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以往经常会对余柏林阴阳怪气的许昌阁,经历一个寒假之后,或许是被人说了什么,想通了什么,对待余柏林也客客气气,还有些拉拢之意。
余柏林重新上班不过十日,他的赏赐终于下来了。
其余物质上的赏赐搁置一边不提,官职上,余柏林升詹事府谕德,为从五品。詹事府乃是负责东宫之事,詹事府谕德掌对太子教谕道德,随事讽谏。在已经立太子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实权官职。
余柏林由从六品的翰林院编纂,升到从五品的詹事府谕德,连升两级不说,还是实职,一时间羡煞不少人。
不仅如此,余柏林领了东宫的职务之后,内阁轮值也未取消。他每日上午在内阁当值,午后去向太子授课。
据说当讨论余柏林升值之事时,余柏林这件差事做得太过漂亮的,大显我国国威,朝中大佬都很高兴,余柏林连升两级之事大家都无异议,不过普遍意见都是让余柏林直接任翰林院讲读学士,并进日讲官。
不过皇帝陛下力排众议,说余柏林还需再磨砺一二,日讲官先不给了,并把翰林讲读学士换成詹事府谕德。
此举似乎真是磨砺余柏林。翰林院讲读学士都有日讲官名额,而日讲官相当于已经是皇帝心腹,与皇帝共商政事。
但稍稍敏锐之人,便能嗅出其中深意。
皇帝陛下是真把余柏林当心腹,才把余柏林换成同品级的詹事府谕德。
在没有太子的时候,詹事府谕德只是一个荣誉虚阶。但太子已立,詹事府谕德掌太子教喻道德,随事讽谏,比起太子三师三少这六个象征性更强的位置,谕德是实质上对太子教导影响最深的老师。
帝后情深,皇帝陛下不重女色,太子身体健康,聪慧仁德,深受皇帝陛下喜爱。余柏林成为太子实质上的老师,可见皇帝陛下对其信任和重用。
朝中大佬明白,皇帝陛下说是磨砺,不过是说余柏林即使没有日讲官的名额,照旧是他心腹。他把余柏林放在太子身边,是把余柏林当两朝元老培养。
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朝中一些大臣上书了多次,皇帝陛下还是按住不松口,没有让太子搬去遥远的东宫,只说要经常亲自教导太子,让太子还是住在内宫之中。
照皇帝陛下意思,要重新划定东宫地盘,让太子离他和皇后更近一些。
圣旨本说让余柏林午后再入宫教导太子,但第一天当值,午餐前就被内侍请了去,让余柏林不吃午餐便入宫。
那顿午餐,余柏林自然是跟大宝小宝一起快快乐乐吃的。
后来不需要内侍催,余柏林飞快的在上午就忙完自己手中所有事,然后就提前去宫里陪着大宝小宝吃午餐。
最开始他们还在酸余柏林东宫的差事也不容易,连顿午饭都吃不成,估计得饿得难受。
谁知道余柏林之后每日都在饭点前就入宫,就有人猜测,该不会,余柏林是在宫中用饭。
一些人感慨余柏林果然深得圣心,和陛下私交深厚,也有人心中认定,定是余柏林之后就在早晨早早填好肚子,早早的去了东宫,也不可能给余柏林留饭。
这些人猜得是对是错,对余柏林没影响。他怀里一边喂小宝吃饭,一边监督大宝吃饭,似乎又回到了当年还未入朝为官的时候。那时候大宝小宝住在他家,他也是这样带着两个孩子吃饭。
只是现在大宝小宝吃起饭来,都比当时乖巧许多,不再让人追着喂。
宫里内侍看着太子和二皇子乖乖吃饭,心中不由感慨。自从余谕德和两位皇子一起用饭之后,两位皇子吃饭就再也没任性过,连平日不吃的东西,也会乖乖吃下,一点都不会任性。
内侍又见谕德林怀里抱着二皇子殿下,身边靠着太子殿下,就这样坐成一团,给太子殿下讲课,一边讲课,一边还一心二用手把手教二皇子殿下习字。
太子听的专心,二皇子殿下面容严肃的握着毛笔,奋力的摹写着《三字经》的字帖,也十分专心。
这完全不严肃的样子,两位皇子都适应良好不说,皇帝陛下、皇后娘娘看见了,不但不会责怪余谕德,还会笑眯眯的夸奖太子殿下和二皇子殿下。
德王殿下若不忙,也会时时过来,和余谕德一同教导。有时候,德王殿下会将二皇子抱走,单独教他读书习字。
这也就罢了,当陈老大人来的时候,居然也未对余谕德那丝毫不严肃的教导有微词,只当没看见,正常考校太子功课而已。
内侍心想,余谕德果然如宫里几位大总领所说,得罪不得,要像对德王殿下一样,慎重对待。
余柏林知道帝后肯定不会对自己的教导方式有意见——有意见就不会任他为詹事府谕德了。但陈老大人居然也没意见,让余柏林很惊讶。
老一派的读书人,不是对这种教书的形式和礼仪十分看重吗?
