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微微白了脸色,狠狠喘息之后,一双眸子满含阴毒与快意的看着宣恒帝。
此刻宣恒帝也已经反应过来了,自己的身体骤然变成这样,就是这个女人给自己下了毒。
甚至结合之前这个女人所说的他不会有子嗣的话,宣恒帝都能明白,这人怕是长期给自己下毒。
而下毒的媒介,就是这个女人本身。
皇帝不论入口什么,都有人精心检验,可皇帝心血来潮亲一口、宠幸哪位贵人的时候,难道内侍们还先上来刮下贵人们的胭脂、抹一下贵人的皮肤,看看有没有毒?
此刻眼前的女人言笑晏晏,甚至就是他曾夸赞过的明媚的如花笑颜,可在如今的他看来,简直比毒蛇还要毒辣三分。
这药,让你看着十分强健,但不过是枯本竭源。
一旦有了宣泄口,便摧枯拉朽,叫你魂归西天。
哦对了,今天,太医院那些人还给你用虎狼之药,你猜
你还能撑过几天?
贵妃的声音幽幽的,又开始不似人间声响,然而这次宣恒帝没有一丝疑惑,没有一丝胆战心惊,他只有满腔怒火滔天。
哪怕他身体还是虚弱的,他却用尽了力气,大声吼叫侍卫,叫他们进来将贵妃拖下去严刑拷打。
不论是内侍还是侍卫对此自然都是疑问重重,但皇上既然开口,哪怕后续就因身体原因而咳嗽不已,不得不叫了太医。
他们却也只能完成皇帝的口谕,将惹了圣怒的贵妃拖下去。
贵妃也是不吵不闹,甚至一直面带微笑。
叫所有知道这事的人,心里都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不过,贵妃没有外家相护,这次下狱,只怕就再无复起之日了。何况,一般而言,即便后妃惹恼了皇上,也不过是打入冷宫。
可这位贵妃却是遭受酷刑。
不过,这点疑惑也没能在众人的心头盘桓几天,因为建安城外,大军压境。
而皇帝的身体状况却是越来越差,也是到了这时候,太医院终于诊出皇帝是中了毒。但不论是如何解还是怎样的毒,太医院的太医们此时此刻都毫无头绪。
建安城,彻底的乱了。
这个逃命的时候,谁还顾得上那病歪歪的皇帝?
~
兵临城下,看着这皇宫规制的所在繁荣城池,他却是满眼的陌生。
不仅仅是因为过去不少年,对儿时生活过的皇宫模样早已淡忘,也因为他儿时,母亲不甚得宠,外家无甚势力,莫说出皇城的机会,便是出他自己那宫殿的机会都少之又少。
他虽是不受宠,呆在较为偏远的宫殿,但皇宫的殿宇,特别是皇子的宫殿,那是哪怕简陋些,但也绝对不能逼仄了。所以他对当初的住所的印象,除了荒芜就是空旷。
没想到与建安相见,是这样的场面。
小果露出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意,或许他自己都没什么意识,只是无意义的勾了勾唇角。
随即,他下令扎营。他们一路赶来,虽然此前休息过,未免一到建安就被攻打,疲于应对,但到底行军一个多时辰,且现在还没有合适的时机。
所以还是就地休息一番为好。
他这样多的士兵,对建安来说也是不小的一个心里压力。不过,不能给对方过多的时间,以免他们从别地抽调兵力。
还有他身份泄露的事情,时间拖久了,只怕他要面对三方携手的局面。
想到这里,小果的眼神锐利了几分,他那外家虽是帮着他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了襄州,却也暴露他的身份。在他计划之外的暴露。
到底是有意还是无心?他们是真的看不懂当下形势,还是一心只是想要他的身份、起义,更加顺理成章一些?
