封庭看到赚回来的金银珠宝时,眼睛都快被闪瞎了。
贸易所赚东西,全按照余柏林所说,换成金银再入库。金子做成金砖,银子制造成官银。封庭瞬间有钱了。
余柏林也分到一层利,再加上冯努将自己所得利给了余柏林一半,余柏林现在也很有钱。比不过世家望族的积累,至少自己可以挥霍一辈子。
冯努分给余柏林的金银,余柏林全给苗苗存了起来,并且登记造册。冯努知道之后明言不需要,他所有的东西都是留给苗苗的。
余柏林笑道:“苗苗是我唯一晚辈了,我独自在官场,未来说不准好坏。至少金银这类东西,要给苗苗存一点。”
冯努想到余柏林身体,叹口气,接受了余柏林的好意。可惜他家也只有苗苗这一根独苗。
封庭给封蔚分了很多好东西。钱太多了,在封蔚眼中就只有数字了。于是封蔚在一次朝会说赈灾之事时,直接说将未来十年俸禄捐掉。
也就是说,接下来十年,他不要亲王的俸禄了,自己养自己。
而且他还强调,这十年皇帝给他所有金银方面的赏赐,他全部会捐出去。
德王这种和周围格格不入的圣人行为,遭到朝野上下、包括所有宗室的仇视。
你特么这么做,要我怎么做?
还好有皇帝陛下给他擦屁股,说准了德王的好意,但是其他所有臣子都不准这么做。现在朕的国库还丰裕着,不需要大家如此牺牲。
有了皇帝陛下这句话,臣子和宗室们也纷纷哭喊着要捐俸禄,无一例外被皇帝陛下驳回来了。
大家放心了,看来只是德王单方面抽风,不是逼着大家捐款啊。
下朝之后,封庭就把封蔚留下来,揍了封蔚一顿。
封庭的武力值不比封蔚,但封庭揍封蔚,封蔚不但不会还手,连跑都不会跑的。这就是家长的威严。
封庭下手不重,就是把封蔚手掌打肿了。
余柏林看着眼圈红彤彤的卖惨的封蔚,实在是无话可说。
这么大的人了,还要被跪着打手掌,实在是有些可怜。他能说还好只是打手板心,而不是皇帝陛下亲自打屁股吗?
那才叫丢人。
封蔚挨打、还是被皇帝陛下亲自打的事很快就传了出去,封蔚还得了几日假,直到手掌消肿才去上班。
文武百官和宗室们终于彻底放心了。原来德王殿下果然是抽风了,连皇帝陛下都怒了。皇帝陛下之所以准了德王的请求,大概也是给他教训吧。
反正德王又饿不死。别说德王手下产业的收益,就说那明面上赏赐没了,皇帝陛下不知道私下补贴吗?
不过德王的仁德名声倒是传出去了。让他在民间有了不少赞誉。
这也让一些人再次以为抓到德王小辫子,开始跳着脚给封蔚上眼药,说封蔚居心不良,就差没明摆着说封蔚想要拉拢民心造反了。
封庭:统统摁死。
封蔚又被他哥打了一顿手板心,还被余柏林狠狠训斥了一顿。
封蔚在余柏林的监督下,写了万字检讨给他哥。他说他本来是看着封庭为灾民的事忧心,想为他哥分忧的。没想到分忧不成,反增麻烦。
封庭看着封蔚检讨,哭笑不得。
“琪芳,你说澈之这孩子,是不是长不大啊?”封庭道。
成皇后给小宝喂完最后一口芙蓉蛋之后,抬头微笑道:“还不是陛下太宠着他了,他就懒得长大了。”
封庭想了想,道:“或许吧。不过虽然这事很是幼稚,但澈之又误打误撞立功了。”
成皇后笑了笑,没接话。封庭虽然不忌讳在他面前提朝政之事,但成皇后从来不主动问,也不主动接话。
成为帝后之后,他二人相处毕竟不能再和往常一样。封庭还愿意和以前一样对待她,是封庭对她的爱重。而她恪守皇后本分,主动划分界限,是她对封庭的体贴。
两人能保持和入宫之前一样亲密的感情,如今后宫之中虽有其他嫔妃,但都只是摆设。成皇后过着连宫外女子都敢梦不敢想的一双人的生活。这是两人共同的努力。
封庭所说封蔚误导误撞立了功劳,乃是因为这次碰巧想用赈灾之事给皇帝试压,想要阻碍干涉新政。