他不知道,陈老大人是因为皇帝陛下提前给他打了预防针,说余柏林教导方式和其余人不同,但太子幼时遭遇祸事,只有余柏林这种教导能让他安心,让陈老大人不要多干预。并且皇帝陛下请陈老大人在一旁偏殿偷偷听了好几日,之后陈老大人又考校太子,发现太子学习十分扎实,并且见解独到,比他授课吸收知识更快。
陈老大人不是迂腐之人,他也知因材施教,教育手段也各人不同。既然余柏林的教育方式能让太子有很好成长,帝后二人也都十分乐意,他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陈老大人最后完全接受,还是考校二皇子之后。
二皇子只是启蒙年龄,按常理,不过教些识文断字,再背一下《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启蒙书籍而已。
余柏林却在和太子讲课的时候,不断询问二皇子的想法。二皇子小小年龄,居然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虽然童言稚语,却也另有一番质朴之意。
陈老大人一次好奇,询问二皇子一些书中典故,发现二皇子居然都听余柏林讲过,并且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实在是惊讶不已。
而太子说,他当年也是如此启蒙的。
陈老大人叹息,怪不得太子聪慧异于常人,实在是余长青教导异于常人。
他便彻底信任余柏林教导两位皇子,甚至决定以后若是有人闲言闲语,他这把老骨头要站在最前面为余柏林挡风遮雨了。
对于陈曦这种一心为国为君的老臣而言,只要与国有益,与君有益,形式什么,礼仪什么,都可以暂且抛到脑后。
若非陈曦是拥有这种品德的真正大贤德之士,皇帝陛下也不会心心念念,特意让封蔚亲自去陈家将陈老爷子请回京中,担任太子太师了。
……半年过去,余柏林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并且以为这种生活还要持续好几年。
按照常理,这应该是他升职的极限,也是最适合他的位置。
翰林官轻易不外放,轮值六部又不如轮值内阁,余柏林想要换其他位置也难。
再加上朝中最近安安稳稳,也没有什么大事,有皇帝陛下和洪首辅齐心协力,新政推行的很顺利,新作物推广的也很顺利。
新政已经全国推广,新作物也已经让边疆屯田大量种植,并且向京城周边民众发放良种开始推广。
朝中大臣一个萝卜一个坑,又各个想要表现自己,都表现得十分有干劲。还真没有用到余柏林的地方。
余柏林现在已经进入经筵讲官行列,每月大讲中和诸多翰林讲读学士一起和皇帝陛下讨论学问。之后的发展,大概也就是进入日讲官,为皇帝陛下政务出谋划策。
但余柏林还未进入日讲官,却先发生了一件大事。
准确来说,不是他身上发生了大事,而是封蔚出了大事。
无论是轮值内阁,还是任詹事府谕德,都是不需要上朝的。但余柏林经常入宫,皇帝陛下又经常与他讨论政事,封蔚更是从不瞒他,自认为对朝中之事消息灵敏性开始很强。
所以封蔚出事之事,余柏林脑袋一片空白,根本不敢置信。
封蔚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皇帝陛下,居然被打了个半死,还是皇帝陛下亲手执板子打的。被打了之后,封蔚还被软禁在宫里,不准回府,职务也暂时全停了。
余柏林在得知此事之后,当即认为这是假的,是不是皇帝陛下和封蔚联手做什么戏。
皇帝陛下溺爱封蔚之心他再了解不过,磕着碰着都心痛的不得了,得个小风寒都要派一大堆御医守着。皇帝陛下会把封蔚打个半死?还是亲自打?