若是无心之失,那虽不堪大用,但也不至于要重罚。
可若是有意为之,他也只能
言岚和霍悬两人低声争执着,撩开了他营帐的帘子,没了士兵的存在,两人的声音不免大了几分,一副要找小果评理的架势。
但不等他们对怎么进攻建安讨论出一个几方都满意的方案来,他们就得到了建安的消息。
得来的,还不算太艰难。
毕竟建安现在哪怕从城墙看是固守,实际上内里一团乱麻。
就连皇帝,都要死了。
小果索性将此前的方案都给推翻,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他们施加一些压力,不论里面的人是想跑,还是想投降,他们都有可乘之机。
~
言夙哪怕身体早已脱离□□凡胎,这日醒来竟然也有几分困倦的感觉。实在是心累啊。
跑那么大一片地方,虽说是快乐的进行生物能的吐纳,可这事儿搞的多了,也是让人麻木的。
好在,事儿是办成了,算是给崽子们了却了后顾之忧。
但等言夙回来,另一件更令人心累的事儿却摆在了眼前。
爹,沈叔叔刚刚送来的。悠悠也从广昌县回来,刚刚到是准备接待沈飞玹,结果沈飞玹忙得很,连坐一坐的时间都没有。
言夙放下手中的早膳,接过信件细看,悠悠也颇有几分好奇,不过没有急着看,且先等着他爹看完决定跟不跟他说。
你哥哥弟弟他们拿下的建安了。言夙放下信件,叫悠悠趁着米粥温热赶紧吃。
就是宣恒帝自刎,还放了一场大火,烧了不少地方。言夙接着说道。
悠悠忍不住皱了眉头,但最终什么都没有说。
对了,我之前说的房子找好了吗?言夙也看出女儿的心情不太明朗,连忙转了话题。
悠悠连忙点头:城北和城西都各有两间,离的也都不远,能够互相照应。
只是,只怕一时之间,我们也安顿不了那么多人。悠悠颇为苦恼。
爹爹口中的孤儿院和养老院,都是能助老抚幼的好事情,悠悠自然支持。可是他们一家之力,面对那么多难民,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
言夙却是不甚在意,能帮多少就多少呗。
而且,咱们不是会给他们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吗?即便他们不能完全的自给自足,但至少给咱们减轻点压力不是吗?
咱们领了头,或许其他人看着,也会来帮把手?
至于那些人是否出于真心,那就不是言夙在意的了。他只在意这孤儿院与养老院怎么安稳的办下去。
悠悠不是小孩子了,自然能够理解这事不是言夙说的这样简单,但有一样她是信任她爹的。
那就是只要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在还没有开始的畏首畏尾。
她在心中捋了捋这件事情要如何做,有心跟言夙再商量一下,言夙却又提起另一件事。
你哥哥弟弟他们说,让咱们一家去建安,你怎么看?
建安虽不是盛京,但跟什么襄州、凌州、延州的意义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占领了建安,宣恒帝还自刎宫中,齐国剩下的地盘,或许都不需小果一一去攻打。
而之所以让家人都去建安,除了因为建安更安全,也是想要家人见证他的登基大典。
阿牧、言岚他们也是要一一封赏的。
言夙与小果虽没有父子之名,其实却有抚育之实,所以不论从哪个崽子的名义出发,他们功成名就的高光时刻,都是想要言夙参与的。
悠悠自然也是很激动地。
她倒是没想什么建安的繁华、高官厚禄的荣华,她只是想着能见到兄弟们了。
对了,爹爹你不是说阿牧哥他,他有心仪之人了?那是不是也能见到未来嫂嫂?
言夙自然点头,虽说这些消息都没有提起过谷幽兰,但也正因如此,证明了不论是谷幽兰的安危还是她与阿牧的关系,都是稳妥的。
如此,到了建安他们自然是能见面的。
悠悠按下激动,心中虽是期待着家人团圆,但眼下的事情还是要做完的。
收留那些从各处逃难而来的难民的事情,他们不能半途而废。
饭毕,言夙去了城中流民聚集的地方他们虽是来自四面八方,但在广安县他们却是有同一个身份,流民。
所以他们不得不抱团,以免被欺凌。
但事实上,广安县虽说有部分人对他们不友善,但大部分人还是并不会驱赶他们的,有一些人还会帮助他们。
城中大户人家的粥棚已经建起来,早的都已经施粥六日了。
言夙倒是没有施粥,一方面是因为业务不熟练,想跟风也因为粥棚数量不少了,再过多也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是光是施粥,流民的生存一事也是治标不治本。
要想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让流民能够安身立命。
言夙还记得三国之间,有一个不明文的规定,那就是互相之间接纳百姓落户。
想当初他还是这一条例的受益者呢。
所以,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给孤寡的老人与幼儿片瓦遮头,给身体尚算强健的人,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改变他们的流民身份后,用他们的美好生活去吸引其他两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
背井离乡并不意味着客死异乡,也可能代表着迎接美好的未来。
俗称,挖其他两国的根基。
既然他们不珍惜百姓,那他就替家里的崽崽们全部接受这些人口,壮大己身呗。
作者有话要说:崽崽们:咦,我爹他已经不只是想养崽崽了吗?
言夙:刨土刨坑算什么,我狠起来,连人都往家刨!