洪敏之所推行新政虽然没有触及世族根本利益,但豪门大族的利益是肯定触及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乖乖到嘴的银子吐出来。所以阻碍肯定是有的。
地方望族和朝中豪门勾结,想要利用赈灾之事向洪敏之和皇帝陛下发难可想而知。
但封蔚无意间做出这么一件“幼稚行为”,让还未达成联盟,只是有初步意向的豪门望族,误以为皇帝陛下已经提前得知他们的打算,若是赈灾不给力,就用封蔚这件事,逼他们“捐款”,让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还未结成的联盟立刻解散,大家都老老实实的赈灾了。
金刀卫把这消息递上来之事,封庭又好气又好笑又自豪。气愤自然是这群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黎民百姓安危;好笑是封蔚误打误撞给他解决了很大的麻烦;自豪是封蔚已经不只是第一次“误打误撞”。
所以他果然把封蔚的封号取错了,该变成“福王”或者“瑞王”吗?
不过自从余柏林无意间说蜀地进贡来的黑眼圈大熊是祥瑞之兽后,封蔚就对什么“福王”“瑞王”更加抵触了。
溺爱弟弟的好哥哥也只能想一想了。
罢了,德王就德王吧。朕的弟弟也是当得起“德”字封号的。封庭美滋滋的想着。
他本来想私下赏赐封蔚,给余柏林说起这事时,被余柏林劝阻了。
“陛下不怕殿下更加变本加厉吗?”余柏林委婉道。陛下你就不担心封蔚这二货更加随心所欲不动脑子吗?就算有你护着,假如封蔚放飞自己放飞脱了怎么办?
封庭一想,的确,他弟弟也该长大了。反正这种事就算没有提前化解,他也能应对,还是弟弟的安危最重要,不能太放飞了。
所以封庭便瞒下了此事。封蔚只知道有群人想借赈灾之事使坏,后来被他哥提前化解了。不知道化解的原因是自己抽风误打误撞。
余柏林松口气。被皇帝陛下这么纵容下去,封蔚真不会吸取教训了。还好皇帝陛下虽然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好歹也能听进人劝。
于是余柏林借这事,对封蔚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导。现在有他给封蔚出谋划策,但他逐渐忙碌,分出的心思也会越来越少,更别说随着年龄增长,皇帝陛下将给封蔚派更多更重要的事,封蔚不学着深思远虑,怎么行?
封蔚虚心听教,后来倒真是收敛许多。看着瞬间(表面)成熟的弟弟,封庭热泪盈眶,拉着余柏林的双手,“贤弟”来“贤弟”去的说了许多感谢的话。
余柏林:……
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皇帝陛下你够了!还有皇后娘娘,你也抹什么眼泪啊!你们两夫妻是认真的吗!
大宝老气横秋对着余柏林拱手道:“谢谢林照顾王叔。”
小宝跟在大宝之后奶声奶气模仿道:“谢谢林!照顾王叔!”
余柏林按了按眉角,趁着帝后二人不注意,狠狠的掐了掐大宝和小宝软乎乎的脸颊。
小宝扑到余柏林怀里假哭耍赖,大宝则一脸委屈茫然的捧着脸颊,双眼泪汪汪的瞅着余柏林。
余柏林被瞅得莫名有些愧疚,忙把大宝揽过来揉了揉。
说起来,因为轮值内阁之后更忙碌,大宝随着年岁增长,功课也繁重起来,余柏林已经好久没好好揉搓大宝了。
大宝被揉的一脸满足。帝后看着好笑,又觉儿子最近也累了,便准许大宝在余柏林休沐之时,都可以出宫去余柏林家住一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