说什么他都不信。
后来大宝小宝跑到他面前大哭一场,他才相信,不论打得重不重,至少封蔚是真的挨打了,还是皇帝陛下亲自打的。
不但如此,因封蔚挨打,并被软禁宫里不准回府,余柏林詹事府谕德的工作也暂时停了,只在内阁工作。
余柏林越发担心了。
几年来,他深知皇帝陛下对他的信任,若是他和封蔚正计划着什么,应该也不会瞒着他,反而会询问他的建议。
如今他居然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问德王府总管,他也一头雾水,毫不知情。
他像同僚好友隐晦打听,甚至向陈老大人打听,居然都无人知道封蔚究竟犯了何事,让皇帝陛下怒火滔天。
这时候余柏林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和皇室中间突然隔了一条天堑。
原本他们之间距离十分近,但封蔚不见之后,那近近的间隔,就变成了深不见底的天堑,三步之遥,却逾越不得。
他没有任何办法见到皇帝陛下,甚至没有任何办法探知到宫里任何消息。
他第一次陷入如此无力中。
就当余柏林绞尽脑汁,想着要如何得知消息,甚至决定去拜访郑牧之事,皇帝陛下终于恢复他差事,让他入宫继续教导太子。
待他入宫之后,立刻被内侍引到书房,皇帝陛下正面色不豫的坐在那里,眉头紧皱。
“微臣拜见陛下。”余柏林心里揪的紧紧的,封蔚已经半月没消息了。
“免礼,坐吧。”封庭随手一挥,让余柏林坐下。他上上下下的打量余柏林,神情十分复杂,“你在打听澈之之事?”
余柏林苦笑:“微臣实在是……被吓到了,实在无法相信传闻。”
封庭的脸上莫名多了几分焦躁。他似乎想说什么,又似乎觉得好像余柏林这话并无错误。
以余柏林和封蔚交情,听闻封蔚被打得半死,不担心才叫狼心狗肺。
最终,封庭急躁道:“是朕打的,那孩子欠收拾。他若求饶,朕哪会不停手?结果这小子死倔死倔的,朕干脆把他打死了算了!”
余柏林心中“咯噔”一下。难道封蔚真的伤的很重?
不过……听皇帝陛下言语,虽然当时动了真火,但对封蔚关心亲近之意并未减弱。
“德王殿下……性子,陛下应该已经习惯了才是。”余柏林委婉求情道。
在不知道具体何事让皇帝陛下如此大动肝火情况下,他也不好多劝。只是以他对封蔚了解,封蔚对皇帝陛下也是十分尊敬信赖,不可能做出反目之事。
可除了大逆不道之事,余柏林也实在是难以想象封蔚还有什么事能让皇帝陛下如此生气。
封庭站起来,背着手在书房里焦躁的绕圈子,然后低吼道:“习惯,习惯!朕就是太纵容他了!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说他是不是想让朕被气死啊!”
“……陛下息怒,德王殿下对陛下兄弟之情,一片赤诚,断不会故意让陛下难过。”余柏林忙跪下道。
封庭没好气的摆手:“起来起来,跪什么跪,朕看着就心烦。”
余柏林默默的站起来。跪着都心烦了,陛下您到底被气成什么样了,都半月了还没好转?
“算了,儿女都是债啊!”封庭咬牙道。
余柏林默默在心中道,这是陛下您弟弟,不是您儿子啊……算了,陛下说是儿子就是儿子吧。
封庭终于坐下,灌了一口茶水,又狠狠的拍了拍桌子:“都伤成那样子还倔!还倔!”
余柏林终于忍不住问道:“请恕微臣斗胆,德王殿下到底何事……惹陛下如此生气。”
封庭脸色一僵,低头又灌了一口茶水,才道:“自家家事,你不必知道。反正这小子欠收拾就是了。”
余柏林只得闭嘴不再问。
不过只是家事……大概封蔚不会有事吧?
难不成封蔚把文宗皇帝排位掀了?还是把何太后揍了?
不过就算这样,皇帝陛下也不会生这么大气吧。
封庭又灌了几口茶水,终于缓过气。
余柏林坐着等着皇帝陛下自己生闷气,等了半晌,封庭终于重新开口道:“澈之这样实在是太不成熟了,朕有意为他甄选王妃,长青意下如何?”
余柏林心中纳闷,为德王选王妃,他能有什么建议?他又不认识多少女眷,不是应该找皇后商量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