第160章
当初三方势力授意下面的人这么做,就是打着削弱别人壮大自己的打算虽然别家也是这么想,而且因为三家大环境差不多,能够收入的人也都是犯事了在家乡过不下去的多。
但是谁管那么多呢?只要能在落户后不惹是生非,那就既往不咎呗。
至于还闹事儿的,那他们也不介意多另外的一项收入。
可他们完全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打破这个环境平衡。被新帝掌控的齐国,不但打着正统的名号,还有了能增产的粮种,冬日也有新鲜蔬菜了。
这名头流传到另外两国,不管一时信的人是多是少,但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种子是真的。
日后但凡他们有了过不下去,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一天,他们的首要选择怕就是当前的齐国也就是恢复正统名号的武安朝。
而他们越是要将这样的流言蜚语压下,反倒是叫这流言在广大百姓之间私下传播。
沈飞玹也没想到当初自己极力建议言夙搞起来的消息渠道,会让言夙拿去做这种事情。
虽说也不是坏事,但是总让人感觉怪怪的不是?
结果就在沈飞玹慢慢压下这种异样感的时候,言夙的骚操作又来了。
武安朝自先帝过世后,分割三方势力,但事实上还是一家不是?即便是上头的人分而治之,但是下面的黎民百姓,可是有不少亲朋好友被分在他国。
这个时候曾经的齐国已经被新帝正式收复,而且他们在新帝的政策下过上了好日子,怎么能不给曾经的亲朋好友送信?邀请他们共赴这光明美好的未来?
至于分国而治,且又正是各方紧张的时候,怕穿越不了国与国的界限封锁?
那没关系,武林中人高来高去,不说各个身手了得,但至少各有本事,只是躲避巡逻的兵士,还是难不倒他们的。
所以孟清翰和谢渐雪也有了新任务,带着他们的一帮子下属和结识的好友,开始帮武安朝过的幸福富足的百姓们给远在他国受灾受难的亲朋好友送信,叫他们确信武安朝的安稳,是可以投奔的存在。
大意就是别在哪里受苦受难了,快来跟我们一起享受吃饱穿暖的好日子。有了高产的粮种,还怕什么饿肚子?
天下的黎民百姓,如今一大难就是饿肚子。不说遇上什么天灾,就是风调雨顺时,收成的粮食也未必足够让一家子吃饱喝足,何况还要交出去不知多少成的税粮。
武安朝却是新帝新政新气象,各项税务都有所改革,严格规定收成比例,剩下的粮食就全都是自己的。
虽说比例也确实不算低,可如今的收成却是比以前高出不少啊。
而且那些贪官污吏,在新帝征战之时就受到了肃清,如今这个情况之下,余威犹在,暂时没还有人刚冒出来顶风作案。
至于日后?那时新帝皇位坐稳,只怕是已经有了新的应对之法。
言夙做完这些犹觉不够,毕竟另外两国的人已经对武安朝心生向往了,那也不能只让人一直向往着不是?
得想办法让他们过来,这才是落到实际的好处。
如今的年代还是地广人稀的时候,只有人口的汇聚,才能开垦出更多的土地,才有更多的收入不是?
沈飞玹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言夙瞎搞,什么反对的话都说不得,毕竟,这瞎搞不但有效,还特么的有趣。
即便没看着,他都得能够想象的到那两国的皇帝得知治下百姓纷纷出逃的消息之后,得是个什么脸色。
当然,这出逃也不是简单的事,从流言四起的时候,不论是明德帝还是天昭帝,就已经有所应对。
毕竟言夙这阴谋,真的不怎么阴,只要不是瞎的,就能看出他是什么目的。
可言夙却是跟新帝打了一个配合。
新帝虽是要休养生息,但却并不龟缩,毕竟他的天下才打下去,若是一味地避战,只怕很快就会失去城池。
所以哪怕两方迎战有些艰难,他也不得不坚持着。
这个时候就看出言夙的偷家计谋给他缓解了多大的压力了。
天昭帝和明德帝到底要不要管领地内的人口流失?管的话,派的兵少了根本不行,言夙那边也不知道怎么就搞了不少的武林人士护送百姓。
不说各个都以一敌百吧也有些只是拳脚利索的,负责护送百姓但只要开道、殿后的那些足够厉害,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兵丁,也难以奈何。
何况他们的军队当真是那般配合紧密,是一支又一支的雄师?
如果派的人多了,他们这边跟新帝的交战显然就要受到影响,他们如今知道了新帝的真实身份,更知道了他有玉玺在手,根本不可能坐视他做大。
最好是连一丝喘息之机都没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